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邇貫珍
《遐邇貫珍》(Chinese Serial)是香港第一份以中文為主的報紙。創立於1853年8月的《遐邇貫珍》由香港英華書院以竹紙單面鉛印,16開線裝書形式發行[1][2]。它向華人讀者介紹西方歷史、地理、科學、文學、政治、宗教各方面的知識及報導中西新聞。譬如《伊索寓言》、《地理全志》、《瀛繫放略》、新舊約全書等。[3]雖然《遐邇貫珍》大部分內容是中文,但仍然有些故事是以英文刊登。《遐邇貫珍》也是第一份有廣告的中國報紙。
遐邇貫珍 Chinese Serial | |
---|---|
類型 | 新聞刊物,月刊 |
版式 | 16開本,線裝書,每期12~24頁 |
持有者 | 馬禮遜教育會 |
創辦者 | 麥都思 |
出版商 | 英華書院 |
主編 | 麥都思 奚禮爾 理雅各 |
創刊日 | 1853年8月1日 |
停刊日 | 1856年5月 |
總部 | 英屬香港 |
發行量 | 每期3000冊 |
讀者 | 來自香港、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通商口岸 |
售價 | 每期15文 |
出生於倫敦的傳教士麥都思便是《遐邇貫珍》的首名總編輯。《遐邇貫珍》到了1856年5月便停刊(第33號)。因為當時麥都思的繼任人理雅各擔任了英華書院的校長後,校務繁忙。原話是:「辦理之人,事務繁忙,不暇顧及此舉耳」。
另一方面,原本用作印刷《遐邇貫珍》的印刷裝置,後來售予一名叫王韜的華人,並於1874年創辦香港第一份由華人主理的報紙——《循環日報》。
完整的遐邇貫珍的影印版本在2006年出版。
概況
《遐邇貫珍》是香港開埠後最早在香港出版的中文月刊。該刊先後由麥都思、奚禮爾、理雅各擔任主編。它的發行時間從1853年8月到1856年5月,共33期,每期印數3000冊,發行於香港、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通商口岸。《遐邇貫珍》在內容上,以西方近代文明及時政要聞為主,其次才是宗教。該刊聘用華人傳教士黃勝為編輯,內容為中文,同時刊載詳細的英文目錄,以便中外人士閱覽。
背景
18世紀60年代以後,隨著歐洲各國實力不斷壯大,對外貿易需求不斷增強,帝國主義急迫地想敲開中國大門,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用傳教、辦學、行醫、出版書報等途徑進行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傳播。所以伴隨著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中國近代報刊的帷幕也漸漸拉開了。作為西方文化輸入的先導,來華的傳教士們,很快就發現這樣一個特點:中國地廣人多,方言無數,因此在歐洲等地廣泛使用的口頭傳授方式很難進行,但是無論哪個地方的人,都識漢字,因此用印刷品進行宣傳更有效果也更容易被百姓接受。另外刻印書籍內容多,時間長且更新較慢,因此,出版報刊成為傳教士們的寵兒。但是由於清政府當時實行嚴厲的閉關鎖國政策和禁教政策,外國傳教士及其所創辦的中文報刊只能在南洋一帶出版。
主要內容
《遐邇貫珍》在內容上,以西方近代文明及時政要聞為主,其次才是宗教。
宗教
為了儘快打開刊物在中國讀者中的銷路,傳教士們費盡了心思。他們大幅度減少說教式的宗教文章,代之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新事物。以多視圖、淺顯文字為載體,以世界新事件、新事物、西學新知為主要內容,以吸引讀者。形成大眾化、通俗化、實用的新聞傳播特點。所以說《遐邇貫珍》是以西方近代文明為主,而宗教只是次要。
新聞
《遐邇貫珍》從創刊號起,就將新聞置於重要地位,而宗教宣傳所占的比重大大下降。在新聞結構上,《遐邇貫珍》改變了原來傳教士中文報刊以國際新聞為主的做法,以港、粵及中國國內其他地區的報道為重點,國內外新聞並重,擴大了新聞報道面。它的出現,也徹底顛覆了以往中國舊式《京報》只注重朝廷新聞,使用起居注式的、刻板的報道方式的局面。
1853年創刊號的第一篇文章《西興括論》,即對太平軍的活動進行了追溯性報道。報道從1851年1月11日太平天國廣西金田起兵起,一直記載到太平天國定都南京。這個報道已經類似於現代報刊的追蹤報道或深度報道。
《遐邇貫珍》真正的新聞欄目,是每一期的「近日雜報」,這個欄目專門刊登近日新聞。1853年創刊號的「近日雜報」欄目共登9條新聞。這9條新聞,國際、國內、軍事、經濟等面面俱到,文筆生動、簡明、有趣,一掃《京報》的陳腐氣息。以後各期新聞的比重逐漸加大。
