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倉鴞

一种鸟类

西倉鴞學名Tyto alba)或稱西方倉鴞,是分布最廣的貓頭鷹種類,也是所有鳥類中分布最廣的之一,屬於鴞形目中兩科之一的草鴞科。它廣布於歐洲和非洲,除了極地荒漠等外[2]。不同亞種間的體型和顏色差異很大,但體長大多在33至39厘米之間,翼展在80到95厘米之間。頭背部的羽毛為斑駁的灰色或棕色,下體呈白色至棕色,有時帶暗色斑點。面盤是標誌性的心形,大部分亞種為白色。

西倉鴞
西倉鴞指名亞種,攝於英國
西倉鴞的鳴叫聲,在英國威爾斯塞羅迪金郡錄音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鴞形目 Strigiformes
科: 草鴞科 Tytonidae
屬: 草鴞屬 Tyto
種:
西倉鴞 T. alba
二名法
Tyto alba
Scopoli, 1769
異名
Tyto alba guttata

絕大部分西倉鴞為夜行性動物,但在英國和一些太平洋島嶼,它們也在日間狩獵。西倉鴞擅長獵殺地面上的動物,幾乎所有的獵物為小型哺乳動物。它們的聽覺十分敏銳,通過聽聲辯位的方式捕捉獵物。它們為終身配偶制,若配偶被殺,新的配對才可能會形成。繁殖時間視所處地域而定,每窩平均產4隻蛋,營巢於空樹洞、舊房屋或壁岩洞中。雌鳥負責孵蛋,雄鳥為雌鳥和雛鳥提供食物。當大量小型獵物能被輕易取得時,西倉鴞的數量會快速增長。它們在全球範圍被評估為無危物種,但部分地區的一些亞種受威脅的程度較高。

生態環境

倉鴞是一種生活在開闊地區的鳥類,可見於農田或一些夾雜著樹林的草地。其棲息地通常海拔不超過2,000米,但在熱帶地區有時可達3,000米(比如在衣索比亞的德瓜坦比恩山脈)。這種貓頭鷹更喜歡在樹林邊緣或鄰近牧場的草地上覓食。

分布地域

分布於歐洲(東北部除外)、阿拉伯半島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區除外)和馬達加斯加島

特徵

倉鴞頭大而圓,面盤白色,有時沾棕,眼先棕色,眼周淺棕色;面盤四周圍有一棕色或橙黃色領環,頸側及肩淺棕黃色,微具黑褐色及白色斑點;其餘上體淺灰色,羽緣棕黃色,各羽遍布淺褐色蟲蠹細斑,近末端處有黑緣的白點;尾下覆羽白色;覆腿羽淺棕赭色,亦具稀疏的灰黑色斑點。成鳥體長33-39厘米,雙翅展開有80-95厘米。

亞種

倉鴞目前已被識別的亞種有20至30種,主要在體型比例、大小和顏色方面存在差異。倉鴞在顏色上呈現多樣性,指名亞種 alba以及erlangeri 和 niveicauda呈現幾乎米白色的羽色,而contempta近乎黑褐色。分布於島嶼上的亞種通常較大陸上的亞種要小,棲息在森林中的倉鴞羽毛較暗,翅膀較短,而生活在開闊草地的則有較亮的羽色。

雲南亞種(Tyto alba stertens)分布於緬甸、泰國、馬來西亞、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和中國雲南勐海,是中國境內分布的唯一亞種。

指名亞種(Tyto alba alba)分布於歐洲西部和南部(包括巴利亞利群島和西西里島)到土耳其北部;亦達加納利群島(特內里費、大加那利、耶羅),和非洲北部,從摩洛哥到埃及(西奈除外),南至茅利塔尼亞、阿爾及利亞南部,尼日和蘇丹東北部。


食物

齧齒動物和其他小型哺乳動物在其食物中占超過百分之九十的比例。鳥類也是獵物之一,此外還有蜥蜴、兩棲動物、魚類、蜘蛛和昆蟲。

繁殖

西倉鴞每年繁殖2次,第一次從3月到6月初,第2次從9月到12月,每窩產卵2到7枚。野生西倉鴞一般活到5-11年。

參考

  1.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Tyto alb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16 July 2012]. 
  2. ^ Bruce (1999) pp. 3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