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德·甘迺迪
愛德華·摩爾·「泰德」·甘迺迪(英語:Edward Moore "Ted" Kennedy,1932年2月22日—2009年8月25日),生於麻薩諸塞州波士頓,美國民主黨籍政治家。自1962年起任麻薩諸塞州參議員至2009年逝世,至逝世前是國會參議院任期第二長的參議員。[1][2]他是美國政壇上甘迺迪家族的其中一名重要代表人物,其父親是前任美國駐英國大使老約瑟夫·P·甘迺迪,兩個兄長分別是約翰·甘迺迪總統和羅伯特·甘迺迪參議員。他的兒子派翠克·J·甘迺迪也從政,曾任國會眾議員。
泰德·甘迺迪 Edward Moore Kennedy | |
---|---|
麻薩諸塞州聯邦參議員 | |
任期 1962年11月7日—2009年8月25日 | |
前任 | 班傑明·A·史密斯二世 |
繼任 | 保羅·G·科克(遞補) 史考特·布朗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 | 1932年2月22日
逝世 | 2009年8月25日 美國麻薩諸塞州哈亞尼斯 | (77歲)
墓地 | 阿靈頓國家公墓 |
政黨 | 民主黨 |
配偶 | 瓊·班納特·甘迺迪(1958—1982) 維多利亞·蕾姬·甘迺迪(1992—2009) |
兒女 | 卡拉·安·甘迺迪 小愛德華·甘迺迪 派翠克·J·甘迺迪 |
母校 | 哈佛大學(文學士) 維吉尼亞大學(法學士) |
專業 | 政治家、律師 |
宗教信仰 | 羅馬天主教 |
簽名 | |
網站 | kennedy.senate.gov |
軍事背景 | |
服役 | 美國陸軍 |
服役時間 | 1951年—1953年 |
泰德·甘迺迪是民主黨的元老和最具影響力的一個象徵,他被認為是自由主義的重要標誌性人物,被譽為「參議院雄獅」。[3]在其參議院生涯中,他提出一系列徹底改變工人權利、教育資助、外交政策以及移民法的立法。愛德華·甘迺迪參議員的侄女、總統約翰·甘迺迪的女兒卡羅琳·甘迺迪說,她的叔叔鼓舞了她的全家,她指出:「在參議院四十多年的時間裡,泰德在包括人權、社會正義以及經濟機會等當代最重要的問題上都身先士卒、一馬當先。」[4]
早年生活
1932年2月22日,甘迺迪出生於麻薩諸塞州波士頓。甘迺迪在家中排行最小。他從小就受到薰陶,立志從事公共服務。11歲時,他上了10所學校。甘迺迪曾就讀哈佛學院,主修歷史學及政治學。但他因上課不專心,甚至是考試時作弊,最後在1951年6月投入軍旅生涯,並在1953年退役。其後他回哈佛學院,繼續把這兩個課程讀完。1956年畢業於哈佛學院,再前往維吉尼亞大學修讀法學士並順利畢業。
參政
他的3位兄長英年早逝——一位在二戰期間執行作戰任務時座機被擊中犧牲,另外兩位在任職期間被暗殺,進一步堅定了他為國效力的決心。[5]1964年6月19日,他亦曾在搭乘私人飛機時遭遇空難,但倖存下來。
甘迺迪於1962年首次當選聯邦參議員,以完成他哥哥約翰·甘迺迪在1960年當選美國總統後剩下的兩年任期。甘迺迪在加入美國參議院時年僅30歲,他隨後一直在參議院代表麻薩諸塞州全部8個任期。[5][6]
查帕奎迪克事件
1963年,約翰·甘迺迪遇刺身亡;1968年,另一兄羅伯特·甘迺迪在競選總統時亦遇刺身亡,年齡最小的甘迺迪一下子成為這個家族的政治頂梁柱。起初的情況似乎顯示,甘迺迪進入白宮的道路可能很平坦,然而人們的這種希望在1969年破滅了,他在那一年開車墜入河中,致使和他同車的年輕婦女瑪麗·科佩奇尼死亡。在這次所謂「查帕奎迪克事件」中,甘迺迪數小時後才向警方報案,他的舉動成為其公眾形象多處受損的一道裂痕。使他當時並沒有競選總統,並促請麻薩諸塞州選民決定他是否應該從參議院辭職,然而甘迺迪參議員接到了成千上萬要求其不要辭職的電報。1980年甘迺迪尋求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提名,但是敗給了當時在任的吉米·卡特。[4]
死亡威脅
美國聯邦調查局最新公佈的解密文件顯示,愛德華‧甘迺迪在兩位兄長遭暗殺身亡後數十年,持續遭到死亡威脅。
