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非共化

非共產主義化,簡稱非共化(英語:decommunization),是指一些經歷過或受影響的前共產主義國家在長期統治的共產主義政權倒台後,新建立的民主政府通過政治改革、法律調整、文化更替等手段,減少或消除共產主義遺留影響的過程。非共產主義化的目的是削弱共產黨殘存的影響力以鞏固民主制度法治原則重新塑造國家認同

非共產主義化常發生於大規模政治轉型時期,其常見發生於是冷戰結束後的中東歐和前蘇聯地區。在社會各領域去除共產主義象徵意識形態殘餘的措施中以消除其負面影響,同時確立和鞏固與民主價值觀相符的體制。

原因

 
2007年拍攝的基輔列寧紀念碑,於2013年末烏克蘭廣場革命期間被拆除

非共產主義化是由於共產主義體制因存在系統性問題和外部因素導致共產主義政權難以維持繼而引發的制度轉型進程,多發生於前共產主義國家尤其是中東歐國家。

非共產主義化通常與特定歷史事件相關,如1989年的東歐非共化和1991年蘇聯解體直接導致多個國家發生政治轉型,從而推動非共產主義化進程的展開。

東歐非共化

東歐非共化是指1989年至1990年期間,東歐中歐地區多個共產主義國家發生的政治劇變,發生政變的新生政權通過民眾運動和政治改革終結了共產黨一黨制統治,標誌著東歐地區共產主義政權的全面瓦解。

東歐非共化以波蘭團結工會運動作為開端,隨後反共浪潮迅速蔓延至東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以和平示威、政治談判或暴力革命等多種方式實現政權更迭。

蘇聯解體

蘇聯解體是指1991年蘇聯作為主權國家正式解體的事件,標誌著冷戰的終結以及全球政治格局的重大轉變。蘇聯解體的過程伴隨著經濟危機、民族矛盾加劇以及政治改革的失敗,最終導致其分崩離析。

1991年8月19日,蘇聯高層爆發的八一九事件削弱了蘇聯中央政府的權威。隨後,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相繼宣布獨立, 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於12月8日並簽訂了別洛韋日協議,蘇聯名存實亡。1991年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宣布停止存在,蘇聯正式宣告終結,由此蘇聯的15個加盟共和國成為獨立國家。蘇聯的遺產和國際地位主要由俄羅斯繼承。

方式

政治

 
羅馬尼亞共產黨慶祝建黨65周年發行的郵票,上印有羅馬尼亞領導人西奧塞古的頭像。西奧塞古於1989年被宣判死刑

非共產主義化在政治領域的核心目標是清除前政權的權力結構和制度基礎,從而確立新政權的合法性。在政治層面非共產主義常用的方式是禁止共產黨及其附屬組織的存在,限制相關政治活動等,以削弱共產主義體制的影響力。為推動政治體系的轉型採取選舉改革、確立多黨制以及推動政治多元化等方式,將權力從集中體制中分散出來以實現民主治理。

政治清洗過渡性司法的重要步驟。政治清洗常針對在前政權中擔任重要職位並可能對新體制構成威脅的個人,剝奪其政治權利、禁止其擔任公職和審判。政治清洗通常涉及公開前政權的檔案和秘密警察的記錄,以確定個人在鎮壓侵犯人權行為中的參與程度。

法律

 
波蘭圓桌會議時在總統府使用的圓桌

在法律層面,非共產主義化可通過修正憲法、法律體系改革、強化司法獨立及對接國際法等方式。

非共產主義化中憲法重建的重點通常是廢除和修改與共產主義相關的法律,明確私有財產權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等,以奠定新生政權的法治基礎和合法性。憲法修正通常涉及政治體制的調整、經濟制度的市場化改革以及公民權利體系的重構,從而清除舊共產主義體制在法律層面的影響。

一些前共產主義國家在完成體制轉型後成立了專門機構,負責揭示前政權的罪行、整理和公開歷史檔案,同時協調司法和行政事務。如德國聯邦史塔西檔案局英語Stasi Records Agency(BStU)管理和記錄前東德秘密警察的檔案,允許公民查閱自己的記錄,並為研究和司法提供支持。

文化和社會

 
非共產主義化的其中一種方式是重新命名街道。圖為位於波蘭波茲南的一條以安娜·格爾曼英語Anna German(Anna Wiktoria German-Tucholska)命名街道的指路牌。在2017年之前,這條街道是以波蘭共產黨前領導人朱利安·萊斯欽斯基英語Julian Leszczyński(Julian Leszczyński)命名的。

