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反獨立學院轉設職業本科運動

由210.0.158.78在話題關於合併事宜上作出的最新留言:2 年前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中國高校專題 (獲評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中國高校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中國高校條目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不只淅江

江蘇、浙江、山東、江西、湖南等 都有反對--葉又嘉留言2021年6月10日 (四) 03:04 (UTC)回覆

名稱爭議

在這討論,有共識前 ,不要移動--葉又嘉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0:53 (UTC)回覆

已經有出現學生運動現象,不只是爭議而已--葉又嘉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0:54 (UTC)回覆

學生運動並不需要出動軍隊,有警察、流血衝突就行--葉又嘉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0:59 (UTC)回覆

請條目創建者@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表達一下看法--葉又嘉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1:01 (UTC)回覆

我有必要指出的是,如果僅獨立看衝突事件,那根本沒上升到整個社會受到波及的「學潮」或者「學生運動」地步。這裡涉及的問題還是中國大陸社會對職業教育的系統性偏見問題。--悔晚齋臆語2021年6月11日 (五) 11:10 (UTC)回覆
另外,職業技術大學 並非所有轉設的名稱,職業本科或許更精準--葉又嘉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1:12 (UTC)回覆
「職業技術學院」是專科層次,所有本科層次學校轉設必然會成為「職業技術『大學』」,這是毫無疑問的,沒必要改成職業本科。--悔晚齋臆語2021年6月11日 (五) 11:15 (UTC)回覆
而且有必要提醒各位,學校轉制在中國大陸通常指轉「所有制」,如公立院校改為私立院校。如果僅以2021年6月引發學生和學校、當局衝突的這些學校來看,他們都是公辦公立的獨立學院,只是法人登記獨立而已。--悔晚齋臆語2021年6月11日 (五) 11:17 (UTC)回覆
那把改制 改為『轉設』--葉又嘉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1:29 (UTC)回覆
職業技術大學 並非這些類型學校的名稱,如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職業本科比較合理--葉又嘉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1:21 (UTC)回覆
另外,這個轉設,影發社會對於職業教育的討論、學生罷課、抗議,也是學生運動的表現--葉又嘉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1:25 (UTC)回覆
事態的話,目前看起來還算是「爭議」。--安憶Talk 2021年6月11日 (五) 11:15 (UTC)回覆
@AnYiLin@悔晚齋@葉又嘉本人認爲現應保留原名稱(反獨立學院改制運動)如果有必要,本人也建議將導言與抗爭模板回退至更名前之版本(或與現階段版本部分調和)。因此事顯然已超過「普通爭議」的範圍,就事態嚴重性來看,目前學生與警方可能已爆發流血衝突(參見123)。而衝突事件並非是一個地方政府或一個省份爆發;另有山東、江西與湖南等地皆有學生抗議。我認爲並非「波及整個社會」才能算「學生運動」或「學潮」的定義;如果以學生為主體對政策亦或宣揚某種社會理念而發起的運動,皆可被定義為學生運動;如在東京大學事件可能僅有東大學生參與該校運動,且對社會的波及比本條目所描述的還要較少,但在日本史學界及媒體仍可被定義為學生運動(大學鬥爭)。且將這次事件稱之爲「學潮」或「學生運動」者並非只有我等堅持原名之維基人,因已有多家媒體稱之爲「學生運動」(12345)若在維基百科將其定義爲「此事件引起的爭議(即在某種程度上使嚴重性淡化的言詞)」,那我本人認爲是不適合的。
以上。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1:48 (UTC)回覆
按上面說法改制應該是轉設,另外就目前來源來看,學生也不反對轉設 變成普通本科、私立本科都行,甚至停辦都好,只是反對轉為職業本科。--葉又嘉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1:55 (UTC)回覆
那以「反獨立學院轉設職業本科運動」或「反獨立學院改制職業本科運動」作折中如何?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2:01 (UTC)回覆
直接改「反獨立學院轉設職業本科事件」不就完了?!一堆暴動、起義要改事件,這時候咋忘了呢。。。--MINQI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2:38 (UTC)+1 回覆
哇不看清楚可完全看不到。暴動是貶義才要改,運動好好改什麼?我在探討時提出的是說因為中立性問題才把暴動改成事件。運動好好中性詞不違反中立性,又比事件絕對更準確,為什麼要改?別騎劫我觀點了。 Iridium(IX)留言2021年6月13日 (日) 14:19 (UTC)回覆
@(+)傾向贊成 也可以,但我仍需要在導言需指出此爲「學生運動」及添加「2021年江浙學潮」等媒體通用簡稱。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3:47 (UTC)回覆
「媒體名稱」稱其為學生運動或學潮。「台灣舉行秋斗反萊豬大遊行」沒有寫「反萊豬運動」吧?--MINQI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5:07 (UTC)回覆
台灣舉行秋斗反萊豬大遊行」可能屬無效例證,因爲目前並沒有設立該條目(目前屬臺灣進口美國肉類問題子段落)當然如果閣下有意願創立此條目,我本人也沒有異議。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6:43 (UTC)回覆
維基新聞。。。閣下看這麼重要的事連條目都沒有,難不成全台灣的食安比不上中國大陸兩個省的部分學生學校級別?--MINQI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8:29 (UTC)回覆
