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魯德靈-里姆

特魯德靈-里姆
州府 慕尼黑
經緯度: 48°7′0″N 11°39′30″E / 48.11667°N 11.65833°E / 48.11667; 11.65833
面積: 22.4505km²
人口: 76002人 (2022年12月31日)[1]
人口密度: 3,385人/km²
郵政編碼: 81735, 81825, 81827, 81829
電話區號: 089
地圖
地圖

特魯德靈-里姆 於慕尼黑的位置

特魯德靈-里姆
特魯德靈-里姆
慕尼黑-里姆氣候圖

特魯德靈-里姆(德語:Trudering-Riem)是德國巴伐利亞州首府慕尼黑市轄第15區

方位及劃分

特魯德靈-萊姆市轄區包含慕尼黑的東部地區。與其接壤的分別是西部的市轄區萊姆畔山博根豪森,南部的市轄區拉默斯多夫-佩拉赫,北部的約翰內斯基興德語Johanneskirchen (München)以及東部的市鎮阿施海姆費爾德基興哈爾普茨布倫(均屬慕尼黑縣)。

它存在以下幾個分區:

里姆的歷史地方中心位於馬丁·恩培爾環路旁的聖瑪爾定教堂德語St. Martin (Riem)周邊。教堂特魯德靈的歷史地方中心則位於教堂特魯德靈街旁的聖伯多祿聖保祿教堂德語St. Peter und Paul (Trudering)周邊。

歷史

特魯德靈歷史

關於特魯德靈的最古老文字記載可在公元772年以「Truhtheringa」的名義找到。這個稱謂可歸因於一個氏族領袖TruhtheriDrudheri的專有名詞(另有來源稱Truchteri[2]

原史時代

特魯德靈早在石器時代便已有人類居住。早期在此定居可能是由於這是水源豐富的地區。在特魯德靈鐵路線旁出土的一個石斧,估計已超過5000年歷史。而在興建慕尼黑-里姆機場的過程中,又在距格隆斯多夫德語Gronsdorf (Haar)教堂以北600米處發現了兩個哈爾施塔特時期的墳丘[3]。在特魯希特哈里草場(Truchthari-Anger),即馬丁·恩培爾環路附近,於1999年夏天的發掘調查實驗中出土了一個哈爾施塔特時期的骨灰罈,從而發現了來自拉坦諾文化的一個定居點遺蹟(以及來自古羅馬時期的一個窯爐)。在逾千件出土文物中,一個包含保存較為完好的骨骼連同青銅劍和陪葬餐具的凱爾特人墓葬具有較高的考古價值。這些出土文物有部分可在巴伐利亞州立考古陳列館德語Archäologische Staatssammlung的史前及原史時代展廳中找到。2000年末,一個拉坦諾時代初期的定居點又在哈夫街附近出土。

通過在1980年6月進行的考古航拍德語Luftbildarchäologie,明確了在里姆機場北部的一個以往大型木結構建築的痕跡。這個有25米長和10米寬、由柱廊鑲嵌的建築很有可能是古羅馬的農莊。

慕尼黑周邊最大的原史時代墓地是在1955年8月,於馬丁·恩培爾環路以南的拉彭徑附近,即新展會用地中被發現,並由紀念物保護辦公室進行系統性公布。這是來自公元7世紀的約100個配置樸素的墓葬。保存下來的物品包括有耳環、皮帶等飾物、刀具以及其它表明農業定居者身份的小物件;一副在肘窩殘留薩克斯劍德語Sax (Waffe)的骨骸;而頭盔和騎槍的殘餘也可在一些墓葬中發現。

