沖繩料理
沖繩料理[1],又稱琉球料理,是琉球(今日本沖繩縣及奄美諸島)的地方菜系。由於文化、氣候、蔬菜物產等的差異,與日本內地的飲食相比,有一定的地方特色。
歷史
由於悠久的貿易歷史,閩越地區的閩菜和東南亞飲食滲透入了琉球料理。在1605年引進沖繩島的番薯至20世紀初仍為琉球人的主食。苦瓜和絲瓜可能是從東南亞引進。由於琉球曾是明國的朝貢國,通過朝貢貿易與明交流頻繁,琉球廚師曾前往福建學習烹飪閩菜和(也曾有閔人移民琉球)。泡盛酒可能源自暹羅(今泰國),並在15世紀引進琉球。在慶長琉球之役之後,琉球臣屬薩摩,吸收了日本內地菜餚。另外由於地理上靠近台灣,琉球也有部份菜色近似台灣料理(如花生豆腐(ジーマーミ豆腐)跟滷肉)。
琉球在二戰後由美國管理,屆時各種罐頭食品得到普及。美國的漢堡包店早於日本本土進入沖繩市場。在此期間,沖繩人熟悉美國食品文化,亦出現了一些受美國食品影響的新派料理(包括塔可飯(タコライス))。這些美食在現代已經演變,特別是因為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對沖繩的駐軍(日美同盟)。
風格
除蔬菜和水果之外,由於沖繩受東南亞影響,食物使用較多草藥和香料,與日本內地相比較少食用菇類。
沖繩料理另一特點是食用較多肉類,不像日本內地因佛教影響有近千年不吃肉食。琉球菜的主要蛋白質來源於家畜,特別是豬。佛教在琉球王國的傳播不太普遍,自第二尚氏王朝以來,琉球有一種使用牲畜的文化,以豬為首,以豬為尾,「豬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吃掉,除了它的蹄子和叫聲。琉球人也食用一些很多日本內地不習慣吃的食物,如山羊。
儘管被海洋包圍,但與其他海洋文化相比,沖繩人食用的海鮮相對較少。傳統上魚類和其他海鮮產品在沖繩島的高溫下很難保存。此外,這些島嶼相對較少漁獲,因此主要用鹽加工處理。不像日本的主要島嶼,雖然沖繩也有刺身,但不是主菜。
食用海帶也是受歡迎的成分,如昆布,琉菜經常使用昆布,不僅製作湯料,還可以製作燉菜、炒菜等。雖然在該地區沒有耕種,但沖繩仍是目前日本最大昆布食用地區。
沖繩的主食傳統上是薯類,如番薯或芋頭,現在則更多食用米或小麥,但與日本內地相比,琉球人不常吃牛奶和奶酪類乳製品,麵包也不是那麼受歡迎。
參見
參考
- ^ 沖縄料理 [Okinawan Cuisine]. Nihon Daihyakka Zensho (Nipponika). Tokyo: Shogakukan. 2013 [2013-07-15]. OCLC 153301537. (原始內容存檔於August 25, 2007) (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