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大漢族主義

由Super Wang在話題編輯請求 2019-04-06上作出的最新留言:5 年前

Untitled

關於漢服的論述不太清晰而且需要更多佐證。--68.108.199.190 (留言) 2008年3月6日 (四) 05:42 (UTC)回覆

是一種種族主義的意識形態

   大汉族主义不是种族主义,是民族主义,你不明白这种区别吗?

種族主義的特點是對其它民族奴役,禁止通婚,或屠殺消滅,或強制血統同化(不是文化同化)。大漢族主義者這麼主張嗎? 這是要證據的。

   相较于世界其他民族,汉族有更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汉文化也有更强的包容性和韧性,这一点可以从其历史连续性可以看出来;
   汉文化主“和”;
   有一点不能否认和抹杀,相较于世界其他民族,汉文化中对人文和人性的认识是很深刻的,汉文化倾向于整体意识、集体意识,针对问题倾向于问题的整体性和兼容性,
   汉文化崇尚奉献和荣誉,“忠孝礼义仁廉耻”“家国天下”这是中国古训,忠孝为先,中国人拜“天地君亲师”,简单地讲就是做人要懂得规矩,不要犯上欺下。

所謂「仁義」,講的也是人際關係。「仁」的字形就是「兩人」,即將心比心,慈悲寬懷。「義」的簡體字形是「兩人一心」,意即有難同當,有福共享。 「禮義廉恥」的另一種講法就是孔老夫子天天掛在嘴上的「克己復禮」,即忍耐克制,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 再補充一下,中國古人認為禮定貴賤尊卑,義為行動準繩,廉為廉潔方正,恥為有知恥之心,指社會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能做到這八點確實很難, 但這個認知已經深入固化到漢文化。確實在強調個體的西方文化中,很難理解者幾點,如果真正理解到了,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災難面前,政府的第一要務為什麼會不同, 如2005年美國紐奧良市的那場颶風時,政府第一要務是派出全副武裝的部隊維持當地秩序,至9月1號,已有6500名國民警衛隊奉命趕到紐奧良。9月2號, 州長要求增派4萬名國民警衛隊參與救援和維護治安。最不可思議的是有人向救援的直升飛機和車隊開槍射擊。 2008年中國汶川大地震時,中國一天之內調集2萬部隊,中國政府所組織的救援行動是超常規模的,這不僅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和最為迅速的救援行動。山地空降, 單日空運萬人入川,全實況的新聞輸送,通訊恢復的速度與能力,醫療措施的跟進,甚至不惜動用空降部隊精銳,從美國的標準看,這是核戰規模的國家級救援!

  西方人不会明白解放军为什么不携带武器就进入灾区!解放军为什么可以徒步强行军21小时,在大雨和余震中前进了90多公里,两个多马拉松的距离,到达后又立即投入救灾工作!

解放軍為什麼可以把自己的口糧全部留給災區的百姓,寧願自己不吃不喝!為什麼當地的百姓在看到解放軍後都知道自己有救了!

  总结为一句话:大汉族主义是民族主义,不是种族主义;汉文化崇尚奉献和荣誉;汉文化崇尚和平,但又不畏惧战争。

驅逐韃虜,復興中華

當時滿族在中國是統治民族,對漢族進行民族壓迫,享有特權並實行種族隔離政策(類似美國內戰前白人針對黑人或者說印弟安人一樣)。 驅逐韃虜,復興中華是漢族的復國運動,是民族獨立運動。反清復明運動的延續!怎麼也算大漢族主義呢? 這是漢本位思想,中華國是漢人的國家,不是滿人的國家,就和印度認為印度是印度人的國家,不是英人的國家一樣! 要求把這條刪掉。至少要把滿清 對漢族進行民族壓迫,享有特權並實行種族隔離政策加上去。

大漢族主義和獨尊儒術三民主義

久遠停止破壞性編輯,請不要徹底刪除前人內容代之以你的文字,大漢族主義和獨尊儒術相去甚遠,被罷黜的百家大多也是漢族思想,您加入的對三民主義的過激評論也是不客觀的。—鳥甲 2007年8月8日 (三) 16:24 (UTC)回覆