時任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在1963年遇刺身亡;五年後,他唯一在世的另一位哥哥、參議員羅伯特·甘迺迪也在1968年遇刺身亡;不久後,一封警告信指出,1968年10月25日,愛德華·甘迺迪會是第三位遭暗殺的甘迺迪家族成員,當局因此嚴密保護甘迺迪宅邸。
1977年,有傳言說,暗殺參議員羅伯‧甘迺迪的兇手打算出資一百萬美元,雇用監獄牢友刺殺愛德華·甘迺迪,引起聯邦調查局偵查。1985年,暗殺陰謀再起,這次連當時的美國總統雷根也遭威脅。
根據聯邦調查局這份長達兩千多頁的解密文件,可以看出多年來打算暗殺愛德華·甘迺迪的激進份子及團體不少,其中包括三K黨、民兵組織、標榜白人至上主義的美國納粹黨以及匿名人士等等。有些威脅促使當局調查,有些則只是警告甘迺迪或執法當局而並未實行。
愛德華‧甘迺迪在兩位兄長被暗殺後,確實也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中,他在自傳中曾說,在兩個哥哥被暗殺後,他聽到較大聲響,都會心驚肉跳。[7][8]
反戰
甘迺迪參議員強烈批評小布希在伊拉克戰爭的政府政策,並批評布希政府審訊恐怖份子嫌疑人以及起訴恐怖戰爭罪時所使用的手段。甘迺迪參議員2007年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採訪時,闡明了其反對伊拉克戰爭的立場。他說:「我投票反對這場戰爭,這是我在美國參議院投下的最好一票。這是一場在錯誤時間進行的錯誤戰爭。」[4]
支持歐巴馬
甘迺迪以超越黨派界限、同共和黨達成立法協議而聞名。2008年甘迺迪看到了參議員歐巴馬身上發生的變化,並且成為第一位支持歐巴馬爭取黨內總統提名的重量級民主黨人士。他說:「朋友們,我請大家和我一道,參加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進程,表現出銳意改革的勇氣。現在又到了需要新一代領導的時候了;現在是巴拉克·歐巴馬的時候了。」[4]
國內改革[5]
甘迺迪雖然沒能當選美國總統,但對美國的對內對外政策產生了深遠影響,被普遍認為是三四十年來業績最為卓著的國會議員之一。他在1964年通過的《1964年民權法案》和1990年通過的《美國殘疾人法案》等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立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甘迺迪畢生致力於醫療制度、教育、民權、移民制度改革和保護自然資源的事業。他在擔任參議員期間主持起草的法案超過2,500項,其中數百項已成為法律。甘迺迪在臨終前一直積極工作並參與政治事務,大力推動醫療制度改革並爭取讓麻薩諸塞州議會修訂一項該州的法律,允許補選空缺的參議員席位,因為他不想讓這個席位在他一旦去世後長期空缺。
國際事務[5]
儘管甘迺迪將很多時間和精力用於尋求國內改革,但在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內,他也是在全世界範圍內呼籲實現人權、社會正義和民主的主要人物,對美國外交政策的制定作出了實質性的貢獻。
1970年以後,他為北愛爾蘭的民權事業發出有力的聲音,與英國和愛爾蘭領導人一道為實現北愛爾蘭的持久和平而努力。1998年,甘迺迪參議員在由前參議員喬治·米切爾主持的和平談判中會見了衝突雙方的領導人。談判促成受難日協議(Good Friday Accords)的簽署,為雙方分享政治權力奠定了基礎。
甘迺迪在美蘇關係領域也十分活躍,特別是堅持不懈地主張自由移民。他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對俄羅斯的多次訪問中,幫助包括著名大提琴演奏家姆斯基斯拉夫·羅斯特羅波維奇(Mstislav Rostropovich)在內的很多著名藝術家和異議人士獲得出境簽證,還促成自1977年起因從事猶太人維權活動而被監禁的安納托利·夏蘭斯基於1986年獲得釋放,並幫助另外25名 「移民被拒者」獲釋。
