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長恭
高長恭(541年?—573年6月16日至573年7月14日之間),名肅,一名孝瓘,字長恭,以字行,勃海郡蓨縣(今河北省衡水市景縣)人,追尊齊神武帝高歡之孫,追尊齊文襄帝高澄第三子,生母不詳[1][2],北齊宗室、官員,因曾受封蘭陵郡王,後人稱「蘭陵王」。
高長恭 | |||||||||||||
---|---|---|---|---|---|---|---|---|---|---|---|---|---|
蘭陵王 | |||||||||||||
國家 | 北齊 | ||||||||||||
姓 | 高 | ||||||||||||
名 | 肅 | ||||||||||||
字 | 長恭 | ||||||||||||
封爵 | 蘭陵郡王 | ||||||||||||
出生 | 541年? | ||||||||||||
逝世 | 北齊武平四年 (573年) | ||||||||||||
| |||||||||||||
行第
《北齊書》和《北史》的高長恭本傳中,都稱他是高澄第四子[3][4]。但高長恭的碑文中卻稱他是高澄第三子[5],這與《北齊書》、《北史》中高長恭受封蘭陵王時記載的行第一致[6][7],邯鄲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長馬忠理據此推斷高長恭實際是高澄的第三子[5]。關於高長恭行第存在矛盾的情況,馬忠理指出齊武成帝高湛的長子和次子同日而生,弘德李夫人所生高綽比胡皇后所生高緯早兩個時辰,但高湛以高綽之母不是嫡妻為由,將高綽貶為次子。高澄第五子高延宗之母陳氏身為廣陽王家妓都被史書記載,高長恭之母卻沒有記載姓氏,高長恭之母肯定比李夫人甚至廣陽王妓地位還低下,而在541年生下高孝琬的卻是高澄的嫡妻元氏,為東魏皇帝元善見的姐姐,高孝琬出生時,元善見親臨高澄府邸看望外甥並大加封賞。這與高綽、高緯兄弟長兄被貶為二弟的情況非常類似,正是《北齊書》中高長恭是三兄或四弟記載矛盾的根源所在,而高長恭的行第,應以碑文「第三子」為是[8]。
生平
早年
天保八年(557年),高長恭以通直散騎侍郎為起家官,天保九年(558年),高長恭獲封樂城縣開國公,食邑八百戶。天保十年(559年),高長恭加儀同三司,同年升上儀同三司,以本官代理肆州刺史,又升任儀同三師。乾明元年(560年),高長恭出任領左右大將軍,增加食邑一千戶,當年三月壬申(560年5月1日),高長恭被封為蘭陵郡王[6][7][9]。皇建元年(560年),高長恭增加食邑總計一千五百戶,轉任中領軍,加開府儀同三司。齊武成帝高湛登基,高長恭出任使持節、都督并州諸軍事、并州刺史,其餘官職如故。太寧二年(562年),高長恭別封鉅鹿郡開國公,食邑一千戶,晉升領軍將軍。突厥攻入晉陽,高長恭盡力反擊[3][4][5]。
邙山之戰
