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捷魁

清朝秀才,台灣彰化縣茄苳腳人,燕霧二十四保總理,在戴潮春事件中領有軍功

陳捷魁臺灣話Tân Tsia̍p-khue,?—?),字汝梅[1]台灣燕霧上堡茄苳腳( 今彰化縣花壇鄉花壇村 ) 人,祖籍泉州南安[2]。清代貢生、軍事人物。

生平

陳捷魁自幼聰穎好學,博覽群書,未滿20歲便考中秀才[2]。道光末年,廖春波主講白沙書院,講授詩文及古文,彰化仕紳爭相作詩,文風大盛,其中又以陳捷魁、陳肇興、曾惟精、蔡德芳、廖景瀛的詩最為傑出[3]。咸豐初年,與該四人一同被譽為「白沙書院五傑」[2]。咸豐七年(1857年)與莊文蔚、唐情萃、洪濟純等人在番仔田組織文藝社團「玉峰社」,會員84名[4],並捐資購置學田[2]。咸豐十一年(1861年)辛酉科拔貢[5]

同治元年(1862年)戴潮春事件爆發,陳捷魁擔任白沙坑二十四莊總理。台灣鎮總兵曾玉明招募陳捷魁、廩生李華文、生員陳宗庭、嘉寶潭職員陳耀及和美線(今彰化縣和美鎮)沿海一帶的泉州人,赴鹿港大本營領取「義民」白旗,共同抵禦戴潮春勢力[6]。同年六月十九日,戴彩龍、鄭玉麟率領200餘人前往燕霧派餉,陳捷魁密約唐允文、白培英及二十四莊民眾,當天發誓「效命報國」,準備起兵,後殺掉戴彩龍、鄭玉麟[7]

曾玉明相當器重陳捷魁,時常邀請其討論征討戴軍之策。他曾請曾玉明:「北方聯繫聯和美線、泉州厝等村莊,南方聯繫二十四莊及社口等35莊作為左右臂,腳跟立定之後,便可以專心進取。」並建議:「各村莊加入天地會的人一開始未必都有反叛的念頭,不外乎是情況壓迫所致。撇開漳州泉州區域不談,如果天地會黨人剃髮歸降於清朝,都可以讓他們改過自新;假如他們建立功績的話,就會有獎賞。」時任彰化縣知縣凌定國與陳捷魁意見不合,於是陳寫了一篇文章《酷吏論》諷刺他,凌定國非常生氣,但也拿他沒辦法[8]

同治元年(1862年)八月十五日,林日成彰化聖王廟中與戴潮春部下會合,歃血祭旗,率領二萬餘人攻打二十四莊。陳捷魁與李華文、李宗文等人率壯丁作戰,戴軍退回彰化,此後勢力大減[9]。閏八月,彰化快官的張俊標豎立白旗,起兵抗拒戴潮春,並與陳捷魁、李華文等人討論,計畫從虎山巖山後開通一條通往快官的道路,以讓救兵迅速趕往征討戴軍[10]。同治二年(1863年),與李華文、陳宗文等人帶領壯丁跟隨曾元福曾玉明作戰[11],受清廷賞賜五品銜、戴藍翎[12]。同治三年(1864年)三月,七十二莊張三顯起事,即將攻打彰化縣城。凌定國派吳登建至二十四莊求援,吳登建與陳捷魁率領二十四莊三百餘名壯丁先到縣城,戰於八卦山腳[13]。後賞四品銜、戴花翎,並擔任都司[2]

戴潮春事件平定後,陳捷魁開始撰寫《戴案示略》,但尚未刊出,稿子即散失[2]

紀念

因陳捷魁在戴潮春事件中擔任白沙坑二十四莊總理,召集義勇與戴潮春勢力抗爭,事件平定後,清廷便將二十四莊賜名爲「義民村」[2][14]

