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同 (經濟學)

趨同(英語:convergence)概念(有時也稱為追趕效應)在經濟學中是這樣假設的:較貧窮經濟體的人均收入往往比較富裕經濟體以更快的速度增長。 在索洛-斯旺增長模型中,經濟增長是由實物資本積累驅動的,直到達到人均資本的最佳水平,即「穩態」,即產出、消費和資本恆定。 該模型預測,當人均實物資本水平較低時,經濟增長會更快,這通常被稱為「追趕」增長。 因此所有經濟體最終在人均收入方面應該趨同。 開發中國家有潛力以比已開發國家更快的速度增長,因為回報遞減(特別是資本)不如資本豐富的國家那麼強烈。 此外較貧窮國家可以複製已開發國家的生產方法、技術和制度。

在經濟增長文獻中,「趨同」一詞有兩種含義。 第一種(有時稱為「收斂」)是指各個經濟體收入水平離散度的減少。 另一方面,當貧窮經濟體的增長速度快於富裕經濟體時,就會出現「貝塔收斂」。 經濟學家表示,當經濟體經歷「貝塔收斂」但條件是其他變量(即投資率和人口增長率)保持不變時,就會出現「有條件收斂」。 他們說,當經濟體的增長率隨著接近穩定狀態而下降時,就會出現「無條件收斂」或「絕對收斂」。 傑克·戈德斯通認為,「二十世紀,大分流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達到頂峰,一直持續到 20 世紀 70 年代初,然後經過二十年的不確定波動,在 80 年代末被大趨同所取代,成為主流。」 的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增長率明顯高於大多數第一世界國家」[1],因此當前的趨同應被視為大分流的延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