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姚阿幸

約瑟夫·姚阿幸(德語:Joseph Joachim,1831年6月28日—1907年8月15日),匈牙利寫法為姚阿幸·約瑟夫(Joachim József),匈牙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指揮家和聲歌手樂教育家,德國小提琴學派在19世紀後半期的領袖人物。

約瑟夫·姚阿幸
Joseph Joachim

Joseph Joachim
Joachim József
出生(1831-06-28)1831年6月28日
 匈牙利王國基策
逝世1907年8月15日(1907歲—08—15)(76歲)
 德意志帝國柏林
國籍匈牙利
知名作品三首小提琴協奏曲,序曲《亨利四世》《哈姆雷特》
所屬時期/樂派浪漫主義
擅長類型管弦樂,小提琴曲

生平歷略

早年

姚阿幸出生於現屬於奧地利基策,父母是匈牙利猶太人,1833年隨全家移居佩斯,幼年時即跟從Stanislaus Serwaczynski(其後成為亨里克·維尼奧夫斯基的老師)學習小提琴。1839年赴維也納學習音樂。不久,隨堂姐芳妮·維根斯坦(哲學家路德維希·維根斯坦的祖母)移居萊比錫,在孟德爾頌的指導下學習小提琴演奏。1844年,在倫敦非常成功地演出了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從此成名。

成名後

孟德爾頌逝世後,姚阿幸留在萊比錫跟隨德國小提琴學派大師費迪南德·大衛繼續其演奏生涯。1848年,李斯特定居魏瑪,發願要將其建成德國音樂的「雅典」。姚阿幸立即脫離保守氣氛濃厚的萊比錫,投奔李斯特。很快,李斯特就召集了一批革新氣息濃厚的年輕音樂家。

1852年,姚阿幸又脫離李斯特,移居漢諾威,同羅伯特·舒曼克拉拉·舒曼布拉姆斯等人建立了友誼。1863年成婚。1865年,辭去在漢諾威王室中的供職,以抗議王室對一位猶太樂師的種族歧視

1866年,姚阿幸移居柏林,創建了當時首屈一指的「姚阿幸弦樂四重奏樂團」。1884年同妻子離婚,原因是他懷疑妻子與布拉姆斯的出版商有染,這導致他與布拉姆斯反目。

1869年,姚阿幸於柏林為當時的普魯士王朝建立柏林皇家音樂院(為柏林藝術大學音樂系的前身),伴隨著孟德爾頌門徒以及布拉姆斯好友的名號,成就他成為最有名、地位也最崇高的演奏家,此後的四十年為他所建立的音樂學院努力。

1907年,姚阿幸在柏林去世。

音樂創作

姚阿幸早年曾希望朝作曲家方向發展,《哈姆雷特序曲》等作品接近李斯特的風格,而之後的作品則主要為小提琴而作,擅於發揮高超的演奏技巧,並結合匈牙利民族風格。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