既然都定義台灣的大遊行不算運動?你比大陸人更了解大陸的方方面面?大陸當局已經拿出證據,法輪功旗下媒體、香港小報記者和BBC在報導大陸新聞時,採用非當事圖片和歪曲事實的引導性文字報導。很明顯自8964以來大陸當局就對相關民主運動見招拆招,不可能還在那麼巧的情況下在64發生。Jg451留言2021年6月12日 (六) 16:13 (UTC)回覆
@MINQI如果我給我奶奶裝個輪胎,那她就是輛自行車了?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9:14 (UTC)回覆
不理解,反正條目名稱如果雙方僵持不下改為事件。閣下要寫入學生運動、學潮,請寫為「xx媒體稱其為xx學生運動或xx學潮。」畢竟中國大陸並非常用也未有此稱呼。--MINQI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21:30 (UTC)回覆
@MINQI 那這就是我想表達的(即反萊豬大遊行和本次討論之間的關係)。但我仍認爲非得稱這只是媒體的稱呼有些錙銖必較,因爲「學生運動」的性質在這次運動中均能找到其特徵;譬如以學生為主體對政府(及其實行的政策)表示不滿並為達到某種目的而發起示威等。
另外我可能需要收回在條目討論區的話;倒並非我本人要訴諸人身,然而事實卻是中國大陸國內幾乎沒有媒體報道這一事件;如本人在百度上搜索「江蘇學生抗議」、「江浙學生反對轉設」等等字眼,最多除了各學院、教育廳以及丹陽警方的通告(以及觀察者網的一篇報道丹陽警方通告)外,均沒有找到對於這示威的、具有公信力的媒體報道及為學生們的抗議行爲定性。
而關於「以學生為主體對政府(及其政策制定)不滿而發起示威與集會」一.不屬違反WP:NPOV常用名稱(在目前中國大陸沒有媒體報道的這一情況下);二.符合客觀上「學生運動」的各種特質(及其概念集合的社會運動亦提到「...社會運動(英語:Social movement)是由個體社會群體鬆散組織為了實現推動、執行、抵制、阻止或撤消社會變革變化,而用體制外的策略,來改變現有體制的一種政治現象行動與集體。」)故本人認爲可直接在條目區內寫為「於XX爆發的一起學生運動」。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22:11 (UTC)回覆
通告就是報導。閣下不認可我也沒辦法。既然閣下如是說,那麼編輯爭議不可避免,還請閣下有所知會。--MINQI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23:15 (UTC)回覆
(~)補充我想請問閣下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為何這樣寫「港府在2020年8月8日中英文聲明中稱為「反政府動亂」及「anti-government riots[1]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媒體(如新華社)和香港親中媒體(如《大公報》、《文匯報》)定性事件為「修例風波[2]。7月開始,官媒稱運動有「美國在香港策動的『顏色革命』」的嫌疑[3],這導致了後來一些中國大陸的媒體開始直接以「顏色革命」來形容這場抗爭運動。部分大陸媒體有時用「香港暴力示威」稱呼運動[4]。而中國大陸民眾一般則以「香港暴亂」稱之[5]。而因示威者所用暴力顯著升級,亦有媒體稱是次運動為「Hong Kong Riot[6][7],可譯為「香港暴動[8]或者「香港騷亂[9]。」按閣下邏輯,應該直接寫成「於香港爆發的一起暴亂」。--MINQI留言2021年6月12日 (六) 09:32 (UTC)回覆
@MINQI,指稱此爲「暴亂與暴動」與「學生運動」不可直接比較,因若前者直接寫於導言則違反我一開始所提到的「除歷史名詞不違反WP:NPOV之常用名稱「,在條目導言直接寫於「於香港發起的一起暴亂」因含有貶義及明顯的個人立場(正因是有不同立場才有介紹運動命名方面的子段落),至於將這類爭議詞匯寫於導言的編輯行爲是否違反WP:NPOV,那我想根據包含但不限於之Wikipedia:中立的觀點#偏見,可直接套用WP:孫中山不必進行滾雪球之討論。而「學生運動與學潮」為社會運動之子集;1.沒有個人立場的褒義或貶義;2.符合「學生運動」的條件;3.屬媒體常規用詞,故可直接寫為「學生運動」。
最後,這裏主要是討論獨立學院轉設為職業技術大學的爭議(原名:反獨立學院改制運動)而非討論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事宜,若閣下慾在互助客棧還是條目本身討論頁發起相關討論,本人沒有意見。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2021年6月12日 (六) 10:50 (UTC)回覆
此外,假若不寫爲「學生運動」而寫「以學生爲主體為抗議江浙政府制定相關政策而發起的示威及遊行的行爲」之類的冗長詞匯,可能會為閣下之網絡流量造成負擔。故簡寫之「學生運動」亦可使閣下網費盡減六分之五,豈不美哉?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2021年6月12日 (六) 10:57 (UTC)回覆
既然如此,我想我已經說明了「反對獨立學院與職業院校合併轉設事件」即可,「學生、家長反對江浙政府制定相關政策而發起抗議」(有來源稱學生為主體或家長只是配合學生嗎?)另外我想告訴閣下,反對轉設事件歷年有只不過這次被「好心人」關注加了條目(不清楚是否違反關注度不該僅僅一時)。閣下的「而關於「以學生為主體對政府(及其政策制定)不滿而發起示威與集會」。。。。。。故本人認爲可直接在條目區內寫為「於XX爆發的一起學生運動」。」亦不必於此探討,本人也說明了閣下如這樣編寫爭議不可避免。還請閣下到時在互助客棧還是條目本身發起相關討論以免再次編輯戰。PS:網絡問題並非條目編輯該考慮的,最省網絡的方式是去除這一「一時性」條目,而將其寫於維基新聞。--MINQI留言2021年6月12日 (六) 11:15 (UTC)回覆
反獨立學院轉設職業本科運動,另一種話題 是不是得合併了。 但其實分開也行,一個講雙方觀點、政策,一個是運動本身。--葉又嘉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3:46 (UTC)回覆
@葉又嘉,您提出這點,倒提醒了我可能需要暫時收回贊成觀點,因爲事件和運動本身似乎也是兩件事🤔(如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和「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示威活動」)。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3:54 (UTC)回覆
能看成包含關係吧,某某事件引發的運動∈某某事件。--安憶Talk 2021年6月11日 (五) 14:05 (UTC)回覆
我開始覺得討論有些複雜化了(笑)(!)意見基於便利化,我更認爲需要將本條目更囘「反獨立學院轉設職業本科運動」因爲現存有多個重定向頁面專指學生運動』本身;另將事件爭議以子條目的形式編輯。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4:23 (UTC)回覆
現階段條目已簡潔化,但重定向條目的問題仍然有待解決。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4:37 (UTC)回覆

