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碑位於中國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嵐山頭街道嵐陽路社區南、海州灣黃海岸邊的天然岩石群上,北側正對嵐山頭龍王廟,西北距原安東衛城約4公里,為一處明末清初的海上摩崖石刻。2009年12月被列入第一批日照市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0月被列入第四批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海上碑


退潮時和漲潮時所見到的海上碑
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嵐山頭街道嵐陽路社區
分類石窟寺及石刻
時代明、清
編號4-427-4-017
認定時間2013年10月10日

歷史

海上碑始刻於清順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隆武元年,1645),正值明清交替之際,最初題字者為安東衛人、官至明監察御史蘇京[1]和河南孟津人、官至明禮部尚書王鐸。二人均先為明臣,清軍入關後曾往南京參與籌劃復明事宜,復明無望後仕清。時蘇京復明失敗後一度返回故里隱居,王鐸來此尋訪,二人相繼在海邊同一塊礁石上題字,蘇京題「星河影動」、「撼雪噴雲」,王鐸題「萬斛明珠」、「砥柱狂瀾」[2],礁石右下尚留有空缺。清代康熙年間,山西榆次人閻毓秀在此任安東衛守備(康熙十年至十八年間,1671-1679)[3],於礁石空缺處補題「難為水」[4]

內容

海上碑所在的岸邊有一片東西長150米、南北寬30米的天然岩石群,題字即在最南側的岩石上,坐南朝北,東西長4米,上下高4米,皆為楷書,其中右側三碑文為橫書,左側二碑文為豎書(左右以北面為準),兩側碑文相距1.88米。北為面,可面朝大海觀賞碑文,南為背,可抵禦海潮衝擊並避免貝類覆蓋,從而保護碑文。漲潮時部分碑文沒入水中,落潮時則露於淺灘之上[5]

三人題字均與水有關,蘇京與王鐸的題字描述了不同時刻在此觀海的情景和感受,閻毓秀的題字則出自《孟子·盡心上》「觀於海者難為水」,也見於唐代元稹《離思五首·其四》「曾經滄海難為水」,一般理解為兩層意思,其一為直觀表達「難為水」,即臨此滄海、別處的水再不足為顧,其二則暗喻面對此景,蘇京、王鐸的題字已無人可比[5]

此外,據《日照縣志》所載,在日照境內原有另一處海上碑,位於原石臼島(今東港區石臼街道海濱),為明代日照人、官至真定府同知的申安所書「天風海濤」、「萬泒朝宗」(「泒」通「派」),今已不存[6]

位置 題字 尺寸 作者 圖片 位置 題字 尺寸 作者 圖片
左上 萬斛明珠 高1.26米,寬0.79米 王鐸   右上 星河影動、撼雪噴雲 前者長1.96米,寬0.4米,後者長2.6米,寬0.7米 蘇京  
左下 砥柱狂瀾 高1.2米,寬0.8米 王鐸   右下 難為水 長1.55米,寬0.66米 閻毓秀  

參考文獻

  1. ^ 清·陳懋修、張庭詩纂,《光緒日照縣志·卷六·選舉》:「蘇京,籍,(崇禎)丁丑,官至監察御史建寧兵備道。」
  2. ^ 李學廣. 《觀“海上碑”》. 大眾網. [2019-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7). 
  3. ^ 《光緒日照縣誌·卷五·秩官》:「安東衛守備閻毓秀,榆次,武進士,十年任,戇直廉靜,不阿上官,不徇私情,任九載,地方安堵,有去思碑。」
  4. ^ 趙洪芝、侯彥平. 《周平和:嵐山“海上碑”,是萬里海疆第一碑》. 大眾網. [2019-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7). 
  5. ^ 5.0 5.1 日照文物管理辦公室. 《日照文化遗产寻访——涛声依旧海上碑》. 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 [2019-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7). 
  6. ^ 光緒日照縣志·卷一·疆域·古蹟》:「海上碑,石臼島碑二,一天風海濤、一萬泒朝宗,申安書。嵐山頭碑二,一星河影動,一撼雪噴雲,蘇京書。」另見《卷八·人物》:「申安,字仁宇,由舉人真定府同知。」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