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又文
簡又文(1896年—1978年10月25日),字永真,號馭繁,筆名大華烈士,齋名猛進書屋,祖籍廣東省新會縣雙水鎮木江維新里。中國宗教學家、歷史學家、基督徒。[1]
簡又文 | |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1896年 |
逝世 | 1978年10月25日 英屬香港九龍塘 | (81—82歲)
墓地 | 九龍華人基督教墳場 |
籍貫 | 廣東省新會縣雙水鎮 |
母校 | 嶺南學堂 歐柏林學院 芝加哥大學 |
生平
燕大治學
其父簡寅初是東南亞華僑,在新加坡先後加入中國同盟會及中華革命黨,致力革命,曾被孫文聘任為南洋籌餉專員,是國學家饒宗頤的老師。[1]
簡又文自幼受父親影響,愛好文學,熱衷革命。上小學時,組織數名同學,在校內自編自寫壁報,鼓吹革命並張貼牆報。在廣州嶺南中學時,創辦《嶺南青年報》周刊。1917年,簡又文畢業於廣州嶺南學堂(嶺南大學的前身),後赴美國留學,入歐柏林大學。畢業時,獲歐柏林大學文學士學位。後升入芝加哥大學研究院,獲得宗教教育科碩士學位。[1]
1921年,簡又文歸國,在上海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會任文字事工(編輯幹事),為該協會的書報會編寫了《科學與宗教》、《宗教的人生觀》等書。1922年,討伐陳炯明後,孫科出任廣州市市長。簡又文被孫科任命為廣州市教育局局長。任職不到一年,因廣州市市長孫科調任他職而去職。[1]
1924年春,簡又文受北京燕京大學宗教學院聘任為燕京大學教授。在燕京大學期間,除了編譯圖書、寫作之外,兼治太平天國史。1925年5月暑假,簡又文自北京南下省親,經過上海、廣州,目睹五卅慘案、沙基慘案慘狀,即搜集各種公私記錄及報紙,避開英國警官搜查,回到北京後向北京政府外交部報告並向各方報導慘案情況。簡又文在燕京大學同情並支持革命,受到愛國學生愛戴,凡有愛國集會均請其前去主持並演講。當時政局混亂,簡又文留在燕京大學主持校務。[1]
投身軍政界
1926年秋,簡又文因為秘密參加反帝革命活動,被奉系及山東軍閥通緝,乃離開北京回廣東。此時,信仰基督教的馮玉祥在五原誓師,加入國民革命陣營。因馮玉祥需要政治工作人員,簡又文經孫科保薦,獲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委派,赴西北軍,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部(馮玉祥任總司令)外交處處長、前敵政治部中將主任、兼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西北軍政治工作委員,由此開始軍政界生涯。[1]
1928年夏,國民革命軍攻占北京(同年北京更名為北平),簡又文在西北軍的任務已完成,乃於1929年返回北平,負責「今是中學」的校務。不久,汪精衛的「改組派」和中央的關係公開破裂,孔祥熙保薦簡又文赴山東任山東都轉鹽運使司鹽運使司長,負責調解宋子文與孫良誠的糾紛,彌合中央與馮玉祥軍的關係。[1]
1931年,奉孫科之命,簡又文任國民政府鐵道部參事。不久,簡又文奉孫科之命,歷任國民政府秘書、省委委員等職。8月27日,就任廣州市社會局局長。任內,收教乞丐,辦「安老院」、「健濟院」、 「平民宮」,還興辦了平民學校、平民贈醫施藥處等慈善機關。1932年,為發展家鄉的教育,紀念先父簡寅初,簡又文捐資13萬元,在家鄉新會縣雙水木江村創辦「簡公寅初小學」。[1]
1933年1月,孫科赴南京任立法院院長,簡又文奉命出任立法院第三屆立法委員。在任立法委員的十多年間,簡又文在香港、廣州、新加坡、上海等地,專心寫作。他將過去寄存在北平燕京大學圖書館及其他地方的圖書、文物全部遷至上海,集中在「寒園」(住所),供學術研究之用。[1]
不久,簡又文與良友圖書公司商談,創辦《人間世》半月刊,簡又文任社長,林語堂任總編輯,主要發表抒發性靈的小品文。簡又文還是上海中國文藝界協會發起人之一。1935年,簡又文撰成《太平天國雜記》一書,交由商務印書館出版。1935年,任吳越史地研究會評議員。[1]簡又文翻譯英文版瑞典基督教牧師韓山文記載洪秀全堂兄弟洪仁玕之述說,簡又文將中文書名定為《太平天國起義記》,1935年出版。[2]
1936年,簡又文創辦《逸經》半月刊,自任社長兼主編。《逸經》主要刊登文史類文章。當時,有篇稿件是《紅軍二萬五千里西引記》,簡又文認為這是篇報導史實的好文章,富文獻價值,便大膽採用,轟動一時。1936年,《逸經》創刊特大號出版,內容60多版,遠銷至雲南、四川等地及南洋、美洲、歐洲各國,歐美大學的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長期訂購。[1]