參考資料

  1. ^ 特區政府指美國制裁卑劣無恥.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0-08-08 [2020-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0). 
  2. ^ 习近平会见林郑月娥-新华网. www.xinhuanet.com. [2019-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5). 
  3. ^ 望海樓:絕不容許外國勢力搞亂香港. 人民網. 2019-07-24. 
  4. ^ 称香港暴力示威为"美丽风景线" 西方被打一记耳光. news.sina.com.cn. 2019-10-22 [2020-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2). 
  5. ^ 央視新聞. 香港暴乱真相. b23.tv. 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 [2020-04-05] (簡體中文). 
  6. ^ CGTN. Hong Kong riots: Did Hong Kong police use excessive violence?. [2019-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6). 
  7. ^ Garber, Jonathan. Riots shove Hong Kong into recession. FOXBusiness. 2019-10-31 [2019-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3). 
  8. ^ 三立新聞. 香港暴動再起!"維園"附近煙霧迷漫 港警加派人力進駐│記者 魏仁君│【國際大現場】20191102│三立新聞台. [2019-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1). 
  9. ^ 經濟學人:拜香港騷亂之賜新加坡悶聲大發財.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19-10-09 [2020-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8) (中文(繁體)). 

學生運動的內容

明顯刪除學生抗議的章節了--葉又嘉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1:26 (UTC)回覆

認為可以部分加回來,或者找個更好的來源。--安憶Talk 2021年6月11日 (五) 11:43 (UTC)回覆

網絡上的抗議怎麼就不能是該運動的一部分了?抗爭並沒有結束,刪除者自己去微博搜「拒絕職本」。 熱血小亮留言2021年6月12日 (六) 11:21 (UTC)回覆

(▲)同上網絡上的抗議在條目論述中的「抗爭方式」模板已寫明為有「炎上」行爲,介紹網絡爭議並無不可。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2021年6月12日 (六) 11:38 (UTC)回覆

關於合併事宜

@AnYiLin@熱血小亮@MINQI@葉又嘉@悔晚齋@是時候正式提及合併事宜了;

本人認為被剝離的應合併至現條目。有人單方面提出「沒有出動軍隊,所以非學生運動,應該是爭議」並刪去相關學生運動之段落,致使分離出反獨立學院轉設運動(項目2)這一條目。而現今我放置社群討論後,而社群多數認為「學生運動並不需囊括出動軍隊要素」,而其性質也完全符合學生運動的性質,且並不僅限於爭議這一致使嚴重性稍降的言辭。在本人PIng提出「此非學運」之異議的兩位維基人(@AnYiLin@悔晚齋)後並未對此有其他回應。另我認為該條目介紹之「爭議」與被剝離之條目的內容除背景外皆高度相似,或可在項目2的基礎上以子段落的形式編輯,並把條目名稱更為「反獨立學院轉制設運動」另之所以要讓項目2重新合併至本條目外而非反過來,是因為有十幾個重定向頁面專指學潮而非「爭議」本身。另外本條目的討論頁有承繼關係(此外也是有私心,我十分感謝葉又嘉閣下的維護和轉移工作得以使條目繼續發展,但...畢竟主編的位置明明是我先...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2021年6月13日 (日) 13:31 (UTC)回覆