公元500年-「特魯希塔羅」定居點

大約在公元500年左右,一個名為「特魯希塔羅(Truchtaro)」或類似名稱的農民兼氏族領袖,攜同其氏族、僱農和女傭在特魯德靈地區定居。當時這裡仍有熊和狼在林地環境(灌木林、樺木林和櫟木林)中出沒。特魯西塔羅極有可能曾是一位封建領主的扈從,即貴族地主法加納德語Fagana。而法加納家族曾是巴伐利亞早期最具影響力的統治家族之一,這一點在《巴伐利亞大典德語Lex Baiuvariorum》中有明確提及。而特魯希塔羅莊園的所在方位,如今已不可考。經過大量的研究,最可能的首個定居點所在地被確定為教堂特魯德靈的澤恩特農莊(Zehentbauerhof)。隨著特魯希塔羅氏族的發展,他們開始與在周邊地區安家的其它氏族發生聯繫,當中很有可能也包括當地的「土著人」。因此,特魯希塔羅的定居點逐漸形成村莊,人們根據首批定居者將其稱之為特魯德林加(Truhtheringa)、特魯希特林加(Truchteringa)或類似名稱,直至如今演變成特魯德靈(Trudering)。特魯希特林加距離南部兩個重要的大公宮廷,即掌握伊薩爾河通道的上弗靈德語Oberföhring阿施海姆並不算太遠,其中塔西洛三世公爵曾在756/757年在那裡召開了首次巴伐利亞國家宗教會議德語Landessynode和首次巴伐利亞國家議會[4]

希提普蘭特的贈與證明書

提及特魯德靈的已知最古老的和留存下來的書面證據是源自公元772年的一份贈與證明書。該證明書證明的是,在特魯德林加境內的希提普蘭特地產,包括他本人的采邑以及從家庭成員、末任阿吉洛芬格德語Agilolfinger公爵塔西洛三世獲得的部分,均轉讓給弗賴辛教區

根據以拉丁文書寫的書面文件中寫到:

以上帝之名!我,希提普蘭特,因為我的罪過,在騎馬時不慎從馬上摔倒了。對此招致了我顱骨骨折,因此我放棄了就醫。疼痛折磨著我。這些痛苦驅使我,我的主人,最尊貴的公爵塔西洛先生,請允許我,將我的一些采邑託付贈與教會。塔西洛公爵銘記我們的血緣並在考慮到我慷慨善良的優點後而同意了我的請求。我曾對這塊作為功績而獎賞於我的土地中,合法使用。它們位於特魯德林加地區 […] 贈與表述如下:上述地產連同農奴、庭院、建築、草地、牧場、森林、溪流和所有屬於封地的部分及其相關的特權德語Gerechtsame,都轉交託付給純潔無玷聖母之教堂和基督懺悔之墓,弗賴辛的聖科比尼亞諾(主教)。此次贈與是我最尊貴的公爵的意願。您在為我的原罪贖罪。這是在阿爾貝奧德語Arbeo von Freising主教的見證下[…] 進行。所以我通過我的捐贈給仁慈的主,我們的恩典神,來獲得很大程度的寬恕 […] 這發生在我們尊敬的公爵、塔西洛閣下治下25年的弗賴辛,簽署日為九月的望日。我,蘇達赫里,接阿爾貝奧主教之令寫下這份贈與證明書並為此作見證。

此次贈與是通過多個貴族的簽署作見證,包括被歸為霍西德語Huosi家族的拉托爾特(Ratolt)、波波(Popo)和西圖利(Situli)。這些貴族甚至也是在與其相關的地點成立後被首次提及,例如博根豪森德語Bogenhausen的波波,成立弗萊曼德語Freimann的西圖利,以及同樣屬於弗萊曼和相鄰的格隆斯多夫德語Gronsdorf (Haar)的的氏族創始人拉托爾特。儘管希提普蘭特的資產慷慨贈與了教會,但特魯德靈的其它部分仍繼續保留貴族莊園地位。

貴婦烏塔及烏塔傳說

特魯德靈的另一個重要創始人是貴婦人烏塔(Uta)。在1080年至1090年間,貴婦烏塔將特魯德靈的大部分土地轉讓給教會。但相關的證明文件都僅用第三人稱表述。這一事件很快便被引申為多個故事和傳說。

