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周刊
《生活周刊》,是上海市一份已經停刊的周報,自稱為1925年創刊的《生活》周刊的後繼者。該報1985年由青年報社復辦,逢周日出版。2018年12月25日,青年報社發行最後一期《生活周刊》(1763期),2019年1月1日起停刊,併入《青年報》周日刊。
生活周刊 | |
---|---|
類型 | 周刊 |
版式 | 雜誌 |
持有者 | 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 |
出版商 | 青年報社 |
創刊日 | 1985 |
停刊日 | 2019年1月1日 |
語言 | 中文 |
總部 | 上海市靜安區新閘路1093號 |
1925年創辦
1925年10月11日,《生活》周刊創刊,1926年10月起改由鄒韜奮主編[1]。報刊宣傳抗日思想,曾是中國發行量最大的報刊,但於1933年12月16日遭到查封,鄒韜奮遠走國外。[2]
1985年復辦
1985年,經過鄒韜奮的夫人沈粹縝首肯,青年報社於1985年1月6日發行新的《生活周刊》[3]。不同於《青年報》的其他副刊,該報刊單獨出版發行。發行初期,《生活周刊》版面為4開16版,系改革開放後中國第一張綜合生活類新聞周刊。該報以繼承鄒韜奮精神自命,報頭沿用黃炎培手書「生活」二字,辦報宗旨有兩條,即「傳播現代生活信息,傳播現代生活方式,傳播現代生活觀念」和「寓教於生活,真誠地為生活著的人們服務」。該報紙曾創立「大特寫」欄目,截取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進行放大細化並追根溯源,《101大車禍》《天上有個太陽,水中有個月亮》《一首被肢解的頌歌》《印度洋倖存者》等文有較強的社會反響,欄目的形式也曾被國內大量媒體所仿效。該報紙也曾被多次評為「全國最佳報紙」和「全國十佳報紙」。據1995年統計數字,《生活周刊》的年發行量曾達到16萬份。[4][5]
2018年12月18日,青年報社宣布,《生活周刊》自2019年1月1日(周日)起休刊,內容併入《青年報》周日刊出版[3][6]。
參考來源
- ^ 上海市盧灣區志編纂委員會. 大事记. 卢湾区志.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98 [2018-12-29]. ISBN 7-80618-445-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5).
- ^ 第二节 重大决策、活动. 上海通志·第四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5).
- ^ 3.0 3.1 千帆过尽,江河宛若初见——《生活周刊》致读者. 生活周刊. 2018-12-26, (1763).
- ^ 《上海新聞志》編纂委員會. 新闻出版. 上海新闻志 第1版.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0 [2018-12-29]. ISBN 7-80618-739-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7).
- ^ 《上海青年志》編撰委員會. 新闻出版. 上海青年志.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2 [2018-12-29]. ISBN 7-80681-005-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7).
- ^ 青年報社. 告读者 |《生活周刊》休刊公告. 微信公眾平台. 青年報社《生活周刊》編輯部. [2018-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