本文太混亂了

大漢族主義和漢本位主義居然都混為一談。哪些是歷史,哪些是現實,哪些是主張(並沒有成為現實),也全都混在一起……需要全面改寫。小駱駝商隊 (留言) 2011年3月29日 (二) 05:43 (UTC)回覆

國語(或稱普通話中文等)文不是漢語

如果你只會講國語跟英語就不要妄想自己是大漢族主義者。111.80.61.184 (留言) 2011年9月10日 (六) 09:43 (UTC)回覆

大漢族主義中的原創研究

此條目目前被大幅度擴充。但是存在原創總結等問題,列舉如下:

  • 首段中根據若干來源總結出:
大漢族主義一詞的產生是中共為了實現共產主義理想,借用馬克思的民族平等、列寧的民族自決思想對中國傳統歷史觀進行貶損,並對華夏文明和中國人民進行馬克思主義思想改造。
據此,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少數民族利益為中心,制定了許多政策法規來限制漢族的權利、剝奪漢族的權利,為少數民族建立自治區,從而穩定中共的統治和共產主義理想。一九八九年前後,共產主義理想陷於崩潰,由共產主義理想凝聚的社會主義中國經歷了政治危機並面臨蘇聯那樣的解體風險。中共在改革開放的同時,加強民族區域自治,反對漢化,以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論格局》為基調開始構建馬克思主義下的多元一體中華民族,不僅對漢族歷史觀進行大規模篡改,同時仍延續以少數民族利益為中心的民族政策。
  • 此觀點未見於任何來源。
    "向政治妥協的中國定義"一節中:
以後者的中國則包括了費孝通定義的中華民族(包含主體民族漢族和滿、蒙、回、藏、苗、壯、維等數十個少數民族)。第二種定義引發了中國歷史上的民族戰爭都是國內戰爭的提法。這種篡改的歷史觀下的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被侵略過、打了近4000年內戰的國家。
  • 此觀點完全無法被所標記來源佐證。
  • "中共消融漢族民族意識的文藝政策"一節中觀點與行文不分。

為避免類似中華民族條目中的編輯戰(部分討論見此[錨點失效]),故在客棧中提出次討論,希望有經驗的維基人幫助解決此條目的問題。--Mys 721tx(留言) 2012年2月18日 (六) 23:47 (UTC)回覆

我怎麼就沒法現有人和我說,中國打了4000年內戰?胡人入侵中原不算侵略?沙皇呢?西伯利亞呢?有些文章一看就是主觀強烈的。--Zfb1200 (留言) 2012年2月29日 (三) 08:42 (UTC)回覆

我去掛了模板。希望有能力的編輯能夠清理一下那個條目。另外真的懇請有些人在表達自己觀點之前能夠關注一下維基百科的編輯守則。--黑色流星留言2012年3月8日 (四) 13:34 (UTC)回覆

移至討論區段落1: 請將符合內容的移回, 或移到其他適合的條目

歷史與現狀

 
漢文化圈與華夷之辨

大漢族主義始於大禹的五服制度,天子建立以中原為中心的世界觀:以首都為圓心,向外口每五百里畫一個圈,畫五個。[1] 中原的天子推崇以周禮為代表的華夏文化,天子要求周邊異族每年「朝貢」或者成為中國的「藩屬國」。[2] 五服制度從夏商周延續到滿清。

 
南朝職貢圖

五服制是古代中國一貫的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以五服制為中心,形成了東亞的漢文化圈日本朝鮮琉球越南都是漢文化圈的一部分。漢文化圈不承認漢族(華夏文明)以外的異族文化的價值,「化外之民」是教化的對象。中國是漢文化圈的中心,是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宗主國。華夏中心觀一直是中國進行領土擴張並維繫其文化心理認同的保證。儒家思想的傳承發揚了華夏中心觀,並且成為漢族文化心理結構的主要成分。[3]

