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保明
蒲保明(1910年8月—1988年2月22日),又名蒲保民,男,四川金堂人,中國數學家。他是最早研究收縮幾何學的學者之一,1952年證明了實射影平面的蒲不等式。隨後他主要研究領域為模糊數學。他是四川大學數學系教授,並長期擔任系主任。
生平
1925年至1933年,蒲保明先後就讀於成都教會學校高琦初級中學和華西協合高級中學。1933年,高中畢業的他考入成都的華西協合大學數理系。1937年畢業後,他在成都華美女中擔任數學教師兼教導主任。1939年9月,他在中英庚款董事會中獲得一個職位,任科學研究助理和科學工作人員,在四川大學數學系和武漢大學數學系作研究工作。蒲保明在李國平的幫助下研究半純函數,發表了第一篇研究論文。
1941年9月,蒲保明於華西協合大學數學系任講師,三年後升為副教授。1947年,獲得國際紅十字會提供的獎學金,赴美國敘拉古斯大學研究生院數學系攻讀學位。1950年,蒲保民在美國敘拉古斯大學(即雪城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導師為查爾斯·婁威納,得到了1952年發表的論文中的結果[1],包含了實射影平面的蒲不等式與婁威納環面不等式[2]。根據敘拉古斯大學大學的記錄,數學譜系計劃顯示他曾使用英文名 Frank[3]。同年9月,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貝克萊分校。
1951年2月他回到中國,在華西協合大學數理系任教授。1952年院系大調整後,調到四川大學,培養了一批拓撲學者。在文化大革命其中,他的研究與工作曾被迫停止多年。
1981年,蒲保明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批基礎數學博士導師。他晚年大多數論文都是關於模糊拓撲的[2]。
1988年2月中旬,蒲保明因感冒入院,24日,突發心肌梗塞去世。
影響
根據 Google Scholar 提供的資料[4]蒲保明的畢業論文從1952年被數學著作引用了87次,是數學上是很高的水準。他與劉應明在模糊拓撲上的工作,仍然經常被模糊數學領域的著作引用[5]。
參考文獻
- ^ Pu, Pao Ming, Some inequalities in certain nonorientable Riemannian manifolds, Pacific Journal of Mathematics, 1952, 2: 55–71, ISSN 0030-8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7).
- ^ 2.0 2.1 Katz, Mikhail G., Systolic geometry and topology, Mathematical Surveys and Monographs 137, Providence, R.I.: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19, 2007, ISBN 978-0-8218-4177-8.
- ^ 蒲保明在數學譜系計畫的資料。
- ^ P. M. Pu. Google Scholar. [5 September 2008] (英語).
- ^ Pu, Pao Ming; Liu, Ying Ming, Fuzzy topology. I. Neighborhood structure of a fuzzy point and Moore-Smith convergence,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1980, 76 (2): 571–599, ISSN 0022-247X;
Pu, Pao Ming; Liu, Ying Ming, Fuzzy topology. II. Product and quotient spaces,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1980, 77 (1): 20–37, ISSN 0022-247X.
延伸閱讀
- Marcel Berger. Du côté de chez Pu. Annales Scientifiques de l'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Sér. 4. 1972, 5 (1): 1–4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