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歌
《星條旗》[2](英語:The Star-Spangled Banner,直譯:《星光燦爛的旗幟》[註 1],或稱《星條旗之歌》[3]),是美國的國歌。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 |
---|---|
美國國歌 | |
作詞 |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1814年 |
作曲 | 約翰·斯塔福德·史密斯,1773年 |
採用 | 1931年3月3日[1] |
音訊樣本 | |
星條旗(演奏版) |
美國國歌歷史 | |
---|---|
1803-1931 | 哥倫比亞萬歲、為妳,我的國家 |
1931-今 | 星條旗 |
註:1803-1931年間有兩個事實上的國歌。 | |
它的歌詞來自《保衛麥克亨利堡》(英語:Defence of Fort M'Henry),這是 Francis Scott Key 在巴爾的摩戰役中親眼目睹發生於麥克亨利堡的激戰後,於1814年9月14日寫下的一首詩。[4][5] 它的曲調改編自 John Stafford Smith 為倫敦一紳士俱樂部 Anacreontic Society 所作的歌曲《To Anacreon in Heaven》(或稱《The Anacreontic Song》);這首歌的音域跨越了19個半音[6],有多種歌詞,並流行於美國。以 Key 的詩句作為歌詞的版本,很快的就由巴爾的摩傳播到美國各地,成為廣受歡迎的愛國歌曲[7]。在美國內戰中,這首歌受聯邦軍採納,此後更加流行。自1890年代左右,它開始陸續成為美國陸軍和海軍的儀式歌曲。在1931年,美國國會終於表決通過以此歌曲作為美國國歌[8]。[6] 這首歌在被指定為美國國歌前,就已經成為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世界大賽等場合中重要的一部份[8]。雖然原先有四個詩節,但現在只有第一節被廣泛傳唱。[6]
在中國大陸等地區,美國愛國歌曲《星條旗永不落》及其歌名,經常被與本歌曲混淆。[9]
自1990年代至今,出現了許多對於其部分歌詞涉及種族主義和奴隸制的爭議。[10][11][12][13][14][15][16]
歷史
1814年時,弗朗西斯·斯科特·基35歲,他在美國1812年戰爭中在巴爾的摩目睹了英軍對麥克亨利堡(39°15′48″N 76°34′47″W / 39.263336°N 76.579744°W)的進攻和美軍的英勇抵抗。1814年9月13日凌晨,弗朗西斯·斯科特·基透過炮火的硝煙,看到一面美國國旗仍然在城堡上迎風飄揚;他被這景象深深感動,隨手從口袋中拿出一封信,在背面寫下了幾行詩。第二天,弗朗西斯·斯科特·基把詩稿送給法官約瑟夫·霍普·尼科爾遜;得到大力讚賞,並建議用一首當時非常流行的約翰·斯塔福德·史密斯作曲的《致天堂里的阿那克里翁》(To Anacreon in Heaven)做為配曲,同時取歌名為《星條旗》。
這首歌深受美國人民的喜愛,很快就傳遍全國。19世紀時,樂隊經常會在各種公眾活動中演奏該曲,包括美國獨立日的慶典。
在南達科他州米德堡展出的一塊牌匾表明,讓這首歌曲成為國歌的想法始於1892年的練兵場。駐地司令官凱萊布·卡爾頓(Caleb Carlton)上校確立了「在檢閱和音樂會結束時」演奏這首歌的傳統。卡爾頓向南達科他州州長謝爾頓解釋了這一傳統,謝爾頓承諾他會嘗試在州民兵中建立這一習慣。經過類似的討論之後,戰爭部長丹尼爾·E.·拉蒙特也命令「每個駐紮地在每晚撤退時都要演奏。」[17]
1899年,該曲被美國海軍正式採用。[18]1916年,總統伍德羅·威爾遜規定這首曲子在軍隊及其他合適的場合演奏。[18]
兩年後,這首歌在1918年世界大賽的第1戰的seventh-inning stretch中演奏,此後在該系列的每一戰都演奏,這被視為是這首歌首次在棒球賽中演奏。[19]不過有證據表明,這首曲子早在1897年就於費城的開幕日儀式以及1898年起在紐約市的波羅球場演奏了。但無論如何,在每一場棒球賽前演奏國歌的習慣始於二戰。[20]
1918年4月10日,美國國會議員約翰·查爾斯·林西克姆提出了一項正式承認其為國歌的法案,但是沒有通過。[21]1929年4月15日,林西克姆第6次重複該提案。[21]1929年11月3日,羅伯特·李普利在他的《信不信由你!》(Ripley's Believe it or Not!)漫畫專欄上畫了一幅漫畫,寫道:「信不信由你,美國沒有國歌」(Believe It or Not, America has no national anthem)。[22]