河清三年(564年)十一月,北周進攻洛陽,十二月,北齊派遣高長恭和大將軍斛律光前往洛陽援救,齊軍駐紮在邙山下,因為畏懼周軍強盛,齊軍不敢進軍[10][11][12]。北齊并州刺史、平原王段韶從晉陽前往戰場,十二月壬戌(565年1月25日),段韶到達洛陽,與北齊將軍們登上邙阪,觀察周軍形勢。齊軍在太和谷與周軍遭遇,齊軍結為戰陣嚴陣以待,段韶統帥左軍,高長恭統帥中軍,斛律光統帥右軍[13][14][15]。高長恭帶領五百騎兵兩次衝進北周軍中,於是抵達金墉城下,當時金墉城被圍困非常緊急,城上守軍認不出高長恭,高長恭脫下面具露出面孔,金墉城中於是派出弩兵救援高長恭,圍困城池的周軍撤走,從邙山到穀水,三十里中北周的軍械物資塞滿了山川河流,北齊取得邙山大捷[16]。北齊武士一起唱歌稱頌高長恭,就是《蘭陵王入陣曲》[3][4]。高長恭從邙山凱旋後,自我陳述軍陣形勢,兄弟們都讚嘆高長恭,只有高長恭的弟弟高延宗說:「哥哥不是大丈夫,為什麼不乘勝前進?如果我高延宗遇到這種形勢,關西的北周怎麼可能還存在!」[17][18]
任官征戰
河清三年十二月己巳(565年2月1日),高長恭出任尚書令[19][20][21]。天統二年(566年)四月,高長恭出任司州牧。天統三年(567年),高長恭出任使持節、都督青州諸軍事、青州刺史,天統五年(569年),轉任瀛州刺史,在任內多次收受賄賂[5]。天統五年十二月庚午(570年1月7日),開府儀同三司高長恭再度出任尚書令[22][23][24]。武平元年七月甲寅(570年8月19日),高長恭出任錄尚書事[25][26][27]。武平二年二月壬寅(571年4月4日),高長恭出任太尉[28][29][30]。
武平二年三月,北周齊王宇文憲從龍門渡過黃河進攻北齊,北齊派遣太宰段韶、右丞相斛律光和高長恭一起前往防禦[31][32]。三月底,齊軍抵達西部邊境,進攻柏谷城,攻克後返回[33]。
武平二年五月,北周晉公宇文護派中外府參軍郭榮在姚襄城南、定陽城西修築城池。段韶率領軍隊襲擊周軍,將他們打敗。六月,段韶包圍定陽城,北周汾州刺史楊敷堅守而未能攻克。段韶急切進攻,屠殺定陽的外城。當時段韶生病,他對高長恭說:「這座城的三面都有兩道水溝,都沒有可走的路。只擔心恐怕東南一條路,賊寇一定會從這裡出來。應當挑選精兵專門防守此路,這樣一定能捉住他們。」高長恭就派一千多名壯士埋伏在東南澗口。定陽城中的糧食耗盡,齊公宇文憲統帥所有部隊去救援,因為忌憚段韶不敢前進。楊敷率領士兵乘夜突圍,高長恭的伏兵攻擊後將他們全部俘虜。六月乙巳(571年8月5日),北齊奪取了北周的汾州和姚襄城,只有郭榮所築的城得以保全[34][35][36]。高長恭因為前後戰功另外受封長樂、樂平、高陽等郡公[3][4]。
武平三年八月庚寅(572年9月13日),高長恭出任大司馬[37][38]。武平四年四月戊午(573年6月8日),高長恭出任太保[39][40]。
去世
