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弗里德里希·尤利烏斯·施密特

約翰·弗里德里希·尤利烏斯·施密特(德語:Johann Friedrich Julius Schmidt希臘語Ιωάννης Φρειδερίκος Ιούλιος Σμιτ,1825年10月25日—1884年2月7日),德國天文學家地球物理學家

約翰·弗里德里希·尤利烏斯·施密特
出生(1825-10-25)1825年10月25日
德國奧伊廷
逝世1884年2月7日(1884歲—02—07)(58歲)
希臘雅典
國籍德國
母校波恩大學
獎項名譽博士、瓦爾茲獎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天文學
機構雅典國家天文台
位於的奧伊廷的約翰·弗里德里希·尤利烏斯·施密特誕生之所
月球上的林奈隕石坑

簡歷

在他還是一名中學生時,其結構和繪畫能力就令人印象深刻,對科學有著濃厚的興趣[1]。14歲時他得到了一本約翰·希羅尼穆斯·施羅特撰寫的《月球地形片斷》,這激發了他終生研究月球月面的興趣。在漢堡上學期間,他參觀了阿爾托納天文台,在那裡他遇到了著名月面圖的繪製者威廉·沃爾夫·比爾約翰·海因里希·馮·馬德勒

1842-1845年他師從卡爾·路德維希·克里斯蒂安·呂姆克,掌握了基本天文觀測;1845年在位於杜塞道夫附近的比爾克本茨恩伯格私人天文台獲得了一個助理職位,但不久又轉至弗里德里希·威廉·奧古斯特·阿格蘭德任台長的波恩天文台;1853年他成為馮·溫克里希伯格伯爵設在奧爾米茨(捷克奧洛穆茨)私人天文台台長;1858年,他被任命為新建的雅典國家天文台台長,他在此度過後半生的職業生涯[1]

從年輕開始,他大部分的工作時間都用於繪製月球地圖,準備製作一幅自己的月面圖。1866年,他驚人地宣稱看到月球瞬變現象林奈隕石坑外觀已發生很大改變,由此引發持續數十年的爭論。如此謹慎的一位觀察者的觀點,自然有相當的分量,然而,這一說法最終被普遍認為是未經證實的。

到1868年時,他的月面圖幾乎已接近完成,儘管直到1874年才最終結束收尾工作,這是幾十年來第一幅超過了著名的比爾和馬德勒月圖的月面圖。

1876年11月24日,他發現天鵝座新星-也被稱為"天鵝座 Q"。

1878年,施密特還整理出版了威廉·戈特黑爾夫·羅爾曼所繪製月圖的全部25個部分。羅爾曼在1836年完成了該幅月圖,卻在1840年就去世了,1824年僅出版了該月圖的前4部分。為表彰施密特所做的月面研究工作,法國科學院授予了他瓦爾茲獎[2]

他還研究地球上的火山作用和地震現象,有時甚至冒著生命危險。他率先使用無液氣壓計來測量高度;出版過一部有關希臘自然地埋的著作[1];研究過彗星的物理性質以及恆星的周期和亮度[3]

1868年,他被波恩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1],在他去世後,希臘國王和王后曾出席了天文台舉辦的悼念活動。

紀念

月球上的施密特隕石坑就是以他和另外二位相同名字之人共同命名。

備註

  1. ^ 1.0 1.1 1.2 1.3 ADB:Schmidt, Julius
  2. ^ Notes: Dr. Julius Schmidt. The Observatory. 1884, 7: 118–119 [2017-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9). 
  3. ^ Gilman, D. C.; Peck, H. T.; Colby, F. M. (編). Schmidt, Johann Friedrich Julius. 新國際百科全書 (第1版). 紐約: Dodd, Mead. 1905. 

外部連結

訃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