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客家話

由Chaaak在話題請問瀕危程度的來源上作出的最新留言:3 年前
基礎條目 客家話屬於維基百科社會和社會科學主題的基礎條目擴展
條目「客家話」已被列為文化中文領域基礎條目之一。請參見中文領域基礎條目以了解詳情。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乙級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廣東專題 (獲評乙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廣東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廣東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Note icon
根據標記,本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以供查證
福建專題 (獲評乙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福建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福建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Note icon
根據標記,本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以供查證
江西專題 (獲評乙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江西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江西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Note icon
根據標記,本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以供查證
台灣專題 (獲評乙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台灣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台灣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Note icon
根據標記,本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以供查證
東南亞專題 (獲評乙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東南亞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東南亞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Note icon
根據標記,本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以供查證。
馬來西亞專題 (獲評乙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馬來西亞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馬來西亞相關條目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Note icon
根據標記,本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以供查證。
新加坡專題 (獲評乙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新加坡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新加坡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優良條目落選客家話曾獲提名優良條目評選,惟因其尚未符合標準而落選。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連結中可了解落選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之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2007年6月18日優良條目評選落選

關於英文版的翻譯

一篇關於中國語言的文章卻要從英語翻譯,真是可悲哦!可見中國人對維基還是知道的不多或者根本不在乎。--冰封沙漠 要發飈請找我:-) 11:51 2005年7月9日 (UTC)

我也覺得這篇翻譯文章恐怕沒什麼意義--—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Wansoon對話貢獻)於2005年7月30日 (六) 23:12加入。

我已經繼承前人的工作,把它翻譯完了。不過對譯文要大幅度修改以融入現在的文章裡。英文中的「聲調對客家話乃至所有漢語都很重要,因為它區別語意」之類的話,中文版沒必要保留。--rich4

客家話是否為獨立的語言

從語言學角度來說,客家話、吳語等無疑均為分開的語言。而爭議則是由於政治等原因引起的。--Wengier留言) 17:23 2005年9月24日 (UTC)

查實客家是否相對名詞?

客家不是獨立名詞,它是有固定的概念的。請查看客家。--rich4

客家不叫廣東話

我只查得客家話又叫土廣東話,未見其叫廣東話的說法。如果客家話叫廣東話,那粵語應該叫什麼?作者請查證。
--Edward Wong 10:27 2005年10月8日 (UTC)


「土廣東話」的說法,正是出現在改革開放後,廣州話歌曲、影視遍及全國大陸之時。 以前都是叫廣東話為多的(沒有「時髦廣東話」的對比,又何須多稱一個「土」字呢?) 像清末民初李宗吾的作品,就多次提出當地(指四川)廣東嘉應州的移民,頑強著保持祖籍的廣東話,即使是四川本地嫁來的媳婦,也要學習廣東話。應此將廣東話作為客家話這個詞出現之前客家話在外省稱呼的代表,我是合適的。

另:「如果客家話叫廣東話,那粵語應該叫什麼?」客家話和廣州話被稱為廣東話,是不同時代的事情,兩者互不衝突。在條目中重點提客家話的舊稱,是因為要這有利於闡述客家話稱呼的沿革(待寫)。將廣州話稱為廣東話,是香港傳媒帶動,在中國內地流行的--在廣東反而不流行,一般成廣州話為白話。粵語(一種大方言)和廣州話(粵語的一種)也不是一回事。--rich4 01:28:50 2005年10月9日 (UTC)


土廣東話和廣東話是一個意思。之所以一些外地叫客家話叫廣東話,是因為那些客家人是廣東遷移過去的,他們把廣東人所說的話都稱為廣東話了。廣東人說的話有很多種,就像四川人說的話,也有客家話,一般不好說四川客家人說的客家話就是四川話,但是到外國某些人可能認為是四川人就把他稱為四川話了。所謂此廣東話不同於彼廣東話也。 Hakok 01:55 2005年10月9日 (UTC)