@SKBNK@Jg451@StevenM69@,誠邀另一條目參與貢獻的各位前來討論!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2021年6月13日 (日) 13:37 (UTC)回覆
反正我覺得合併分開也行啦(其實本來最好就不應該分開的),只怕悔晚齋又要把運動的成分從條目中移除逼著要把運動過程部分放在分開條目。話說能有雙主編的嗎?Iridium(IX)留言2021年6月13日 (日) 13:50 (UTC)回覆
基於社群共識但願不會在有俄羅斯套娃行為吧。關於雙主編可能因為這類情況少見的關係,但好像沒有類似的...機制?所以您們認為主編應是葉又嘉還是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呢(? 維學家Ing 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2021年6月13日 (日) 14:07 (UTC)回覆
按新條目規定的話,複製其他條目內容應該不能算主要貢獻的,[1]新條目那邊已經更正--葉又嘉留言2021年6月13日 (日) 15:09 (UTC)回覆
(=)中立 隨便,合不合都行(這個用戶有選擇恐懼症
請善待他)--熱血小亮留言2021年6月13日 (日) 14:20 (UTC)回覆
^ 雖然趨勢應該是合併的啦。Iridium(IX)留言2021年6月13日 (日) 14:30 (UTC)回覆

在下認為若真要合併,還是將「獨立學院轉設為職業技術大學的爭議」合併至「反獨立學院轉設職業本科運動」更適宜。理由:比起「爭議」,該爭議引發的示威抗議運動的關注度和知名度更大一些。 SKBNK留言2021年6月13日 (日) 13:49 (UTC)回覆

@SKBNK 也是可以的!只是我還是有些在意重定向模板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2021年6月13日 (日) 13:57 (UTC)回覆

要不……重定向?可以省下一堆麻煩事兒 先把江浙地方反獨立學院改制運動刪了(話說這個條目為啥沒有重定向) 等合併後將獨立學院轉設為職業技術大學的爭議重定向到反獨立學院轉設職業本科運動 SKBNK留言2021年6月13日 (日) 14:03 (UTC)回覆

(+)傾向支持 目前也似乎沒有比這更好的方法了...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2021年6月13日 (日) 14:18 (UTC)回覆

一個條目,兩個主編

在下認為至少對於反獨立學院轉設職業本科運動這個條目來說,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是主編。要不閣下試著去協商一下?解決兩個主編問題,確立一個主編SKBNK留言2021年6月13日 (日) 14:18 (UTC)回覆

的確是啦,只是覺得葉又嘉也在探討中一直提出很多有用東西,而且他開了反獨立學院轉設職業本科運動的獨立條目的決定才讓運動過程的部分暫有容身之地。 Iridium(IX)留言2021年6月13日 (日) 14:23 (UTC)回覆
贊成,這個條目能得以繼續發展有很大程度是他一開始的決定。那麼我稍後會可能會和葉又嘉閣下談論一下這個,必要的話,一個主編,各自表述也不是不可以[開玩笑的]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2021年6月13日 (日) 14:31 (UTC)回覆
exact7ly Iridium(IX)留言2021年6月13日 (日) 14:34 (UTC)回覆
支持,好時代,來臨了 SKBNK留言2021年6月13日 (日) 14:52 (UTC)回覆

@悔晚齋

大部分編者還是建議將「獨立學院轉設為職業技術大學的爭議」合併至「反獨立學院轉設職業本科運動」

@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 @葉又嘉

SKBNK留言2021年6月14日 (一) 10:58 (UTC)回覆


……那請你們討論吧,再次@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葉又嘉兩位,我退網一周,不參與任何討論 SKBNK留言2021年6月14日 (一) 11:22 (UTC)回覆


討論一點正常的

6月8日,江蘇省丹陽市公安局在其官方微博丹陽警方在線通報,這個微博通報不需要用外部連結表示吧⋯⋯--葉又嘉留言2021年6月19日 (六) 16:04 (UTC)回覆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懷疑中立性

此條目中,影響與反應>警方 小節多次引用存在反共立場的媒體(BBC News 中文,自由時報,自由亞洲電台),這些媒體可能並不構成可靠來源。

我認為需要加入不同的意見,或者乾脆刪除這個小節。--Rcmcpe留言2021年6月21日 (一) 16:05 (UTC)回覆

加入不同意見,可以自己加啊⋯⋯--葉又嘉留言2021年6月22日 (二) 05:37 (UTC)回覆

能以一個條目名稱不同而創建一個內容相似的新條目嗎?+如何確定條目關注度不是一時?

1.「反獨立學院轉設職業本科運動」與「獨立學院轉設為職業技術大學的爭議」內容相近,貌似只是一個題目不合部分編者意、禁止移動後,部分原編者轉向的另一新條目。並在一條目中寫「事件背景——主條目:獨立學院轉設為職業技術大學的爭議」,然而內容卻類似甚至自帶事件背景。請問能這樣做嗎?還是之後得合併條目?2.我看到條目建立中有一條「關注度不是一時的」指引,請問如何判斷?另外,我發現類似反對事件自教育部2020年推出政策以來不斷([3])--MINQI留言2021年6月12日 (六) 19:40 (UTC)回覆