種族民族主義只是中國傳統民族主義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種文化民族主義。[4]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5] 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6] 按照這裡的說法,華是指漢服,夏指行周禮的大國,而「華夏」的意思就是「身穿漢服的禮儀之邦」。漢族的曆法夏曆漢語、漢衣冠、禮樂文明是中國的必要組成部分。在漢人心目中,其直接統治地區是為中國本土,其周圍四夷均為臣屬之地, 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漢族以外的四夷必須臣服中國,不僅僅是文化上的臣服,更是政治上的服從。漢文明和四夷猶如太陽與列星。[7] 漢代始建蠻夷邱,南北朝建"四夷館"。明朝四夷館,內分八館, 曰韃靼女真、西番(西藏)、西天、回回、百夷(傣族)、高昌緬甸等等。朝代名僅僅是王者的「天下之號」。[8] 歷史上的異族政權為了和漢族政權爭奪天下正統,也接受了漢族的禮儀文化,漢語以及漢衣冠。


移至討論區段落2:請將符合內容的移回, 或移到其他適合的條目

而五四運動以來,胡適、陳獨秀、李大釗等知識分子高舉自由、平等、人權、科學、民主的西方啟蒙思想破壞了儒家思想。傳統精神的華夏中心觀也因此受到了徹底排擠。[9]

以下為2012/12/15編修到一半的草稿, 因為edit protect無法提交

大漢族主義,又稱大漢沙文主義皇漢主義漢人優越主義, 漢人至上主義是一種種族主義的意識形態,主張漢族歷史、文化、血緣、正統性優越於其他族裔/民族。在政治上主張一切事務以漢族利益為優先、認為漢族重要性高於其他民族的民族主義[10][11]在中國近代, 有不同形式及內容支持或打壓此意識形態的歷史和定義。支持者大漢族主義者常自認為是復興漢文化的漢族人, 而反對大漢族主義則有不同的政治立場及主張來抑制大漢族主義者的種族主義傾向。

歷史上的大漢族主義

先秦史

由於中國史的史觀常是大漢族主義及民族孤立的史觀,翦伯贊所著的【先秦史】則採多民族國家歷史輔以世界史的觀點[12]

五胡亂華與唐朝

大漢族主義的優越感, 往往在儒家夷夏觀的助長下, 也影響了唐朝邊塞詩人使用侮辱邊疆民族的詞語。[13]

  中華民國成立前後

辛亥革命的「驅逐韃虜,復興中華」口號中的「興漢排滿」的革命主張, 因為和保皇改革派立場相異,認為中國所遇到的挑戰和問題, 和清朝統治階級的種族把持有關係。儘管如此, 這些原來有大漢族主義的革命主張, 在漢族一詞往中華民族一詞在20 世紀初有各種不同的立場的意義及詮釋轉變,如早期孫中山章太炎主張和言論的「大漢族主義」都有程度不一的往「五族共和」修正或調整。

「興漢排滿」的革命主張中的大漢族主義

孫中山講「革命者志在排滿而興漢,保皇者志在扶滿而臣清」,批評羅澤南、曾國藩左宗棠郭嵩燾等陷於淸政府"以漢攻漢之策" ,幫助鎮壓太平天國, "號稱學者,終不明春秋大義"。[14] 一九〇四年,在《中國問題的真解決》一文中,他還說滿洲人是野蠻民族,中國革命"將滿洲韃子從我們的國土上驅逐出去"。章太炎也說:「舉一綱而眾目張,惟排滿為其先務。」[15] [16]更有漢地十八省獨立建國的思想:「若滿洲政府自知不直,退守舊封,以復靺鞨金源之跡,凡我漢族,當與滿洲何怨?以神州之奧博,地邑民居,殷繁至矣,益之東方三省,愈泯棼不可理。若以漢人治漢,滿人治滿,地稍迫削,而政治易以精嚴」[17]。「如吾前所舉民主政體成立之四因,吾國實有其三焉:(一)十八省得天然之地勢,遠勝美之十三州,以地理論可獨立而民主也;……」[18]。排滿興漢思潮,既沿襲了傳統中國的「華夷之辨」,又借用了近代西方的民族主義,使漢族提高了民族自覺。排滿興漢又經革命黨人如陳天華、鄒容宣揚而深入人心。1910年,武昌陸軍第三中學的席正銘、易正柏等人組建黃漢光復黨,宗旨為光復炎黃子孫地位和漢族固有河山,與武漢各革命團體密切聯絡,志在推翻滿清王朝。[19]武昌起義時,漢口的市民聽說武昌開來了軍隊,不約而同地大放鞭炮,夾道歡迎,無數群眾高呼"殺盡胡兒"、"興漢滅滿"的口號。[20] 武昌首義占領武漢三鎮以後,革命黨人繼續不停地大肆捕殺滿人,碗實造成了一種"興漢滅滿"的局面。但排滿思潮瓦解了滿清構建的家天下體系,使原本臣服於滿清政權下的未曾漢化的異族民族主義滋長。

