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斗柯
硬斗柯(學名:Lithocarpus hancei)為殼斗科柯屬之一種常綠喬木,分布於中國大陸長江以南地區以及台灣全島。海拔500米至3,200米地區均可生長,多見於較陰濕避風之處。[1](如依據中國植物誌以及自然標本館物種信息卡,「硬斗柯」為別名,正式名稱是「硬殼柯」,因下文有參考並引用此兩處資料,特附註)
硬斗柯 | |
---|---|
科學分類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薔薇類植物 Rosids |
目: | 殼斗目 Fagales |
科: | 殼斗科 Fagaceae |
屬: | 石櫟屬 Lithocarpus |
種: | 硬斗柯 L. hancei
|
二名法 | |
Lithocarpus hancei (Benth.) Rehd.
| |
異名 | |
|
別名
中國大陸[2]
硬斗柯、黃椆、盤紫椂、酸心椽、阿里山三斗石櫟、棒椆、赤皮槓、光葉柯、桂葉柯、韓氏石櫟、黃稠、箭捍柯、酒枹、牛牯錐、盤紫棣、盤紫樹、破細椽、石山槁、橡子、硬斗石櫟、硬殼椆、硬亮椆、皺葉石櫟、光葉石櫟、漢斯石柯、漢斯石櫟、黃桐、箭杆柯、甜錐、興葉柯、硬斗殼、硬斗櫟、硬斗石柯、硬斗石礫、硬殼稠、硬殼桐。
台灣[1]
三斗石櫟、屏東三斗柯、紅肉杜,赤皮杜仔,阿里山紅肉杜,細葉三斗石櫟,硬斗石櫟。
型態特徵
硬殼柯株高可達10餘公尺,樹幹一般通達,樹皮深褐色。因其心材為紅褐色[1],所以有「紅肉杜」或是「赤皮杜仔」之別名。「三斗」則因其「殼斗」有三三相連之現象而得名,不過此現象並非「三斗石櫟」所獨有。與大多數殼斗科樹種一樣,硬殼柯的花與嫩葉是同時展現枝頭。[3]
葉
硬殼柯單葉互生、狹長。外形上,葉片之間差異極大。葉頂端銳尖或漸尖有如熱帶雨林植物之「滴水葉尖」。葉基漸狹漸尖,葉柄短。葉長約15至35公分,寬約3至5公分。葉全緣,常呈或淺或深之波浪狀。葉面平坦或具縐摺。中肋明顯,且表、背均凸出,在一般植物的葉片結構上顯得相當特殊。葉兩面均屬綠色,葉背較葉表為淺。新芽紅褐色,具金屬光澤。
花
如同屬其他樹種,硬殼柯為單性花,花瓣退化,雌雄同株。屬於同時兼具雄花序與雌雄花同花序之類型,且均為上舉型花序。[4]雌雄花在同花序上之排列一般是雄花在上雌花在下。雄花凋謝後整個花序軸就僅剩生著小果的部分。果實成熟時也是整串連果軸一起掉落。花序叢生於枝頂,為葇荑花序或穗狀花序[1],長約6至15公分,甚至可達20公分[5]。雄花1至3朵聚集後再形成長串雄花序,雌花一般3朵聚集一起,但通常只有一朵可發育成果。[4]花序初現時為乳白色,後漸轉為凋落時的淺褐色。
果
硬殼柯之堅果屬於花開後至次年秋始成熟之二年型果實發育型態[4],一如同屬其他樹種。堅果近圓球形,頂尖。殼斗呈淺碟狀,包覆著堅果底部約四分之一部分。殼斗外表之鱗片細小,合生,略成環狀,被灰色絨毛。[1]
用途
如同科其他樹種,硬殼柯材質優良,可供建築、造船、橋梁、農具、家俱等等用途。
圖示
參考
引文
- ^ 1.0 1.1 1.2 1.3 1.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福山植物園-三斗柯.[失效連結]
- ^ 自然标本馆 物种信息卡-Lithocarpus hancei (Benth.) Rehd. 硬壳柯.
- ^ 樹頂的春季煙火-三斗石櫟.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7).
- ^ 4.0 4.1 4.2 台灣特有的生態議題:橡實世界.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01).
- ^ 中國植物誌-Lithocarpus hancei.[失效連結]
資料
- 台灣特有的生態議題:橡實世界. [2020-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01) (中文).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福山植物園-三斗柯 (中文).[失效連結]
- 樹頂的春季煙火-三斗石櫟. [2020-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7) (中文).
- 櫟栗在木─臺灣殼斗科 (PDF). [2020-03-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3-28) (中文).
- Flora of China 硬斗柯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