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嬪(約1649年?—1720年),董氏(董佳氏),名烏鼐。正黃旗包衣第五參領第二旗鼓佐領下人(屬內務府正黃旗漢姓包衣旗人)。原任會計司員外郎董得啟(亦稱董達齊[1])之女,清朝康熙帝[2]:267

生平

康熙二年(1663)九月初六日及九月初九日,太皇太后共選看了三十位內務府秀女,從中選中三位,並下旨稱:「著員外郎裕祺將此三位女子於九月二十日辰時交予圖克善乳母,送進汗處」[3]。十月初五日,包衣諳班等奏:「入宮之格蘭珠、烏鼐、阿濟根三女子所服緞疋給何等級之處,請太皇太后旨意」。奏入後,太皇太后降旨:「交予羅弼嬤嬤額涅分辨等級」。將三女子轉交予羅弼嬤嬤額涅後,羅弼嬤嬤額涅奉太皇太后旨意降諭:「女子阿濟根喉中沙啞似有痰聲,著令出宮,交還其父母。再,女子格蘭珠、烏鼐,均給掃炕(女子)之等級」[4]。其中,格蘭珠即是「阿明阿佐領格勒之女」,而烏鼐則是「董德貴佐領董德啟之女」,於康熙二年九月初六日參加內務府選秀被選中[5]

目前並不清楚董氏入宮之後,是在何時、以何情況被康熙帝收為後宮主位。康熙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太皇太后下達旨意,增加康熙帝位下諸位庶妃的服緞疋數。其中,除已經生育子女的馬佳氏和張氏分別升為服二十匹緞、服十八匹緞之外,還有五位名為格蘭珠、烏鼐、安姐華塞觀姐的格格升為服十二匹緞[6]。對比之後的康熙朝內務府檔案[7],可知董氏此時位分等級高於康熙二十一年服九匹緞之常侍女子,但遠低於服二十匹緞之貴格格

康熙十年(1671)三月初九日子時,董氏生皇二女(康熙十二年二月夭折),並晉升為小福晉,與馬佳氏、張氏和烏拉那拉氏一樣,是當時康熙帝位下的四位小福晉級庶妃之一[8]

康熙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康熙帝諭禮部:「朕恭奉聖祖母太皇太后慈諭,稽古帝王宮闈之制,必備妃嬪,以襄內政」,命禮部選擇吉期,並開列儀注具奏[9],同年八月二十二日,冊立妃鈕祜祿氏皇后,並且冊封佟氏為貴妃,李氏為安嬪,王佳氏為敬嬪,董氏為端嬪,馬佳氏為榮嬪,烏拉那拉氏為惠嬪,郭絡羅氏為宜嬪,赫舍里氏為僖嬪[10],端嬪在七嬪中排行第三。當代研究者王冕森認為康熙十六年冊封的七位嬪位,其排序有著特殊的規律,如安嬪和敬嬪出身外八旗世家,入宮後即獲得福晉級待遇,故而在七嬪中居首,而另外五嬪的排序則很有可能是以年紀長幼或入宮先後為依據[2]:269

康熙二十年三月,太皇太后聖躬違和,康熙帝親奉太皇太后前往遵化湯泉療疾,直至五月初回宮。康熙帝在外期間,亦不忘關心宮中的妃嬪和公主,曾寫信給榮妃和端嬪,以及兩位公主。康熙二十年,宮內分配一個專屬的鑲黃旗內管領給端嬪使用,與榮妃共用同一個內管領。同年,宮內改為分配一個專屬的正黃旗內管領給端嬪使用,與敬嬪共用同一個內管領,此安排至少維持到康熙二十三年。

康熙四十六年,端嬪是當時康熙帝位下的三位嬪之一,在檔案中的排序先於和嬪與良嬪[11]。康熙五十七年,諸嬪增給采仗,視妃儀仗,內減紅緞瑞草傘、拂子各一對,並命補給端嬪采仗[12]