一個專寫政策本身爭議,一個專寫政策引申出來一個獨立的運動的過程,如何相近? Iridium(IX)留言2021年6月13日 (日) 03:20 (UTC)回覆
對你沒話講。勞駕自行對比兩篇條目相似度。社群要覺得沒問題,那我去創建「新疆種族滅絕指控」,內容複製下,再把「維吾爾族種族滅絕」僅保留Top——維吾爾族種族滅絕是美國等西方國家聲稱中國在新疆地區對於維吾爾族及其他中國穆斯林自從2017年3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暴行。這貌似是個修改條目名稱的旁門左道。--MINQI留言2021年6月13日 (日) 09:14 (UTC)回覆
[4] 我對上一次看獨立學院轉設為職業技術大學的爭議時還是這個版本,那時可是有人強行說這條目講的不是運動,把所有有關運動的都刪了。之後才有人把反對運動章節加進去。現在我重新把它刪了,夠分明沒?前者只講政策爭議,後者才是針對運動本身。
其次即便在獨立學院轉設為職業技術大學的爭議中仍保留反對運動章節,我也看不到相似度有多高,至少還能看到前者專寫政策本身爭議,後者專寫政策引申出來一個獨立的運動的過程。並不能與你的『內容複製下,再把「維吾爾族種族滅絕」僅保留Top』類比,你那就根本是為重命名弄了兩個一樣的條目。 Iridium(IX)留言2021年6月13日 (日) 10:09 (UTC)回覆
「已經另有反獨立學院轉設職業本科運動了(雖然也是原創命名,本人態度比較激進,不認為維基百科應該搞原創命名),本討論可以結束了嗎?Fire Ice 2021年6月11日 (五) 12:34 (UTC)回覆
我認爲設立另一個條目只是臨時措施,且內容高度相似,在命名爭議方面解決後可考慮條目合併事宜。另我認爲如果有爭議就暫時不應關閉該討論。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2:51 (UTC)回覆
說了和你沒話講,料你也看不到相似度有多高。--MINQI留言2021年6月13日 (日) 10:24 (UTC)回覆
那就當相似度高吧,反正現在我暫時把反對運動章節重新給刪了,夠分明沒? Iridium(IX)留言2021年6月13日 (日) 10:28 (UTC)回覆
那我現在把「維吾爾族種族滅絕」僅保留Top——維吾爾族種族滅絕是美國等西方國家聲稱中國在新疆地區對於維吾爾族及其他中國穆斯林自從2017年3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暴行。夠分明沒?--MINQI留言2021年6月13日 (日) 10:32 (UTC)回覆
你大可問問其他人把舊條目一段一模一樣文字複製出來創立的新條目有沒有意義?別強行把一個專寫政策本身爭議和一個專寫引申出來一個獨立的運動的過程的條目掛鉤,特別是現在改後兩者目的已很明顯。 Iridium(IX)留言2021年6月13日 (日) 10:37 (UTC)回覆

MINQI 你認同反對運動章節是可靠來源內容而要把它加回我沒問題。但你要知道當初這條目的名字就是反獨立學院改制運動,從一開始這條目也有寫運動過程。而把這些運動過程全部刪除,以『本條目顯然寫的是獨立學院轉設為職業技術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的爭議。』為理由把標題從反獨立學院改制運動改成獨立學院轉設為職業技術大學的爭議正是悔晚齋。如果你覺得這條目就是應該是寫反對運動章節沒問題,可是這就正正反對了當初悔晚齋』本條目顯然寫的是獨立學院轉設為職業技術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的爭議。』的理由,那就是說這條目從一開始就沒理由改名。 Iridium(IX)留言2021年6月13日 (日) 11:06 (UTC)回覆

呵,你們幾位編輯別賴在悔晚齋閣下頭上。「現在改後兩者目的已很明顯。」,是啊。「把『維吾爾族種族滅絕』僅保留Top——維吾爾族種族滅絕是美國等西方國家聲稱中國在新疆地區對於維吾爾族及其他中國穆斯林自從2017年3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暴行。」這樣兩者目的也很明顯!你知道這種行為不對就好了,「束於教也」。--MINQI留言2021年6月13日 (日) 11:23 (UTC)回覆
笑死要把運動過程從此條目刪除的就是悔晚齋,是他做的就是他做的,沒什麼賴不賴。把舊條目一段一模一樣文字複製出來創立的新條目,這樣兩者目的如何分別明顯?如何類比一個專寫政策本身爭議和一個專寫引申出來一個獨立的運動的過程的條目?我可真是受教了。 Iridium(IX)留言2021年6月13日 (日) 11:48 (UTC)回覆

反獨立學院改制運動


看到好像有一個編輯戰,本來是在這個版本[5]。之後@ 悔晚斋:就以『本條目顯然寫的是獨立學院轉設為職業技術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的爭議。』和『這就叫「學生運動」?』等理由,移動『反獨立學院改制運動』至『獨立學院轉設為職業技術大學的爭議』,並把此移動標成小更改。約五分鐘後再把大部分寫學生反對示威過程的部分刪掉,現在這條目就變成真的是寫『獨立學院轉設為職業技術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的爭議』而不像是在寫學生運動了。所以是想問問大家究竟覺得這件事屬不屬於『學生運動』,而且『學生反對示威過程』的部分應不應該被保留。我自己就不多加評論了以避免爭執,希望大家能表達下意見。 --Iridium(IX)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1:26 (UTC)回覆

本人認爲應該保留,另外在該條目討論頁我已指出此事件已經超出「普通爭議」的範圍。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2:10 (UTC)回覆
已經另有反獨立學院轉設職業本科運動了(雖然也是原創命名,本人態度比較激進,不認為維基百科應該搞原創命名),本討論可以結束了嗎?Fire Ice 2021年6月11日 (五) 12:34 (UTC)回覆
我認爲設立另一個條目只是臨時措施,且內容高度相似,在命名爭議方面解決後可考慮條目合併事宜。另我認爲如果有爭議就暫時不應關閉該討論。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2:51 (UTC)回覆