評價

吳德功:「曾玉明以秋丞輕進,引為殷鑒,暫駐鹿港,請陳捷魁共議戰守恢複之策。魁年少,負磊落之才,忠直敢言,與官長論事,有王景略捫虱而談、旁若無人之慨。嘗與知縣凌定國論事齟齬,即作酷吏論以嘲之。至是,魁以平賊自任,請曾鎮以北聯和美線諸泉莊、南聯二十四莊以及三十五莊而後立腳能定,可圖恢複。然當是時,無論漳泉之人,多與會盟,不特無人敢豎白旗,亦無人可與同事。魁乘賊索餉,密約二十四莊為義首,紳士富戶一齊舉事,乘其歸,半途而擊之,適天降大雨,而賊衣服軍裝皆濕,俯首就戮,悉數皆殲,無異風雨助昆陽之捷也。賊聞風破膽,各處泉莊紛紛領旗反正,而鹿港之藩籬益固。是役也,為倡豎義旗之首,實為恢複彰化之基,故大書特書之 ( 廩生柯承暉避亂白培英家,亦力勸乘勢截殺 ) 。」[15]

家族

陳捷魁出身燕霧巷陳家,祖父陳禮文為泉州南安人,乾隆年間渡台[16]:66。其父陳博,為清代茄苳腳莊富紳,育有5子[2],陳捷魁為長子,三弟為陳捷升,又名陳讓,台灣日治初期曾任茄苳腳區區長、保良局長等公職;五弟為陳捷華,在施九緞事件中協助官府平亂[2][17]

