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派
歷史
1967年1月22日,部分廣州造反派組織組成的「省革聯」(廣東省革命造反聯合委員會)宣布奪取中共廣東省委權力,被稱為廣東「一·二二」奪權。[1]2月8日,造反派衝擊軍區,被稱為「二·八」沖軍區。3月,廣東軍管,廣東省軍區取締了「珠影東方紅」、「八一戰鬥兵團」等組織。「地總」、「紅總」、「主義兵」等認為「三月東風浩蕩,軍管成績輝煌」,自稱「東風派」。
4月14日,周恩來到達廣州,他講話說:「三個『紅旗』是革命左派,這就是『中大紅旗』和『八·三一』,『華工紅旗』,『廣醫紅旗』。」「『地總』、『紅總』擁有大量工人群眾,他們都是廣州工人的革命組織,只是有些偏於保守。這兩個組織不能稱為大老保,也不能籠統地稱為保守派。」
4月22日,「中大紅旗」、「華工紅旗」等組織組成「廣州紅色造反司令部」。23日,「紅旗工人赤衛隊廣州總部」、「廣州工交紅旗革命造反委員會」等群眾組織組成「廣州紅旗工人革命造反總司令部」。從此,廣州的群眾組織正式分化為紅旗派和東風派,並出現大規模武鬥事件。
7月23日,在越秀山體育場追悼7月20日廣州糖廠武鬥死亡人員的紅旗派成員與在中山紀念堂舉行「毛澤東主義紅衛兵廣州總部」成立大會的東風派成員發生衝突,造成傷亡。
8月至9月,兩派簽訂停止武鬥的協議。10月,兩派達成大聯合的協議。11月1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作出《關於廣東問題的決定》。此後廣州紅代會、工代會、農代會先後成立。
12月,旗派在佛山開會,通過《佛山會議紀要》,此後旗派分化。旗派內部的極左思潮被稱為「八·五」思潮(得名於小報《八·五公社》),其最重要的文章是1968年2月發表的《激戰前的沉寂——論目前廣州時局的若干問題》。
組織
包括「三面紅旗」:「華工紅旗」(毛澤東思想紅衛兵華南工學院紅旗公社)、「中大紅旗」(毛澤東思想紅衛兵中山大學紅旗公社)、「廣醫紅旗」(毛澤東思想紅衛兵廣州醫學院紅旗公社),以及「工聯」、「紅旗工人」(紅旗工人赤衛隊廣州總部)等組織。
流行文化
在1984年上映的電影《省港旗兵》中,「旗兵」指的是紅旗派中的紅衛兵。
參考文獻
- ^ 廣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广州市志 卷一. 廣州出版社. 1999: 466. ISBN 7-80592-957-2.
擴展閱讀
- 薛聲欽,《十年人生夢——文革親歷記》,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作者屬紅旗派,曾任廣州市革命委員會常委。)
- 劉國凱,《廣州紅旗派的興亡》,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