(!)意見直接改成事件不行麼?「獨立學院轉設為職業技術大學事件」或「反獨立學院改制事件」可以吧?大家不是不時就想把爭議條目名稱從暴動、起義、解放、淪陷啥的改事件麼。。。現在怎麼也沒那些政治觀點性強吧。PS:BBC、立場新聞也就算了,新唐人也能做關於中國大陸政治、社會的可靠來源了?不是法輪功一堆都那個麼。。。--MINQI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2:58 (UTC)回覆

學生運動定義是否需要符合「出動軍隊」等要素

如題(參見1),本人偏向認爲不需要,但想問問各位的看法。--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2:20 (UTC)回覆

你維不應該搞原創命名。A是否符合B定義,這是你維該幹的事嗎?Fire Ice 2021年6月11日 (五) 12:36 (UTC)回覆
是這個道理,有些越界了,幹上了新聞工作者的事情。--安憶Talk 2021年6月11日 (五) 12:39 (UTC)回覆
@Fire-and-Ice這還真是我維該幹的事(WP:PROVEITWP:REDFLAG)開玩笑的(笑。
基於中立觀點與非原創研究的基本原則,我維應當對「某些特別的斷言」提供舉證原則以維護條目。 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2:47 (UTC)回覆
  • 「武力鎮壓、抓捕及流血衝突」?閣下是不是對「武力鎮壓」有什麼誤解。。。抓捕是動用武力但不一定是鎮壓。PS:難怪法輪功老說自己被鎮壓,看來不少人理解有誤。運動、群體事件大家分得清麼。。。個人覺得兩碼事,這裡爭議肯定到學運未必。話說軍公教改革事件沒叫「反年金改革運動」嗎?--MINQI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2:52 (UTC)回覆
    武力「鎮壓」一詞的定義在漢典綫上網站)的定義有「用強力壓制」和「處死」定義。故動用「武力對學生人群驅散」我認爲符合「用強力壓制」這一定義,故無論是法輪功自稱被鎮壓還是媒體稱法輪功被鎮壓屬合情合理。而有的人可能對某些詞匯想當然。另外「反年金改革事件」可能有涉嫌原創(?),因目前維基條目也僅名爲「台灣反年金改革行動」。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3:24 (UTC)回覆
  • 動用「武力對學生人群驅散」我認爲符合「用強力壓制」這一定義,我不認同。先不說閣下想當然還是我想當然。「台灣反年金改革行動」不叫「臺灣反年金改革運動」吧?「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示威活動」不叫「『黑人命也是命』運動」吧?兩條目里有稱「臺灣反年金改革運動」、「『黑人命也是命』運動」麼?相比,討論的事件緩和多了吧?閣下要加學運、學潮因為有來源稱其為此,那麼寫成「『媒體名稱』稱其為XX學生運動或XX學潮」。就像反修例運動中,所寫「之後出現多處私人財物、公共財物、交通網絡被打砸燒等暴力事件,新華社於5月18日發表社論《評論:香港須認清真相「再出發」》中寫道:『越來越多的事實和證據表明,反修例示威活動開始不久,便演變為街頭暴力和本土恐怖主義。』環球時報6月13日發表社評《香港出現騷亂,親者痛仇者快!》。」不能閣下覺得是、部分媒體覺得是它就是吧?觀點能寫,觀點斷言成事實,還是算了吧。--MINQI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5:15 (UTC)回覆
  • 別的不說。(我也不明白這一段東西重點在哪)但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示威活動就只是指喬治·弗洛伊德之死一事,根本不同於「『黑人命也是命』運動」這可是包括但不限於喬治·弗洛伊德之死的一連串東西,我不明白為什麼能在這相提並論。 『動用「武力對學生人群驅散」我認爲符合「用強力壓制」這一定義,我不認同。先不說閣下想當然還是我想當然。』而且從這句東西我已能預見這一定又是另一輪的沒共識,還是你也給出一個解釋見解,單單一句不認同並沒有任何意義。(我也不會再就此回覆,這一段時間來我也一直避免著有你的討論) Iridium(IX)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5:42 (UTC)回覆
(▲)同上,本人也在此聲明絕不會討論某些基於亂槍打鳥論證提出的問題,以免擾亂討論主體。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6:39 (UTC)回覆
  • StevenM69閣下,「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示威活動就只是指喬治·弗洛伊德之死一事,根本不同於「『黑人命也是命』運動」這可是包括但不限於喬治」?「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示威活動只是指喬治·弗洛伊德之死一事」?我和你有什麼好說的?要不要先去把條目里「不限於喬治·弗洛伊德之死的一連串東西」東西全給刪了再來如是說?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閣下,既然閣下這麼順應其說法,甚至提出這是「基於亂槍打鳥論證提出的問題」那麼無話可說。另外,對於學運,「出動軍隊」不是必需的。但請問有家長參與的是否也叫學運?學生為了自身權益而產生的運動不應該叫維權運動或維權行動?--MINQI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8:39 (UTC)回覆

