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歷史

深圳是自1970年代末在寶安縣基礎上崛起的新興城市,雖然城市歷史短暫,但因經濟繁榮之故,與北上廣共同躋身一線城市

歷史

古代早期

 
南山區赤灣宋少帝陵

考古資料顯示,深圳早在新石器時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人類活動歷史超過6700年。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文獻顯示,深圳的郡縣史超過1700年;歷史沉澱下來的南頭城和東部南澳的大鵬城遺蹟也都逾600年;客家人的移民史也有300多年[1]

秦朝以前,深圳一直是百越所居之地,甚少受中原文化影響。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成為秦朝轄地,屬南海郡漢朝時屬南海郡博羅縣( 據《 廣東行政區劃演變》壹書,當時屬於南海郡番禺縣),於南頭設鹽官,稱為「東官」。南越國時沿用先前建制。三國東吳設司鹽都尉。東晉咸和六年(331年),晉成帝分南海郡地設東官郡,兼置寶安縣,為寶安立縣之始。時改為南海郡轄。至德二年(757年),廢寶安縣,合歸東莞縣轄,屬廣州,於南頭設屯門軍鎮。南漢國時置媚川都採珍珠,屬興王府。(1279年)亡,相傳宋帝昺投海死後,遺骸漂流至赤灣,葬於南山腳之下,今有深圳南山宋少帝陵[1][2]

 
清中期的新安縣及其周邊,出自清雍正郝玉麟版《廣東通志》(1731年)中的《廣東海防圖》
 
清中期的大鵬所及其周邊,出自清雍正郝玉麟版《廣東通志》(1731年)中的《廣東海防圖》

(1368年)明朝統一全國,於南頭衛城、大鵬所城二地設立衛所並築城,負責防衛廣東沿岸海上防務隸屬廣州,南頭城遂有「全廣門戶」之稱。深圳在明朝初年屬東莞縣,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葡萄牙佛朗機人入侵南頭城,爆發屯門海戰。萬曆元年(1573年),於南頭設立縣治,取名新安,喻意「革新鼎安、轉危為安」,治所南頭,轄今深圳和香港,最高時期派參將管轄。康熙元年(1662年),為了防止沿海居民與鄭成功軍隊接觸,下達海禁政策遷界令禁止居民出海,對新安縣影響極大,人口減少,田地荒廢,新安縣一度再次併入東莞縣。康熙八年(1669年),新安縣界由東莞劃回,縣治恢復[1][2]


鴉片戰爭至特區成立前

 
赤灣左炮台。炮台於1669年的清康熙年間設立,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兩廣總督林則徐曾加以修葺,用以抵禦英軍艦船從珠江口進入廣州
 
1866年新安縣圖,當時香港島九龍半島已經割讓英國

道光八年(1842年),清政府與英國簽《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英國,咸豐十年(1860年),簽《北京條約》再割讓九龍半島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簽《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國租借新界99年,從此香港脫離新安縣。1899年5月,英軍由新界北進占領深圳墟、布吉,遭東莞軍民抗擊,被迫撤至深圳河以南。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孫中山於三洲田村一帶發動起義,史稱「三洲田起義」(惠州起義)[3][4]。1911年10月,新安民眾響應武昌起義,攻占清政府縣衙,新安縣易主為民國政府;同年,廣九鐵路建成通車,設深圳站。

民國三年(1914年),全國省市名稱統查後,為避免與河南省新安縣同名,廣東的「新安縣」改名為「寶安縣」。1925年6月,省港大罷工爆發,中華全國總工會在深圳設香港罷工工人接待站,由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共同協助罷工運動,並在深圳設廣九鐵路深圳車務科,受理罷工工人免費乘車,還派工人糾察隊和裝甲車隊進駐深圳,封鎖當時的英治香港[5]。1925年12月,國民黨寶安縣黨部成立,接納中共黨員為黨部常委,次年中共亦成立寶安縣委和共青團支部。1927年12月,由於國共關係破裂,中共發起武裝暴動,攻擊國民黨深圳區署。1931年,國民政府頒布《縣參議會組織條例》,「寶安縣參議會」成立。1937年7月,國民黨在寶安縣實行保甲制。抗日戰爭期間,縣治曾遷至東莞縣石馬鎮[1][2]。1941年,日軍試圖從深圳跨過羅湖橋占領香港,駐港英軍遂將橋拆毀,以阻止日軍入港[6]。1942年2月,中共成立「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後稱「東江縱隊」),設寶安大隊,與國民黨軍隊共同抗擊日軍。1945年日本投降後,寶安縣府由東莞遷回南頭。1947年3月,中共在寶安地區成立「惠東寶人民護鄉團」,後稱「廣東人民解放軍江南支隊」,並與國民黨軍隊多次交火,最終取得軍事上的優勢。1949年1月,「江南支隊」改稱「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一支隊」;同年2月,東江縱隊將國民黨寶安縣長生擒,遂控制寶安政權,8月中共寶安縣委和縣政府成立[7][8]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前的羅湖橋(1978年)