1930年,海外退伍軍人協會發起一份將這首曲子定為美國國歌的請願,[23]共有500萬人簽名[23]1930年1月31日,該請願被遞交至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24]當天,Elsie Jorss-Reilley和Grace Evelyn Boudlin對委員會成員唱了這首歌,以駁斥這首歌對普通人而言音調太高的論調。[25]委員會投票贊成將該法案遞交至眾議院投票。[26]眾議院在當年通過了該法案。[27]美國參議院也在1931年3月3日通過該法案。[27]總統赫伯特·胡佛於1931年3月4日簽署該法案,正式認可《星條旗》為美國國歌[1]。目前它已被編入美國法典,其原文是「The composition consisting of the words and music known as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is the national anthem.(以《星條旗》為名的音樂作品,包括其詞曲,謹訂為國歌。)」[28]
歌詞
英語 | 譯文 | |
---|---|---|
O say can you see, by the dawn's early light,
On the shore dimly seen through the mists of the deep,
And where is that band who so vauntingly swore
O thus be it ever, when freemen shall stand |
哦,你可看見,透過一線曙光,
透過稠密的霧,隱約望見對岸,
都到哪裡去了,信誓旦旦的人們?
玉碎還是瓦全,擺在我們面前, |
- 註:
- 為尊重原文,英文歌詞拼寫、標點仍然按原樣呈現,其中部分用法可能已經不符合現代美式英語的習慣。
- 另有弗朗西斯·斯科特·基於1840年手寫的一個版本,第3行作「Whose bright stars and broad stripes, through the clouds of the fight」(誰的明星闊條,冒著戰場硝煙)。[29]
南北戰爭段
為表示對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的憤怒,老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30]於1861向國歌增加了第5段,該段收錄於當時的歌本中。[31]
英語 | 譯文 | |
---|---|---|
When our land is illumined with Liberty's smile, |
當自由的微笑,點亮我們國土, |
媒體文件
-
1942年Fred Waring和賓夕法尼亞人演唱的版本
-
1915年Margaret Woodrow Wilson演唱的版本
-
1953年美國海軍陸戰隊軍樂隊演奏的版本
-
1944年
-
1940年
爭議
作為美國最廣泛演唱的國歌,但歌詞存有種族主義的些許爭論,其中的關鍵詞是第三節章:
他們自己用血,洗清骯髒的腳印。
那些奴隸、傭兵,沒有地方藏身,
逃脫不了失敗和死亡的命運。
由於作詞人弗朗西斯·斯科特·基曾在1833年至1840年擔任華盛頓市的地方檢察官,並在任期內為奴隸制辯護,使他在後世留下不好形象。同時歷史學家對歌詞的「奴隸」背後的含義也有待爭論。有人認為這個詞是指整個英軍。但歷史學家傑森·詹森(Jason Johnson)則表示,這歌詞是對黑人奴隸的貶義。但由於美國對國歌的法律規範較為寬鬆,並允許演唱團體可以改詞或選擇跳過不唱等因素,加上美國人在非正式場合只演唱第一節章,因此該爭議沒有引起很大的影響[32]。
歌名翻譯爭議和問題
由於移民到美國和非英語人士進入該國,這首歌的歌詞已被翻譯成其他語言[33],1861年,它被翻譯成德文,美國國會圖書館還記錄了1919年的西班牙語版本,此後,它被猶太移民翻譯成希伯來語和意第緒語,拉丁美洲西班牙語(在2006年的移民改革抗議活動中普及了一個版本),路易斯安那州的阿卡迪亞人將其翻譯成法語 、薩摩亞和愛爾蘭語,國歌的第三節也被翻譯成拉丁文。
關於北美的土著語言,有納瓦霍語和切羅基語的版本。
參考文獻
- ^ 1.0 1.1 ""Star-Spangled Banner" Is Now Official Anthe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Washington Post. March 5, 1931. p. 3.
- ^ 星條旗 Star-Spangled Banner, The.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20-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8).
