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軍臨時管理當局第2號命令

聯軍臨時管理當局第2號命令:《解散機構》,是美國駐伊拉克最高文職行政長官保羅·布雷默2003年5月23日簽署的徹底解散伊拉克所有涉及軍事、安全、情報的機構及附屬組織的聯軍臨時管理當局(CPA)的行政命令。 [1]

該命令被廣泛批評引發了嚴重後果。[2]是美軍在伊拉克維持治安而蒙受嚴重傷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

背景

2003年5月11日,保羅·布雷默接任聯軍臨時管理當局負責人。布雷默抵達巴格達的第三天,5月16日,簽發了聯軍臨時管理當局第1號命令:《伊拉克社會的非復興社會黨化英語de-Baathification》,要求「解散復興社會黨,清除其組織結構,並把其領導人從擁有權力和責任的職位上清除掉」;「處於政府各部最高的三個層級、並與公司及其他政府機構密切聯繫的個人應因與復興社會黨可能的聯繫而接受問訊,調查其犯罪行為及其對安全的威脅」,復興社會黨所有成員被解除工作。 [4]

布雷默與其軍事助手,派駐伊拉克國防部的顧問沃爾特·斯科比英語Walter B. Slocombe,決定必須徹底解散伊拉克軍隊,認為這是薩達姆·海珊徹底下台的標誌性意義。[3][5] In the words of Slocombe, "There was no intact Iraqi force to 'disband.'"[5]是誰最早提出這一方案,有稱是斯科比,時任美國國防部負責防務政策的副部長英語Under Secretary of Defense for Policy道格拉斯·菲斯英語Douglas Feith稱是布雷默的想法;但布雷默稱無法回想到底是誰提出了這一方案。[3]

布雷默在其回憶錄《我在伊拉克的歲月:為未來希望而鬥爭》英語My Year in Iraq中稱,聯軍臨時管理當局五角大樓聯合協調起草了解散伊拉克軍隊與情治機關的命令。布雷默稱5月19日把草稿發給了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5月22日國防部副部長Feith要求做文字修改。當夜,國防部長助理兼發言人Lawrence Di Rita英語Lawrence Di Rita聯軍臨時管理當局發言人Dan Senor英語Dan Senor協商定稿。在徵得拉姆斯菲爾德同意後,布雷默通過視頻會議向美國總統小布什匯報,隨後於5月23日簽署了這一命令。[6]

但小布什後來在採訪中稱,最初的計劃是保留伊拉克軍隊,他並不清楚為什麼這一命令會被發布。[7]布雷默對小布什這一言論,提供給《紐約時報》一封布雷默於5月22日通過國防部長發給美國總統的信描述了這一命令內容,美國總統給布雷默回信感謝。[8]布雷默還稱,甚至在他動身前往伊拉克之前的5月9日,他就已經把這一命令的草案發給了拉姆斯菲爾德、沃爾福威茨、菲斯、參謀長聯席會議聯軍駐伊拉克地面部隊司令英語Coalition Forces Land Component Command戴維·麥基爾南英語David McKiernan中將。[8]

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彼得·佩斯稱未被諮詢這一命令。[8] 美國國務卿 科林·鮑威爾稱未被諮詢這一命令,他認為這一命令是嚴重錯誤。美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康多莉扎·賴斯稱對這一命令感覺驚訝。[3]

著名記者鮑勃·伍德沃德在他的書否認之國英語State of Denial中稱,聯軍臨時管理當局只發給了華盛頓的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一名律師以徵求對第1號、第2號命令文本的法律意見。拉姆斯菲爾德稱極少與布雷默通話,國家安全委員會沒有召開會議討論過這一命令,他對國防部常務副部長沃爾福威茨或副部長道格拉斯·菲斯英語Douglas Feith告訴布雷默可以執行這兩項命令感到吃驚。[9]

英國方面消息

幾名駐伊拉克的英國將軍事後稱當時對這一命令表示關注,並從個人角度反對這一命令。但布雷默稱英國官方在相關會議上沒有對這一命令表示關注並認為伊拉克軍隊已經不復存在是「既成事實」。[10]英國一些官員質疑布雷默這一說法。[10]2004年衛報一篇報道引述了英國軍事與情報來源,稱英國國防參謀長麥可·博伊斯英語Michael Boyce, Baron Boyce海軍上將告訴英軍高級將領要設法轉化伊拉克軍界高官以維護占領區的秩序與法律,但聯軍臨時管理當局的前兩條命令讓一切計劃化為泡影。[11]

事後

2003年9月13日,布雷默簽發聯軍臨時管理當局第34號命令,稱最高審計機構不再被解散,應該繼續運作。[12]


被解散機構

實體

薩達姆衛隊的下述機構:

  • Murafaqin (Companions)
  • Himaya al Khasa (Special Guard)

軍事機構

準軍事機構

其他機構

參考文獻

  1. ^ Coalition Provisional Authority Order Number 2: Dissoulution of Entities (PDF). The Coalition Provisional Authority. 23 May 2005 [2008-12-0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5年10月12日). 
  2. ^ Kaplan, Fred. Who Disbanded the Iraqi Army?. Slate. 7 September 2007 [2008-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13). 
  3. ^ 3.0 3.1 3.2 3.3 Gordon, Michael R. Fateful Choice on Iraq Army Bypassed Debate. The New York Times. 17 March 2008 [2008-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4). 
  4. ^ Coalition Provisional Authority Order Number 1: De-Ba'athification of Iraqi Society (PDF). The Coalition Provisional Authority. 16 May 2003 [2008-12-0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9 May 2008). 
  5. ^ 5.0 5.1 Fallows, James. Why Iraq Has No Army. The Atlantic. December 2005 [2008-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23). 
  6. ^ Bremer, L. Paul.; McConnel, Malcolm. My Year in Iraq: The Struggle to Build a Future of Hope. Simon and Schuster. 2006: 57. ISBN 9780743273893. 
  7. ^ Hennessy-Fiske, Molly. Bush is foggy on Iraq army. Los Angeles Times. 3 September 2007 [2008-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31). 
  8. ^ 8.0 8.1 8.2 Andrews, Edmund L. Envoy’s Letter Counters Bush on Dismantling of Iraq Army. The New York Times. 4 September 2007 [2008-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5). 
  9. ^ Woodward, Bob. State of Denial: Bush at War, Part III. Simon and Schuster. 2007: 198–197. ISBN 9780743272247. 
  10. ^ 10.0 10.1 Britain 'backed US decision to disband Saddam's army'. The Independent. 7 September 2007 [2008-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2 April 2008). 
  11. ^ Norton-Taylor, Richard. Violence blamed on US decision to disband Iraq Army. London: The Guardian. 7 April 2004 [2008-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12. ^ Coalition Provisional Authority Order Number 34: Amendment to Colaition Provisional Authority Order Number 2 (PDF). Coalition Provisional Authority. 13 September 2004 [2008-12-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10-10).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