參考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示威活動

其實可以參考一下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示威活動,美國國民警衛隊和美軍都出動了。——航站區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3:19 (UTC)回覆

「反獨立學院轉設職業本科運動」被列新條目推薦/候選

@AnYiLinDavidHuai1999Fire-and-Ice航站区Hijk910悔晚斋Jane9306:@Joe young yuShwangtianyuanSKBNKStevenM69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葉又嘉:請問各位條目自身都有爭議未解決就候選新條目推薦是否不妥?--MINQI留言2021年6月14日 (一) 11:26 (UTC)回覆

屬無理理據及為闡釋個人觀點而擾亂維基百科之行為(見下方討論)這就是本人的回應。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2021年6月14日 (一) 12:02 (UTC)回覆
'請問各位條目自身都有爭議未解決' 如果你指的是『應不應該把它定義成運動』,那我相信 我,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葉又嘉,熱血小亮,SKBNK,Hijk910也表態過傾向認為算是運動。 Iridium(IX)留言2021年6月14日 (一) 12:26 (UTC)回覆
「應不應該把它定義成學生運動」我 航站區 DavidHuai1999 悔晚齋 明確反對 Hijk910讓步?--MINQI留言2021年6月14日 (一) 12:33 (UTC)回覆
6vs4 最後 Hijk910還是重申要命名運動。 Iridium(IX)留言2021年6月14日 (一) 12:51 (UTC)回覆
雞對鴨講,「應不應該把它定義成學生運動」=「應不應該把它定義成運動」。我能對你說什麼?!--MINQI留言2021年6月14日 (一) 12:54 (UTC)回覆
反獨立學院轉設職業本科運動??? 哪來的學生運動?反正頂多5vs4。 Iridium(IX)留言2021年6月14日 (一) 13:09 (UTC)回覆
澄清一下,嚴格來說我只是「反對使用『事件』」。要不要說是「學生運動」,你們慢慢談。-hiJK910 I'm sorry, I couldn't hear your question, Yvonne 2021年6月14日 (一) 14:03 (UTC)回覆

(※)注意各位意見(支持、中立、反對)我將複製於那個投票之下,重複的將不複製,若有想親力親為或不願本人複製的還請各位告知,謝謝。航站區--MINQI留言2021年6月14日 (一) 11:45 (UTC)回覆

告參與貢獻反獨立學院轉設職業本科運動編輯者書

今日,本條目發生又令人不恥之行徑;

悔晚齋開始對於「反獨立學院轉設職業本科運動(拆分自我本人創建、諸多編輯參與貢獻的「江浙地方反獨立學院改制運動」(現被其更名為獨立學院轉設職業本科的爭議))」以個人觀點認為「此顯然是爭議」或以「沒有出動軍隊便不是學生運動」之類的荒唐理據,對此條目發動移動戰、刪去「學生示威」段落

WP:DYK現又以"侵犯他人版權且符合快速刪除準據A5"等無效例證繼續對參與貢獻之維基人提出無效指控,為根據該段「如果是從主條目拆分產生的條目,不適用;如有疑慮,應提送存廢討論處理。另用戶如Cdip150指出「內容疑似是取自獨立學院轉設為職業技術大學的爭議舊版本,但內容修改程度看似也不小;另注意把條目內容搬到另一個條目是不算侵犯版權的。」並對維護反獨立學院轉設職業本科運動的維基人葉又嘉閣下倒打一耙,稱其為「發動移動戰者」又以「侵犯版權」之類的無效例證要求刪除此條目。

鑑於此人為闡釋個人觀點而擾亂維基、提出無理理據造成社群紛爭之行徑著實屬令人難以接受; 我在此發表聲明,稍後會針對其的行為將提報至管理員3RR,並對此無理快速刪除之事提出申辯。如果本人申訴再次被管理員漠視,那本人就逐個拜訪本站掛名的75位管理員,直至對其的行為作出公正之裁決,杜絕此中文維基不良之風。願與諸善良之維基人共勉之。

複製粘貼自 Talk:獨立學院轉設為職業技術大學的爭議 --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2021年6月14日 (一) 11:59 (UTC)回覆

@葉又嘉Hijk910Jane9306:@Joe young yuShwangtianyuanSKBNKStevenM69;AnYiLinDavidHuai1999Fire-and-Ice航站區悔晚齋--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2021年6月14日 (一) 12:00 (UTC)回覆

(※)注意閣下的行為已是恐嚇意見與您相反的人。並有強迫他人參與。還請閣下自我定奪。另外「如果是從主條目拆分產生的條目,不適用那麼正如本人於能以一個條目名稱不同而創建一個內容相似的新條目嗎?+如何確定條目關注度不是一時?所說新建「指控條目」而後大幅刪減「滅絕條目」可行且不違規,但這是明顯的遊戲維基規則。(如果不是的話,還請各位告知本人將如是作為)」——複製粘貼自 Talk:獨立學院轉設為職業技術大學的爭議--MINQI留言2021年6月14日 (一) 12:06 (UTC)回覆