參見

參考資料

  1. ^ 清·吳德功·《戴案記略》:「陳捷魁(字汝梅) ......」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顧雅文、蔣敏全. 陳捷魁. TBDB 臺灣歷史人物傳記資料庫. [2022-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0). 
  3. ^ 日·連橫·《臺灣通史:卷三十四:文苑列傳:陳肇興》:「道光季年,高鴻飛以翰林知縣事,聘廖春波主講白沙書院,始以詩古文辭課士。鴻飛亦時蒞講席,為言四始六義之教,間及唐、宋、明、清詩體。一時風氣所靡,彰人士競為吟詠。而肇興與曾惟精、蔡德芳、陳捷魁、廖景瀛等尤傑出。」
  4. ^ 林翠鳳、蔡秀君. 〈簡榮聰〈登瀛書院碑記〉考釋〉 (PDF). 《東海大學圖書館館刊》: 第37–38頁. [2022-02-1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2-24). 
  5. ^ 陳賜卿、賴熾昌、黃溥造、毛一波、王捷經 (編). 《彰化縣志稿.卷八:教育志》. 彰化縣文獻委員會. 1958-09: 第224頁. 
  6. ^ 清·吳德功·《戴案記略》:「曾帥見賊頑固,知不可以理喻;遂招二十四莊總理拔貢生陳捷魁(字汝梅)、廩生李華文(字如清)、生員陳宗庭(字憲章) 、嘉寶潭職員陳耀(即鹿港舉人陳宗潢長子)以及和美線一帶延海濱之地凡屬泉人皆應命,赴鹿大營領「義民」白旗。」
  7. ^ 清·吳德功·《戴案紀略》:「六月十九日,賊副帥戴彩龍、大將軍鄭玉麟往燕霧派餉。是夜,宿於大莊武舉賴登雲家;隨行二百餘人,咸夢見鬼吏燃炬照視其臉。及覺,所言皆符。二賊知不祥,遂欲急退。而橋仔頭莊李炎亦引賊到陳茂才宗文家勒賄,備極橫逆;強迫良家閨女出為把盞。茄苳腳拔貢生陳捷魁,密約唐允文、白培英暨二十四莊之眾,當天立誓「效命報國」,遂各密為准備。俟諸賊退至半途,莊中丁壯盡出,鳴鑼截拏,銃聲如雷;賊懼潰散,陣伍遂亂,然諸賊首皆有精悍死黨相隨不散。唐允文恐與力鬥,未免俱傷;遂令莊眾圍困之,使其不得逸,意令其將自斃。俄,大雨傾盆,火繩、火藥皆淋濕,銃遂無功。莊民見賊無所恃,競上前截殺;短兵肉薄,血雨橫飛,生擒李炎於陣。戴彩龍突陣逃出,足為莿竹刺所傷,跛而行;亦為追者所拏。鄭玉麟恃其梟勇,手舞雙刀衝殺傷數人。莊丁大怒,咸攢刺之;格架不及,亦被殺。餘賊死者十有八、九,逃者十隻一、二而已。戴如璧潛伏竿草岸中,亦被搜出。翌日,陳捷魁等解李炎、戴彩龍、戴如璧等及鄭玉麟首級到鹿港曾軍門處獻功。」
  8. ^ 清·吳德功·《戴案紀略》:「陳捷魁少年英偉,膽略過人;曾公甚器重之,時邀之計議剿賊之策。陳慷慨敢言,頗以平賊自負,有王景略捫虱之風;請曾帥『北聯和美線、泉州厝等莊,南聯二十四莊及社口等之三十五莊以為左右臂,腳跟立定,則可專心進取』。且詳陳當時致亂之由,以『各村與會者初未必皆有叛心,不外事勢漸迫所致。勿論漳、泉區域,若剃發自拔投誠,皆許自新不究(當時賊立天地會,與會之人均留一短髮於外層以為別);苟效力立功,另有拔擢之獎』。曾然之。不旬日,反側之徒果紛紛投到,並給領白旗;緣是散賊之勢甚多。時署彰化縣凌定國頗剛果,嘗與陳論事不合,遂生齟齬;陳作「酷吏論」以嘲之,凌陰銜之,無可如何也。」
  9. ^ 清·吳德功·《戴案紀略》:「八月十五日,林日晟大會賊渠於彰邑之大聖王廟歃血祭旗,大興賊黨二萬餘人以攻二十四莊;蓋欲報戴、鄭之仇也。白沙坑有福德祠,其神甚靈;自紅旗起事以來,賊欲來犯,輒先降乩指示莊民,歷驗不爽。當十六日賊之大舉而來,莊民尚不知。是早,忽有一白髮老人由茄苳腳至三家春等處,鳴鑼討救。陳捷魁、李華文、陳宗文等急引壯丁馳至,比到白沙坑,竟寂寂無睹,方群訝其誑;甫少歇,擬午飯而回,突接急報,大股賊分三路而來。林晟率林貓由大岸頭大路,攻白沙坑;鄭知母欲報其弟玉麟之仇,獨攻口莊;王萬同江有仁由福人坑山路,攻虎山岩:勢甚銳,殺聲震天地。陳捷魁與陳宗文親出陣頭督戰,鉛子如雨,手中所執令旗凡三易,皆為鉛子所碎;而身體屹無一傷,膽氣亦愈壯。自辰至申、酉之交,兩邊皆無少輟。忽葉虎鞭引所部之眾由口莊竹巷橫截殺出,各莊中外來避亂之人不下萬餘人、中有丁壯數千人,亦奮勇助戰。戇虎晟登觀音山遙望白沙坑,見檳榔樹森列、雜以竹木,參差茸茂,全不見屋宇。顧江有仁嘆曰:『路徑叢雜,守禦得法,無異鐵國;誠未易著手也』!江有仁亦以為然。會日夕,方鳴金收兵。越日再戰,不利;議退兵。獨鄭知母曰:『今茲再退,何日能拔!且此勁敵不拔,終為肘腋之患』。林晟從之,連攻四日。忽賊營中毒蛇甚多,騷擾不安,被傷者多死;始退回彰化。是役,賊人死四百餘人,傷者千餘人,大受創傷;始未敢輕視二十四莊之人。」