邙山大捷後,高緯對高長恭說:「衝入敵陣太深,失利後悔就來不及了。」高長恭回答說:「家事關係密切,不自覺就這樣了。」高緯嫌棄高長恭自稱是家事,於是猜忌他。等到高長恭代替段韶都督各路軍隊進攻定陽,高長恭很是收受賄賂,他的下屬尉相願說:「王既然受到朝廷的委託,為什麼變得如此貪婪殘忍?」高長恭沒有回答。尉相願說:「難道不是因為邙山大捷,您擔心權勢壓力受到猜忌,想要自我玷污?」高長恭說:「是的。」尉相願說:「朝廷如果猜忌您,就會用這貪污受賄的事情來定罪懲罰,您想求福反而會加速禍患的到來。」高長恭哭泣留下眼淚,屈膝向前請求尉相願給以保全性命的辦法。尉相願說:「王先前有功,現在又報告打勝仗,聲威很大,應該託病在家,不要參與政事。」高長恭認為尉相願說的有理,但沒能離開職守。等到長江淮河一帶受到侵犯,高長恭擔心再度擔任將領,嘆息說:「我去年臉腫,今年病情為什麼不發作?」高長恭從此有病也不治療。武平四年(573年)五月,齊後主派遣徐之范送給高長恭毒藥讓他喝下去[41][42]。高長恭對王妃鄭氏說:「我忠心侍奉皇上,何嘗辜負蒼天,卻遭受鴆毒。」鄭妃說:「為何不請求見皇上。」高長恭說:「皇上怎麼能夠見到。」高長恭於是喝下毒藥死去[43][44][45],北齊追贈假黃鉞、使持節並青瀛定五州諸軍事、錄尚書事、太師、太尉公、并州刺史,諡號忠武。武平五年五月十二日(574年6月16日)葬於鄴城西北十五里[5]。
其他
北齊諸王選拔封國臣屬和幕府部下,大多選取富商子弟、架鷹牽狗的年輕人,只有襄城王高淯、廣寧王高孝珩和高長恭等人招引有文才學問高潔有見識的人,在當時受到稱讚[46][47]。
高長恭相貌柔和,內心豪壯,聲音容貌都很美,白皙如同女子,擅長武藝,自認為不足以震懾敵人,於是刻木做成假面具,帶著面具上陣迎敵[48][49][50][51]。
高長恭有奇巧的構思,製做了跳舞的胡人男子傀儡。高長恭想要勸誰喝酒,胡人男子就捧酒杯向他作揖,人們不知道其中的原理[52][53]。
高長恭擔任將領親自處理瑣碎的事務,每次得到甜美的食物,即便是一個瓜幾隻果,一定和將士們分享。當初在瀛洲,行參軍陽士深上表列舉高長恭收受的贓物,高長恭被免官。等到高長恭討伐定陽,陽士深在軍中,擔心會受到災禍。高長恭聽說後:「我本來沒有這個意思。」於是尋找陽士深的小過失,打了陽士深二十棍讓他安心。高長恭有次入朝而僕從都散去了,只剩下一個人,高長恭獨自回朝,沒有譴責和處罰任何人。齊武成帝獎賞高長恭的功勞,命令賈護為他買妾二十人,高長恭只接受一人。高長恭有一千金的債券,臨死那天把債券全燒了[54][55]。
高長恭死後,王妃鄭氏將頸珠施捨給佛門,廣寧王高孝珩派人將它贖了回來。高延宗親自寫信規勸,眼淚灑滿信紙[17][18]。
高長恭是一名佛教徒[56]。
蘭陵王入陣曲
《蘭陵王入陣曲》,又名《大面》,是邙山之戰後北齊人歌頌高長恭所創作的舞樂,效仿高長恭指揮作戰、用武器刺殺敵人的姿態。蘭陵王入陣曲在唐朝發展為歌舞戲,唐玄宗李隆基在皇宮中設置教坊,來演奏蘭陵王入陣曲[48][49][50][51]。
後裔
1996年冬,洛陽龍門石窟研究所研究員王振國在龍門石窟萬佛洞調查時發現一座地藏菩薩和觀音菩薩的像龕,位於萬佛洞主室前壁右上方窟門右上角,像龕距地面4.3米,龕下壁造像題記寬19厘米,高18厘米,楷書7行,記47字,為高長恭之孫高元簡為母親趙氏建造[57]。
碑銘
高長恭碑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由磁州知州裴敏中挖出,今立於河北省邯鄲市磁縣南劉莊村東路口。
