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颶風珍妮
颶風珍妮(英語:Hurricane Jeanne)是一場中等強度颶風,自始至終都在墨西哥灣徘徊,其間沒有登陸,也是1980年大西洋颶風季第十個熱帶氣旋和第八場颶風,於11月7日在加勒比地區南部上空發展成型。氣旋迅速北上,於11月9日增強成熱帶風暴,再於次日進入墨西哥灣南部。11月11日,珍妮轉向西進並急劇增強,達到風力時速155公里的最高強度。11月12日,氣旋有所減弱並放緩移動速度,並因乾燥空氣侵蝕而進一步弱化成熱帶風暴,移動路徑在11月15日完成順時針環路,最終於11月16日消散。
二級颶風(美國) | |
形成 | 1980年11月7日 |
---|---|
消散 | 1980年11月16日 |
最高風速 | 1分鐘持續: 100英里/小時(155公里/小時) |
最低氣壓 | 986毫巴(百帕);29.12英寸汞柱 |
死亡 | 沒有直接導致人員喪生 |
損失 | 很小 |
影響地區 | 墨西哥灣、佛羅里達州基韋斯特沿海地區 |
1980年大西洋颶風季的一部分 |
珍妮是有紀錄以來首個11月在墨西哥灣達到颶風標準的熱帶氣旋,也是20世紀第三個在墨西哥灣達到颶風強度,但自始至終沒有登陸的風暴[1]。這場在颶風季接近尾聲時形成的颶風令海上船隻猝不及防,兩艘駁船連接拖船的系索被扯斷。風暴還間接導致基韋斯特降下暴雨,最高降雨量達591毫米。德克薩斯州在1980年8至9月已受到多個熱帶氣旋重創,珍妮又令該州沿海地區發生輕度海灘侵蝕[2],風暴潮高0.6至1.2米,還發生沿海洪災[3]。不過,氣旋沒有導致人員喪生。
氣象歷史
11月7日下午,尼加拉瓜北大西洋自治區以東約100公里海域的擾動天氣區組織成熱帶低氣壓[4]。系統源頭可以追溯到10月26日西非上空的東風波[1]。氣旋所在洋面大氣環境同典型的早秋天氣類似,墨西哥灣和美國西南部上空還存在大規模高壓脊。熱帶低氣壓北上進入加勒比海,外界環境有利於進一步發展。11月9日,氣旋風速提升至每小時65公里,成為熱帶風暴並獲名「珍妮」(Jeanne)。接下來颶風獵人偵察機發現系統還在逐漸增強,所測最大持續風速為每小時80公里,最低氣壓999毫巴(百帕)。[1]11月10日,氣旋北上進入墨西哥灣南部[4]。受高壓脊影響,珍妮無法繼續北上並緩慢向西轉向。11月11日,風暴經快速增強達到颶風標準下限,隨後又達到風力時速155公里的最高強度。[1]
11月12日,氣旋強度回落至一級颶風標準[4]。進入墨西哥灣西部後,風暴的移動速度隨高壓脊東移而減緩[1]。珍妮的風速隨後降至每小時105公里,降級成熱帶風暴。氣旋同西側逐漸發展的低壓槽形成氣壓梯度,風力時速一度短暫提升至110公里,但因鋒區逼近給墨西哥灣西部帶來乾燥空氣,風暴於11月14日弱化成熱帶低氣壓。珍妮的移動路線形成順時針環路,最終於11月16日同鋒區融合。[2]
防災措施
多芬島部分居民對1979年的颶風菲德里克記憶猶新,因此面對逐漸北上的珍妮自願轉移。受颶風產生的大浪影響,3000名工作人員從石油平台撤離[5][6]。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建議布朗斯維爾至塔彭斯普林斯的小型船隻留在港口,不要出海。氣象學家預計路易斯安那州會有0.6米的風暴潮,德克薩斯州海岸沿線則會有1.2米。[7]由於氣象機構無法確定颶風動向,泰勒博恩堂區和拉福什堂區的學校暫時關閉[6]。氣象部門還預計風暴會登陸路易斯安那州西南部,成千上萬居民因此疏散到內陸,民防官員保持警惕,但氣旋最終沒有靠岸。氣象學家預計珍妮會產生局部暴雨,但降雨量不會超過203毫米。[8]
影響
大規模高壓槽和颶風珍妮共同影響,令墨西哥灣北部波濤洶湧[9],浪高達4.6米[5]。11月11日,有船測得每小時175公里的持續風速,但氣象部門認為這不能代表珍妮的實際強度,屬陣驟風速[2]。風暴的外圍雨帶前後24小時內在基韋斯特降下591毫米雨量[10],打破1954年所創紀錄[11],其中345毫米是在六小時內降下[10]。這些暴雨主要由中尺度因素引發[1],內流帶與附近幾乎沒有移動的鋒區相交,對降水推波助瀾[10]。多所學校和大部分商鋪關閉,基韋斯特國際機場的航班停飛,有關部門敦促居民留在家中,部分地區的供電和通訊中斷[11]。
珍妮在颶風季最後一個月來襲,海上多艘船隻猝不及防。氣旋進入墨西哥灣並產生狂風巨浪,將兩艘駁船連接拖船的系索扯斷。其中一艘駁船就是石油鑽井平台,上有16人,已在墨西哥灣中部行進數百英里。[1]所有人員順利生還,颶風沒有在海上造成人員喪生[2]。風暴在德克薩斯州海岸沿線產生曠日持久的大浪和風暴潮,其中風暴潮有0.6至1.2米高[2]。氣旋引發沿海洪災,並以加爾維斯敦附近地區災情最為突出[3]。
整個20世紀只有四個熱帶氣旋在墨西哥灣達到颶風強度且自始至終沒有登陸,除颶風珍妮外,另外三個分別是1969年的颶風勞瑞[4]、1979年的颶風亨利[12]和1982年的颶風阿爾貝托[4][13]。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1.4 1.5 1.6 NOAA. Hurricane Jeanne Preliminary Report: November 7–16, 1980 (GIF). 1980 [2017-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 ^ 2.0 2.1 2.2 2.3 2.4 NOAA. Jeanne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2 (GIF). 1980 [2017-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3.0 3.1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ervice. Summary of Significant Floods: 1970 through 1989. [2006-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9-25).
- ^ 4.0 4.1 4.2 4.3 4.4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Atlantic hurricane best track (HURDAT version 2) (TXT). United State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6-07-06 [2016-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4).
- ^ 5.0 5.1 Jeanne forces oil workers to leave rigs. The Chronicle Telegram.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1980.
- ^ 6.0 6.1 The Associated Press. The Nation's Weather. Indiana Gazette. 1980.
- ^ The Associated Press. Jeanne Loses Hurricane Status. Indiana Gazette. 1980.
- ^ Jeanne chases La. coastal residents inland. The Chronicle Telegram.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1980.
- ^ Hurricane Jeanne Heads West. Marysville Journal-Tribune. The Associated Press. 1980.
- ^ 10.0 10.1 10.2 David Roth. Hurricane Jeanne (報告). [2017-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11.0 11.1 23" of rain for Key West. Syracuse Herald Journal. 1980-11.
- ^ NOAA. Hurricane Henri: 14–24 September (GIF). 1979 [2017-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Hurricane Alberto Preliminary Report (GIF) (報告). Miami, FL: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1982 [2016-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