「五族共和」及「中華民族」的修正

Template:Details:中華民族 Template:See also:五族共和 梁啟超最早提出「中華民族」一詞, 認為「興漢排滿」的革命主張, 是種「小民族主義」的漢民族主義。梁啟超為晚清君主立憲的改革派人士代表,反對鼓吹推翻滿清建立共和的革命黨政治主張,主張將滿清疆域境內各民族視為一個整體來拯救的「大民族主義」。因此梁啟超的「大民族主義」的中華民族是一個政治概念及國族概念,主張漢族是這新國族的組成份子之一。

中華民國成立後, 「五族共和」的口號在當時以五大民族並列的方式, 減低原來認為有漢族至上的革命民族主義

儘管如此, 當代台灣學者李筱峰則表示大漢族主義是指孫中山理想中的中華民族[21],而中國共產黨及其後來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也做出類似的批判, 認為中華民族出發的民族政策其本質上仍是大漢族主義大民族主義的一種表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953年3月16日毛澤東的《批判大漢族主義》一文則主張要避免兩種民族主義, 一為「大漢族主義」另一為「地方民族主義」。[22][23]鄧小平在改革開放期間則延續此主張, 並認為反對大漢族主義是重點。[24]

採用國際共產及蘇聯的反對一切大民族主義的理論批評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早期採取的是類似蘇聯人民的民族主義政策, 對中華民族一詞所含的大漢族主義進行批判 (支持中華民族一詞在當時正是中國國民黨)。至今,中共在提到民族工作的場合仍會慣例地說「既要反對大漢族主義,也要反對地方民族主義」。在大民族主義的理論批評下, 辛亥革命的後來的「驅逐韃虜,復興中華」主張被中國官方詮釋為帶有早期興漢排滿的「大漢族主義」。 [25]

</ref>據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制定了許多政策法規來限制漢族的權利、保障漢族之外的其他民族的權利,從而穩定中共的統治。但被批評為製造特權階層和忽視漢文化。[來源請求]

按照馬列主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現階段的官方主流看法,大漢族主義是一種大民族主義,在中國主要表現為歧視、壓迫、剝削漢族以外的民族;限制、剝奪其他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權利;強行改變少數民族的風俗、語言、服飾等;武裝鎮壓其他民族的反抗。[10][26][27]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在序言中明確規定:「在維護民族團結的鬥爭中,要反對大民族主義,主要是大漢族主義,也要反對地方民族主義。」[28]

批判大漢族主義的立場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理論基礎常以列寧主義民族政策為出發, 批評大漢族主義是「是剝削階級思想在國內民族關係上的一種反映」, 並批評其政敵「大漢族主義是國民黨蔣介石,他們思想是大漢族主義。」[29] 是一種強調漢族利益的民族觀,是列寧主義民族政策的對立面。[30][31][32] 是中國共產黨根據列寧主義,對國民黨民族政策的概括。[33][34][35][36] 目前所知,較早提到「大漢族主義」此名稱的文獻是毛澤東在1953年3月16日所作的《批判大漢族主義》[37] 之後,毛澤東多次在會議和講話中批判大漢族主義,如1955年3月21日《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38]、1957年2月27日《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39]