碑為青石雕成,龜座,碑首與碑身為一石,總高4.10米,碑圭額鐫陽文四行16篆字「齊故假黃鉞太師太尉公蘭陵忠武王碑」
碑陰圭額鐫高長恭五弟高延宗興感詩一首
五言、王、第五弟太尉公安德王經墓興感:
夜台長自寂,泉門無復明。
獨有魚山樹,鬱郁向西傾。
睹物令人感,目極使魂驚。
望碑遙墮淚,軾墓轉傷情。
軒丘終見毀,千秋空建名。
碑身碑陽勒18行,每行36字,隸書,共鐫刻646字。碑陰風化過甚,但仍可看出共鐫刻26行,滿行52字,除空格16字,碑陰刻字為1336字。全碑刻文2064字。
王諱肅,字長恭,勃海蓨人,高祖神武皇帝之孫,世宗文襄皇帝之第三子也。神則龍首,元火師而成帝,兵稱虎翼,擰水母而稱雄。王命守巨寶,惟卿族均大。名而復始,逾盛德之後昆。撫天潢而煥落,臨地軸而彪明,祝祭孔明,史詞無愧。王應含寶之粹氣,體連譬之英精,風調開爽,器彩韶澈,譬茲珎不跨,玄指而揚榮,若彼高鴻,摩天霄而遠翥。天保八年,起家通直散騎侍郎。王滿觀兵,實惟綺歲,扶風待謂,兆復黃中,落甚不明,雖容顧問,慽興恆貫,倫望允歸。九年封樂城縣開國公,食邑八百戶。爰應利建,選荒邑社,求帶厲之書.荷山川之錫。十年,除儀同三司。象服畫龍,輜車倚廄,既鍾猶子之愛,亦惟尚德之無。其年,進上儀同三司。游息錦組之味,雲月沛輔,推其對易,准安恥其傳騷。石嶺外河,地窮虞漢,紫津玄塞,閉以邊營,刃以屢驚。桔槔時動,將循條務,良在懿親。仍以本官行肆州事。王少覽治章,北閒敕術,東經期乃,復著民謠。又進儀同三師。乾明元年,除領左右大將軍,增邑一千戶。陟降朱墀,統茲近習,去來青屋,勤深衛奉。其年三月,封徐州蘭陵郡王。逾往上乘,更踈高宮,響白京而洧鉞,振絛綬而交彩。皇建元年,增邑通前一千五百戶,轉中領軍,加開府儀同三司。爰董榮戍,廣命僚屬,門有玳瑁之簪,庭躡珠綦之履。雄兒撫劍,兆止蓮花,交人荻藻,動成雪氣。肅宗大漸,顧托受遺,喪君有君,清宮夜拜,乃至龍山作鎮,俯瞰雙流,虎落旁通,神□珍思,□營櫛比,戍役相尋,築逮能邇,咎難逃其選天。世祖武成皇帝踐祚,除使持節、都督并州諸軍事、并州刺史,余官昔如故。而王乃勉其耕桑,又能均其勞逸,朝夕思念,哀矜勿喜,雖復宣光寒食之請,細飲犬馬之謁,其為官效,無以過也。二年,別封鉅鹿郡開國公,食邑一千戶,進領軍將軍。令命在□,實廳武府契問,夷險在誠,彌亮既而半馳,隍羯奔狐,雜種肉闐,下都矢及離殿,天兵雷動,輿羈□□往道,□□□□□□□剝□需而□也。…三年,持使節都督青州諸軍事、青州刺史… …公五年還□□瀛洲□□□干□,除尚書令,武平元年,轉錄尚書事,三登禮閣。… …三年,除□□□□□大司馬… …四年,…賜假黃鉞,持使節並青瀛□定等五州諸軍事、錄尚書事、太師、太尉公、并州刺史… …五年五月十二日,窆於鄴城西北十五里。
武平六年八月…
影視
飾演高長恭的演員 | 劇名 |
馮紹峰 | 《蘭陵王》2013年電視劇 |
陳奕 | 《蘭陵王妃》2016年電視劇 |
遊戲
延伸閱讀
[編]
- 嚴昊. 面具之下的蘭陵王:北齊蘭陵忠武王高長恭研究. 致知學術出版社. ISBN 9789865681968.