去除和禁止共產主義象徵

一些前共產主義國家在非共產主義化過程中,為削弱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會禁止和清除有關共產主義的紀念碑和雕像,並立法明確禁止或嚴格限制在公共場所使用和展示鐮刀錘子、紅星等共產主義象徵,以確保社會轉型進程的順利推進和防止共產主義思想的復興。

教育與公共空間

非共產主義化的教育改革通過調整教學大綱和重新編寫歷史教材重塑對過去的認知,弱化或否定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等相關學說的地位,以及在公共場合宣傳共產主義的暴行和舉辦受害者紀念活動。在捷克教材增加了對共產黨政權下人權侵害、經濟問題和社會控制機制等內容。每年的8月23日,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歐盟和其他國家會紀念發生於1989年8月23日反共產主義和爭取自由的大規模和平示威,並命名為稱為「黑絲帶日」或「歐洲史達林主義和納粹主義受害人紀念日」。

公共空間改造主要通過地名更替和清理紀念建築展開,如以列寧史達林等共產主義人物和事件命名的街道和公共設施以減少或消除對共產主義的正面展示。

非共產主義行為

(綜述)(製圖:前共產主義國家

核心:我們不是要講什麼東歐非共化!我們的重點是:非共產主義行為!!!

歐盟東擴

 
時任波蘭總統亞歷山大·克瓦希涅夫斯基 簽署加入歐盟(2003 年 7 月 23 日)

在東歐非共化和蘇聯解體後,剛完成從歐共體向聯盟轉軌的歐盟為吸納前共產主義國家並推動民主化市場經濟改革,制定了哥本哈根標準,以民主制度建設、法治確立、人權保障及市場化進程為條件,推進「治理通過擴展」在中東歐國家的實踐。

歐盟在90年代開始迅速擴張。2004年,有波蘭、捷克和波羅的海三國等10個國家同時加入了歐盟,是歐盟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次東擴。

歐盟於1989年推出了法爾計劃為中東歐國家提供供財政和技術支持,推進民主化和市場化改革以清除共產主義時期政權的殘存影響,並支持發展獨立的新聞媒體和公民社會。法爾計劃由歐盟資助,專為預備加入歐盟的國家設計,通過加快經濟轉型並提升政治和行政能力,幫助這些國家符合哥本哈根標準的要求,為加入歐盟奠定基礎。

文化紀念

 
位於匈牙利的「恐怖之屋」內展覽的T-54坦克與匈牙利共產黨政府迫害的受害者的照片

自2009年起,歐盟設立並在每年的8月23日紀念「極權主義和專制政權受害者紀念日」,以緬懷因極權主義統治而受難的人們,並紀念1939年8月23日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及其秘密協議對東歐國家造成的歷史性創傷。同年,歐洲議會通過《關於歐洲良知和極權主義》決議,並明確譴責極權主義和專制政權的反人類罪行,呼籲歐洲各國重視歷史教育,反對任何形式的極權主義,並確保類似悲劇不再重演。

歐盟通過「歐洲記憶與良心平台英語Platform of European Memory and Conscience」支持歷史教育、文化活動,以及對極權主義統治的研究與紀念活動。歐盟在多地合作建設紀念館和歷史教育項目,如位於布達佩斯的「恐怖之屋」博物館,柏林的霍恩申豪森紀念館英語Berlin-Hohenschönhausen Memorial等。

  德國

1.描述柏林圍牆倒塌 2.描述東西德合併 3.清算

4.相關紀念

  波蘭

描述格但斯克的團結工會 大概講一講清算領導人,但不是重點 稍微著重講一講清除符號和禁令,以及波蘭戰鬥標誌自由之錨(其實是二戰用的,但也被後來視作反抗強權) 不知道需不需要說卡廷慘案。蘇聯人作孽啊。

  捷克

開頭闡述布拉格之春給捷克的渾渾噩噩20二十年。一筆帶過。然後詳細描述天鵝絨革命(再順帶提及天鵝絨分離)。然後就大概地像波蘭一樣表述以下清算和消除。

有必要提嗎?

波羅的海國家對非共產主義比較多,可以寫一些,但資料難找。不過可以提一嘴愛沙尼亞的俄羅斯人。


其他國家

審判什麼的。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