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方言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7年8月3日) |
說方言(Speaking in tongues),天主教翻譯舌音,是指流暢地說類似話語般的聲音,但發出的聲音一般無法被人們理解。與失語症不同,說方言是暫時性的精神狀態,而不是一種長期的生理疾病。說方言通常是宗教活動的一部份,特別是印度教和基督新教的五旬宗。
「說方言」的宗教意義
今日基督教各個教派對與說方言大約可以區分為數個觀點,近年較有名的五旬宗認為說方言是受靈洗的最初證據,持這種觀點的教派都被歸類為五旬節系統,強調說方言對於得救的重要性,禱告說方言是對神說,而不是對人說。另也有部份派系認為說方言不過是聖靈的恩賜之一,並不是所有的基督徒都會得到這項特殊的恩賜。而傳統福音派則引用聖經指方言、預言等會隨時間或沒有需要而終止,而且在聖經教導中說方言與得救與否是沒有任何關係。
聖經學者羅伯茲 將「說方言」分成兩種,一種是「方言的恩賜(The Gift of Tongues),另一種則是「聖靈的禱告語言」(The Prayer Language of the Spirit)。兩者對於說方言的原則有其雷同之處,也就是聖靈透過禱告者意願上想對神說話但心智上卻不能夠時,加以代求。從這個觀點來看,「聖靈的禱告語言」是為私人目的而給予每一位信徒,而「方言的恩賜」則是給某些基督徒做為公開使用的目的,羅伯茲也強調說方言能夠為基督徒帶來深入的屬靈生活,因為說方言可以強化信徒的靈命,也可使基督徒得以更深入了解如何服事他們的神;羅伯茲認為方言能夠幫助禱告者在對神說話時進入更深層的境界,而此能對生活帶來奇妙的作為。
方言與語言
「說方言」是類似流利地發出一些難以明瞭的聲音,不像一般以言語溝通的程序。這樣,方言就不是一種語言。至於基督徒所說的方言,聖經中的保羅指出:「那說方言的,原不是對人說,乃是對神說,因為沒有人聽出來。然而,他在心靈裏卻是講說各樣的奧祕。」[1] 由於說方言時所發出的聲音不是一種可以有太多人瞭解的語言,因此需要加以翻譯,「若沒有人翻,就當在會中閉口,只對自己和神説就是了「(林前十四28)。說方言的基督徒相信這與五旬節聖靈降臨的事件後,門徒以各種方言見證上帝的情況不同。根據《使徒行傳》二章8節和11節,那些在耶路撒冷聚集的人都明白眾使徒的話,因為使徒是以聽眾的鄉談述說福音。當時,他們並不需要任何傳譯。
方言的爭議
方言既為聖靈充滿的象徵,為何根據聖經完全被聖靈長期充滿的耶穌則從沒證據說過一次方言?而聖經有清楚解釋說方言應有的方式,聖經很多說方言的情境都與當代靈恩派教會現象十分不同,例如「若有說方言的,只好兩個人,至多三個人,且要輪流著說,也要一個人翻出來(dierme-neuo)。若沒有人翻,就當在會中閉口。」(林前14:27),現時卻沒有任何靈恩派能把別人的方言翻出來或解釋出來,而且也是一群信徒一起說,不是輪流的說。說方言這現象除了基督教之外,印度教與靈山派也有非常類近的現象。
對信徒的意義
相信或者可以說這種方言的人認為可以說方言有奇特的作用,他們引用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4章2節的話,說方言主要是用於私下靜修的操練上,目的是為了個人得著造就。由於「那說方言的,原不是對人說,乃是對神說,因為沒有人聽出來」,所以從中所得著的益處也是個人的。
說方言的基督徒相信「說方言的,是造就自己」(林前14:4)。說方言作為一種個人私下敬拜上帝的方法,是對自己和對上帝說的(林前14:28)。使徒保羅在所有的書信中,只一次提及自己曾在「密室裏」說方言,他是為了勉勵哥林多的信徒,才被迫提及這事(林前14:18)。他顯然認為私下說方言應謹慎而行,而不看作是一件可以誇耀或者代表聖靈充滿,作為屬靈標記的事情。因為聖經中大部份確實被聖靈充滿的人物,都沒有說方言的任何證據。
聖經提及的說方言
聖經在使徒行傳第2章記載,在公元33年五旬節,12位基督的門徒獲得聖靈的恩賜,立即可以說方言。