可以參考一下廣東話條目,如果有可補充、修訂的內容歡迎補充、修訂之。 --rich4 03:43:54 2005年10月9日 (UTC)

看了條目,比較清楚,寫得不錯。不過,有時候廣東話特指粵語,這種情況也存在的 Hakok


「廣東話特指粵語」->added:「常特指粵語廣州音(廣州話、香港話)」。--rich4 09:06:21 2005年10月9日 (UTC)

我已經建了一個「稱謂」的標題,把客家話在各地的稱謂都列進去了。把客家話直接稱為廣東話是有點不妥,那怕是舊稱。因為客家話實際上在四川、湖南等地才被稱過為廣東話,而在客家話的主流地區,包括廣東、福建、江西都從來沒有把客家話稱過為廣東話,包括客家人自己,根據名稱隨主人的原則,我想還是把「舊稱廣東話」去掉為好,如果真的要加,也可以定義準確一點,比如說「在四川、湖南等地舊稱廣東話」,但我覺得已經沒有放到最前面的必要了。--長夜無風 06:43 2005年11月10日 (UTC)

廣東話並不等同於廣州話

看過rich4兄的高論,小弟很受教益。未聽過「廣東話」這一提法想必是我孤陋寡聞,此說見於何書,萬望賜教。但還是有一點,竊以為把廣東話等同於廣州話是不夠準確的。小弟是廣東清遠人,母語是粵方言的一支,與廣州話有共通處但不是廣州話。然而,她的使用者除了稱之為白話之外還用到廣東話這一名稱。這倒不是出於近年來香港媒體的宣傳,就本人而言,是得自外祖母處。我由此相信廣東話之名由來已久,而不是一種時髦的叫法。其指稱的範圍也不限於廣州話(至於香港話一詞,我在廣東極少聽說,香港人自身也不用,反而在北方偶有聽聞),而恐怕是白話的同義詞。另外,清遠境內也有客家話分布,無論自稱、他稱都是客家話,少數稱ngai話,若將之稱為廣東話,我的客家朋友們恐怕是要抗議的。
--Edward Wong 15:45 2005年10月10日 (UTC)

不好意思一直沒看見,還望見諒。
這個問題我想偏題了,轉到talk:廣東話討論如何--rich4 01:37:08 2005年11月10日 (UTC)

優良條目評選

以下內容由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移至

是否應加入外來詞彙對客家話的影響

rthryip:比如說有些飄洋過海做苦力的客家人,積累財富後回鄉安頓,引入了「占仔」(Jimmy)等用詞。我來出個題,看看有無客家人知道「鐸麻地」裡面的什麼東西?

臺灣客家語

中華民國教育部使用「臺灣客家」一詞,故客家語無需移動至客家話。--Hakkatw留言2012年11月9日 (五) 12:45 (UTC)回覆

專業一點,建議用客家語作為標準

百科還是要以專業性強性的表述作為標準詞。台灣教材都用客家語作為標準,為何維基百科就不敢用? ]]。--Anson2812留言2012年11月10日 (六) 11:04 (UTC)回覆

請求與嶠語合併

描述相同項目--——C933103(留言) 2014年3月9日 (日) 20:07 (UTC)回覆

梅縣話與梅州話

有關於梅縣話與梅州話的問題,首先梅州話在各區縣市均有不同的腔調,鑒於語言學界暫時沒有「梅州話」這一學術語,且語言學家普遍認同梅縣話是(大陸)客家話的代表,梅州話全部更改為梅縣話,敬請各位查證後再編輯本小結--客家帝國留言2014年6月22日 (日) 05:14 (UTC)回覆