依此理論批評, 相關的法律及決策文字最早可追溯到1931年中華工農兵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以及《關於中國境內少數民族問題的決議案》。[40][41] 出於共產主義理想,中共根據馬克思的民族平等、列寧的民族自決思想反對中國傳統歷史觀民族觀,[42] 對各族人民進行馬克思主義思想改造,[43][44] 塑造馬克思主義民族觀。[45]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現階段的官方主流看法,大漢族主義是一種大民族主義,是資產階級思想,是未獲得馬克思主義教育的體現,[46] 在中國主要表現為歧視、壓迫、剝削漢族以外的民族;限制、剝奪其他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權利;強行改變少數民族的風俗、語言、服飾等;武裝鎮壓其他民族的反抗。[26][27] 具體表現包括不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尊重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不承認少數民族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不承認少數民族有管理自己內部事務的權利,在少數民族地區工作而不尊重少數民族幹部,不同他們商量辦事,不相信他們能夠在實際工作中提高自己管理各種事務的能力等等。[47] 1982年通過的新修正憲法在序言中明確規定:「在維護民族團結的鬥爭中,要反對大民族主義,主要是大漢族主義,也要反對地方民族主義。」[28]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出於反對大漢族主義,貫徹民族平等的政策。[48][49][50][51]

批判「第二代民族政策」倡議者的大漢族主義的立場

近年來, 針對現有民族政策要求改變的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胡聯合,其提出的第二代民族政策也被批評為大漢族主義。[52]

當代網路上的漢族至上及漢族復興

網路言論研究學者研究發現, 在2008年十月發生閻崇年事件, 在中文網路上為漢族至上論(大漢族主義)的表現: 一群由非精英的都會年輕人組成非正式團體, 來動員漢人的族裔特質進而挑戰中國共產黨的多元文化政策, 同時打造自傲自顯的, 和少數民族區分開來的「漢民族」)。[11]另一研究則發現, 這網路上文化保守的論述展現出文化保守主義者在活化漢族文化及中國文化的同時, 也把漢族文化和中國文化混為一談。這些網路上文化保守主義者以完全正面的方式重新詮釋中國歷史, 並致力於攻擊所有對中國歷史有負面看法的各種官方、學術及流行論述。他們主張中國無法進步及現代化的主要問題在於滿族, 而非漢族。他們的政治主張是復興傳統中國文化, 他們的政治觀點綜合了文化決定論及漢族主義。[53]

而「皇漢主義」一名則出自當代部份主張,「皇」是「偉大光明」之義。[來源請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政策相關措施是否消除大漢族主義

按照中共的說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實施民族政策已經基本消除大漢族主義,但仍留有部分影響,主要表現為部分漢人不尊重少數民族的權利與風俗、歧視排斥少數民族幹部,不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文化等。[26]

中華人民共和國制定了許多政策法規來限制保障漢族之外的其他民族的權利,以平衡漢族因人口、文化、語言、歷史等因素形成的巨大既有優勢。例如:

  • 少數民族在教育、就業、提幹等各方面享受優惠;
  • 保證少數民族在官員、代表中占一定比例;
  • 為少數民族創造文字,實行民族語言教育;
  • 地方自治政策,自治地區政府首長必須由少數民族擔任;
  • 漢族及人口超過一千萬的少數民族執行嚴格的計劃生育,絕大多數情況下一對夫妻只能生一個孩子,少數民族則可以多生;
  • 為照顧其他民族的情緒,修改教科書,岳飛等不得稱為民族英雄;
  • 審查影視等文藝作品,不得使用「韃虜」、「蠻夷」、「尼堪」等被認為帶有貶義的詞語,如2006年版《神鵰俠侶》中的「驅逐韃虜」口號被改成了「驅逐他們」,「爾乃蠻夷」被刪去「蠻夷」,只留下「爾乃」。

以上在民族政策給於少數民族的優惠待遇,讓評論家曾節明批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相關民族政策主張,並宣稱現在的漢族根本不可能有什麼「大漢族沙文主義」。[54]。曾節明認為中共執政以來,漢族才是在中國各民族中受迫害最重的民族,如在文革中,破壞的文化古跡幾乎全部是漢族的文化古跡,被迫害的文化人士幾乎全部是漢族文化人士。{fact}宗教信仰自由被剝奪得最徹底的也是漢民族。{fact}五十六年來,漢族也沒有得到任何優於其他少數民族的優待。因為這些政策都是維護其他民族利益、打壓漢族利益{fact},一些人認為在中國少數民族反而成了特權階級{fact},中國不存在大漢族主義{fact}。

