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耳
蒼耳(學名:Xanthium strumarium)為一年生草本,屬於菊科蒼耳屬。菓實為「蒼耳子」,蒼耳子又名葈耳實、羊負來、羊帶來、道人頭、胡寢子、胡蒼子[1]。
蒼耳 | |
---|---|
蒼耳 | |
科學分類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菊類植物 Asterids |
目: | 菊目 Asterales |
科: | 菊科 Asteraceae |
屬: | 蒼耳屬 Xanthium |
種: | 蒼耳 X. strumarium
|
二名法 | |
Xanthium strumarium | |
異名 | |
見正文 |
異名
- Xanthium sibiricum
- Xanthium mongolicum
- Xanthium inaequilaterum
- Xanthium sibiricum var. subinerme
- Xanthium orientale
- Xanthium japonicum
- Xanthium indicum var. inaequilaterum
- Xanthium italicum
- Xanthium chasei
- Xanthium curvescens
- Xanthium oviforme
- Xanthium cylindricum
- Xanthium pensylvanicum
- Xanthium chinense
- Xanthium americanum
- Xanthium speciosum
- Xanthium inflexum
- Xanthium varians
- Xanthium globosum
- Xanthium wootonii
- Xanthium echinatum
- Xanthium echinellum
- Xanthium strumarium subsp. sibiricum
- Xanthium strumarium var. glabratum
- Xanthium strumarium var. canadense
- Xanthium sibiricum var. jingyuanense
- Xanthium strumarium var. japonicum
形態
分布
野生於山坡、草地及路邊、水流旁草叢或灌木叢中。在中國分布很廣,廣泛分布於全世界各地,東亞、俄羅斯、伊朗、印度、北美等地均有分布。
名稱
中文名稱
蒼耳子最早的記載是《詩經》中的「卷耳」和《爾雅》中的「苓耳」[2]。同時也在《莊子》寓言中〈野人獻芹〉中亦有出現過。 作為藥品,蒼耳子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名為「枲耳實」,列為中品。在唐孫思邈《千金食治》中始作「蒼耳子」[3]。
學名
據2012版中國生物物種名錄[4],蒼耳的標準學名為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其異名有Xanthium indicum Klatt、Xanthium japonicum Widder、Xanthium strumarium L.及Xanthium strumarium L. var. indicum Debeaux,表示的都是同一物種。
在其拉丁名Xanthium strumarium中,其屬名「Xanthium」來自於古希臘語「ξανθός(xanthos)」,意為「金黃色」,其種加詞「strumarium」意為「如墊子般膨脹的」,以描述其種子在成熟時由青色變為金黃色,同時膨脹起來的特徵。[5]
其他語言中的名稱
在英語中,蒼耳稱作cocklebur(Rough Cocklebur、Common Cocklebur、Large Cocklebur;「cockle」意為「麥仙翁」,而「bur」意為「帶刺的果實」或「刺蒺藜」)、burweed或Woolgarie Bur。
德語中的「Gewöhnliche Spitzklette」正對應英語的Common Burweed,德語中「Spitz」是「尖」的意思。
在葡萄牙語及西班牙語中,蒼耳與牛蒡用同一個詞「Bardana」來表示,因為它們的果實均帶有刺,而且常粘附在衣服及動物毛皮上[6],所以有時為了區分,將蒼耳稱作「Bardana menor」(「小牛蒡」)。
在印度的阿育吠陀醫學中,蒼耳子被稱作「Chota Gokhru」,其中「chota」意為「小」,「go」意為「牛」[7],「khuru」意為「足趾」,因為蒼耳子的形狀類似於牛的腳趾[8],「Chota Gokhuru」這個詞亦指與蒼耳子相似的蒺藜子。 印度許多地方都將蒼耳稱作「adhasisi」,意為「偏頭痛」,因為蒼耳子在印度常用來治偏頭痛。蒼耳在印度的其他名字有:banokra、chotadhatura、kuthua(印地語);godrian(古吉拉特語);aristha、itara、kambu-vanamalini、sarpakshi(梵語);dumundi、dutundi(馬拉地語);maruloomatham(泰米爾語);maruluummatti(卡納拉語);marulam athangi(泰盧固語)。[8]
在日語中,蒼耳被稱為葈耳/オナモミ onamomi ?(巻耳?),據說是來自於「生揉み/なもみ namomi ?」,意為「生用搓揉塗抹的東西」,來自於蛇咬傷時生用該植物的汁塗抹在患處;另有一說謂來自於「泥む/なずむ nazumu ?」,意為「停滯不前」,指蒼耳子常釘附在衣服或動物的皮毛上停滯不前。[9]有些人將前綴「お o」附會為「雄/お o」,於是不但有「雄ナモミ/オナモミ o namomi」,還有了「雌ナモミ/メナモミ me namomi」,並規定了各種區別[10]。像蒼耳這樣的植物種子在日語中被統稱為ひっつき虫/ひっつきむし hittsuki mushi ?,意為「粘附蟲」,其他屬於「ひっつき虫」的植物種子還有:竊衣屬植物、牛膝、淡竹葉、狼尾草、鬼針草、拉拉藤屬植物、透骨草屬植物等的種子。
應用
食用
在中國,蒼耳的葉子可以作為蔬菜食用。