有多少烏塔的土地(550塔格維克德語Tagewerk的可耕地)被轉讓給教會,很少有人知道。甚至直到上個世紀,特魯德靈仍有許多人念及她慷慨的捐贈,在每個禮拜日紀念這位女士、並在周年日中祈禱救贖他們的靈魂。因此作為禱告儀式中更愉悅的組成部分,人們會帶上麵包進行捐贈。

在多個烏塔傳說的版本中,較為著名的一個是說烏塔的丈夫是個卑鄙的騎士(通常稱為「庫諾」),經常虐待他的農奴。其妻子在另一方面產生憐憫之心,並試圖暗地裡從城堡將麵包、雞蛋和火腿贈與病人和挨餓者,以減輕她丈夫犯下的過錯。然而有一天當她回到城堡,她見到城堡伴隨著突如其來的隆隆巨響被地表吞噬——當中包括無情的騎士庫諾。這個窟窿自此被人們稱為「烏塔之洞(Uta-Höhle)」。相關的窪地實際上是存在的。窪地的特點是,其上層地質與周邊相同。它看起來是從地表深陷,並且上層地質也已往下沉。周邊的農民敘述了一個城堡壞騎士,連同他的恐怖統治經歷了一個可怕的結局。

烏塔贈與的土地是由教會作為封地租賃給農民,後者必須為此履行納稅的義務。特魯德靈的教堂是在烏塔的贈與中(約1085年)被首次提及。

最初的教堂是以哥德式風格建造。首個已知的當地神職人員名叫哈靈(Haring),其墓碑(1474年)至今仍保存完好。教堂旁不到20米的地方便是排水設施許爾溝德語Hüllgraben的起點[5]

從中世紀至現代

 
1858年的特魯德靈及里姆地圖

在12和13世紀,兩個中世紀前期的定居點核心教堂特魯德靈和街道特魯德靈作為雙村莊德語Doppeldorf共同發展。特魯德靈越來越多的設備也在慕尼黑市民階層感興趣的地方興起。慕尼黑歷史從一開始便與特魯德靈有著極強的聯繫,因為慕尼黑在1158年建城後,其自因河畔瓦瑟堡賴興哈爾/薩爾茨堡而來的重要鹽路德語Salzstraße便是需要經過特魯德靈地區。許多享有特權的貴族不僅購買,甚至還在特魯德靈獲得采邑,例如在1352年的烏爾里希·拉高施(Ulrich Ragausch)。

唯一的例外,是在教堂特魯德靈的一個大型地皮——作為可能屬於巴尤瓦倫人德語Bajuwaren在公元6世紀的首個定居點的核心,即希提普蘭特贈與的地區,它通常會被饋贈、交換或出售。

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特魯德靈居民經歷了持久的起伏。災害、瘟疫和三十年戰爭使得特魯德靈在16和17世紀多次面臨徹底瓦解的邊緣。

特魯德靈於1818年正式建,它由教堂特魯德靈和街道特魯德靈組成。20世紀初,當局在全鎮範圍內建立了若干定居點,因此興起了特魯德靈花園城、森林特魯德靈和新特魯德靈。至1932年4月1日,特魯德靈被併入慕尼黑;其最後一任鎮長為麥可•凱勒(Michael Keller[6] [7]

毗鄰自然的市轄區曾長期遭受飛行噪音德語Fluglärm的影響,因為原慕尼黑-里姆機場是位於里姆和特魯德靈之間。特魯德靈也曾發生過多次飛機墜毀事故。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58年2月6日,一架載有曼徹斯特聯足球隊的英國歐洲航空609號班機在升空失敗後在特魯德靈郊外墜毀,共造成機上23人罹難,另外21人受傷。事故主因是跑道上過多的積雪使得螺旋槳飛機能未能達到起飛所需的安全速度。自2004年以來,在墜機現場豎立起了一座紀念碑[8]