1949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寶安縣南頭。1953年,寶安縣政府考慮到深圳墟連接廣九鐵路,交通便利,便將寶安縣城從南頭搬到深圳墟。由於當時的香港仍然是英國殖民地,深圳又是香港通往中國大陸的陸路主要關卡,港人乘火車前往大陸必須在羅湖站下車,然後徒步橫過羅湖橋進入深圳。基於當時港人對內地政策的恐慌,深圳的酒店曾經是港人和廣東省籍親人會面的地方[1][2]

逃港事件

1950年代至1970代末,由於中國大陸政治、經濟問題及自然災害等因素的影響,深圳與香港的邊境地區爆發了多次大規模的逃港事件,人數達56萬人次[9](也有說100萬人次的[10])。出逃人數以寶安縣最為集中,並涵蓋廣東其他市縣以及湖南、湖北、江西、廣西等地區,被認為是「冷戰時期歷時最長、人數最多的群體性逃亡事件」[11]。對於1960年代之前的逃港者,被官方視為「投敵叛國」的偷渡,駐防寶安縣的中國大陸邊防部隊可以開槍向不聽勸阻的偷渡者射擊,許多出逃者因此被打死在灘涂山崗[11]。之後,由於出逃人數龐大,引起中共高層的極大關注,開始反思自己政策中的問題,認為靠武裝阻止的方式不能解決逃港問題,並嚴令邊防部隊不可隨意向出逃人開槍,對出逃者不予追究。有媒體認為,大規模的逃港事件是促成深圳經濟特區建立的原因之一。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後,經濟快速增長,逃港人數開始驟減,至1997年香港回歸以後幾年間幾近絕跡[9][10]

經濟特區時期

 
1979年1月設立的蛇口工業區從一片小漁村發展而來,著名的「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最早在這裡提出,今天的漁港已經成為歷史景點

1978年4月,中國大陸國家計委和外貿部考察港澳後,建議在深圳與珠海兩地創辦出口基地和面向港、澳人士的旅遊區,並得到中共高層認同。1979年1月,中共中央批准設於香港的中資企業香港招商局在深圳西部創辦蛇口工業區。之後,廣東省向中央提出在省內的沿海劃出一些地方設置類似國外的出口加工區和貿易合作區,用來吸引外來資金。該提議得到鄧小平肯定,但鄧表示中央缺錢,要廣東省自己想辦法,自己去搞,並有了構建經濟特區的設想。正是基於鄧小平的設想,1979年的中央工作會議正式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試辦出口特區,而深圳成為重點試點城市[12]。1979年3月,寶安縣正式更名為深圳市[13][14]

1980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批准設立「深圳經濟特區」。特區設立初期的深圳還很落後,居民多以務農為生。由於深圳鄰近香港,所以在改革開放的初期,當地人民已對境外的事物非常熱心。在當時的火車站,可以買到先前一天的香港報紙。像大陸其他地方,傳閱香港報紙是被禁止的[1][2]。 1981年3月,深圳升級為與廣州市同級的副省級市,經濟發展漸趨蓬勃,高樓大廈取代農田,多個周邊的開發區引進外地資金,尤其是港資。市內的商業逐漸形成規模,亦開始開發早期的旅遊點如西麗湖和香蜜湖;在此期間,深圳曾有計劃發行深圳特區貨幣,後來因諸多原因而擱置,沒有正式發行[1][2]

由1980年代初建立經濟特區開始,各地移民湧入,由於省港影響強勢,初期廣東籍包括潮客族群的深圳人均以粵語為深圳的通行中心語言,而外省移民亦應生活所需,跟隨融入粵語氛圍,原來本地的客家話以及本土的粵語莞寶方言就相對弱勢。

1983年12月,為維護經濟特區秩序,沿特區管理線架設鐵絲網,將深圳市一分為二,並在進出特區的交通要道設立「深圳經濟特區檢查站」。

1988年, 當局不樂見本土語言主導社交環境,時廣東省委第一書記任仲夷、廣東省僑聯主席蟻美厚等主張採取措施, 大力推廣普通話。深圳還專門成立深港語言研究所, 對深圳的語言生活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 提出用普通話統一深圳語言的戰略方針。在大力執行推普工作下,扭轉粵語原本作為深圳中心通行語言的情勢[15]

1988年11月,深圳成為計劃單列市[1][2][16][17]

1990年12月,天津投資股份公司撤銷之後,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為證券集中交易提供平台,歸口中國證監會管轄[18]。1992年2月,深圳獲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享有地方法律和法規立法權。[1][2]

1999年7月8日,任仲夷為書深圳,八方共一語題詞[19]