在阿薩姆,其嫩花頂部及其下兩片嫩葉亦作為葉用蔬菜食用,用水煮沸[11]。 據報道[12],毒性物質會在洗淨及烹飪過程中被去除。與此相似,在中藥蒼耳子的炮製過程中,炒蒼耳的毒性明顯小於生品蒼耳。
藥用
蒼耳的果實稱蒼耳子,在中醫中可入藥。
蒼耳的地上部分(蒼耳草)亦可入藥,與蒼耳子不同之處在於性微寒,可清熱。[13]
毒性
蒼耳最早在明《本草品匯精要》中提到「有毒」。《綱目》謂「有小毒」。《千金食治》莖葉:「味苦辛,微寒,有小毒」。 動物食用並消化足夠量的蒼耳苗將導致其死亡[11]。在西方文獻中,蒼耳並非一種藥用植物,但卻為人所共知的有毒飼料植物(如牛、豬、馬、家禽等)[5]。 成人服用蒼耳子超過100g可致中毒,表現為頭暈、嗜睡甚至昏迷,重則出現呼吸、循環、肝腎功能衰竭。[13]
蒼耳子主要毒性成分為蒼耳子苷(strumaroside),含於脂肪蛋白中,炮製蒼耳子就是使脂肪蛋白中所含蛋白遇高熱變性,凝固在細胞中不易溶出,以去其毒性[14]。劉樹民等[15]認為蒼耳子的肝毒作用機制是抑制了機體內源性自由基清除系統的酶系和非酶系,引發脂質過氧化作用,並形成脂質過氧化物,從而引起細胞損傷。
有研究認為[16],蒼耳子的非苷類部分亦具有一定的毒性,該部分主要含有毒蛋白及糖類,並認為其中毒蛋白可能為毒性成分之一。蒼耳子的毒性物質很可能包含多種成分,其聯合作用引起毒性反應,因為苷類和非苷類分離後單獨作用的毒性均沒有原生藥蒼耳子的毒性大。
在中國,蒼耳子的中毒,往往是因為炮製的不當造成,比如受熱不均造成未炒透、炒制時間不足等等[17],故而蒼耳子在藥用時必須炒至焦黃,使脂肪油中所含毒蛋白變性,凝固在細胞中不被溶出[18]。
起源問題
現代所說的蒼耳(Xanthium strumarium)很可能起源於北美,如上所述,在現代植物學中Xanthium strumarium與《中國藥典》規定之蒼耳子Xanthium sibiricum屬同義詞,但是中國自先秦的《詩經》、《爾雅》便記載有「卷耳」、「苓耳」,則該種植物很可能是與Xanthium sibiricum相近的另一種蒼耳屬植物。
參見
- 《本草綱目·草部》
- 楊慧明《蒼耳子中毒致死3例報告》,《新醫學》第30頁, 1976年7月1日
- 李靈芝《蒼耳子中毒致死1例案例報告》,《吉林法醫》第38頁, 1991年2月1日
- 趙振霄、徐岩《急性蒼耳子中毒致腎功能衰竭1例》,《康復與療養雜誌》第23頁,1996年11月1日
參考文獻
- ^ 《實用中草藥圖典》商務印書館,第13頁
- ^ 網絡上許多電子版本常誤作「蒼耳」,經查宋監本爾雅,實為「苓耳」。
- ^ 即《備急千金要方》(《千金要方》)原書第26卷
- ^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12版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10-23.。
- ^ 5.0 5.1 Dharmananda S. Safety issues affecting Chinese herbs: The case of Xanthium. Institute for Tradional Medicine- European Branch, Vol. 1. 2003. p. 1-8.
- ^ 英語的牛蒡稱作burdock,前半部分的「bur」正是「帶刺的果實」,正好和「蒼耳」cocklebur里的「bur」一樣。
- ^ 與英語「cow」同源
- ^ 8.0 8.1 Xanthium strumariu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普渡大學, Center for New Crops & Plant Products。
- ^ GKZ植物事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たばこ総合研究センター(TASC,菸草綜合研究中心)提供。
- ^ [www.geocities.jp/mc7045/sub224.htm メナモミとオナモミ]
- ^ 11.0 11.1 11.2 Phytopharmacological review of Xanthium strumarium L. (Cocklebu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 Pharmacy
- ^ Chopra RN, Nayar SL, Chopra IC. Glossary of Indian Medicinal Plants. New Delhi: Council of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1945. p. 259.
- ^ 13.0 13.1 雷載權; 陳松育、高學敏. 中药学.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5: 37. ISBN 978-7-5323-3706-4.
- ^ 徐濤.蒼耳子炮製工藝的改進[J].湖北中醫雜誌,2007,29(12):60.
- ^ 劉樹民,姚珠星,張麗霞.黃芪對蒼耳子肝毒性影響的實驗研究[J].藥物不良反應雜誌,2007,9(1):17-20.
- ^ 張婷婷.蒼耳子毒效學及毒性機制研究[D].瀘州醫學院.2010.
- ^ 汪洋.中藥蒼耳子的毒性物質基礎及中毒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大學.2010
- ^ 龔干鋒.中藥炮製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106.
延伸閱讀
[編]
外部連結
- 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中的相關內容:蒼耳
- 蒼耳 Cang'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藥用植物圖像資料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蒼耳子 中藥材圖像資料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