羥基磷灰石耐火紙

耐火紙是一個由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的科學家朱英傑以及所屬團隊發明出來的新型紙張,該紙張是一種羥基磷灰石的一種化合物。[1]目前該研究成果已經在《歐洲化學》上發表。[2]

介紹

俗語說「紙包不住火」,但是科學家朱英傑在2014年2月13日,先用油酸鈣為前驅體製備出可精確調控的羥基磷灰石超長奈米線,再用簡單的真空抽濾技術,製備出此神奇「紙張」。[2]然而發明出來的新型紙張完全可以抵抗攝氏溫度1,000 °C(1,830 °F)的高溫[3]。然而這一種紙張很快就迎來新的紙張變革。目前該發明技術還在改進和優化當中,使其進一步向低成本和批量化方向推進。[4]

性質

該紙張的顏色為乳白色,呈柔性。既可以作為安全和永久的儲存介質,將文檔、文字或圖片或介質進行長期保存。[5][6]能有效地去除廢水中的污染物。既可以用來做控釋載體、也可以做骨缺損修復材料、醫用紙、阻燃材料和耐高溫材料。[5][6]但脆性很高。

與「傳統紙張」的比較

傳統的紙張是採用樹木植物纖維為主要原料,含有較多的木質素,容易發黃,並被自身產生的酸性物質腐蝕降解,更容易被火燒。但新型紙張是由脊椎動物骨骼牙齒的主要無機成分組成的羥基磷灰石而製作,完全不會出現這種情況。[7]它不僅能夠大幅度減少人類對傳統植物纖維素紙的依賴,還能從一定程度上減少環境污染的可能性。[5]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