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塔號巡防艦
赫塔號(德語:SMS Hertha[註 1])是普魯士海軍建造的阿科納級巡防艦的四號艦,得名於日耳曼神祇那瑟斯的誤稱。作為19世紀50年代普魯士大規模造艦計劃的一部分,該艦於1860年開始在但澤王國船廠鋪設龍骨,1864年10月下水,至1865年11月交付使用。為了能在海外長期部署,赫塔號的設計結合了蒸汽和風帆動力以擴大航程,並裝備有二十八門36磅滑膛砲。它最初被定型為蓋甲板巡防艦,自1884年起又重歸類為巡洋巡防艦。
歷史 | |
---|---|
普魯士王國 | |
船名 | 赫塔號 |
艦名出處 | 赫塔 |
建造方 | 但澤王國船廠 |
鋪設龍骨 | 1860年 |
下水日期 | 1864年10月1日 |
入役日期 | 1865年11月1日 |
除籍日 | 1884年8月12日 |
結局 | 1902年拆解報廢 |
技術數據 | |
船級 | 阿里阿德涅級 |
船型 | |
排水量 |
|
船長 | 73.32公尺 |
型寬 | 12.9公尺 |
吃水 | 6.53公尺 |
動力輸出 | 1,580匹指示馬力(1,180千瓦特) |
動力來源 | 單軸,一台船用蒸汽機 |
帆索方案 | 全帆裝索具 |
船速 | 11.7節 |
續航力 | 1,350海里以11節 |
定員 | 35名軍官、345名水兵 |
武器裝備 | 28 × 68磅滑膛砲 |
赫塔號在服役生涯中曾進行過多次海外巡航。1865年入役後,它首先被派往希臘代表普魯士參加希臘國王喬治一世的加冕慶典。自1869年起,該艦又前往東亞擔任駐地艦,因此在普法戰爭期間,它被更具優勢的法國軍艦封鎖在橫濱,無緣參戰。1872年歸國後,赫塔號轉而擔任海軍學員的教學艦,並以此身份繼續開展海外長途拉練,包括東亞、南太平洋和非洲等地。該艦於1884年8月正式從海軍名錄中除籍,之後充當貯煤廢船使用,直至1902年拆解報廢。
設計
19世紀50年代,隨著普魯士的對外貿易在全球範圍內擴張,亟需採購以螺旋槳推進方式的機帆動力並用、木製結構軍艦來維護其在海外市場上的利益活動。為此,普魯士海軍決定以從英國置換而來的風帆巡防艦忒提斯號為藍本設計阿科納級巡防艦,使之不僅配備蒸汽動力的技術創新,而且還配備具有相應大巡航半徑的傳統航行設施,能夠勝任所謂的「駐地艦」職責。它們將主要擔負保護海外居留僑民和海外警備任務。[1]
赫塔號的水線長和全長分別為65.50公尺和73.32公尺,有12.9公尺的舷寬以及5.52公尺的前吃水和6.53公尺的後吃水;其設計排水量為2,113噸,滿載時則可達2,504噸。標準船員編制為35名軍官和345名水兵。由於當時國產主機的質量不佳,軍方遂直接向英國的約翰·佩恩父子採購了一台臥式兩缸單脹往復式蒸汽機提供動力,用以驅動一副直徑為4.8公尺的雙葉螺旋槳。蒸汽則由四座燃煤箱型火管鍋爐供應,這使得它在1,580匹指示馬力(1,180千瓦特)額定功率下的最高航速可達11.7節(21.7公里每小時),並且能夠以11節(2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連續航行1,350海里(2,500公里)。為了在煤炭可能稀缺的海外長期部署時作為蒸汽機的輔助動力,赫塔號還配備有一套總帆面積為2,200平方公尺的全帆裝索具。[2]
赫塔號裝備有二十八門68磅滑膛砲,均為前裝式。自1869年起,這些火砲又被替換為十七門150公釐22倍徑後裝式箍砲和兩門125公釐23倍徑箍砲。[3]
服役歷史
赫塔號於1860年開始在但澤的王國船廠鋪設龍骨,但由於資金和木材供應問題,建設進度被一再推遲。它於1864年10月1日下水,至1865年11月1日竣工。[3]投入艦隊服役後,該艦首先被派往地中海,代表普魯士參加希臘國王喬治一世的加冕慶典。