在1987年8月11日發生的另一次空難德語Flugzeugabsturz in Trudering則造成了9人罹難。一架雙引擎輕型飛機德語Leichtflugzeug在瓦瑟堡州縣公路位於尼古勞斯·普魯格徑的路段中墜毀,並擦過慕尼黑城市公共事業公司德語Stadtwerke München的一輛市內巴士。後者和附近的麥當勞餐廳被完全摧毀。1989年,另一架飛機墜入一棟居民樓,造成兩名飛行員喪生[9]。里姆機場最終於1992年5月16日關閉。

在最後一次墜機的七年後,於1994年9月20日在距離出事地點僅幾百米處又發生了一宗特魯德靈巴士車禍德語Busunglück von Trudering,在建設新的特魯德靈地鐵站的過程中,車站旁尚未完工的隧道天花板被洪水沖塌,導致一輛市內巴士在倒車時墜入深淵。為了紀念罹難的3人(2位乘客及1位試圖提醒巴士司機的地盤工人),當局在特魯德靈車站的汽車站旁設立了一座紀念碑[10]

1999年5月29日,從市中心至新展覽場地的一條新地鐵線路正式開通。

作為特魯德靈的一條重要連接道路,沙茨彎路(Schatzbogen)是以建築師漢斯·沙茨(Hans Schatz)命名,後者也是1919年至1923年間的特魯德靈鎮長[11]

特魯德靈如今被視為慕尼黑的一個高檔住宅社區,其居民也有良好的經濟狀態。因此整個慕尼黑有14.9%的最高收入家庭都居住在特魯德靈,其最具購買力的家庭比例也冠絕全州府(每個分區居民平均每年消費28731歐元)[12]。此外瓦爾的特魯德靈也是慕尼黑最昂貴的住宅區之一。

不同於相鄰的地區里姆會展城和新佩拉赫德語Neuperlach,特魯德靈通過其眾多的單戶住宅、整潔小巧的居民區和完好的「村莊內核」而獲得了小型城市的特質。例外的只有在特魯德靈花園城和森林特魯德靈之間、建於和平大道旁的大型工程項目以及位於巴尤瓦倫街旁的定居點。它們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是屬於多層建築和混合型建築的代表[13]

里姆歷史

 
里姆博覽城(左)及慕尼黑展會(右)鳥瞰

從里姆地區出土的許多考古遺蹟可以發現,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公元前700年。里姆首次於文獻中被提及是在957年/972年(另有來源稱788年)[2],但它很有可能是在700年左右便由一位弗蘭肯騎士所創立,並連同其農奴開始在那裡定居。里姆最初的名稱「Riema」可能興起自公元9世紀,其含義引申自「腰帶」,因為這一地點最初連同其庭院是像腰帶一樣環建在教堂周圍。但也有其它的說法將這一名稱理解為「運河畔的移民區」或「檐水畔」,這一假設是來自許爾溝德語Hüllgraben的一條地下水支流,而它們正是在里姆的地表交匯[14]

在原先的村莊裡姆豎立有如今特魯德靈-里姆區內最古老的教堂。1183年,距離首次被提及約200年後,里姆成為教區村莊德語Kirchdorf (Siedlungstyp),因其石制的聖瑪爾定教堂被書面記錄在案。里姆是數百年來在慕尼黑-米爾多夫路線上馬車運輸的一個重要郵驛和休息點。

自1818年起,里姆成為一個獨立的市鎮,隨後也有一段時間從屬於市鎮多納赫(Dornach,現為阿施海姆的一部分)。從1895年至1897年,一座跑馬場德語Galopprennbahn Riem在里姆落成。其整合至城市慕尼黑則發生於1937年1月1日。

