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婆墓

黃道婆墓,位於上海市徐匯區華涇鎮東灣村徐梅路700號,是元代女紡織技術家黃道婆的墓葬。該墓由烏泥涇的鄉人籌資修建,中華民國時期一度湮沒在亂葬崗中,1936年被認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墓於1957年重修,並於1962年樹立墓碑。文化大革命期間,黃道婆墓被夷平。1984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重修該墓,後對該墓進行了擴建。1962年和1987年,黃道婆墓先後兩次被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黃道婆墓
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徐匯區
分類古墓葬
時代元代
認定時間1987年11月17日

歷史

黃道婆是元代的女紡織技術家,出生於華亭縣東北的烏泥涇。其真實姓名不可考,因其信奉道教且崇拜黃老而被人稱為「道婆」[a]。年輕時曾流落崖州,師從當地的黎族人學習棉花種植和紡織技術。回鄉後她將自己學會的紡織技術傳授給了家鄉人,並改良了紡織生產工具。其開創的烏泥涇布帶動了上海地區的紡織業發展。黃道婆去世後,當地人籌資為其修建墓葬。[2][3][1]

中華民國時期,黃道婆墓所在地已經成為亂葬崗。1936年8月,上海市通志館的胡懷琛、徐蔚南、胡道靜、吳靜山等人在亂葬崗中辨認出了墓基偏高的黃道婆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6年,黃道婆墓被上海歷史與建設博物館籌備處勘查認定。1957年,上海縣人民委員會出資修復了黃道婆墓。1962年,黃道婆墓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同年在墓前樹立了由魏文伯題字的漢白玉墓碑,墓葬周圍種植了大量綠植。文化大革命期間,黃道婆墓被剷平。1984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重修了黃道婆墓,並恢復了1962年所立的漢白玉墓碑。1987年,黃道婆墓被重新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4][5]。1988年,墓地前修建了一條專用的水泥路,並在路口修建了停車場。1989年該墓進一步擴建至現有規模。1993年,黃道婆紀念館建成[6]。1996年,黃道婆墓被列為徐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3][7][1][8]

結構

黃道婆墓位於徐匯區華涇鎮東灣村徐梅路700號,墓葬整體坐北朝南,占地面積750平米[b]。墓的北、東、西三面修築有白色筒瓦滴水圍牆。墓丘呈橢圓形,周圍圍有高0.5米的大理石護圈。墓丘前立有「元黃道婆墓」的漢白玉墓碑。墓碑前安放有石制長條供桌和石凳。墓台共分兩級,表面用青磚漫鋪,從第一級墓台南側安放有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碑以及黃道婆事跡碑刻,事跡碑刻為原上海縣人民委員會所立。碑刻南側為墓道。墓地周圍種植有松柏、黃楊、冬青等綠植。[2][3][7][9]

圖庫

注釋

  1. ^ 也有說法認為她因「終月以黃布包頭」而得名[1]
  2. ^ 由於計算標準等問題存在出入,有說法認為黃道婆墓占地為666.6平米[3]

參考

  1. ^ 1.0 1.1 1.2 丁常雲. 黄道婆及其祠墓考. 中國道教. 1991-03: 38–39. 
  2. ^ 2.0 2.1 2.2 上海地名志·第六篇 经济文化地名·第二章 文化类·第二节 纪念地·黄道婆墓.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5-03-28 [2018-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中文(中國大陸)). 
  3. ^ 3.0 3.1 3.2 3.3 上海文物博物馆志·第一编 文物古迹·第五章 名人故居、祠、墓、纪念碑·第三节 墓·黄道婆墓.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5-03-28 [2018-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中文(中國大陸)). 
  4. ^ 盧瑩輝主編;吳雲溥,曹憲鏞,徐同甫,林路副主編. 新编上海大观.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93-03: 547–551. ISBN 7-80515-697-2. 
  5. ^ 國家文物局主編. 中国文物地图集 上海分册. 北京:中華地圖學社. 2017-01: 136–140. ISBN 978-7-80031-643-2. 
  6. ^ 《上海园林景观设计精选》. 周在春,朱祥明主編 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1999 第66頁. 
  7. ^ 7.0 7.1 徐汇区志·第二十七篇 文化·第五章 文物、史迹·第一节 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5-03-28 [2018-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1) (中文(中國大陸)). 
  8. ^ 黄道婆纪念馆. 徐匯華涇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網. 2015-03-28 [2018-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6) (中文(中國大陸)). 
  9. ^ 上海县志·第二十九篇 文物胜迹·(一)陵园墓葬·黄道婆墓.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5-03-28 [2018-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7)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