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
老年(英語:old age),一般指花甲子之年(約60歲虛數的年齡)。生物的生命周期一個階段,即兒童、青少年、中年、老年到死亡的之後這一段時間,生物學上可以指接近當前時代的預期壽命的年齡。
人類老化的速率從未改變,現代人跟古人老得一樣快。一篇2021年的研究指出,從古至今,人類老化的速度從未改變,而人類平均壽命延長,主要是因為嬰幼兒死亡率降低所致。[1][2]
由於世界各地對老年的定義都稍有不同,目前學界對老年的具體年齡段沒有定論[3]。另2011年,聯合國提出了一項專門保護老年人的人權法案[4]。
老年人
定義
不同的文化圈對於老年人有著不同的定義。由於生命的周期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壯年到老年的分界線往往是很模糊的。有些人認為做了祖父祖母就是進入了老年,有的人認為退休是進入老年的一個標誌。
世界衛生組織(WHO)及西方一些已開發國家對老年人的定義為60周歲以上的人群。中國古代曾將50歲作為劃分[5]。台灣對老年人的定義為65周歲以上的人群。
稱謂
中國傳統上對於老年人的高齡有些褒揚的稱謂。
- 60歲:耳順之年[6]、花甲子之年[7]、耆[ㄑㄧˊ]艾: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
- 61歲:還曆壽。[8]
- 70歲:從心之年、古稀之年[9]:懸車之年、杖圍之年。中壽:七十為中壽。耄[ㄇㄠˋ]:70歲。[10]
- 77歲:喜壽。[11]
- 80歲: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傘壽。[12]耋[ㄉㄧㄝˊ]:指八九十歲的年紀。[13][14][15]中壽:指80歲以上。
- 88歲:米壽。[16]
- 90歲:上壽:九十為上壽。
- 99歲: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 100歲:期頤:指百歲高壽。[17]
- 108歲:茶壽: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特徵
一般來講進入老年的人生理上會表現出新陳代謝放緩、抵抗力下降、生理機能下降等特徵。頭髮、眉毛、鬍鬚變得花白也是老年人最明顯的特徵之一。
對待老人的態度
現代世界上各個文化圈均提倡對於老人的善待,中日韓等東亞國家傳統上要求晚輩侍奉長輩,稱為孝道。另一方面,從古至今,人類也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歧視老人,遺棄老人甚至虐待老人,在遠古時有些民族甚至有「棄老」的習俗。目前各國針對老人生活食衣住行上的需求的照護,以及對於老人(長者)的看護,各種老人福利設施,成立老人相互照護團體,不老社團(health senior group)、長期照護、優待等,使老人有自己的朋友生活圈,並且於年老時能活得更有尊嚴。
人口老化
全球 60 歲及以上的人口數量從 1980 年的 3.82 億攀升至 2017 年的 9.62 億,預計到 2050 年將增至 21 億。[18]
老人住房
老人住房的建築設計應解決居住空間的佈局和設計以及房間、固定裝置和家具之間的距離。充足的空間支持老年人的活動,改善他們的健康和身體機能。儘管住宅單元內的距離較短有助於他們的活動,但有限的空間限制了輪椅使用者。根據 Bogataj、McDonnell的說法,無障礙設施管理(例如建築物、通信和交通設施)有助於老年人實現和維持積極的老年生活。其中包括在建築物中使用適當的顏色來增強老年人的活動和情緒,從而抵消感官障礙,同時良好的光度對比有助於視力敏銳度。考慮到脊柱彎曲和活動範圍有限,可以將固定裝置和配件(例如櫥櫃)設計為適合老年人的適當可調節高度。 Leung, Famakin 斷言安老院舍應該有額外的設施,例如防滑地板和扶手[19]。
老人圖集
-
老伯肖像畫
-
老年人的拼圖
-
一名墨西哥的老婦
-
一位來自英國的老婦
-
華裔老伯
-
一個白人老伯
-
一個南亞裔老伯
注釋
- ^ Hill, Amelia. Ageing process is unstoppable, finds unprecedented study. The Guardian. 2021-06-17 [2025-01-10].