條目因以「客家語」為題目

此語言在中華民國教育部的官方名稱為「客家語」,且使用已經非常普遍,應該採納其作為標題。而且其他被認為是「漢語方言」的獨立語言(如粵語、吳語、閩南語等),皆是以「xx語」為標題,不用「xx話」作為標題,此條目也應該跟隨。「客家話」這一名字模稜兩可,有矮化客家語之嫌,在下不提倡各位在寫條目的時候使用這類名稱。--el caballero de los Leones (Ajouter un message)CKJV 2014年11月29日 (六) 14:40 (UTC)回覆

關於客家語使用者人數之爭議

原有的數據:

  • 客家方言的分區》,全球說客家語的大約有4400萬人(原有數據)。
  • 而根據 「Ethnologue」的數據,則有3142萬(編者新增的數據)。

新增的數據參考數據:

  • 中國語言地圖集》(2012版),則說全球說客家語的大約有4220萬,和《客家方言的分區》的數據幾乎一致,而《中國語言地圖集》主要更正了湖南說客家語的人口數據。

《中國語言地圖集》(2012版)是在1987年版本的基礎上,在近二十多年來得的研究成果編寫而成,《中國語言地圖集》也是中國語言、方言的權威。而Ethnologue是網上世界語言、方言的資料庫,每個語言的描述、分佈和人口也是參考眾多研究文獻和網上資料庫得來的。但我觀察Ethnologue少有漢語來源的文獻,而且其網上資料庫的資料也有些年頭,連橋本萬太郎在1973年編寫的著作都可以作為主要參考來源就可見一斑。但我們也不能據此認為Ethnologue的資料不准確,關於客語人口數據,其他國家的人口數據都有標註參考來源,然而納悶的是關於中國客家語使用者的數據根本沒有說明的參考來源(應該說粵語、閩南語、吳語等也是一樣),奇怪的是關於中國漢語方言人口數據竟然和1987年版的《中國語言地圖集》所描述的相差不遠(略有增減),不知道他們是不是仍使用舊數據推測。本人也向Ethnologue詢問該數據的參考來源,相信很快可以得到回覆。 Mnemonic kek留言2016年11月27日 (日) 06:26 (UTC)回覆

《客語源起南方的語言論證》的一些問題

羅肇錦的核心觀點是彝畬語都保留了上古北方漢語特點,甚至接近上古漢語,文章中的「北方漢語」是指今天的官話方言,羅氏認為他們深受阿爾泰語系影響。其結論是客語等南方漢語是彝語、畬語等上古漢語,加上北方漢語(官話方言)的書面語而形成的。見1.3 北漢源自南漢(550頁):「因此,客家話與北方話雷同的地方很多,完全是自古以來,南北並無多大差別,他們本來就是同一起源,基本的語言是相同的,只是後來北方的那支漢語,受差別很大的阿爾泰語系影響,變得和南方不同罷了...」。羅氏認為,漢族語分北漢語和南漢語,北漢語是加入阿爾泰語成分(如東胡、通古斯、鮮卑...)的官話。而南漢語就是保留藏緬苗瑤侗泰(如百越、荊楚等)加入北方漢語的粵客贛閩語。這個假設是要證明客語古漢語特徵皆出自彝畬語,客語非來自北方,反而是異化的北漢語影響南方的上古漢語(彝畬語)而成的。

首先這個觀點本身顯然就證據不足,必須要證明彝畬語都有大量的上古漢語特點,雖然羅氏在文章裡借用客語和彝畬語來加強這個觀點,但這顯然是不足夠的,最起碼也必須利用上古漢語資料文獻和彝畬語直接比較分析。要不然一切都是空中樓閣。更要命的是彝畬語和客語都是漢藏語系,但彝語屬於藏緬語支,客語、畬語(山哈話)屬於漢語支,加上上文提到的侗泰語則屬於侗台語系,本身差別就非常巨大,也不說在國際學界普遍認為侗台語系不屬於漢藏語系,前者和南島語系有更深的關係,要把這些語言都牽扯在一塊就有一定難度,就不說要把他們都認證為上古漢語了。