主要觀點

大漢族主義者傾向把中國視為漢族主導的民族國家,認為國家政權必須為漢族所掌握。非漢族掌握政權的國家不能稱之為中國。主要不承認蒙元、滿清為中國,有些甚至否定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的非漢族政權,即使這些政權已經高度漢化,後代亦以漢族自居,他們仍不承認他們為漢族一份子。鼓吹血統論,認為漢族血統純正,盲信族譜記載,忽略歷史上有外族同化並攀附同姓漢族名人以及收養改姓冒姓等情況。貶低混血兒,尤其是父系血統非「純種」漢族者,稱他們為「雜種」。

對於分離主義,大漢族主義者一般不主張在文化上將民族的外沿擴大,他們認為應該通過對其他族群的儘快漢化解決這一問題,甚至因此排斥、打壓少數民族文化,排擠外來文化、宗教,亦由於歷史上中國的藩屬國家及民族於近代與中國常有衝突,因此也受到大漢族主義者貶低、排斥,以至世界上其他民族也受到排擠。最極端者甚至主張對曾經統治中國的滿族蒙古族等民族進行種族滅絕。這是由於大量清宮戲的刺激[來源請求]和近幾年網絡上污衊漢人[來源請求]的帖子影響,部份漢人開始重新傾向大漢族主義[來源請求],並且將其與納粹進行糅合來創造一種新的納粹式的種族主義[來源請求]

大漢族主義者也會把社會中的欺詐和拜金視為漢族長期迷失,失去原本價值觀和人生追求造成的。有部份主張恢復傳統性別分工,反對跨性別者和同性戀者。而不認同這些觀點者常會以蝗漢蝗汗等詞嘲笑之。[來源請求]這令部份較溫和的漢文化復興者避免與極端份子混淆而不使用皇漢一名,而以「漢本位」、「漢文化復興者」自稱。[來源請求]

評價

劉宗正指責孫中山有「大漢沙文主義」的思想,例如三民主義之民族主義第四講提到:「就歷史上說,我們四萬萬漢族是從那一條路走來的呢?也是自帝國主義一條路走來的。我們的祖宗從前常用政治力去侵略弱小民族」而實際上,漢族往往都是被侵略者,中國的領土是在自衛反擊中一步步擴大,而且有些地方都是荒無人煙的蠻荒之地,漢族的遷移對這些地方的發展和文明化做出了大量貢獻。[55];劉宗正指責從黃河流域開始逐步發展壯大的中國發展歷史:「漢人」從河南一小塊所謂「中國」之地,到現在中共所統治的「大陸」之地,就是大漢沙文主義與鐵血所建立的,數千年來的漢人,曾經為這種反人類罪與屠殺行為,痛哭流涕與嚴厲懺悔嗎?[56] 他認為原始漢民族活動的範圍應該只包括原來河南一小塊地方,譴責了幾千年來該民族在擴張中的沙文主義。