1999年10月,深圳市聯合外經貿部等部委舉辦首屆「中國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此後高交會每年在深圳定期舉行。綜觀城市商業發展歷史並不長,卻是新中國共產主義改革開放的路線縮影與對比,在毛澤東時代的三十年內,深圳僅是三十萬人口的農村,大部分人處於實行計畫經濟的極端貧困下,並且因為毗鄰英屬香港,有著武力衝突、非法偷渡等等危機之中,鄧小平時代設經濟特區,開始發揚光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後,同樣三十年內已發展成了一千多萬民眾安居養家築夢的世界級都市,高樓與商業街比鄰而居,與北京上海廣州一同被視為中國內地的一線城市。2010年7月,深圳特區二線關淡化,中國國務院將整個深圳市劃入經濟特區範圍,但二線關的硬體設施,如關口檢查站設施、界線鐵絲網等則仍然保留至2015年才陸續全數拆除[20]。2011年8月,深圳成功舉辦了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21]。2015年4月,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前海蛇口片區正式成立[22]

 
2015年12月20日深圳滑坡事故

2015年12月20日上午11時40分,深圳光明新區(現光明區)鳳凰社區紅坳村恆泰裕工業園發生大規模土石崩塌事故,造成73人死亡、4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人民幣8.8億餘元。[23]

1996年深圳羅湖

今日,深圳的商業競爭力、國際影響力與人口吸引力已逐步逼近香港。 深圳經濟以金融、高新技術、物流房地產等為支柱產業,位於市中心的深圳證券交易所為中國的兩大證券交易所之一,是中國公司、企業的重要融資平台[24][25]。工業方面,有富士康等代工大廠,以及華為等集研發生產於一體的大公司駐地,在智慧聯網發達與網際網路+商業興起後,也是一大批年輕公司的孵化中心。作為典型的移民城市,深圳居民大多非本地出生,大部分來自廣東省內各地及鄰近的廣西湖南江西福建,以及湖北四川河南遼寧等省份,族群和語言的非常多樣性,不過主要是粵語比較普遍,整體而言畢竟未有太多本地居民,比起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發生的多起移民與當地人衝突事件,深圳對外來人口包容度極高。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深圳市政府. 深圳概貌. 深圳政府在線. 2011-07-12 [2011-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1).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央視國際. 深圳历史沿革. 中國中央電視台. 2003-08-07 [2011-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2). 
  3. ^ (中文)秦志勇. 台盟深圳市委筹委会呼吁缅怀三洲田起义丰功. 中國政協新聞. 2003-06-24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3). 
  4. ^ (中文)惠州日報. 惠州三洲田起义. 今日惠州. 2011-05-31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5). 
  5. ^ (中文)查查吧. 深圳地区的革命史迹. 查查吧網站. 2010-03-26 [2011-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12). 
  6. ^ (中文)李南玲. 百年罗湖桥走进历史. 新華社. 2003-08-21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6-27). 
  7. ^ (中文)康輝旅行社. 宝安革命史. 康輝旅遊網站. 2003-06-24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7). 
  8. ^ (中文)毛劍鋒. 宝安革命史. 寶安政協. 2003-06-24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9. ^ 9.0 9.1 武漢晨報. “大逃港”催生深圳经济特区. 網易新聞. 2010-12-08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7). 
  10. ^ 10.0 10.1 中國青年報. 学者记录深圳30年大逃港 百万内地人曾越境香港. 新浪新聞. 2010-12-08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04). 
  11. ^ 11.0 11.1 林天宏. 深圳大逃港事件:很多偷渡者在半路被边防战士击毙(2). 人民網「文史頻道」. 2010-12-08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0). 
  12. ^ 央視. 深圳特区建立的来龙去脉. 中央電視台.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4). 
  13. ^ 寶安區政府. 宝安的历史人文简介. 寶安區政府. 2010-09-02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4. ^ 《廣東行政區劃演變》( 廣東地圖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潘理性著)
  15. ^ 推廣普通話的成功之路——紀念深圳市推廣普通話20週年 陳恩泉 深港澳語言研究所
  16. ^ (中文)深圳晚報. 深圳暂留“二线关”引发五大猜想. 搜狐地產. 2010-06-02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7). 
  17. ^ 交通動態. 深圳二线关是怎么来的. 深圳本地寶. 2010-06-08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2). 
  18. ^ (中文)深圳證券交易所. 关于本所. 深圳證券交易所網站.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8). 
  19. ^ 馬璇. 昔日南腔北调 今朝八方一语. 深圳特區報. 2010-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31). 
  20. ^ (中文)鄭小紅. 深圳特区范围1日起扩至全市 解决“一市两法”. 中國新聞網. 2010-07-02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4). 
  21. ^ 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闭幕式在深圳举行. 新華網. 2011-08-23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01). 
  22. ^ 总体概况. 廣東自貿試驗區前海蛇口片區. 2016-04-06 [2016-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7). 
  23. ^ 深圳光明新区致73人死滑坡事故案宣判 45人获刑. 頭條新聞. 2017-05-05 [2018-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6) (中文(中國大陸)). 
  24. ^ 許宗衡. 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人民網. 2005-08-19 [2012-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8). 
  25. ^ 深交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介绍. 深圳證券交易所. [2012-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