康熙五十九年(1720)四月二十八日,端嬪去世,內務府基本因循僖嬪之舊例處理其喪儀[13],例如相關部門查得僖嬪事出時,宮內暫停祭神二日,「現於端嬪之事,亦照此例,暫停祭神二日」。端嬪的喪禮事務由康熙帝第十二子貝子允祹及端嬪之堂侄董殿邦共同辦理。同年九月初九日,奉安景陵妃園寢[14]

乾隆年間,當時的制度規定後宮主位封謚之滿文必須意譯,端嬪封號的滿文,由音譯「duwan[15]」,重新意譯為「tob[16]」,意為「端正」[2]:268-269

根據檔案記載,一軸「端嬪御容半身像」(又名「端嬪喜容」)原收藏於壽皇殿東大櫃[17][18],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19]

家族

董氏家族,是內務府正黃旗包衣中的世家,族人殿邦,歷仕康、雍、乾三朝,前後六十餘年,被譽為「三朝之碩輔,一代之偉人」,而郝善則出任綠營將官,頻年征戰屢建戰功[20]。家族因山海關之戰,董得貴與譚泰一同擊敗李自成二十萬兵馬而得勢。家族亦屢受恩詔、與滿人通婚、取滿洲式名[21][22]。董氏家族墓地在今北京房山區良鄉南坊村,墓未知,殘存若干碑刻。

  • 始祖董文選(c.1560s-?)。「董文選,正黃旗包衣人,世居撫順地方,來歸年分無考。其曾孫董徳啓原任員外郎。元孫董思原任鑾儀衞鑾儀使;董徳貴(註:似應為曾孫?原《八旗滿洲氏族通譜》有誤)由佐領定鼎燕京時……授騎都尉三遇恩詔加至二等輕車都尉卒,其子董殿邦襲職厯任內務府總管。……又董文選之四世孫董順邦原任贊禮郎,葉清額原任䕶軍校,董治邦原任整儀尉,浩善(註:似應為曾孫?)原任湖廣沅州總兵官。五世孫三保原任驍騎校,董玉麟原任郎中兼佐領,……董玉象原任副都統,董色原任佐領,衆神保現任頭等侍衞,増長現任䕶軍校,常海、禪布俱現係舉人。六世孫八十七現任六品官,圖爾秉阿現係舉人」(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74))。
  • 曾祖董氏(c.1580s-?)。
  • 祖父董氏(c.1600s-?),從龍入關。
  • 父董得啟(又董達齊、董德啟,c.1620s-?),原任內務府員外郎。
  • 堂叔(?)董浩善(又郝善,1628-c.1676;母舒穆祿氏),鑾儀衛冠軍使、內務府郎中兼佐領,原任湖廣沅州總兵,轉戰湖南、湖北、廣西等地,頻年征戰屢建戰功,誥贈驃騎將軍。妻郭絡羅氏、赫舍里氏。與妻合葬墓在今北京房山區良鄉南坊村,現存有滿漢文《董郝善及妻郭羅羅氏繼配黑攝李氏墓碑》(康熙五十一年(1712)十一月刻,康熙十五年(1676年)丙辰科榜眼胡會恩撰並正書),拓片存北京國家圖書館。孫兒花子。曾孫穆克登布,襲騎都尉。