第二,羅氏搞混了畬語(活聶話)和畬話(山哈話),羅氏在1.1山的迷思裡有參考吳永章的文章,指出了畬族有兩種語言,廣東的畬族(活聶)說畬語,接近瑤族布努語,屬於苗瑤族苗語支。而其他大部分的畬族說接近漢族使用的客方言(即山哈話)。不過後面的章節用作比較的「畬語」卻都是山哈話,一般學者山哈話為是客語的一支,兩者本來就非常相似,羅氏以畬語(山哈話)來作比較本身就缺乏說服力(見4.2 次濁上部分唸陰平和畬語相通和4.5全濁上聲文白異調)。

第三,羅氏似乎沒有意識到彝語和畬語(山哈話)的根本差別,只因為他們都是南方少數族群說的語言,就很籠統的把他們歸為一類。實際上有很多舉證只是客語和彝語或畬語(山哈話)雷同,比如4.2和4.5就是客語和畬語(山哈話)的比較,和彝語沒半點關係,但羅氏仍在可以在4.2和4.5分別作出「...客語口語層原屬南方畬、彝語」和「事實上從這點就足以證明客家話源於彝畬語」等小結。足以看出羅氏對彝語和畬語(山哈話)本身就缺乏概念,而且其結論也很草率。另外4.5提到古全濁上聲字、古次濁上聲字唸陰平,是客家話保有原來畬語調類的現象。但實際上這是畬語(山哈話)和客語保留獨立陽上調的痕跡,仍有極少數古全濁上聲字、古次濁上聲字唸陽上的客語可以佐證。另外還可見4.4彝語畬語客語都有豐富的聲化韻 -v的章節,首先這個標題問題非常大,畬語(山哈話)並沒有v這個聲母的,再一次證明羅氏強行將彝語、畬語(山哈話)並列。而彝語v摩擦韻也不是鐵板一塊,有些方言甚至摩擦與否可以產生對立(如tu和tv)。還有強行將f和彝語拉到一塊更是敗筆,章節沒有解釋客語hu->f和彝語的關係,相反就提到彝語有hv這個音節,這反而否定了hu->f源於彝語。

第四,羅氏的假設缺乏有力的證據,如在4.1客語全濁清化便送氣清音與彝語相裡,羅氏認為彝語不送氣清濁聲母有語法意義的差別,而客語清化後要兼顧語法之別,便清化作送氣清音,以達到辨義的目的。這假設看起來似乎合情合理,然而參考彝語部分經歷濁音清化的方言,乃至整個藏緬語,變化的走向都是以不送氣清音為主(如吃:拉祜語讀/tsa/、哈尼語讀/dza/,聽見:拉祜語讀/ka/、哈尼語讀/ga/等等)。顯然藏緬語的清化走向不符合羅氏的假說。在4.3知章同音的存古現象,羅氏甚至沒有舉出彝語、畬語(山哈話)作比較,直接靠想像作出結論,見4.3(560頁):"...知章同音是超過中古的上古語音現象,今天客家話仍保留豐富,唯有客家看成本來就居住在南方保有豐富的彝畬語言,這些彝畬語言與北方上古可以通,因為南方的彝畬語地處山區,保守性強,所以留下豐富的上古語音現象,反之北方歷代受阿爾泰語系影響,變化較大,所以找不到知章同音的痕跡」。這個說明簡直是不知所謂,很難讓人相信是出自從事漢語方言研究的教授。且不說「知章同音」普遍存在各漢語方言,如普通話「張」(知組)=「章」(章組)= /tʂaŋ/。羅氏要強調的實際上是精莊vs知章的現象,在官話方言裡,精莊知章的對立就有南京型,濟南型和昌徐型,其中昌徐型就是精莊vs知章的形態。早在元代周德清編著的《中原音韻》裡頭,知章已經合併,和精莊有別,什麼北方找不到知章同音簡直無從說起。至於湖南和江西的方言有知章讀舌頭音(t th)的現象,實際上學界更偏向後起說,羅氏認為「上古已經有這個現象最切近語言事實」恐怕是一廂情願(根據擬音學,章組來源複雜,而且也鮮少和知組字諧聲,比較多的是見組),為只是要論證客語裡知章vs精莊的差別是上古已有,東晉以來南遷的客家人,與諧聲時代毫無關聯,無法解釋客家人從中原帶來。再看看,畬語(山哈話)和彝語,其中畬語(山哈話)一般上都是知章精莊都讀/ts tsh s/(部分在細音韻母會變成/tɕ tɕh ɕ/,但這和古漢語聲母沒有直接關係)。彝語更是難以找到很到可以比較的漢字讀音。也難怪這個章節羅氏無法舉出彝語和畬語(山哈話)的例子,只能裝模作樣地胡說一通。

