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星艦企業號 (NCC-1701-D)

虛構的銀河級聯邦星艦企業號NCC-1701-D,或企業號-DUSS Enterprise (NCC-1701-D),或Enterprise-D),是科幻電視影集銀河飛龍》與隨後的電影續章《星艦迷航記7:日換星移》中的主要設定,它是一艘24世紀的星艦[1]在《星艦迷航記》系列中,企業號-D是聯邦第五艘以「企業號」命名的星艦。[2]

聯邦星艦企業號
USS Enterprise
聯邦星艦英語United Star Ship企業號 (NCC-1701-D)
首次出現遠點遭遇戰
最後出現星艦迷航記7:日換星移
踏上征程
狀態已毀(2371年)
隸屬星際艦隊
首航2363年10月4日
特性概述
艦級銀河級
註冊NCC-1701-D
輔助飛船穿梭機
艦長小艇
武器光炮
光子魚雷
防禦偏導儀護盾
推進引擎衝量引擎
曲速引擎
艦橋後側電腦有五個工作站:科學站1.科學站2.維生系統站.工程站.任務計畫站
醫療室展示
船員室展示
企業號碟型艙的墜毀

企業號-D還出現在《銀河前哨》的首集「使者」,《企業號》的末集「踏上征程」,和電影《星艦迷航記7:日換星移》裡。[2]

設計

設計企業號-D的人是安德魯·普羅伯特(Andrew Probert),他此前還曾為第一部電影《星艦迷航記》翻新過聯邦星艦企業號[2]最初負責設計艦橋的任務時,普羅伯特的牆上便已掛有一幅在《星艦迷航記》之後繪製的「假想」草圖。編審大衛·格羅爾德發現了這幅草圖,並帶給金·羅登貝瑞以徵求他的意見,羅登貝瑞贊成將這幅草圖作為企業號-D設計的起點。

由Ease Owyeung監管的工業光魔小組為《銀河飛龍》的首集「遠點遭遇戰」製作了兩個微縮模型(一個6英尺,另一個2英尺),這兩個模型後來被用在了前兩集的拍攝中。[3]在第三季時,模型製作師格雷格·耶伊(Greg Jein)製作了一個4英尺的微縮模型,這個模型增加了表現星艦表面電鍍細節的一層。[3]六英尺模型用於拍攝碟艦分離時的場景。[3]在後來的《星艦迷航記7:日換星移》中,工業光魔翻新了這個模型[來源請求]。在2006年10月,6英尺的企業號-D拍攝模型與《星艦迷航記》系列中其他的模型、道具、服飾以及布景物品一道,在紐約市被拍賣。該模型計劃賣出2萬到3萬美元的價格,但是最終的成交價為57.6萬美元,是當時拍賣會上最昂貴的物品。[4]

工業光魔的約翰·科爾(John Knoll)還用計算機成像技術為《日換星移》建造了圖形動畫英語Electric Image Animation System的模型。[2]該模型後來被轉換成了LightWave數據,並用於創建《銀河前哨》與《星際爭霸戰:重返地球》的一集「超越時空」中使用的各種銀河級星艦[來源請求]伊甸FX(Eden FX)的加百列·克爾納(Gabriel Köerner)還為《企業號》末集中出現的企業號-D建造了新的CGI LightWave模型。[來源請求]

歷史

企業號-D首次出現在《銀河飛龍》首集遠點遭遇戰中,它由尚路克·畢凱上校指揮。在《銀河飛龍》的幾集中以及星艦的金屬銘板上,可知企業號-D建造於環繞火星軌道的烏托邦太空船廠。[3]企業號-D是繼原型艦聯邦星艦銀河號聯邦星艦大和號後的第三艘銀河級星艦。[3]它的銘板上給出其開始服役時間為星曆40759.5,換算為2363年10月4日。[3]

遍及整部《銀河飛龍》,這艘船的船員們與許多種族進行了第一次接觸,例如「謎樣強敵」中的博格人以及「遠點遭遇戰」里的Q連續體[2]在2366年,企業號-D成功阻止了博格人對聯邦的入侵[5]

在《星艦迷航記7:日換星移》的2371年,克林貢杜拉斯姐妹盜取了企業號-D的護盾頻率,並向它開火。儘管企業號-D成功擊毀了杜拉斯姐妹的飛船,但是曲速引擎冷卻系統被損壞,導致了緊急的碟艦分離程序。當碟型艙開始逃生時,工程艙發生了曲速核心破裂。其產生的震波碰撞了碟型艙,癱瘓了碟型艙的推進器和其他主要系統,並將其推入維里迪安III星的大氣層里,由於行星的重力,碟型艙墜落在行星上,其損壞不能修復。[2]

在《星艦迷航記7:日換星移》DVD中的解說里提到,讓企業號-D墜毀的現實原因之一,是《〈銀河飛龍〉技術指南》中的一幅碟型艙墜毀概念圖。《銀河飛龍》的編劇羅納德·穆爾(Ronald D. Moore)、傑瑞·泰勒(Jeri Taylor)與布藍儂·布拉加(Brannon Braga)看到了這幅圖並打算在第六季的一個兩集故事中創造出一個碟艙墜毀的場面,但由於預算限制和製片人麥克·派勒的反對而未成行。[來源請求]

企業號-D後來由企業號-E (NCC-1701-E) 取代。

平行未來

在《銀河飛龍》末集「曲終人散」的平行未來中,企業號-D在2395年依然是完整無缺的。[2]在此平行未來中,該艦由威廉·瑞克上將統領,並進行了重要的改裝,包括第三個曲速引擎艙,新的武器以及隱形裝置[2]

參考資料

  1. ^ Nemeck, Larry. 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 Companion. Pocket Books. 2003. ISBN 978-0-7434-5798-9.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Okuda, Mike and Denise Okuda, with Debbie Mirek. 星际旅行百科全书. Pocket Books. 1999. ISBN 978-0-671-53609-1. 
  3. ^ 3.0 3.1 3.2 3.3 3.4 3.5 Okuda, Michael and Rick Sternbach. 星际旅行:下一代技术指南. Pocket Books. 1991. ISBN 978-0-671-70427-8. 
  4. ^ Christie's underestimates Trekkies, pulls $7.1 million. 2007-05-09 [2007-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7). 
  5. ^ 两权齐美. 星际旅行:下一代. 
  • Drexler, Doug; & Sternbach, Rick; & Zimmerman, Herman (1998). Star Trek: Deep Space Nine Technical Manual. Pocket Books. ISBN 978-0-671-01563-3.
  • Lebowitz, Adam; & Bonchune, Robert (2001). Star Trek Starship Spotter. Pocket Books. ISBN 978-0-7434-3725-7.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