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曾澄(1879年—1957年),字湘帆廣東番禹縣人,中國近代教育家。少年時代深受康有為梁啓超維新思想影響,崇尚西法。曾發起創辦廣州時敏學堂。主要著作有《三民主義問答》,《澄宇齋詩存》等。[1]

金曾澄
個人資料
出生?年?月?日
逝世?年?月?日

生平

1901年赴日本廣島高等師範學堂肄業。

1910年歸國後任學部主事。

1912年初南返廣州,加入同盟會,同年12月任廣東高等師範學校校長,次年去任。

1917年至1923年又任該校校長。曾動員華僑馮平山捐巨款興建該校附屬中小學校舍平山堂和景堂院。

20年代初任廣東省教育學會副會長、會長。

1927年至1931年任私立廣州大學校長。

1929年至1937年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其間曾於1930年2月至1932年3月間,擔任廣東省教育廳廳長,1933年與許崇清一起反對陳濟棠提倡讀經尊孔的倒退行徑。1931年起任中山大學校長併兼任仲愷農校執信學校、教忠中學(今廣州市第十三中學)校長。1932年9月至1936年8月代理私立廣州大學校長。

1942年6月任國立中山大學代理校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廣州文史館館員。

1957年任廣州文史館副館長。

參考資料

  1. ^ 《廣州百科全書》編纂委員會編. 广州百科全书.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4. 
前任:
張雲
國立中山大學校長
1942年-1945年
繼任:
王星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