相關但並不一樣的思想

中國中心主義主張「中國是世界的中心」[來源請求]漢本位主張「漢族是中國之本」[來源請求],與大漢族主義是不同的思想。

參見條目

注釋

  1. ^ 《尚書`夏書》:「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五百里綏服,五百里要服,五百里荒服」
  2. ^ 《荀子》「故諸夏之國同服同儀,蠻、夷、戎、狄之國同服不同制。封內甸服,封外侯服,侯衛賓服,蠻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賓服者享,要服者貢,荒服者終王。」
  3. ^ 李澤厚,1998,《世紀新夢》,安徽文藝出版社
  4. ^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思想史研究室,2007,《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主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5. ^ 孔穎達,《左傳·定公十年》疏
  6. ^ 《尚書正義》注「華夏」
  7.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國學術年刊》第31期第27頁:「這一「天下」由諸夏與蠻夷戎狄所組成,在方位上,是由中國居中心,蠻夷戎狄居四裔;在層次上,由中國居內服,蠻夷戎狄居外服……共享中國「天子」的皇恩浩蕩,這是歷代帝王最終極的「四海昇平」的政治理想藍圖,此即所謂:中國與夷狄,猶太陽與列星。 」
  8. ^ 《白虎通義》「天子至尊,即備有天下之號,而兼萬國矣。夏者,大也,明當守持大道。殷者,中也,明當為中和之道也。聞也,見也,謂當道著見中和之為也。周者,至也,密也,道德周密,無所不至也。何以知即政立號也?《詩》云:「命此文王,於周於京。」此改號為周,易邑為京也。《春秋傳》曰:「王者受命而王,必擇天下之美號以自稱也。」
  9. ^ 杜維明,2008,《對話的文明: 池田大作與杜維明對談集》,商務印書館(香港)
  10. ^ 10.0 10.1 V. A. Krivcov. Maoism and Great-Han Chauvinism of the Chinese Bourgeoisie. 1974* [30 November 2012]. 
  11. ^ 11.0 11.1 Leibold, James. More Than a Category: Han Supremacism on the Chinese Internet. The China Quarterly. 2010, 203: 539–559. doi:10.1017/S0305741010000585. 
  12. ^ 翦伯贊. 先秦史. 知書房出版集團. 2003: 7– [15 December 2012]. ISBN 978-986-7938-26-8. 
  13. ^ 周勛初. 詩仙李白之谜.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6: 105– [15 December 2012]. ISBN 978-957-05-1328-8. 
  14. ^ 孫中山,《敬告同鄉書》,1903 年
  15. ^ 《排滿平議》
  16. ^ 湯志鈞. 章太炎傳.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6: 408– [15 December 2012]. ISBN 978-957-05-1329-5. 
  17. ^ 《排滿平議》
  18. ^ 《政體進化論》
  19. ^ 章開沅,1991,《辛亥革命辭典》,武漢出版社
  20. ^ 王春霞,2005,《"排滿"與民族主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1. ^ 李筱峰. 2006/12/22. 李筱峰專欄續集(2004-2006). '新自然主義'. [2006]. ISBN 9576966205. 
  22. ^ p.137 大漢族主義 關於毛澤東批評的「大漢族主義」與「地方民族主義」。游梓翔. 領袖的聲音: 兩岸領導人政治語藝批評, 1906-2006.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6: 137– [15 December 2012]. ISBN 978-957-11-4268-5. 
  23. ^ Zedong Mao; Michael Y. M. Kau; John K. Leung. The Writings of Mao Zedong, 1949-1976: January 1956-December 1957. M.E. Sharpe. 1992: 55– [30 November 2012]. ISBN 978-0-87332-392-5. 
  24. ^ 見p.100鄔涵輝.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职高专). 清華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4: 100– [15 December 2012]. ISBN 978-7-302-09199-8. 
  25. ^ 李世濤,2000年,《知識分子立場: 民族主義與轉型期中國的命運》,時代文藝出版社‧20 世紀初年到辛亥革命期間,在西方民族主義的激發之下,在"排滿"的熱浪中,迅速地盛極一時。..."排滿"宣傳就是源遠流長的大漢族主義。
  26. ^ 26.0 26.1 26.2 什麼是大漢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
  27. ^ 27.0 27.1 中央統戰部-大漢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
  28. ^ 28.0 28.1 受權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全文)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jimlee02」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29. ^ 共產黨政策闡釋:大漢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大漢族主義是大民族主義在我國的集中表現,它是剝削階級思想在國內民族關係上的一種反映,是一種歧視、排斥、壓迫較小民族的民族主義。」