  10. ^ 清·吳德功·《戴案紀略》:「閏八月,快官義省張俊標豎白旗應官兵,賊屢攻之;思山路蠶叢,救兵未能速至,恐致誤事,乃商於陳捷魁、李華文等,議從虎山岩山後開通快官之路以靈通消息。陳、李皆然之,遂將工事委白沙坑總理黃開安及五品銜吳登健設法。吳乃來莊避亂者,雄武多技;年已六十,能舞十八斤大刀旋轉如風,十餘人不能近。滅賊心急,親率莊丁開路,曉夕督工不懈;嘗手殺十一賊。林晟恨乏次骨,懸五百金購其首級。」
  11. ^ 清·吳德功·《戴案紀略》:「同年四月孟夏,鹿港海防分府興廉(字宜泉,滿洲人),以曾玉明累攻不克,詳請閩浙總督耆齡,請添兵。督委游擊蕭瑞芳、守備陳啟祥解運大炮十餘尊,由衝西抵鹿;再命記名副將北路協曾元福泉州晉江人帶兵千人由鹿港登岸。旋進兵白沙坑,駐扎觀音山前敵,距城只四里許;賊扎大岸頭及湳尾以拒。元福分二路進兵,一令五品藍翎梁征辰率把總林逢照、林清輝與賊酣戰,一由虎山岩後壙底以攻待人坑,一由烏瓦厝以攻大岸頭;又約曾玉明進攻後港仔及湳尾,以分其勢。時軍中主兵者兩曾姓,故人以玉明為「大曾」、元福為「小曾」以相分別。二十四莊紳士陳捷魁、李華文、陳宗文等各引莊兵助戰,計十餘陣不能取勝。大曾令陳大戇、葉虎鞭進扎水返橋,令蕭瑞芳、游紹芳、胡松齡攻湳尾;賊堅守,瑞芳以大煩轟之。奈竹圍甚密,雖彈丸所中,祗折其半;而竹尾蒙葺,仍倒垂覆敵,轉以護銃樓之牆壁,僉為障護難倒。故猛攻數陣,亦不可拔。」
  12. ^ 清·丁曰健·《治臺必告錄》:「紳士舉人蔡鴻猷、舉人蔡德芳、候選訓導楊清珠、廩生陳捷魁、貢生蔡廷元等五名,擬請給五品銜,均請賞戴藍翎......」
  13. ^ 清·吳德功·《戴案紀略》:「春三月,張三顯反。先是,三顯世居七十二莊,以雄武霸一方。及獻戴潮春,自以謂莫大功勞;及賞薄,大失所望,怏怏觖望。紅旗餘孽陳梓生、陳湳等逃死無所,遂勸三顯反,樹青旗為號;大肚陳狗毋、趙憨、北勢湳洪欉及紅旗殘黨陳在、葉中、葉清、王壽等,皆引眾來應。三月二十七日,青旗賊數千人據八卦山,俯攻彰城,聯扎市仔尾。時諸軍初退,城內空虛;事變倉猝,知縣凌定國聞變,先命五品銜吳登建奔二十四莊討救,再派四城總理率民壯登城固守,自引親兵數十人分巡各地;又請在城紳士助守,嚴密稽查。賊來攻城,嚴守待救,不敢出戰。吳登建同陳捷魁引二十四莊義勇千三百餘人先至,與賊戰於八卦山腳;鹿港練勇繼至。同知蔡廷元引自募四百人衝鋒而來,勢如風雨;林大用由茄苳腳一路殺來。林文察方攻小埔心未下,聞報,急抽兵先殺散屯市仔尾之賊。諸路夾攻,斬百餘級。賊乃烏合之眾,見敗,遂四散奔逃。諸軍進城,與凌令會見,遂分路搜剿餘匪。張三顯為其族人捕解來獻丁道,誅之。其海豐崙一帶粵莊未平者,凌定國同游擊陳啟祥、把總凌定邦、義首葉虎鞭、楊金簡、生員楊清時各引兵分路進剿,海豐崙賊首邱阿福、江秋即死拒竹圍,官兵攻破之,各捕斬示眾,其餘脅從各莊皆罰捐軍餉贖罪。大體始平,旋師彰城報捷。上諭:丁曰健加二品頂戴,林占梅加按察使司;虎鞭改名葉保國,授都司現職;林大用隨林文察內渡,平漳州發匪。其餘賞賚有差。」
  14. ^ 林文龍等人編. 《茄苳腳文史尋根:八十八年度彰化縣文化資產義工培訓研習》. 彰化縣文化中心. 1999-06-15: 第62頁. 
  15. ^ 清·吳德功·《戴施兩案紀略:戴案紀略:卷上》
  16. ^ 謝英從、陳允勇、曾錦螢 (編). 《挖仔街腰站:清季彰化郵驛道路研究調查》. 彰化縣文化局. 2002-12. ISBN 957-01-0231-4. 
  17. ^ 顧雅文、蔣毓全. 〈陳捷華〉. TBDB 臺灣歷史人物傳記資料庫. [2023-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6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