五旬節那一天,他們所有人都聚在一處,2 突然有響聲從天上傳來,像刮烈風的響聲,充滿了他們所坐的整個房子。3 他們又看見火一樣的舌頭,分別停在各人的頭上。4 各人就充滿聖靈,照著聖靈賜給他們的話,說起不同的外語來。
5 當時住在耶路撒冷的,有天下各國虔誠的猶太人。6 響聲一傳出去,群眾就聚集起來。人人聽見門徒用聽眾本鄉的語言說話,就莫名其妙,7 又驚訝又詫異,說:「你們看,這些說話的不都是加利利人嗎?8 我們各人怎麼聽見他們說我們生來所用的語言呢?9 我們有帕提亞人、米底亞人、埃蘭人,又有美索不達米亞、猶地亞、卡帕多西亞、本都、亞細亞行省、10 弗里吉亞、潘菲利亞、埃及和昔蘭尼附近利比亞一帶的居民,還有從羅馬來旅居的人,猶太人和歸信的人,11 克里特人和阿拉伯人。我們竟然聽見他們用我們的語言,傳講上帝威嚴偉大的事。」12 大家都驚訝迷惘,彼此說:「這是怎麼回事?」13 另有些人卻嗤笑門徒說:「他們喝醉了甜酒吧。」
這裡記載的方言是分布在當時羅馬帝國不同地區的人所說的自然語言。這一能力幫助早期基督徒快速的擴展,在不同語言地區傳道。聖經沒有暗示過,所謂的方言是一種特殊的語言。
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4章提到聖靈在公元1世紀在早期基督徒會眾中產生的影響。在這一章開頭保羅指出:
你們要追求愛,可是也要熱心追求屬靈的恩賜,尤其是說預言的恩賜。2 說外語的,不是對人說話,而是對上帝說話,因為沒有人聽得懂,而且他所說的,是憑著聖靈說的神聖秘密。3 說預言的,卻是用言詞強化人,鼓勵人,安慰人。4 說外語的是強化自己,說預言的卻是強化會眾。5 我希望你們人人都說外語,不過更希望你們能說預言。除非人說的外語能翻譯出來強化會眾,不然就遠不如人說預言了。6 弟兄們,如果我現在到你們那裡去只說外語,卻不把啟示、知識、預言、教誨告訴你們,對你們有什麼益處呢?
從第5節可以看出,方言若能被翻譯出來的話其恩賜才比說預言的恩賜來得重要。由此可見當時的人所說的外語是可以翻譯的,也是可以被理解的。這與現今一些人聲稱的說方言不相同。
聖經也提及,這種恩賜不是永遠有的。在同一封寫給哥林多人的信中,保羅提到,只有愛是永恆的,說方語和預言的恩賜會終止。[2]
方言禱告的歷史發展
根據過往聖經學者剖析基督教的歷史性文獻,發現在中古世紀的教會史文獻中,很少著作曾提到「說方言」的這項宗教行為。後來屬於靈恩派的學者推敲、歸納出三種原因作為解釋,其一是教會文獻的作者似向在著作中用「說預言」來代替「說方言」;其二是在早期基督教發展過程中屢受迫害,教會的崇拜在異教徒眼中被批評為不理性、行為偏差,因而早期教父不得不儘量少在文章中提及說方言的事,低調行事的結果,最後使得文獻中很少記載說方言的資料。
而傳統福音派則認為,過往教會都沒有任何說方言的文獻,正好證明說方言是與基督徒無關重要的,因為如果說方言如此重要,定必於教會文獻或神學文獻中被提及,而事實是方言已經停止超過最少1600年以上,今天的方言也如聖經提及過往的方言不太相同。
到了十九世紀末的1886年,當時在美國田納西州,北卡羅萊納州與喬治亞州的山區裡,有一小群脫離浸信會的基督徒們持續的聚會禱告,在持續將近十年的不斷禱告後,他們在禱告中說出方言,這群人後來成為五旬節教派中最早的一支,稱為「神的教會」(Church of God)。1890年時,他們所成立的Bethel聖經學校中的學生開始討論說「受聖靈的浸以後,在聖經中可以找到什麼證據?」最後他們得到無異議的結論是:「得聖靈必須透過以說方言作為憑據」,這項結論後來也成為五旬節教派與其他傳統主流教會的基本差異。在該年的12月,聖經學校的成員彼此按手禱告,而後一個個說出方言來。
現況
「說方言」的人有真耶穌教會、五旬節會、浸信會、天主教會、聖公會、循道會、路德會和長老會、後期聖徒運動的信徒。
現時有不少靈恩派的教會認為說方言能使他們得著釋放,甚至能說方言禱告一小時以上也不感到疲倦。[來源請求]但有其他教會反對這種「追求方言」的做法。有人認為說方言的人未必是真的說方言,而只是隨口說一些話出來;亦有曾親身參與方言禱告的其他宗派教徒,表示在禱告中聽到其他會說方言的教友以英語、希伯來語等其他語言說讚美的話,而不是天上的言語。