1980年代,甘迺迪為結束南非的種族隔離作出努力,他會見了德斯蒙德·屠圖大主教、當時身陷囹圄的納爾遜·曼德拉之妻溫妮·曼德拉和南非內閣成員。甘迺迪提出的對南非實施制裁的議案促使隆納·雷根總統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實施制裁。參議員甘迺迪繼而通過一系列法案、聽證和辯論繼續施加政治壓力,確保公眾繼續關注南非人民的困境,直至種族隔離終止。
在拉丁美洲,自1970年代初以來,甘迺迪參議員孜孜不倦地提倡民主與人權。當年他堅決反對智利和阿根廷的軍事獨裁。針對理察·尼克森總統孤立智利民選總統薩爾瓦多·阿連德的政策,甘迺迪要求接受智利人民1970年選舉馬克思主義社會黨人阿連德為總統的決定。在智利軍方推翻阿連德後,甘迺迪捍衛智利人民的利益,竭力主張以恢復民主和保護人權為提供美國援助的條件。在帕特里西奧·艾爾文1990年當選智利總統後,甘迺迪提出議案授權向智利提供5,000萬美元的援助,敦促恢復其貿易和投資優惠,呼籲提供技術援助以幫助智利應對其環境問題。
甘迺迪在其整個作為參議員的政治生涯中自始至終都積極從事國際事務方面的活動。1979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時,甘迺迪與時任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的加州民主黨聯邦參議員克蘭斯頓(Allan Cranston),共同領銜提出SJ-RES-31號聯合決議案,這項提案後來變成台灣關係法的最重要條款。2007年他舉行了國會對伊拉克難民問題的首次聽證會,並導致美國努力解決他所稱的嚴重人道危機的問題。他發起了向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筆譯和口譯工作者增發特別移民簽證的法案,並授權加大安置伊拉克難民的努力。
病逝
2008年,甘迺迪被診斷患有不可治癒的腦瘤,病情使其不能返回參議院。不過當年,他還是驚人地參加了支持歐巴馬競選總統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4]2009年8月25日晚上,泰德·甘迺迪因腦癌病逝麻薩諸塞州的家中,享壽77歲。[9]甘迺迪將被安葬在阿靈頓國家公墓,那裡安葬著他的兩個哥哥,前總統約翰·甘迺迪和前參議員羅伯特·甘迺迪。[6][10]
評價
甘迺迪去世時,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說:「他在這個世上偉大的一生終結了,但他的豐功偉績將流芳千古。」「美國可能再也不能見到像甘迺迪這樣一個偉大的人:一個退役軍人出身的國會議員,他給美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留下了永久的印記,從醫療到民權到教育。他的想法和理想印刻在幾十部法律里,這些法律影響了幾百萬人的生活。」[11]
美國前總統卡特說:「我認為,雖然甘迺迪本人來自一個非常富裕、非常有權勢、並且在政治上有很高聲望的家庭,他最首要的責任卻永遠是幫助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他為美國社會中那些被剝奪了權利的人而工作。他不僅僅為他們工作,並且他在立法方面也卓有成效。」 [12]
澳洲總理陸克文說:「甘迺迪是一位偉大的美國人,一位偉大的民主黨人,也是澳洲一位很好的朋友。他為美國的政治和美國在世界舞台上所發揮的作用作出了非凡的貢獻。」[12]
英國首相布朗說,甘迺迪參議員受到世界各國的尊敬,世界各地都將為他的去世而哀悼。[12]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說,「甘迺迪參議員是一位令人欽佩、尊重和激勵人們做出奉獻的人物,不僅在美國是如此,而且在整個世界也是如此。」 他說,「他名副其實是一位堅持公平、正義和機會的價值觀的公務員。」[5]
參考文獻
- ^ 存档副本. [2008-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24).