從抗戰到內戰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簡又文以「抗戰到底」為宗旨,創辦了《大風》旬刊,自任社長兼主編,共刊發102期。《發刊辭》中有四句詩:「《大風》起兮雲飛揚,雲蔽日兮日無光。仁風所及兮世界清涼,全民努力兮守四方。」日軍占領南京後,在香港九龍的愛國人士成立港九青年救護團,簡又文任總務組主任,開展籌款等活動。[1]
1938年冬,日軍占領廣州,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將香港支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港粵灣總支部,吳鐵城任主任委員,簡又文任執行委員,負責文化工作。1939年初秋,在香港的文化界領袖人物成立文化協進會,簡又文出任理事會主任委員。當時,簡又文撰寫論文《太平天國文物》,此外還在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組織展覽,展出161種文物。[1]
1941年,日軍占領香港期間,簡又文在香港負責抗日文藝宣傳的聯絡,後赴桂林。1942年,出任廣西省政府顧問,收集並整理太平天國史料。抗日戰爭勝利後,簡又文自桂林回廣州,任廣東省政府顧問,籌建廣東文獻館。1946年9月,任廣東省文獻委員會主任委員兼館主任,主編《廣東文物》雙月刊,助編《廣東叢書》。任內,在廣州西關的新居「至廬」興建「百劍樓」,收藏畫家高劍父的作品百餘幅,廣東名家的書畫及藝術作品千餘。1948年5月,主持舉行《太平天國文化展覽會》。[1]
定居香港
1949年3月,簡又文辭去全部職務,赴香港定居。1954年,獲聘為香港大學東方文化研究院名譽研究員。後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通信研究員、台灣中國文化學院通信教授。同年,為粵劇花旦王芳艷芬編寫《萬世流芳張玉喬》劇本。1957年5月,應香港電台邀請,連續兩年在電台播講《太平天國故事》。同年,撰寫宋皇臺碑記名為《九龍宋皇臺遺址碑記》,1959年,由香港政府於宋皇臺立石。1960年11月,獲聘為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負責專門撰寫《洪秀全載記》。1961年,八卷《洪秀全載記》編成。1962年10月及1964年初,先後兩度赴台灣出席第二屆亞洲歷史學家會議和史學會議。1964年8月赴美國,任耶魯大學研究院研究專員。其間,以英文著有《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史》一書,後在1973年由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返回香港後,任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名譽院士、香港中文大學名譽研究員。1966年,任香港各界紀念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大會文物展覽小組委員會委員。1967年,對《洪秀全載記》進行修訂。1975年,《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史》一書獲美國歷史學會「費正清獎」。[1]
著作
- 簡又文,太平天國全史,1957年
- 簡又文,金田之游
- 簡又文,太平天國雜記
- 簡又文,太平軍廣西首義史
- 簡又文,太平天國典制通考
- 簡又文,太平天國與中國文化
- 簡又文,洪秀全載記
- 簡又文,洪秀全載記增訂本(又名洪秀全史傳)
- 簡又文,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史(英文)
- 簡又文,忠王李秀成親供之研究
- 簡又文、賴廉士,紀念孫中山的兩篇文章(英文)
- 簡又文,西北東南風
- 簡又文,科學與宗教
- 簡又文,宗教的人生觀
- 簡又文,西北從軍記
- 簡又文,馮玉祥傳
- 簡又文,宦海飄流二十年
- 簡又文,革命畫家高劍父
- 簡又文,中國基督教的開山事業
- 簡又文,白沙子研究
- 簡又文,白沙子之自傳
- 簡又文,陳白沙之自然哲學
- 簡又文,畫壇怪傑蘇仁山
- 簡又文,我研究太平天國史的經過
- 簡又文譯,太平天國起義史
- 簡又文譯,古猶太革命演義
- 簡又文譯,十七歲
- 簡又文譯,摩登迦女
- 簡又文譯,硬漢
- 簡又文譯,傳教偉人耶得遜
- 簡又文譯,傳教偉人馬禮遜
- 簡又文譯,十二使徒遣訓
- 簡又文編譯,太平天國雜記(第一輯)
- 簡又文主編,廣東文物
- 簡又文主編,宋皇台紀念集[1]
- 簡又文主編,嶺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