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琴海軍區
愛琴海軍區(希臘語:θέμα τοῦ Αἰγαίου Πελάγους,thema tou Aigaiou Pelagous),又稱愛琴群島軍區或愛琴海群島軍區,是拜占庭帝國在北愛琴海的一個海軍軍區。愛琴海軍區建立於9世紀中期。作為拜占庭帝國三大海軍軍區(Greek: θέματα ναυτικᾶ)之一,其主要向拜占庭海軍提供艦船和士兵,同時也有一定的民事行政管理職能。
愛琴海軍區 Αἰγαῖον Πελάγος, θέμα τοῦ Αἰγαίου Πελάγους | |
---|---|
拜占庭帝國的軍區 | |
843年–1204年 | |
約900年時拜占庭帝國於希臘及西小亞細亞的軍區 | |
坐標:40°18′18″N 25°52′10″E / 40.30487412°N 25.86931463°E | |
歷史 | |
歷史時期 | 中世紀 |
• 成立 | 843年 |
•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 1204年 |
今屬於 | 希臘 土耳其 |
起源
「愛琴海」在八世紀早期第一次作為一個行政名詞使用。愛琴海軍區起源於古典時代晚期管轄愛琴海諸島(拉丁語:Insulae;希臘語:Nήσοι,羅馬化:Nēsoi)的羅馬帝國行省,該行省管轄自東南愛琴海群島起至博茲賈島附近的島嶼。一個印有721年/722年的印章甚至暗示該行省可能管轄了愛琴海的所有島嶼[1]。不過就軍事職能來說,愛琴海群島在7世紀和8世紀一直受卡拉比西安和之後的基比拉奧特軍區[2]管轄。
726年,希臘軍區的軍事長官阿加利亞諾斯·康托斯科勒斯因拜占庭皇帝利奧三世禁止聖像破壞主義在教會中繼續傳播而發起叛亂。康托斯科勒斯擁護新皇帝葛斯默並得到了基克拉澤斯群島艦隊首領斯泰帕的支持。康托斯科勒斯試圖進攻首都君士坦丁堡,但被有著希臘火幫助的利奧三世擊敗。
自8世紀晚期,愛琴海區域被劃分成了多個軍區共同管轄:愛琴海(「Aigaion Pelagos」)的艦隊司令實際上管轄著北愛琴海,而「十二群島」(Dodekanesos)和「海灣」(Kolpos)的兩位海軍長官則實際管轄著南愛琴海。北愛琴海的管轄最終演變成了愛琴海軍區,而南愛琴海的管轄則最終演變成了薩摩斯軍區[1][3][2]。
歷史
愛琴海軍區的建立準確時間為843年:《烏斯賓斯基職官表》顯示這一年起原本掌管該地區的將軍不再掌管該區域,但這位將軍當年依然在萊斯沃斯島任職[4]。
愛琴海軍區的定位是一個常規軍區:軍區的軍事職能被分給軍團長和旗隊長並擁有著一套獨立的、完整的政治體系。然而,後來管轄愛琴海軍區的艦隊司令和將軍與奧普西金軍區的將軍長期聯合治理。據推測,奧普西金軍區可能負責民政管理和地方防衛,而愛琴海軍區負責海軍的裝備以及人事管理;10世紀時在奧普西金軍區生活的斯拉夫人海軍陸戰隊證明這個推測有一定合理性[5]。在薩摩斯軍區也有著類似的行政方式:薩摩斯軍區與色雷斯西安也曾長期聯合治理[6]。
愛琴海軍區的管轄區域並不固定:君士坦丁七世統治的10世紀早期,愛琴海軍區下轄萊斯沃斯島、利姆諾斯島、格克切島、博茲賈島、希俄斯島、 斯波拉澤斯群島和基克拉澤斯[7][8]。海倫·奧威勒推測在「十二群島」和「海灣」的行政體制於9世紀末期不復存在後基克拉澤斯地區被併入愛琴海軍區[9]。911年,愛琴海軍區的下轄2610名划槳手和400名海軍陸戰隊[10]。
直到10世紀末期/11世紀早期,愛琴海軍區才被拆分為基克拉澤斯、斯波拉澤斯、希俄斯和阿卑多斯等更小的區劃。愛琴海軍區實際管轄地僅剩馬爾馬拉海的一些海岸以及君士坦丁堡的一些地區,淪為了普通省[11]。11世紀末期,在一位拜占庭大將軍的命令下愛琴海軍區剩餘的船隻全部被併入君士坦丁堡的的帝國艦隊[12]。12世紀時愛琴海軍區原本管轄的地區基本都受奧普西金軍區管轄,隨後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簽訂的《羅馬帝國土地分割條例》也反映了這一點[13]。愛琴海軍區於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後被正式廢除。
參考文獻
引用
- ^ 1.0 1.1 Nesbitt & Oikonomides 1994,第110–112頁.
- ^ 2.0 2.1 ODB,"Aegean Sea" (T. E. Gregory), pp. 26–27.
- ^ Ahrweiler 1966,第76–81頁.
- ^ Oikonomides 1972,第46–47頁.
- ^ Ahrweiler 1966,第402頁.
- ^ Nesbitt & Oikonomides 1994,第109, 112頁.
- ^ Ahrweiler 1966,第76–79, 132–133 (note #5)頁.
- ^ Nesbitt & Oikonomides 1994,第123, 139, 141頁.
- ^ Ahrweiler 1966,第108頁.
- ^ Treadgold 1995,第67, 76頁.
- ^ Ahrweiler 1966,第132–133頁.
- ^ Nesbitt & Oikonomides 1994,第112頁.
- ^ Ahrweiler 1966,第79頁.
來源
- Ahrweiler, Hélène. Byzance et la mer. La marine de guerre, la politique et les institutions maritimes de Byzance aux VIIe-XVe siècles. Paris: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1966 [2020-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1) (法語).
- 亞歷山大·卡日丹 (編). 牛津拜占庭辭典. 牛津: 牛津大學出版社. 1991. ISBN 0-19-504652-8.
- Nesbitt, John W.; Oikonomides, Nicolas (編). Catalogue of Byzantine Seals at Dumbarton Oaks and in the Fogg Museum of Art, Volume 2: South of the Balkans, the Islands, South of Asia Minor. Washington, District of Columbia: Dumbarton Oaks Research Library and Collection. 1994 [2020-02-16]. ISBN 0-88402-226-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6).
- Oikonomides, Nicolas. Les listes de préséance byzantines des IXe et Xe siècles. Paris: Editions du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1972 [2020-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6) (法語).
- Treadgold, Warren T. Byzantium and Its Army, 284–1081.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2020-02-16]. ISBN 0-8047-3163-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