里姆直到1992年都是慕尼黑-里姆國際機場的所在地。自1994年起,有部分舊的機場用地開始改造為新的展覽場地德語Neue Messe München和住宅。塔台和徽章館則作為法定古蹟獲得保留。新創建的分區里姆博覽城是通過高速公路與分區里姆分隔。那裡在2004年開設了一個里姆購物廊德語Riem Arcaden,包含有商店、精品店、餐廳和酒店等設施,它旁邊是一個普世教會的教堂中心。

舊機場的大部分用地被重新設計為里姆公園德語Riemer Park,它在2005年4月28日至10月9日間承辦了德國聯邦園藝博覽會[15]

2006年9月10日,教宗本篤十六世在里姆展覽場地對25萬名信眾舉行了彌撒。市內沒有其他固定場地具備為此所需的面積。它為此目的甚至還建造了一個巨型的祭壇

米夏埃利堡

 
被拆除前的米夏埃利堡(2009)

定居點米夏埃利堡德語MichaeliburgMichaeliburg)是如今次級行政區街道特魯德靈的西南部分。它是以當地首位定居者——米夏埃爾·奧伯梅耶(Michael Obermeyer)而命名,並且是由於他在1898年建造的客棧有一個城堡特質的塔樓。在20世紀初興起的定居點有一部分位於佩拉赫,一部分則位於特魯德靈鎮的地帶,它們連同原市鎮分別在1930年1月1日和1932年4月1日被併入慕尼黑市[7]

沒有作為法定古蹟的米夏埃利堡建築本身如今已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三棟多戶住宅

基礎設施

交通

道路交通

市轄區是通過瓦瑟堡州縣公路和克萊勒街與中環公路德語Bundesstraße 2 R99號高速公路德語Bundesautobahn 99相連。94號高速公路德語Bundesautobahn 94在區內也設有三個出入口。大量的主要街道貫穿街區並延伸至相鄰的慕尼黑市轄區和市鎮。

鐵路

 
特魯德靈城鐵站

在市轄區特魯德靈-里姆境內有三條鐵路線經過。其中於1871年10月15日通車的慕尼黑-羅森海姆鐵路是沿著分區教堂特魯德靈、街道特魯德靈和森林特魯德靈的邊界伸展。作為當時區內唯一的鐵路車站,特魯德靈站便是在這條線路上提供服務[16]。在此之前,慕尼黑-米爾多夫鐵路是在1871年5月1日建成通車,它同時組成了市轄區直至萊姆街的北部邊界。此後,隨著線路的進一步開通,慕尼黑-里姆車站德語Bahnhof München-Riem成為了與慕尼黑縣相鄰的地界的線路車站。另一條僅供貨運使用的單線鐵路是在1909年6月5日通車的慕尼黑北環鐵路德語Münchner Nordring,它在市轄區內是從特魯德靈車站建立一條慕尼黑東-慕尼黑機場鐵路德語Bahnstrecke München Ost–München Flughafen的連接線通往達格芬德語Daglfing[17]

由於對通往南部和東南部方向的長途運輸線具有重要意義,慕尼黑-羅森海姆鐵路已於1892年擴建為複線。1897年,地處特魯德靈附屬區的慕尼黑-萊姆畔山乘降所德語Haltepunkt München-Berg am Laim也落成迎客。隨後線路在1927年則實現了電氣化,這可能是與慕尼黑北環鐵路同時展開的。儘管線路上有行經有大量快速列車,但特魯德靈車站僅可通過簡單的旅客列車與慕尼黑相連[18]。通往米爾多夫的鐵路也同樣擴建為複線。隨著慕尼黑城市快鐵網絡投入運營,這條線路也實現了電氣化。城市快鐵網絡的建成除了嚮慕尼黑市中心提供更快捷的聯繫外,還在特魯德靈的服務區域內新開了格隆斯多夫乘降所德語Haltepunkt Gronsdorf[19]。通往羅森海姆的鐵路直至格拉芬是由城市快鐵4號線提供運營,通往米爾多夫的鐵路直至馬克特施瓦本則是由城市快鐵2號線提供運營。