- ^ 存档副本 (PDF). [2008-03-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8-03-27).
- ^ http://www.cnn.com/2009/POLITICS/08/26/obit.ted.kennedy/index.htm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NN 2009-08-26
- ^ 4.0 4.1 4.2 4.3 4.4 美國政壇泰斗愛德華·甘迺迪逝世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美國之音,2009-08-26
- ^ 5.0 5.1 5.2 5.3 5.4 美國聯邦參議員甘迺迪病逝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美國國務院國際信息局, 2009-08-26
- ^ 6.0 6.1 愛德華·甘迺迪將被安葬於阿靈頓國家公墓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美國之音,2009-08-26
- ^ 美文件:愛德華甘迺迪是多起暗殺目標[永久失效連結],中國廣播公司,2010/06/15
- ^ FBI releases secret Kennedy fil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BC News
- ^ 美國麻州參議員愛德華‧甘迺迪病逝,2009年8月25日,中央廣播電台[永久失效連結]
- ^ 愛德華‧甘迺迪下葬華盛頓. 星島日報報道. 2009-08-31 [2009-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11) (中文).
- ^ 歐巴馬追思甘迺迪是導師、朋友和政治偶像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美國之音,2009-08-26
- ^ 12.0 12.1 12.2 各國領導人盛讚愛德華.甘迺迪參議員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美國之音,2009-08-26
外部連結
- 官方網站
- 甘迺迪的演說
- 泰德·甘迺迪對兄長羅伯特·甘迺迪的悼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mericanRhetoric.com
- 對查帕奎迪克事件的聲明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mericanRhetoric.com
- 甘迺迪在1980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的演說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mericanRhetoric.com
- 甘迺迪關於伊拉克戰爭的演說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其它資料
- FBI對查帕奎迪克事件的調查
- 愛德華·甘迺迪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紐約時報上的資料和新聞
- 愛德華·甘迺迪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衛報上的資料和新聞
- 愛德華·M·甘迺迪 SourceWatch、國會百科上的資料
- 愛德華·甘迺迪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波士頓環球報上的資料和新聞
- 泰德·甘迺迪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美國參議院 | ||
---|---|---|
前任者: 班傑明·A·史密斯二世 |
美國麻薩諸塞州(第1類)參議員 1962年11月7日—2009年8月25日 |
繼任者: 保羅·科克 |
官銜 | ||
前任者: 拉瑟爾·朗 |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 參議院民主黨領袖 1969年—1971年 |
繼任者: 羅伯特·貝爾德 |
前任者: 詹姆士·伊斯特蘭特 |
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 1978年—1981年 |
繼任者: 斯特羅姆·瑟蒙德 |
前任者: 奧林·哈奇 |
參議院衛生、教育、勞工及退休金委員會主席 1987年—1995年 |
繼任者: 南希·倫敦·卡瑟鮑姆 |
前任者: 吉姆·傑夫茲 |
參議院衛生、教育、勞工及退休金委員會主席 2001年1月 |
繼任者: 吉姆·傑夫茲 |
前任者: 吉姆·傑夫茲 |
參議院衛生、教育、勞工及退休金委員會主席 2001年—2003年 |
繼任者: 賈德·葛瑞格 |
前任者: 邁克·恩茨 |
參議院衛生、教育、勞工及退休金委員會主席 2007年—2009年 |
繼任者: 待定 |
政黨職務 | ||
前任: 約翰·甘迺迪 |
來自麻薩諸塞州的國會參議員民主黨候選人 (第1梯次) 1962、1964、1970、1976、1982、1988、1994、2000、2006 |
繼任: 待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