即使在靈恩派裡面,對「方言」的存在亦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這些「方言」是讚美上帝的話,一般人在未經會「譒方言」的人作翻譯之前,不應該會聽得明白。但亦有宗派認為,方言應該是其他人能夠聽得明白的語言,否則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事實上,亦有非靈恩派的傳道人在宗教出版物上分享自己在海外的華人教會宣道,在不會當地華人社群所用的地方語言的情況下,憑著向上主禱告而暫時得到說方言的能力而向他們講道。這種說方言的方式都與一般靈恩派所追求的「說方言能力」有所不同。
科學研究
神經生物學研究發現說方言時,大腦前額葉皮質降低活動、邊緣系統增加活動。一般來說,前額葉皮質掌管理性和同理心,邊緣系統掌管恐懼、憤怒和排外,並且會產生感覺良好的正回饋。[3]
參考文獻
- ^ 格林多前書14章1-4節:1 你們要追求愛,可是也要熱心追求屬靈的恩賜,尤其是說預言的恩賜。2 說外語的,不是對人說話,而是對上帝說話,因為沒有人聽得懂,而且他所說的,是憑著聖靈說的神聖秘密。3 說預言的,卻是用言詞強化人,鼓勵人, 安慰人。 4 說外語的是強化自己,說預言的卻是強化會眾。
- ^ 參看哥林多前書13:9
- ^ A Newberg, MR Waldman, 2010, How God Changes Your Brain: Breakthrough Findings from a Leading Neuroscientist
- ^ Oral Roberts 著,《If You Need to Release Your Prayer Language Do These Things》, Oral Roberts Evangelistic Association (Tulsa, OK.), 1982年, P22.
外部連結
- 蕭壽華牧師. 牧者心聲:慎思「方言」. 宣道會北角堂. 2007年12月9日 [2008年1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1月20日).
- 蕭壽華牧師. 聖靈恩賜與靈恩彰顯 (PDF). 宣道會北角堂. 2004年4月28日 [2008年1月23日].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年2月3日).
- Glossolalia as Foreign Language by D. William Faupel
- Andrei Bely's Glossalolia {sic} with an English transl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A Skeptic's Perspectiv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Skeptic's Dictionary on Glossolalia
- Catholic Encyclopedia: Gift of Tongu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1911encyclopedia.org: Gift of Tongues
- Speaking in Tongues by Linguist Karen Stollznow
- Glossolalia bible411.com
- Speaking in Tongues: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James H. Boy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