- ^ 黃天. 「起來!」我們的國歌 (PDF). 三聯. 2018-12-21 [2020-11-06]. ISBN 978962044327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12-08).
- ^ Defence of Fort M'Henry | Library of Congress. Loc.gov. [2017-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 ^ Birthplace of Our National Anthem. web-archive-2017.ait.org.tw. [2024-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03).
- ^ 6.0 6.1 6.2 星條旗 /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web-archive-2017.ait.org.tw. [2024-07-03].
- ^ NMAH | The Lyrics. amhistory.si.edu. [2024-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7).
- ^ 8.0 8.1 History of the National Anthem | Tampa Bay Rays. MLB.com. [2024-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4) (英語).
- ^ 答聽眾問:星條旗永不落不是國歌 | 大紀元.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2008-03-29 [2024-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8) (中文(繁體)).
- ^ Blackburn, Robin (1988). The Overthrow of Colonial Slavery, 1776–1848. pp. 288–290.
- ^ Robinson, Jeffery. Video: Do You Know the Star-Spangled Banner’s 3rd Verse?. 2018-07-04 [2024-07-03]. ISSN 0027-837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24) (美國英語).
- ^ Brockell, Gillian. The ugly reason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didn’t become our national anthem for a century. Washington Post. 2020-10-18 [2024-07-03]. ISSN 0190-828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05) (美國英語).
- ^ Robin, William. Colin Kaepernick and the Radical Uses of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The New Yorker. 2016-08-29 [2024-07-03]. ISSN 0028-792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1) (美國英語).
- ^ Schuessler, Jennifer. Is the National Anthem Racist? Beyond the Debate Over Colin Kaepernick. The New York Times. 2016-09-02 [2024-07-03].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0-07) (美國英語).
- ^ Schwarz, Jon. Colin Kaepernick Is Righter Than You Know: The National Anthem Is a Celebration of Slavery. The Intercept. 2016-08-28 [2024-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28) (美國英語).
- ^ Clague, Mark. ‘Star-Spangled Banner’ critics miss the point. CNN. 2016-08-31 [2024-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2) (英語).
- ^ Plaque, Fort Meade, erected 1976 by the Fort Meade V.A. Hospital and the South Dakota State Historical Society
- ^ 18.0 18.1 Cavanaugh, Ray.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an American anthem with a very British beginning. The Guardian. 2016-07-04 [2017-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3).
- ^ Cubs vs Red Sox 1918 World Series: A Tradition is Born. Baseballisms.com. 2011-05-21 [2017-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4).
- ^ Archived copy. [2016-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2).
- ^ 21.0 21.1 "National Anthem Hearing Is Set For January 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Baltimore Sun. January 23, 1930. p. 4.
- ^ Company News - Ripley Entertainment Inc. Ripleysnewsroom.com. [2017-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1).
- ^ 23.0 23.1 "5,000,000 Sign for Anthem: Fifty-Mile Petition Supports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Bil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New York Times. January 19, 1930. p. 31.
- ^ "5,000,000 Plea For U.S. Anthem: Giant Petition to Be Given Judiciary Committee of Senate Toda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Washington Post. January 31, 1930. p. 2.
- ^ "Committee Hears Star-Spangled Banner Sung: Studies Bill to Make It the National Anthe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1, 1930. p. 1.
- ^ "'Star-Spangled Banner' Favored As Anthem in Report to Hous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5, 1930. p. 3.
- ^ 27.0 27.1 "'Star Spangled Banner' Is Voted National Anthem by Congres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New York Times. March 4, 1931. p. 1.
- ^ 美國法典第36編 § 第301節.
- ^ Library of Congress image. [2010-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5).
- ^ Butterworth, Hezekiah; Brown, Theron. The Story of the Hymns and Tunes. George H. Doran Co.: 335. 1906.
- ^ The soldier's companion: dedicated ... – Google Books. Books.google.com. 1865 [2010-06-14].
- ^ Calls for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to be replaced with a new US national anthem. Classic FM. [2020-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4) (英語).
- ^ La Bandera de las Estrellas, US Library of Congress. Retrieved May 31, 2005.
腳註
- ^ 在英文中,Star是星星之意;Spangled作形容詞是「閃閃發亮」的意思,作名詞時指的是用作裝飾的、反光的塑料或玻璃亮片;Banner是旗幟的意思。三個詞聯合在一起,其意思是把美國國旗上的小星星形容成點綴在旗幟上的閃閃發光的塑料亮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