在慕尼黑-里姆車站的東側設有德國鐵路子公司——德國公鐵轉運公司(Deutsche Umschlaggesellschaft Schiene-Straße, DUSS)於1992年設立的轉運車站德語Umschlagbahnhof。這個所謂的「慕尼黑-里姆DUSS終端(DUSS-Terminal München-Riem)」以其包含的十條700米長軌道而成為德國最大規模的同類型設施。每五條軌道都由一個龍門起重機所覆蓋。2012年,該轉運站又新增了五條軌道和一個龍門吊[20]

市內交通

 
1999年落成的特魯德靈地鐵站

在公共短途運輸方面,特魯德靈是以慕尼黑-特魯德靈地鐵及城鐵站作為中央換乘樞紐。這裡自1972年以來有城市快鐵列車停靠,自1999年則增加了地鐵停靠。從居住區內還提供有慕尼黑交通公司開設的139、146、192、193和194路巴士通往特魯德靈車站[21]

慕尼黑的夜間線路網絡直至2007年12月起才接入特魯德靈。N19路夜間有軌電車在終點站聖維特街始發,N49路則在周六、周日和節假日作為環線服務於次級行政區新特魯德靈、特魯德靈花園城、森林特魯德靈和街道特魯德靈之間。

里姆博覽城是通過在1999年延長的地鐵二號線所增設的博覽城西站德語U-Bahnhof Messestadt West博覽城東站德語U-Bahnhof Messestadt Ost與公共短途運輸相連。博覽城內的中央換乘樞紐為博覽城西站,除了地鐵外,139、189、190、263和264路巴士也在此停靠,這些巴士可將附近的居民區和慕尼黑周邊地區與地鐵站聯繫在一起。老里姆的交通樞紐則是慕尼黑-里姆車站。服務於此的除了兩條城市快鐵線路外還有190、194、263和264路巴士。189路巴士同樣通過老里姆,但僅繞行里姆車站的南側[21]

莫斯費爾德地鐵站和格隆斯多夫城鐵站則開拓為小型的匯集區。

工業及服務業結構

日用品商店和超級市場主要能在特魯德靈街旁的施穆肯徑、瓦瑟堡州縣公路的范特西街路段以及近幾年來也能在和平大道的新建區域中找到。遠離主要幹道的特魯德靈其它地區則很長一段距離沒有商店,日常購物只能通過駕車或巴士來克服。作為主幹道的瓦瑟堡州縣公路沿線還入駐有相當數量的車行、加油站和快餐店。

里姆博覽城設有購物中心——里姆購物廊。由於特魯德靈-里姆主要為居民社區,大型的連片工業用地僅可在莫斯費爾德的斯塔格魯勃環路沿線以及里姆博覽城的邊緣地帶找到。

慕尼黑國有皇家宮廷釀酒廠已於1980年代從海德豪森宮廷釀酒窖德語Hofbräukeller搬遷至里姆的94號高速公路附近[22]

慕尼黑市立圖書館德語Münchner Stadtbibliothek有一個中等規模的分館被安置在森林特魯德靈的瓦瑟堡州縣公路旁。

巴伐利亞紅十字會慕尼黑縣分會在特魯德靈街288號、即舊特魯德靈市政廳內的救護站常駐有五輛應急車輛(一輛24小時候命救護車、一輛從6時至22時候命救護車、兩輛各每8小時候命和6小時候命的醫務車,以及一輛24小時候命、用於重大災難的快速派遣隊救護車)。從救護站可對特魯德靈-里姆的整個區域,以及周邊市分區和市鎮提供服務。

學校

在市轄第15區內共有七所小學和兩所初中,其中的兩所小學和一所初中位於里姆博覽城。此外自2005年以來在特魯德靈車站附近還有一所私立實用中學。位於和平大道旁的一所獨立的特魯德靈文理中學德語Gymnasium München-Trudering是在2009年獲得慕尼黑市議會通過,自2011年起建造並於2013年開幕[23]。迄今為止區內的公立實用中學和文理中學都只能依靠鄰區萊姆畔山和新佩拉赫德語Neuperlach提供學位。