參考資料
- ^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文襄六男:文敬元皇后生河間王孝琬,宋氏生河南王孝瑜,王氏生廣寧王孝珩,蘭陵王長恭不得母氏姓,陳氏生安德王延宗,燕氏生漁陽王紹信。
- ^ 《北史·卷五十二·列傳第四十》:文襄六男:文敬元皇后生河間王孝琬。宋氏生河南王孝瑜。王氏生廣寧王孝珩。蘭陵王長恭不得母氏姓。
- ^ 3.0 3.1 3.2 3.3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蘭陵武王長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累遷并州刺史。突厥入晉陽,長恭盡力擊之。芒山之敗,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之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冑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於是大捷。武士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陣曲是也。歷司州牧、青瀛二州,頗受財貨。後為太尉,與段韶討柏谷,又攻定陽。韶病,長恭總其眾。前後以戰功別封鉅鹿、長樂、樂平、高陽等郡公。
- ^ 4.0 4.1 4.2 4.3 《北史·卷五十二·列傳第四十》:蘭陵武王長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累遷并州刺史。突厥入晉陽,長恭盡力擊之。芒山之敗,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之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冑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於是大捷。武士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陣曲是也。歷司州牧、青瀛二州,頗受財貨。後為太尉。與段韶討柏谷,又攻定陽。韶病,長恭總其眾。前後以戰功,別封鉅鹿、長樂、樂平、高陽等郡公。
- ^ 5.0 5.1 5.2 5.3 5.4 馬忠理. 《北齐兰陵王高肃墓及碑文述略》 . 《中原文物》. 1988, (02) [2016-10-24]. ISSN 1003-1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4).
- ^ 6.0 6.1 《北齊書·卷五·帝紀第五》:壬申,封文襄第二子孝珩為廣寧王,第三子長恭為蘭陵王。
- ^ 7.0 7.1 《北史·卷七·齊本紀中第七》:壬申,封文襄第二子孝珩為廣寧王,第三子長恭為蘭陵王。
- ^ 馬忠理. 《高肃及其<兰陵王入阵曲>》 . 《文物春秋》. 1992, (03) [2016-10-24]. ISSN 1003-6555. NCPSSD 1005162518 .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4).
-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八·陳紀二》:壬申,齊封世宗之子孝珩為廣寧王,長恭為蘭陵王。
- ^ 《北齊書·卷十六·列傳第八》:詔遣蘭陵王長恭、大將軍斛律光率眾擊之,軍於邙山之下,逗留未進。
- ^ 《北史·卷五十四·列傳第四十二》:詔蘭陵王長恭、大將軍斛律光擊之。軍次芒山下,逗留未進。
-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九·陳紀三》:齊遣蘭陵王長恭、大將軍斛律光救洛陽,畏周兵之強,未敢進。
- ^ 《北齊書·卷十六·列傳第八》:仍與諸將結陣以待之。韶為左軍,蘭陵王為中軍,斛律光為右軍,與周人相對。
- ^ 《北史·卷五十四·列傳第四十二》:遇周軍於大和谷,與諸將陣以待之,韶為左軍,蘭陵王為中軍,斛律光為右軍。
