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鶴峰
王鶴峰(1911年—1999年10月5日),原名王全白,曾用名王子知、王德光。河南濮陽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軍事將領。
王鶴峰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 | |
個人資料 | |
性別 | 男 |
出生 | 1911年 河南濮陽縣 |
逝世 | 1999年10月5日 北京市 |
籍貫 | 河南濮陽縣 |
生平
早年生涯
1928年,考入濮陽縣立中學,後被開除。1929年,王鶴峰轉學到開封私立嵩陽中學,並與符中真、曹子琛、劉聚奎、朱永生、郭萬善等人為友,學習共產主義。1930年,考入河南省立第一高中,因參與學生運動被開除。1931年1月,求學於菏澤六中,後通過曹子琛(曹志真),與濟南北苑師範和正誼中學袁復榮、倪玉鶴、冉昭肅、徐遠北相識,參加學生運動。不久他因劉聚奎聯繫,抵達北平,並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
不久,中共組織決定派他和劉聚奎進入國民革命軍,之前進入短訓。後因省軍委書記廖化平被捕變節,王鶴峰和劉聚奎等相繼被捕[2],被送進北平軍人反省分院,獄中轉為共產黨員。1936年9月前後,經中共地下黨營救出獄[1]。
抗日戰爭期間
1936年冬,中共北方局分配至山西省工作,參加薄一波領導的山西省公開工作委員會[3],供職於山西民眾幹部訓練團和軍政訓練班,擔任指導員。1937年8月1日,擔任山西新軍(即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一總隊大隊指導員,第一縱隊第三總隊政治主任[4]。
1939年十二月事變後,山西新軍改編為八路軍。王鶴峰被任命為八路軍129師決死一縱隊政治部主任,隨後組織參加百團大戰。1940年冬,推選為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41年抵達延安,進入中央黨校參加整風運動。1944年初,他從延安返回前線,代理太岳軍區政委兼區黨委副書記[5]。
第二次國共內戰
1945年後,他任晉冀魯豫軍區野戰軍第四縱隊政委。1946年,又奉調回太岳區黨委任書記兼軍區政委。1948年秋,任中共中央華北局黨校教務處主任。同年冬,調北平市委委員、組織部副部長[6]。1949年2月,擔任中央軍委直屬的鐵道兵團政治部主任。1949年3、4月,任鐵道部政治部主任[7]。
共和國成立後
1951年,任中共哈爾濱市委副書記。1955年2月,歷任黑龍江省委副書記、書記處書記,在省市委都分管工業[8]。1962年中共八屆十中全會上,他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會候補委員,1963年後任中共中央東北局監察組副組長、組長、東北局委員。1978年12月,在中共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委。1982年在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紀委委員[9]。1985年離休。1999年10月,因病在北京去世[1]。
參考
- ^ 1.0 1.1 1.2 濮陽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 濮阳市志 第6卷. 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5年12月: 2579–2580. ISBN 7-5348-2558-X.
- ^ 葉青松. 藏九地,动九天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军征战纪实. 解藝. , 2006.02: 2–3. ISBN 7-5033-1912-7.
- ^ 黃黎,湯濤. 华北抗日战争史 第1部 从九一八到七七 第2卷 国共走向再次合作. 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2年7月: 185. ISBN 978-7-202-05987-6.
- ^ 山西新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 山西新军决死第一纵队.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1993年10月: 11. ISBN 7-80023-631-5.
- ^ 邵文杰,河南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河南省志 第60卷 人物志 传记上. 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247–249.
- ^ 《彭真傳》編寫組編. 彭真传 第2卷 1949-1956.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2年10月: 580. ISBN 7-5073-3643-3.
- ^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 铁道兵 综述 大事记 表册.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 2000年8月: 529. ISBN 7-5065-3810-5.
- ^ 劉捷總編. 《黑龍江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編 , 編. 黑龙江百科全书.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1年7月: 509. ISBN 7-5000-5030-5.
- ^ 《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機構治革及領導人、歷次中央紀委全會專輯》編寫組.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机构治革及领导人、历次中央纪委全会专辑. 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 2004年2月: 71. ISBN 7-80107-7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