  • 胞叔董得貴(又董德貴,c.1620s-?),順治二年(1645)授騎都尉,恩詔加至世襲二等輕車都尉(載《欽定八旗通志:正黃旗滿洲世職》卷280),首任內務府正黃旗包衣第五叅領第二旗鼓佐領(國初編立,據《欽定八旗通志》),順治九年(1652)鑾儀衛鑾儀使(時與貝子彰泰 (清朝)系同職位同事,載《欽定八旗通志》卷317)。原配舒穆祿氏,繼配納喇氏。在今北京房山區良鄉南坊村存有《董得貴誥封碑》(授騎都尉,康熙十五年(1676)十月刻)、《董得貴及妻舒穆祿氏納喇氏誥封碑》(夫人被封一品夫人,康熙十六年(1677)十一月刻),拓片均存北京國家圖書館。其:
    • 子一董殿邦(c.1660-c.1731,母納喇氏),康熙十五年(1676)襲其父二等輕車都尉,康熙三十四年(1695)任江蘇滸墅鈔關監督,康熙五十五年至六十一年(1716-1722)任總管內務府大臣,能山水,乾隆初年特授暢春園總管,曾任內務府鑲黃旗包衣第四參領第一旗鼓佐領(繼任者高斌)、內務府鑲黃旗包衣第五㕘領第六旗鼓佐領、內務府正黃旗包衣第五叅領第二旗鼓佐領(據《欽定八旗通志》);殿邦歷仕康、雍、乾三朝,前後六十餘年,被譽為「三朝之碩輔,一代之偉人」;在今北京房山區良鄉南坊村,存有滿漢文《董殿邦墓表》(乾隆七年(1742年)壬戌科進士陳大復撰,內務府正白旗滿洲進士觀保書),拓片存北京國家圖書館。
      • 孫兒頭等侍衛眾神保(c.1690s-?;董文選之五世孫)。延齡,原係生員。
      • 延福,原係生員,曾任內務府正黃旗包衣第五叅領第一旗鼓佐領,卒於任(系國初編立)。
      • 孫女董氏(1714-?),嫁鑲黃旗滿洲高泰(胞兄文華殿大學士文端公高晉(1707-1778),父總兵高述明;胞姊高佳氏分別與正藍旗漢軍進士胡氏吉惠 (道光進士)家族和內務府正白旗漢軍、總管內務府大臣李延禧 (清朝)家族聯姻)。
      • 孫女董氏(c.1710s-?),二繼嫁鑲黃旗滿洲、四川布政使覺羅齊格(1698-1754;父一等侍衛、散秩大臣覺羅外山,康熙五十二年(1713),欽命望祀長白山(載《清實錄康熙朝實錄》);先祖覺羅包朗阿即清興祖福滿第五子)。
    • 子二。其孫穆克登布,雍正九年(1731)銷去恩詔襲騎都尉。
  • 始祖董文選之五世孫還有:三保任驍騎校,董玉麟任郎中兼佐領,石圖任司庫,八十八任六品官,薩哈爾圖任五品官,董玉象任副都統,董色任佐領,増長任䕶軍校,常海、禪布俱係舉人。
  • 家族後代有總管內務府大臣文豐(1860年殉節於圓明園福海)、文廉,世稱內務府「文董家」。

