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三大征
萬曆三大征是明神宗萬曆二十年至廿八年(公元1592-1600年)間,先後在中國西北、東北、西南邊疆接連展開的三次大規模軍事行動;三役分別為平定蒙古人哱拜叛亂的寧夏之役、平定日本豐臣秀吉入侵朝鮮的朝鮮之役,以及平定貴州土司楊應龍叛亂的播州之役。
寧夏之役自萬曆二十年(1592年)二月十八日延至九月十八日。第一次朝鮮之役自萬曆二十年至二十一年(1592至1593年);第二次為萬曆二十五至二十六年(1597至1598年)。播州之役自萬曆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1599至1600年)。而實際上萬曆時期大規模軍事行動還包括萬曆十一年(1583年)至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的明緬戰爭,以及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與後金的薩爾滸之戰,但戰果皆不如萬曆三大征,特別是薩爾滸大戰明軍被後金軍完全擊敗。
史料
明人茅瑞徵有《萬曆三大征考》附東夷考畧,瞿九思有《萬曆武功錄》十四卷。
《明史》載:「寧夏用兵,費帑金二百餘萬。其冬,朝鮮用兵,首尾八年,費帑金七百餘萬。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費帑金二三百萬。三大征踵接,國用大匱」[1]。又卷百二十三《王德完傳》:「近歲寧夏用兵,費百八十餘萬;朝鮮之役,七百八十餘萬;播州之役,二百餘萬」。據此可以粗略統計出這八年間國家的軍事開支高達一千一百六十餘萬兩白銀。
寧夏之役
鎮壓哱拜之亂。哱拜原為蒙古人,嘉靖中降明,積功升都指揮。萬曆初為游擊將軍,統標兵家丁千餘,專制寧夏,多蓄亡命。萬曆十七年,以副總兵致仕,子哱承恩襲職。十九年,火落赤等部犯洮河告急,拜自請率所部三千人往援,至金城,見各鎮兵皆出其下,歸途取路塞外,戎兵亦遠避之,因益驕橫,有輕中外之心。巡撫黨馨每抑裁之,並核其冒餉罪,哱拜因於二十年二月十八日,糾合其子承恩、義子哱雲及土文秀等,嗾使軍鋒劉東暘叛亂,殺黨馨及副使石繼芳,縱火焚公署,收符印,發帑釋囚。脅迫總兵官張惟忠以黨馨「扣餉激變」奏報,並索取敕印,惟忠自縊死。此後東暘自稱總兵,以拜為謀主,以承恩、許朝為左右副總兵,土文秀、哱云為左右參將,占據寧夏鎮,刑牲而盟。出兵連下中衛、廣武、玉泉營、靈州(今寧夏靈武)等城,惟平虜堅守不下。叛軍又以許花馬池一帶聽其住牧為誘餌,得套部蒙古首領著力兔等相助,勢力越加強大,全陝震動。三月四日,副總兵李昫奉總督魏學曾檄,攝總兵事進剿,但叛軍恃套部蒙古支持,勢甚強。此後,明朝特調副麻貴馳援,貴率蒼頭軍在攻城同時,阻擊套部蒙古,斬獲甚多。四月,又調李如松為寧夏總兵,以浙江道御史梅國楨監軍,統遼東、宣、大、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進行圍剿。七月,麻貴等搗毀套部大營,追奔至賀蘭山,將其盡逐出塞。各路援軍在代學曾為總督的葉夢熊的統帥下,將寧夏城團團包圍,並決水灌城。叛軍失去外援,城內彈盡糧絕,同時內部發生火併,九月十六日劉東暘殺土文秀,承恩殺許朝,後周國柱又殺劉東暘。軍心渙散。李如松攻破大城後又圍哱拜家,拜闔門自盡,承恩等被擒,至此,哱拜之亂全部平息。
朝鮮之役
此條目內容疑欠準確,有待查證。 |
朝鮮之役是1592至1598年(明神宗萬曆二十年至萬曆二十六年;日本文祿元年至慶長3年)間,由於日本太閣豐臣秀吉入侵朝鮮、覬覦明帝國而引起的東亞區域性戰爭。是役明廷因宗藩關係軍援朝鮮,在朝鮮民兵及水師幫助下;與日軍拉鋸鏖戰,牽制了日本,最終秀吉病逝,日軍撤退。
這場為時超過六年,牽動東亞三國的戰爭,名稱繁多:
明萬曆年間,中國稱「朝鮮之役」,雖然前後兩次發生武力衝突,但明朝並未因此而分別命名,日本則分別稱文祿之役、慶長之役;朝鮮稱為「壬辰倭亂」和「丁酉再亂」。朝鮮之役明軍動員規模可觀,與寧夏、播州二役合稱萬曆三大征。
由於各國均由本國觀點加以命名,當前在國際上並無一概通用的名稱,只要能清楚表達即可視為正式名稱。
播州之役
播州位於四川、貴州、湖北間,山川險要,廣袤千里。自唐楊端之後,楊氏世代統治此地,接受中央皇朝任命。明初,楊鏗內附,明任命其為播州宣慰使。萬曆初,楊應龍為播州宣慰使,驕橫跋扈,作惡多端,並於萬曆十七年公開作亂。明廷對楊應龍之亂舉棋不定,未採取有力對策。因此應龍本人一面向明朝佯稱出人出錢以抵罪贖罪,一面又引苗兵攻入四川、貴州、湖廣的數十個屯堡與城鎮,搜戮居民,奸淫擄掠。二十六年,四川巡撫譚希思於綦江、合江(今四川瀘州東)設防。次年,貴州巡撫江東之令都司楊國柱率軍三千進剿。楊國柱兵敗被俘,罵賊不屈,被殺。明廷罷江東之,以郭子章代之。又起用前都御史李化龍兼兵部侍郎,節制川、湖、貴三省兵事,並調劉綎及麻貴、陳璘、董一元等南征。二十八年,徵兵大集,二月,在總督李化龍指揮下,明軍分兵八路進發,每路約三萬人。劉綎進兵綦江,連破楠木、山羊、簡台三峒天險。又敗應龍之子朝棟所統苗軍。巾幗英雄秦良玉與其丈夫馬千乘亦率兵攻下金築等七寨,並偕同酉陽等土司軍一起攻下桑木關為南川路戰功第一。其他幾路明軍也取得勝利。三月底,劉綎攻占婁山關,四月,楊應龍率諸苗決死戰,又敗。綎進占楊應龍所依天險之地龍爪、海雲,至海龍囤(今遵義西北),與諸路軍合圍之。六月,劉綎又破大城。應龍知大勢已去,與二妾自縊,子朝棟等被執,明軍入城,播州平。後分其地為遵義、平越二府,分屬四川、貴州。
評價
《萬曆傳》評價萬曆援朝一役:「神宗決策兩次東征御倭援朝,是及時和果斷的,否則不止朝鮮不保,而且遼東,山東及東南沿海將永無寧日。這場戰爭雖然耗費了明朝的巨額財力,卻換來了邊境的長久安寧,其意義是不可低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