-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九·陳紀三》:段韶自晉陽,行五日濟河,會連日陰霧,壬戌,韶至洛陽,帥帳下三百騎,與諸將登邙阪,觀周軍形勢。至太和谷,與周軍遇,韶即馳告諸營,追集騎士,結陳以待之。韶為左軍,蘭陵王長恭為中軍,斛律光為右軍。
-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九·陳紀三》:蘭陵王長恭以五百騎突入周軍,遂至金墉城下。城上人弗識,長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周師在城下者亦解圍遁去,委棄營幕,自邙山至穀水,三十里中,軍資器械,彌滿川澤。
- ^ 17.0 17.1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蘭陵王芒山凱捷,自陳兵勢,諸兄弟咸壯之。延宗獨曰:「四兄非大丈夫,何不乘勝逕入?使延宗當此勢,關西豈得復存。」及蘭陵死,妃鄭氏以頸珠施佛。廣寧王使贖之。延宗手書以諫,而淚滿紙。
- ^ 18.0 18.1 《北史·卷五十二·列傳第四十》:蘭陵王芒山凱捷,自陳兵勢,諸兄弟咸壯之。延宗獨曰:「四兄非大丈夫,何不乘勝逕入?使延宗當此勢,關西豈得復存!」及蘭陵死,妃鄭氏以頸珠施佛,廣寧王使贖之,延宗手書以諫,而淚滿紙。
- ^ 《北齊書·卷七·帝紀第七》:己巳,以太師段韶為太宰,以司徒斛律光為太尉,并州刺史蘭陵王長恭為尚書令。
- ^ 《北史·卷八·齊本紀下第八》:己巳,以太師段韶為太宰,以司徒斛律光為太尉,并州刺史、蘭陵王長恭為尚書令。
-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九·陳紀三》:己巳,以段韶為太宰,斛律光為太尉,蘭陵王長恭為尚書令。
- ^ 《北齊書·卷八·帝紀第八》:十二月庚午,以開府儀同三司、蘭陵王長恭為尚書令。
- ^ 《北史·卷八·齊本紀下第八》:十二月庚午,以開府儀同三司、蘭陵王長恭為尚書令。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陳紀四》:十二月,庚午,以蘭陵王長恭為尚書令。
- ^ 《北齊書·卷八·帝紀第八》:甲寅,以尚書令、蘭陵王長恭為錄尚書事,中領軍和士開為尚書令。
- ^ 《北史·卷八·齊本紀下第八》:甲寅,以尚書令、蘭陵王長恭為錄尚書事,中領軍和士開為尚書令。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陳紀四》:甲寅,以尚書令蘭陵王長恭為錄尚書事,中領軍和士開為尚書令,賜爵淮陽王。
- ^ 《北齊書·卷八·帝紀第八》:二月壬寅,以錄尚書事、蘭陵王長恭為太尉,並省錄尚書事趙彥深為司空,尚書令和士開錄尚書事,左僕射徐之才為尚書令,右僕射唐邕為左僕射,吏部尚書馮子琮為右僕射。
- ^ 《北史·卷八·齊本紀下第八》:二月壬寅,以錄尚書事、蘭陵王長恭為太尉,並省錄尚書事趙彥深為司空,尚書令和士開為錄尚書事,左僕射徐之才為尚書令,右僕射唐邕為左僕射,吏部尚書馮子琮為右僕射。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陳紀四》:壬寅,齊以蘭陵王長恭為太尉,趙彥深為司空,和士開錄尚書事,徐之才為尚書令,唐邕為左僕射,吏部尚書馮子琮為右僕射,仍攝選。
- ^ 《北齊書·卷十六·列傳第八》:二月,周師來寇,遣韶與右丞相斛律光、太尉蘭陵王長恭同往捍禦。
- ^ 《北史·卷五十四·列傳第四十二》:二月,周師來寇,遣韶與右丞相斛律光、太尉蘭陵王長恭往。
-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七十》:周齊公憲自龍門渡河,斛律光退保華谷,憲改拔其新築五城。齊太宰段韶、蘭陵王長恭將兵御周師,攻柏谷城,拔之而還。
- ^ 《北齊書·卷十六·列傳第八》: 時韶病在軍中,以子城未克,謂蘭陵王長恭曰:「此城三面重澗險阻,並無走路,唯恐東南一處耳。賊若突圍,必從此出,但簡精兵專守,自是成擒。」長恭乃令壯士千餘人設伏於東南澗口。其夜果如所策,賊遂出城,伏兵擊之,大潰,范等面縛,盡獲其眾。
