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紹恩
生平
嘉靖五年(1526年),中丙戌科二甲十五名進士。十四年,由戶部郎中遷德安知府,不久遷紹興知府,為人寬厚長者,性儉素,內服疏布。任期內修建學校,緩刑罰,恤貧弱,治理水旱。於山陰縣主持修建三江閘,使得山陰、會稽、蕭山三邑數百里不再受水患災害。百姓為稱讚其德,為其立廟奉祀。歷官河南按察司副使、山東布政使司左參政,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正月升河南按察使,隨後升至山東右布政使,致仕歸,97歲去世[1]。
清代時因其創建三江閘,有功於紹興,雍正三年(1725)封為寧江伯[2]。
家族
父湯佐,弘治初進士,仕至參政。
參考文獻
- ^ 《明史》(卷281):「湯紹恩,安嶽人。父佐,弘治初進士,仕至參政。紹恩以嘉靖五年擢第。十四年由戶部郎中遷德安知府,尋移紹興。為人寬厚長者,性儉素,內服疏布,外以父所遺故袍襲之。始至,新學宮,廣設社學。歲大旱,徒步禱烈日中,雨即降。緩刑罰,恤貧弱,旌節孝,民情大和。山陰、會稽、蕭山三邑之水,匯三江口入海,潮汐日至,擁沙積如丘陵。遇霪潦則水阻,沙不能驟泄,良田盡成巨浸,當事者不得已決塘以瀉之。塘決則憂旱,歲苦修築。紹恩遍行水道,至三江口,見兩山對峙,喜曰:「此下必有石根,余其於此建閘乎?」募善水者探之,果有石脈橫互兩山間,遂興工。先投以鐵石,繼以籠盛甃屑沉之。工未半,潮沖蕩不能就,怨讟煩興。紹恩不為動,禱於海神,潮不至者累日,工遂竣。修五十餘尋,為閘二十有八,以應列宿。於內為備閘三,曰經漊,曰撞塘,曰平水,以防大閘之潰。閘外築石堤四百餘丈扼潮,始不為閘患。刻水則石間,俾後人相水勢以時啟閉。自是,三邑方數百里間無水患矣。士民德之,立廟閘左,歲時奉祀不絕。屢遷山東右布政使,致仕歸,年九十七而卒。初,紹恩之生也,有峨眉僧過其門,曰:「他日有地稱紹者,將承是兒恩乎!」因名紹恩,字汝承,其後果驗。」
- ^ 《清世宗實錄》(卷33):「雍正三年六月丙申(三十日)禮部議覆浙江巡撫法海疏言……又明代紹興府知府湯紹恩,創築三江閘,有功紹郡。請各加封號,修整廟宇,每歲春秋致祭。應如所請。得旨……湯紹恩封為寧江伯。」
官銜 | ||
---|---|---|
前任: 鄭淮 |
明朝德安府知府 嘉靖十四年任 |
繼任: 談儲 南海舉人 |
這是一篇關於明朝人物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