《遐邇貫珍》的消息、通訊、短訊、評論等新聞報道形式,都已具備了近代報刊的雛形,做出開創性貢獻。它的出現,對我國新聞業界而言,是一個飛躍。
科學
1853年8月《遐邇貫珍》創刊號序言中說:「中國人類之俊秀,物產之蕃庶,可置之列邦上等之伍……今日不然,列邦日進月盛,而中國且每降日下。」編者指明中國地域廣闊,物產富庶,中國人的勤勞聰明,以前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而今列強各國科技發達,國力蒸蒸日上,中國遠遠落後。鑑於這種情形,編者要將列強各國的文明科技介紹到中國來,「蓋欲人人得究事物之巔末,而知其是非,並得識世事之變遷,而增其聞見,無非為華夏格物致知之一助。」表明要以《遐邇貫珍》為中國探究萬物原理、獲得科學知識而助力。
據粗略統計,全部32冊《遐邇貫珍》總頁數只有470多頁,除刊登的新聞和廣告外,文章約有106篇,而科普文章有35篇之多,占到了文章總數的1/3。刊物上刊載的科普文章,多為已經成書的科學書籍的分章節連載。它在介紹科學知識方面,已經擺脫了以前傳教士中文期刊只作一般自然常識介紹的情況,開始對科學知識的理論介紹。《遐邇貫珍》自創刊伊始,除介紹西方民主制度和歷史外,其有關科學的內容涉及地理學、天文學、物理學、地質學、醫學等各個領域,而且這些文章多附有詳圖便於講解。
廣告
《遐邇貫珍》從1855年1月第1號起,開始增設「布告篇」欄目。這個欄目專門登載各類商業廣告、香港航運以及進出口貨物的行情,開創了中國中文報刊收登商業廣告之先河。
特色
新聞圖片
新聞圖片是進行新聞報道的一項重要的手段,作為一種具有特殊功能的視覺新聞,已成為現代報紙不可缺少的一種重要的新聞報道形式,因為它比文字報道更直觀、更形象、更具表現力,在現今已普遍運用。
圖片的運用可以追溯到《察世俗每月統紀傳》,但《遐邇貫珍》卻是第一份刊登新聞圖片的報刊。
這些插圖,除了科普插圖外,還有專門為配合新聞報道而繪製的插圖,如 1853年第 5 號,在報道太平天國運動進展時,先用文字記述了太平軍與清兵的戰鬥情況,及太平軍行軍路線與占領範圍,隨後,又繪製了一幅太平軍與清軍的戰爭態勢圖,附在文字後。這是第一幅使新聞與圖片直接關聯的插圖,不僅使讀者對太平軍的行動有了一個直觀的動態的認識,而且對於研究當時的戰況起著佐證的作用。
新聞標題
新聞標題被稱為「報紙的眼睛」,標題是一篇文章的總括,它引導受眾理解新聞的綱要,是幫助受眾選擇新聞信息的嚮導,是滿足受眾新聞信息需段。新聞標題不僅是一篇完整的新聞報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對新聞信息的傳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創辦之初,《遐邇貫珍》也只是把眾多新聞信息直接放在「今日雜報」欄目之下,逐條列出。隨著該刊的不斷發展,漸漸把眾多新聞分類,如上海新聞略、歐羅巴新聞略等。
連續報道
連續報道能讓讀者對一個事件有詳細地跟進了解,是報紙一個重要的部分。《遐邇貫珍》就對當時發生的太平天國起義進行了連續、準確的報道,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停刊
1856年奚禮爾調任駐暹羅領事,該刊由英華書院院長理雅格兼任主編。理雅格是英國傳教士,著名漢學家,曾在王韜協助下,將「四書五經」譯成英文。他大概沒有經商經驗,與商人交往不多。他接編後的《遐邇貫珍》廣告逐漸減少,頁數也跟著銳減,越辦越不景氣,後面幾期《布告篇》沒有了,頁數又退回創刊時的每期12頁,當年五月便告停刊。自稱原因是「辦理之人,事務紛繁,不暇顧及此舉耳」,可見報刊廣告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歷史地位
《遐邇貫珍》擁有許多中國近代新聞史上「第一」的頭銜:
香港第一份中文報刊;
第一份具有中英文對照目錄的中文報刊;
第一份刊登新聞圖片的中文報刊;
第一份冠有新聞題目的中文報刊;
第一份刊登收費廣告,並辟有廣告專欄的中文報刊;
第一份鉛字印刷的中文報刊。
參考文獻
- (中文) 《遐邇貫珍‧香港早期報刊簡介系列》, 香港中央圖書館
- (中文) 章遷,香港首份中文報《遐邇貫珍》, 大公報
研究資料
- (日語) 松浦章,內田慶市,沈国威,『遐邇貫珍 研究』,吹田市: 関西大学出版部,平成16 [2004].
- (中文) 《遐邇貫珍──附解題‧索引》,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5] ISBN 753261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