- ^ 《北史·卷五十四·列傳第四十二》:時韶病在軍中,謂蘭陵王曰:「此城三面重澗,並無走路,唯慮東面一處耳。賊若突圍,必從此出。」長恭乃設伏,其夜,果如策,伏兵擊之,大潰。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周晉公護使中外府參軍郭榮城於姚襄城南、定陽城西,齊段韶引兵襲周師,破之。六月,韶圍定陽城,周汾州刺史楊敷固守不下。韶急攻之,屠其外城。時韶臥病,謂蘭陵王長恭曰:「此城三百重澗,皆無走路。唯慮東直一道耳,賊必從此出,宜簡精兵專守之,此必成擒。」長恭乃令壯士千餘人伏於東南澗口。城中糧盡,齊公憲總兵救之,憚韶,不敢進。敷帥見兵突圍夜走,伏兵擊擒之,盡俘其眾。乙巳,齊取周汾州及姚襄城,唯郭榮所築城獨存。
- ^ 《北齊書·卷八·帝紀第八》:八月庚寅,廢皇后斛律氏為庶人。以太宰、任城王湝為右丞相,太師、馮翊王潤為太尉,蘭陵王長恭為大司馬,廣寧王孝珩為大將軍,安德王延宗為司徒。
- ^ 《北史·卷八·齊本紀下第八》:八月庚寅,廢皇后斛律氏為庶人。以太宰、任城王湝為右丞相,太師、馮翊王潤為太尉,蘭陵王長恭為大司馬,廣寧王孝珩為大將軍,安德王延宗為司徒。
- ^ 《北齊書·卷八·帝紀第八》:夏四月戊午,以大司馬、蘭陵王長恭為太保,大將軍、定州刺史、南陽王綽為大司馬,太尉衛菩薩為大將軍,司徒、安德王延宗為太尉,司空、武興王普為司徒,開府儀同三司、宜陽王趙彥深為司空。
- ^ 《北史·卷八·齊本紀下第八》:夏四月戊午,以大司馬、蘭陵王長恭為太保,大將軍、定州刺史、南陽王綽為大司馬,太尉衛菩薩為大將軍,司徒、安德王延宗為太尉,司空、武興王普為司徒,開府儀同三司、宜陽王趙彥深為司空。
- ^ 《北齊書·卷八·帝紀第八》:是月,殺太保、蘭陵王長恭。
- ^ 《北史·卷八·齊本紀下第八》:是月,殺太保、蘭陵王長恭。
- ^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芒山之捷,後主謂長恭曰:「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對曰:「家事親切,不覺遂然。」帝嫌其稱家事,遂忌之。及在定陽,其屬尉相願謂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貪殘?」長恭未答。相願曰:「豈不由芒山大捷,恐以威武見忌,欲自穢乎?」長恭曰:「然。」相願曰:「朝廷若忌王,於此犯便當行罰,求福反以速禍。」長恭泣下,前膝請以安身術。相願曰:「王前既有勳,今復告捷,威聲太重,宜屬疾在家,勿預事。」長恭然其言,未能退。及江淮寇擾,恐復為將,歎曰:「我去年面腫,今何不發。」自是有疾不療。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飲以毒藥。長恭謂妃鄭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於天,而遭鴆也。」妃曰:「何不求見天顏。」長恭曰:「天顏何由可見。」遂飲藥薨。贈太尉。
- ^ 《北史·卷五十二·列傳第四十》:芒山之捷,後主謂長恭曰:「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對曰:「家事親切,不覺遂然。」帝嫌其稱家事,遂忌之。及在定陽,其屬尉相願謂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貪殘?」長恭未答。相願曰:「豈不由芒山大捷,恐以威武見忌,欲自穢乎?」長恭曰:「然。」相願曰:「朝廷若忌王,於此犯便當行罰,求福反以速禍。」長恭泣下,前膝請以安身之術。相願曰:「王前既有勳,今復告捷,威聲大重,宜屬疾在家,勿預時事。」長恭然其言,未能退。及江淮寇擾,恐復為將,歎曰:「我去年面腫,今何不發?」自是有疾不療。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飲以毒藥。長恭謂妃鄭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於天而遭鴆也?」妃曰:「何不求見天顏?」長恭曰:「天顏何由可見!」遂飲藥而薨。贈太尉。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一·陳紀五》:齊蘭陵武王長恭,貌美而勇,以邙山之捷,威名大盛,武士歌之,為《蘭陵王入陳曲》,齊主忌之。及代段韶督諸軍攻定陽,頗務聚斂,其所親尉相願問之曰:「王受朝寄,何得如此?」長恭未應。相願曰:「豈非以邙山之捷,欲自穢乎?」長恭曰:「然。」相願曰:「朝廷若忌王,即當用此為罪,無乃避禍而更速之乎!」長恭涕泣前膝問計,相願曰:「王前既有功,今復告捷,聲威太重。宜屬疾在家,勿預時事。」長恭然其言,未能退。及江、淮用兵,恐復為將,嘆曰:「我去年面腫,今何不發!」自是有疾不療。齊主遣使鴆殺之。