注釋

  1. ^ 欽定四庫全書《皇朝文獻通考》卷二百四十一:端嬪董氏,員外郎董達齊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封。
  2. ^ 2.0 2.1 2.2 王冕森. 《清代后妃雜識》. 中國·上海市: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22. ISBN 9787552038200 (簡體中文). 
  3. ^ 《綠頭牌檔》,康熙二年七月初七日條,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內務府奏銷檔(縮微膠卷)》。
  4. ^ 《口奏檔案》,康熙二年十月十五日條,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內務府奏銷檔(縮微膠卷)》。
  5. ^ 《口奏檔案》,康熙二年九月初六日條,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內務府奏銷檔(縮微膠卷)》。謹按,在《奏銷檔》中,曾數次提及端嬪的名諱,其中有一兩次將其閨名寫為「二姐」,其實是因為當時選中的三位秀女閨名串寫之誤。
  6. ^ 《口奏及綠頭牌檔案》,康熙八年八月初一日條,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內務府奏銷檔(縮微膠卷)》。
  7. ^ 《奏銷檔》,康熙二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條,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內務府奏銷檔 (縮微膠卷)》。
  8. ^ 《口奏綠頭牌及白頭本檔案》,康熙十年七月十一日條,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內務府奏銷檔(縮微膠卷)》。
  9. ^ 欽定四庫全書《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卷六,康熙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條。
  10. ^ 清實錄·清聖祖實錄·卷之六十八》康熙十六年......八月......○丙寅。上御太和殿。遣大學士索額圖、為正使。大學士李霨、為副使。持節授妃鈕祜盧氏冊寶。立為皇后......遣大學士覺羅勒德洪、持節授佟氏冊寶。封為貴妃。遣尚書吳正治、侍郎額星格、楊正中、馬喇、富鴻基、學士項景襄、李天馥等、持節授冊封李氏為安嬪,王佳氏為敬嬪,董氏為端嬪,馬佳氏為榮嬪,納喇氏為惠嬪,郭羅洛氏為宜嬪,何舍里氏為僖嬪......
  11. ^ 嘉慶元年《呈報康熙四十六年乾清宮毓慶宮貴妃妃嬪等人數清單》,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檔號:04-01-14-0015-018。
  12. ^ 《皇朝通典》卷五十三。
  13. ^ 《口奏綠頭牌白本檔案》,康熙五十九年四月二十八日條,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內務府奏銷檔(縮微膠卷)》
  14. ^ 馬蘭鎮總兵英廉編纂:《昌瑞山萬年統志》,光緒十二年重修本。
  15. ^ 《奏銷檔》,康熙二十年十月三十日條,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內務府奏銷檔(縮微膠卷)》。
  16. ^ 《為列祖列宗冊封妃嬪字號事咨覆》,嘉慶六年正月,檔案號:03-0197-3622-027,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
  17. ^ 《陳設檔》394,同治二年鈔本,《壽皇殿尊藏聖容黃冊》:端嬪御容半身像一軸,素服,東大櫃。
  18. ^ 《壽皇殿恭懸恭收聖容大建三十日小建二十九日准冊》:端嬪喜容一軸。
  19. ^ 《清人畫端嬪半身像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文物號:故00006629。
  20. ^ 《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董文選,正黃旗包衣人,世居撫順地方。其曾孫董得啟,原任員外郎;元孫董思,原任鑾儀衛鑾儀使;董得貴,由佐領定鼎燕京時以功授騎都尉,三遇恩詔,加至二等輕車都尉,卒。其子董殿邦襲職,歷任內務府總管,緣事革退。其親兄之孫穆克登布襲職時削去恩詔所加之職,現襲騎都尉。又董文選四世孫董順邦原任贊禮郎、葉清額原任護軍校、董治邦原任整儀尉、浩善原任湖廣沅州總兵官,五世孫三保原任驕騎校、董玉麟原任郎中兼佐領、石圖原任司庫、八十八現任六品官、薩哈爾圖、董玉象現任副都統、董色現任佐領、眾神保現任頭等侍衛、增長現任護軍校。
  21. ^ 《董郝善及妻郭羅羅氏、繼配黑攝李氏合葬墓碑》原配贈夫人郭羅羅氏、繼配贈夫人黑攝李氏祔。兩夫人皆出名族,能執婦道,以佐公者也。子花子孫二人皆能克家者。是為表。賜進士及第光祿大夫經筵講官刑部尚書加一級德清胡會恩撰並書。康熙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吉旦立
  22. ^ 《董得貴誥封碑》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朕惟尚德崇功,國家之大典;輸忠盡職,臣子之常經。古聖帝明王,戡亂以武,致治以文。朕欽承往制,甄進賢能。特設文武勳階,以彰激勸。受茲任者,必忠以立身,仁以撫眾,智以察微,防奸禦侮,機無暇時。能此則榮及前人,福延後嗣,而身家永康矣,敬之勿怠。董得貴,爾原系白身、包牛錄章京。定鼎燕京,入由山海關之日,擊流賊馬步兵二十萬,爾同固山額真譚泰步戰對陣,敗之。嘉爾,故授爾為拜他喇布勒哈番。順治二年二月一十八日,天下統一,仿古聖王之製,尊崇太祖武皇帝功德配祀上帝。禮成,念諸舊臣世效勞績,故由拜他喇布勒哈番加一拖沙喇哈番。順治七年十月二十二日,天下大定,仿古聖王之製,上聖母昭聖慈壽皇太后尊號。禮成,由拜他喇布勒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升為三等阿達哈哈番。大婚禮成,亦仿古制,加上聖母昭聖慈壽皇太后為昭聖慈壽恭簡皇太后尊號。禮成,由三等阿達哈哈番,升為二等阿達哈哈番,世襲罔替。順治九年正月二十六日,因年老身病,將職替給親男董殿邦,仍承襲二等阿達哈哈番,世襲罔替如前。康熙十五年十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