在里姆還設有一所為農民家政業者練馬師提供職業培訓的州立慕尼黑土地職業學院德語Staatliche Berufsschule München-Land

人口統計


(截至每年12月31日)

年份 人口 外國人(比例) 面積
(km²)
人口密度
(每km²)
來源及其它數據[24]
2000 42,996 5,828 (13.6 %) 22.4539 1,915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2001 45,403 6,687 (14.7 %) 22.4539 2,022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2002 47,186 7,456 (15.8 %) 22.4539 2,101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2003 47,919 7,493 (15.6 %) 22.4549 2,134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2004 48,914 7,546 (15.4 %) 22.4549 2,178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2005 50,990 8,032 (15.8 %) 22.4549 2,271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6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2006 53,915 8,723 (16.2 %) 22.4471 2,402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7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2007 56,487 9,223 (16.3 %) 22.4503 2,516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8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2008 59,031 9,876 (16.7 %) 22.4652 2,628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9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2009 60,879 10,321 (17.0 %) 22.4658 2,710 慕尼黑統計年鑑2010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2010 62,756 11,078 (17.7 %) 22.4518 2,795 慕尼黑統計年鑑201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2011 64,983 12,173 (18.7 %) 22.4505 2,895 慕尼黑統計年鑑201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2012 65,869 12,466 (18.9 %) 22.4505 2,934 慕尼黑統計年鑑201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2013 67,009 13,023 (19.4 %) 22.4505 2,985 慕尼黑統計年鑑201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2014 68,063 13,747 (20.2 %) 22.4505 3,032 慕尼黑統計年鑑201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由於大量新建區域的持續增密,自1990年代中期起,特魯德靈-里姆的人口數量開始急劇上升(從1987年的35394人[25]到2012年的逾65000人,增幅達86%)。在舊機場區域上興建的市分區里姆博覽城共提供約5500套住房。

政治

特魯德靈-里姆上一次的區議會德語Bezirksausschuss選舉是在2014年3月16日。其議席分配如下:基社盟13席、社民黨8席、綠黨5席、自選協德語Bundesverband Freie Wähler Deutschland2席以及自民黨1席[26]

參考文獻

  • Willibald Karl (Hrsg.), Karl Bachmaier u. a.: Trudering, Waldtrudering, Riem. Münchens ferner Osten. Volk Verlag, München 2003, ISBN 3-937200-06-1.
  • Stadtbezirk Trudering-Riem – Informationen für Bürger und Gäste. WEKA-Verlag, Mering 2004, OCLC 76558831. (online) (PDF). [2016-07-0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6-03-03).  (PDF; 1,5 MB)
  • Brückl, Josef: 1200 Jahre Trudering. Festausgabe zur zwölfhundertjährigen Wiederkehr der ersten urkundlichen Erwähnung. Mit handschriftlicher Widmung vom Autor. Emil Biehl & Söhne (Gesamtherstellung), München 1972.