- ^ 《北齊書·卷十·列傳第二》:齊氏諸王選國臣府佐,多取富商群小、鷹犬少年,唯襄城、廣寧、蘭陵王等頗引文藝清識之士,當時以此稱之。
- ^ 《北史·卷五十一·列傳第三十九》:齊氏諸王選國臣府佐,多取富商群小,鷹犬少年。唯襄城、廣寧、蘭陵王等,頗引文藝清識之士,當時以此稱之。
- ^ 48.0 48.1 《隋唐嘉話·卷下》:高齊蘭陵王長恭白類美婦人,乃著假面以對敵,與周師戰於金墉下,勇冠三軍,齊人壯之,乃為舞以效其指麾擊刺之容,曰「代面舞」也。
- ^ 49.0 49.1 《舊唐書·卷二十九·志第九》:歌舞戲,有《大面》、《撥頭》、《踏搖娘》、《窟𥗬壘子》等戲。玄宗以其非正聲,置教坊于禁中以處之。《婆羅門樂》,與四夷同列。《婆羅門樂》用漆篳篥二,齊鼓一。《散樂》,用橫笛一,拍板一,腰鼓三。其餘雜戲,變態多端,皆不足稱。《大面》出於北齊。北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對敵。嘗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齊人壯之,為此舞以效其指麾擊刺之容,謂之《蘭陵王入陣曲》。
- ^ 50.0 50.1 《教坊記》:大面出北齊蘭陵王長恭,性膽勇而貌婦人。自嫌不足以威敵,乃刻木為假面,臨陣著之,因為此戲,亦入歌曲。
- ^ 51.0 51.1 《太平御覽·卷五百六十九·樂部七》:《樂府雜錄》曰:大面出於北齊。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貌美,嘗著假面以對敵。常擊周師金墉下,勇冠三軍。齊人壯之,為此聲,以效其指捴擊刺之容。俗為之蘭陵王入陣曲。
- ^ 《朝野僉載·卷六》:北齊蘭陵王有巧思,為舞鬍子。王意欲所勸,鬍子則捧盞以揖之。人莫知其所由也。
- ^ 《太平廣記·卷二二五·伎巧一》:北齊蘭陵王有巧思,為舞鬍子。王意欲所勸,鬍子則捧盞以揖之。人莫知其所由也。
- ^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初在瀛州,行參軍陽士深表列其贓,免官。及討定陽,士深在軍,恐禍及。長恭聞之曰:「吾本無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嘗入朝而僕從盡散,唯有一人,長恭獨還,無所譴罰。武成賞其功,命賈護為買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責券,臨死日,盡燔之。
- ^ 《北史·卷五十二·列傳第四十》: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初在瀛州,行參軍陽士深表列其贓,免官。及討定陽,士深在軍,恐禍及。長恭聞之曰:「吾本無此意。」乃求小失,杖深二十,以安之。嘗入朝而出,僕從盡散,唯有一人,長恭獨還,無所譴罰。武成賞其功,命賈護為買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責券,臨死悉燔之。
- ^ 《辨正論·卷第四》:齊太尉蘭陵王長恭(聰敏絕群。朝野敬憚)
- ^ 王振國主編. 《龙门石窟与洛阳佛教文化》. 鄭州市: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6-09: 61–74. ISBN 7-5348-2658-6 (中文(中國大陸)).
外部連結
前任: 高叡 |
北齊尚書令 564年—565年 |
繼任: 高孝琬 |
前任: 胡長仁 |
北齊尚書令 569年—570年 |
繼任: 和士開 |
前任: 高孝珩 |
北齊錄尚書事 570年—571年 |
繼任: 和士開 |
前任: 徐顯秀 |
北齊太尉 571年—572年 |
繼任: 衛菩薩 |
前任: 高儼 |
北齊大司馬 572年—573年 |
繼任: 高孝珩 |
前任: 高儼 |
北齊太保 573年 |
繼任: 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