1869年,赫塔號被派往東亞,成為繼美杜莎號巡防艦之後,部署至當地的第二艘駐地艦。自那時起,海軍上校海因里希·科勒爾便一直擔任該艦指揮官,直到他於1873年晉升海軍少將。[4]去程途中,赫塔號參加了蘇伊士運河的開通儀式,使其成為首批通過運河的艦船之一。而當1871年普法戰爭爆發期間,該艦正駐紮在日本,與美杜莎號一同更具優勢的法國軍艦封鎖在橫濱港,從而無緣參戰。[5]它於1872年從亞洲返德,然後改作海軍學員的教學艦,並以此身份繼續開展海外長途拉練。1874年3月至1876年6月,赫塔號隸屬於愛德華·馮·克諾爾指揮的東亞分艦隊。[6]
從1874年到1877年,赫塔號進行了前往東亞和南太平洋的長途航行。此行的目的之一是與德國領事共同締結德意志帝國與薩摩亞和東加群島的最惠國條約。1876年11月1日,兩國代表在東加塔布島的努瓜婁發登上赫塔號,簽署了德意志帝國與東加的友好條約。海軍軍需官古斯塔夫·阿道夫·里默當時跟艦服役,他為赫塔號之行的各個經停點拍攝了大量照片。他的一些照片後來在奧古斯特·福爾曼製作的帝王全景儀中以「赫塔號之旅」(die Hertha-Reise)為標題展出。[7]
在1880年至1882年間,赫塔號展開了廣泛的訓練航行,分別前往東亞(1881年6月至1882年3月)、南太平洋和非洲。1882年6月,它在尚吉巴受到蘇丹巴伽什·本·賽義德的登艦訪問,然後前往達荷美,在那裡與達荷美王國進行了有利於德國貿易利益的談判。[8][9]1884年8月12日,該艦於正式從海軍名錄中除籍,之後在基爾充當魚雷艇的貯煤廢船使用,直至1902年以45,600金馬克的價格售至斯維內明德拆解報廢。其艦艏飾則被保留了下來,現存於德國航運博物館。[3]
注釋
- 腳註
- 引用
參考資料
- 日本海人社 (編). 《德国巡洋舰史》. 由章騫審校.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10. ISBN 978-7-5436-6431-9.
- Gröner, Erich. Die deutschen Kriegsschiffe 1815–1945. Band 1: Panzerschiffe, Linienschiffe, Schlachtschiffe, Flugzeugträger, Kreuzer, Kanonenboote. München: Bernard & Graefe Verlag. 1982. ISBN 3-7637-4800-8.
- 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Kartographie (編). Kartographische Nachrichten. Velhagen & Klasing. 1978. ISBN 9783110070323.
- Graetz, Mirko. Prinz Adalberts vergessene Flotte. Die Norddeutsche Bundesmarine 1867–1871. Morrisville, NC: Lulu Enterprises Inc. 2008. ISBN 978-1-4092-2509-6.
- Lorenz, Dieter. Das Kaiserpanorama – Ein Unternehmen des August Fuhrmann. München: Münchner Stadtmuseum, Sammlung Fotografie. 2010.
- Schlegel - Berliner Auktionshaus für Philatelie GmbH (編). Sonderkatalog „Kaiserliche Marineschiffspost und Marinepost vor dem I. Weltkrieg“. Berlin: Selbstverlag. 2010.
- Wislicenus, Georg. Deutschlands Seemacht: nebst einem Überblick über die Geschichte der Seefahrt aller Völker. Reprint-Verlag-Leipzig. 1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