- ^ Colchero, Fernando; Aburto, José Manuel; Archie, Elizabeth A.; Boesch, Christophe; Breuer, Thomas; Campos, Fernando A.; Collins, Anthony; Conde, Dalia A.; Cords, Marina; Crockford, Catherine; Thompson, Melissa Emery; Fedigan, Linda M.; Fichtel, Claudia; Groenenberg, Milou; Hobaiter, Catherine; Kappeler, Peter M.; Lawler, Richard R.; Lewis, Rebecca J.; Machanda, Zarin P.; Manguette, Marie L.; Muller, Martin N.; Packer, Craig; Parnell, Richard J.; Perry, Susan; Pusey, Anne E.; Robbins, Martha M.; Seyfarth, Robert M.; Silk, Joan B.; Staerk, Johanna; Stoinski, Tara S.; Stokes, Emma J.; Strier, Karen B.; Strum, Shirley C.; Tung, Jenny; Villavicencio, Francisco; Wittig, Roman M.; Wrangham, Richard W.; Zuberbühler, Klaus; Vaupel, James W.; Alberts, Susan C.; Fernando Colchero, José Manuel Aburto, Elizabeth A. Archie, Christophe Boesch, Thomas Breuer, Fernando A. Campos, Anthony Collins, Dalia A. Conde, Marina Cords, Catherine Crockford, Melissa Emery Thompson, Linda M. Fedigan, Claudia Fichtel, Milou Groenenberg, Catherine Hobaiter, Peter M. Kappeler, Richard R. Lawler, Rebecca J. Lewis, Zarin P. Machanda, Marie L. Manguette, Martin N. Muller, Craig Packer, Richard J. Parnell, Susan Perry, Anne E. Pusey, Martha M. Robbins, Robert M. Seyfarth, Joan B. Silk, Johanna Staerk, Tara S. Stoinski, Emma J. Stokes, Karen B. Strier, Shirley C. Strum, Jenny Tung, Francisco Villavicencio, Roman M. Wittig, Richard W. Wrangham, Klaus Zuberbühler, James W. Vaupel. The long lives of primates and the ‘invariant rate of ageing’ hypothesi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06-16, 12 (1): 3666 [2025-01-10]. ISSN 2041-1723. doi:10.1038/s41467-021-23894-3 (英語).
- ^ Old age. Oxford Reference. 2006 [2016-04-04]. ISBN 9780198568506. doi:10.1093/acref/9780198568506.001.0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5).
- ^ Human rights of older persons. OHCHR.org. 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2020-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8).
- ^ 《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艾,年老的。
- ^ 《論語·為政》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 ^ 花:十天干十二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天干有十,地支有十二生肖。自從還原甲子起,六十年成一周為十干十二支,因此稱六十歲為甲子之年。
- ^ 由於按干支紀年法,60+1年為一輪,61歲正是新一輪重新算起的時候,故稱「還曆」。
- ^ 杜甫有《曲江》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 ^ 《鹽鐵論·孝養》:「七十曰耄。」
- ^ 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 ^ 因「傘」字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 ^ 《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
- ^ 《爾雅·釋言》註:「八十為耋。」
- ^ 《毛傳》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
- ^ 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
- ^ 《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註:「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 ^ Exploring the Market Requirements for Smart and Traditional Ageing Housing Units: A Mixed Methods Approach. Smart Cities 2022, 5, 1752-1775. https://doi.org/10.3390/smartcities5040088
- ^ Exploring the Market Requirements for Smart and Traditional Ageing Housing Units: A Mixed Methods Approach. Smart Cities 2022, 5, 1752-1775. https://doi.org/10.3390/smartcities504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