ha nice joke 那每天要在提報區提報其他人的都是在『恐嚇意見與他相反的人』了。 搞破壞被指控的用一個『BATTLEGROUND』來反駁就什麼事都沒了。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在以上的指控還是完全合理。
'內容相似' 經過大規模修改很明顯兩條目有不同意義。而且還是不能否認這條目就是『是從主條目拆分產生的條目,不適用』的事實。'所說新建「指控條目」而後大幅刪減「滅絕條目」可行且不違規。' 現在的案例明明就不是這樣。別去合理化現在的案例。Iridium(IX)留言2021年6月14日 (一) 12:13 (UTC)回覆
  • 依舊和你沒什麼好說的,出於禮貌@你而已(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貌似用的是我@文字,把自己刪了卻沒加上我)。「提報區提報其他人」勞駕自行看下各個提報區的公告板。「去合理化現在的案例」?不好意思,事實如此。專注於編輯一篇造成大不一樣就叫「兩條目有不同意義」?「從主條目拆分產生的條目,不適用」、「還請各位告知,本人將如是作為」我的話,到時候別跑來指責、跳腳就行。--MINQI留言2021年6月14日 (一) 12:26 (UTC)回覆
'「提報區提報其他人」勞駕自行看下各個提報區的公告板。'有什麼好看? Iridium(IX)留言2021年6月14日 (一) 12:31 (UTC)回覆
你也會講,完全複製一個一模一樣的條目,然後刪減一大部分,這是A 和 A-B 的分別。現在兩個條目內容根本有一大部分不同,只有小部分重疊,是 A+B+C 和 A+D+E 的分別。兩者如何一樣?你說是事實就是事實?用一個明明根本不能類比的例子當理由比較,不是在「去合理化現在的案例」是什麼?專注於編輯一篇造成大不一樣就叫「兩條目有不同意義」?一個講一大堆政策爭議,一個講一大堆一個獨立的運動的過程,何沒意義?你可解釋看看? Iridium(IX)留言2021年6月14日 (一) 12:37 (UTC)回覆

直接送提報,根本在這會越扯越開。 Iridium(IX)留言2021年6月14日 (一) 12:40 (UTC)回覆

@StevenM69@MINQI@Hijk910抱歉,因現實中的私事而離去了一段時間。關於此人的擾亂行為我已提報,您們可考慮前往3RR就其的行為就事論事。而關於我是否恐嚇此人的問題,我想回答的是;1.本人沒有威脅也沒有暗示繼續此人進行符合社群認定的正常編輯行為就對其提報。2.本人沒有強制要求此人參與討論,但事先是其人為闡釋觀點而擾亂維基百科(參考公告欄提出的 當你需要闡釋觀點的時候,你只能直接對其展開討論)一沒有訴之參與討論的用戶,二單方面進行存有爭議的編輯.三未對我等理據作出回應,可視作溝通無效(也不能以所謂維基百科不能強迫他人參與而逃避此事實)。於是我置此訴之公眾,對其的行為討論應屬合情合理。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2021年6月14日 (一) 14:25 (UTC)回覆
  • 我路過的,對事件的整個來龍去脈不是很清楚,想確認一下這次爭議主要是因為本次運動是否能定性為「學生運動」嗎?如果是這樣,不妨直接將論文找出來[7]。在Evelyn, 2016中是如此定義「student activism」:

Student activism is defined as the involvement of individual students in group activities aimed at defending their interests and bringing about changes in systems, policies, attitudes, knowledge, and behaviors regarding issues affecting university life or society at large [20–23].

也就是只要是「學生出於個體意志所進行的集體活動,希望維護其權益或改變固有體系」就可以算是學生運動。在此案例中,我認為這個稱為學生運動並無不妥。如果定性為學生運動並無不妥,必須改名的理據可能就是常用命名問題,在剛剛搜尋了一下現有媒體有不少稱之為「學潮」、「學生運動」,因此應該沒有什麼問題。絕對沒有一定要軍警出動才叫做學運一說。---Koala0090留言2021年6月15日 (二) 01:43 (UTC)回覆

參考資料

  1. ^ Kim, Grace Ji-Sun; Jackson, Jesse. 'I Can't Breathe': Eric Garner's Last Words Symbolize Our Predicament. The Huffington Post. December 18, 2014 [November 18,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9). 
  2. ^ Zimmer, Ben. The Linguistic Power of the Protest Phrase 'I Can't Breathe'. Wired. December 15, 2014 [November 18,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3). 

草稿還需要保留嗎?

此條目草稿多日未修改,還需要保留嗎?--葉又嘉留言2021年7月1日 (四) 23:45 (UTC)回覆

還算正在進行中的新聞動態嗎

目前缺少媒體對該事件的進一步報導,可能已經結束。 SKBNK留言2021年7月16日 (五) 02:39 (UTC)回覆

沒有傳媒來源只能說不再成為動態,可以剔出動態類別,但判定結束與否以這個基礎並不足夠討論--約克客留言2021年7月16日 (五) 03:37 (UTC)回覆

合併通知

@SKBNK@葉又嘉@Newbamboo @SIridiuM28@熱血小亮通知各位:目前所謂「獨立學院轉設職業本科的爭議」——這一悔晚齋為闡釋觀點而擾亂維基百科的產物已在DRV被本人提案並順利刪除,故這兩個條目已在事實上達成了合併。特此通知。最後,本人衷心感謝您們為此條目所作之貢獻。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2021年7月21日 (三) 21:49 (UTC)回覆

返回 "反獨立學院轉設職業本科運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