  30. ^ 中央政治局關於張國燾同志錯誤的決議「在少數民族問題上以大漢族主義代替了列寧主義的民族政策。」
  31. ^ 毛澤東《反對大國沙文主義》「大漢族主義,只顧漢族,認為漢族最高級,就危害少數民族。」
  32. ^ 王賓,1998,《後現代在當代中國的命運: 主體性的困惑》,廣東人民出版社
  33. ^ 周恩來,1943年,《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反對蔣介石的新專制主義》「蔣介石國民黨對國內各小民族,還不是充滿了大漢族主義的民族優越感和傳統的理藩政策的思想麼?即在對外,國民黨還不是有人在提倡大中華聯邦應該圈入安南、泰國、緬甸、朝鮮甚至南洋群島麼?」
  34. ^ 周恩來1943年《論中國的法西斯主義——新專制主義》
  35. ^ 毛澤東194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蔣介石的方針就是實施大漢族主義,摧殘鎮壓,無所不至。」
  36. ^ 《紅色延安令人嚮往 少數民族革命者奔赴聖地‎》「過去我們腦子裡頭有大漢族主義,壓迫,就講大漢族主義是國民黨蔣介石,他們思想是大漢族主義。」
  37. ^ 《毛澤東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第269—270頁。
  38. ^ 《毛澤東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第405頁。
  39. ^ 《毛澤東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第227頁。
  40. ^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民族理論: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指針》「蘇維埃共和國必須特別注意落後民族共和國與自治區域內生產力的發展與文化的提高,必須為國內少數民族設立完全應用民族語言文字的學校、編輯館與印刷局,允許在一切政府的機關使用本民族的語言文字,儘量引進當地民族的工農幹部擔任國家的管理工作,並且堅決反對一切大漢族主義的傾向。」
  41. ^ 《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思想民族理論在內蒙古的實踐》
  42. ^ 《馬克思主義關於民族團結的基本觀點和原則》
  43. ^ 全國統戰工作會議《關於過去幾年內黨在少數民族中進行工作的主要經驗總結》:「任何民族主義、大漢族主義或少數民族中的地方民族主義,都是與共產黨的原則,亦即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原則不相容的。共產黨人主張國際主義,主張民族平等,反對民族壓迫,並為此進行不調和的鬥爭。它在黨內和人民中不斷地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
  44. ^ 江澤民《加強新疆各民族團結,堅決維護祖國統一》「要堅信黨的民族政策是正確的,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各族幹部群眾。」
  45. ^ 江澤民《必須樹立馬克思主義的民族觀和宗教觀》
  46. ^ 《中共中央關於批判大漢族主義思想的指示》
  47. ^ 劉少奇1954年《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報告》
  48.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序言
  49. ^ 周恩來民族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忽視民族自治權利的傾向,多半是從大漢族主義來的,應該批判。」
  50. ^ 劉少奇《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報告》第四節《關於民族自治問題》
  51. ^ 《毛澤東與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
  52. ^ 《中國民族政策的核心原則不容改變——評析「第二代民族政策」說》
  53. ^ M. Chew, Matthew; Yi Wang. Online Cultural Conservatism and Han Ethnicism in China. Asian Social Science. 2012-05-28, 8 (7) [2012-12-14]. 1911-2017 ISSN 1911-2025, 1911-2017 請檢查|issn=值 (幫助). doi:10.5539/ass.v8n7p3. 
  54. ^ 仇漢 ― 民族虛無主義態度不可取
  55. ^ 劉宗正:〈孫中山的聯邦思想〉
  56. ^ 劉宗正:大漢沙文主義是人類文明最大規模的病毒

外部連結

實在是沒有心情應付閣下的無理取鬧行為

user:Lauyulam 先生自行去向管理員報告,用另一個帳號(user:子規)去也可以。

--No1lovesu留言2015年2月8日 (日) 17:03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大漢族主義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7年8月12日 (六) 23:43 (UTC)回覆

黨與政府的區別

中共政府沒刪除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相同,中國政府有歧異--葉又嘉留言2019年4月3日 (三) 03:33 (UTC)回覆

編輯請求 2019-04-06

  請求已拒絕

請求管理員將條目「爭議」一節的「中共政府」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以中共政府代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不合適,一方面「中共政府」有貶低的意味,另一方面「中共政府」和「中國政府」一詞一樣有明顯的歧義,參見此處的討論。--—以上簽了名的留言由Ngguls對話貢獻)加入。 2019年4月6日 (六) 07:28 (UTC)回覆

保護已過期,且申請人已自行更改。此編輯請求無效。--S Wang👉中文—烏爾都語協作計劃2019年4月15日 (一) 01:06 (UTC)回覆
返回 "大汉族主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