注釋

  1. ^ Die Bevölkerung in den Stadtbezirken nach der Einwohnerdichte am 31.12.2014[失效連結] (PDF; 424 kB). Statistisches Amt der Landeshauptstadt München. Abgerufen am 11. November 2015.
  2. ^ 2.0 2.1 Helmut Stahleder: Von Allach bis Zamilapark. Namen und historische Grunddaten zur Geschichte Münchens und seiner eingemeindeten Vororte, Hrg. vom Stadtarchiv München. München 2001, Buchendorfer Verlag, ISBN 3-934036-46-5.
  3. ^ Gertraud und Alfred Wildmoser: Die Geschichte eines Dorfes. Gronsdorf von 839 bis 1989. Herausgeber Gemeinde Haar, Juni 1989
  4. ^ Benno Hubensteiner: Bayerische Geschichte. 16. Auflage. Rosenheimer Verlag, Rosenheim 2006, ISBN 3-475-53756-7, S. 59.
  5. ^ Beschluss des Bauausschusses vom 4. Dezember 200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55 kB)
  6. ^ Willibald Karl (Hrsg.): Trudering, Waldtrudering, Riem - Münchens ferner Osten. Volk Verlag München, 2003. Seite 119: Michael Keller, 1923-1932 letzter Bürgermeister der Gemeinde Trudering. (德文). [2023-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30). 
  7. ^ 7.0 7.1 Wilhelm Volkert (Hrsg.), Handbuch der bayerischen Ämter, Gemeinden und Gerichte 1799–1980, München: C.H.Beck’sche Verlagsbuchhandlung. 1983, (德文)  S. 601.
  8. ^ Stanley Stewart: Flugkatastrophen, die die Welt bewegen. Bernard&Graefe Verlag, 1989
  9. ^ Philipp Vetter. Übungsflug endete im Inferno. Münchner Merkur. 2010-05-27 [2013-11-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档副本. [2016-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5. 
  10. ^ tz.de: Vor 15 Jahren: Das Busunglück von Truderin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us der tz vom 19. September 2014, abgerufen am 10. Juni 2016.
  11. ^ Hans Schatz (1872–1970)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8,6 MB)
  12. ^ Der große Münchner Einkommens-Repor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uf: abendzeitung-muenchen.de, 29. Juni 2009.
  13. ^ Trudering - Rie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uf: sueddeutsche.de, 11. Mai 2012.
  14. ^ Willibald Karl: Trudering, Waldtrudering, Riem. Münchens ferner Osten, München 2000, ISBN 393403635X.
  15. ^ 慕尼黑德国园艺展开幕. 德國之聲. 2005-04-28 [2016-07-05]. [永久失效連結]
  16. ^ Bufe Siegfried, Hauptbahn München–Salzburg, Egglham: Bufe-Fachbuchverlag. 1995, (德文) 
  17. ^ Reinhard Wanka, Wolfgang Wiesner, Die Hauptbahn München–Simbach und ihre Zweigbahnen, Egglham: Bufe-Fachbuch-Verlag. 1996, (德文) 
  18. ^ Armin Franzke, Josef Mauerer, 1860–2010: 150 Jahre Bahnstrecke Rosenheim – Salzburg, München: PB Service. 2010: pp. 27 f., (德文) 
  19. ^ Armin Franzke, Josef Mauerer, 1860–2010: 150 Jahre Bahnstrecke Rosenheim – Salzburg, München: PB Service. 2010: pp. 75 f., (德文) 
  20. ^ Ausbau des Umschlagbahnhof München-Rie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uf deutschebahn.com. Abgerufen am 18. Februar 2012.
  21. ^ 21.0 21.1 Klaus-Dieter Korhammer, Armin Franzke, Ernst Rudolph, Drehscheibe des Südens. Eisenbahnknoten München, Darmstadt: Hestra-Verlag. 1991, (德文) 
  22. ^ 1986 - Jahrtausendwende. Geschichtliches. Freiwillige Feuerwehr München. [2012-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2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档副本. [2016-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27). 
  23. ^ Trudering: Später Unterricht im neuen Gymnasiu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uf: abendzeitung-muenchen.de, 10.09.2013; abgerufen am 19. März 2016
  24. ^ Archiv Stadtteilinformationen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3-02-11. Landeshauptstadt München. Abgerufen am 20. Juni 2014.
  25. ^ Statistisches Taschenbuch München 2013. (PDF). [2016-07-0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6-05). 
  26. ^ Wahl des Bezirksausschusses – Stadtbezirk 15 – Trudering-Rie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Landeshauptstadt München. Abgerufen am 15. Juni 2014.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