以上種種看,羅氏這份研究仍有許多不足之處,有些錯誤如活聶話和山哈話的混淆、籠統的將彝語和畬話(山哈話)歸為一類等,這些錯誤顯然不應該發生在一個教授身上。而後面的知章同音現象,連畬彝語的例子都舉不出,只能自圓其說。總的來說,要論證客語和彝語的關係,這篇文章還缺乏說服力。Mnemonic kek留言2017年2月3日 (五) 20:49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客家語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7年6月28日 (三) 20:02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客家語中的3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7年8月14日 (一) 20:03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客家語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7年9月19日 (二) 18:28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客家語中的3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8年7月8日 (日) 11:37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客家語中的3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8年7月29日 (日) 16:18 (UTC)回覆

請問瀕危程度的來源

大家好,目前頁面的 InfoBox 中瀕危程度為「危險」,但我到頁面上所附的 UNESCO 世界瀕危語言地圖 輸入語言碼 hak 但沒有顯示客家語在瀕危語言中。請問目前設定的「危險」程度的來源為何呢?謝謝!—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Cheche33x對話貢獻)於2018年12月18日 (二) 05:42 (UTC)加入。回覆

世界瀕危語言地圖不一定準確,但我同意「危險」這個分類有問題。瀕危與否要視乎是針對某一地域,還是整個客家話。原生地的客家話(梅州一帶)不可能是瀕危,但在台灣某些客語區情況就比較壞。這裏是客家話的主要條目,應該以整個客家話群體去看,這樣就不能說是危險。 Chaaak留言2021年7月3日 (六) 11:40 (UTC)回覆

建議移動(恢復條目原名):「客家語」→「客家話」

客家語」 → 「客家話」:據《中國語言地圖集》、英語維基相應條目日語維基相應條目,及一般印象,「客家話」當為更常見名稱,故請求恢復條目初始名--Cswquz留言2019年8月10日 (六) 23:05 (UTC)回覆

台灣官方用詞是主張「語」的編者將此條目改名的理據,然而一地的官方稱呼未必反映整個華語世界的習慣提法。《中國語言地圖集》對於漢語一級方言,有的用「語」(如粵語、吳語),有的用「話」(如本例)。《中國大百科全書》是用「客家方言」作為條目名,解說中則用「客家話」,未見「客家語」提法。--Cswquz留言2019年8月11日 (日) 08:44 (UTC)回覆
Google 和 Youtube 的搜索結果:
  1. 如以「客家語」(繁體)搜索 Youtube,結果的第一條是:《新聞深喉嚨》精彩片段 救救將消失的客家語!卻把客語當日語教?——整段視頻只有標題和第一次提到的時候用「客家語」,之後全部是用「客家話」指稱;
  2. 若以「客家語」(繁體)Google,結果多與「臺灣客家語「相關;
  3. 若以「客家語」(簡體)Google,則「客家話」約占結果半數;
  4. 若以「客家話」(無論繁簡)Google,則「客家語」出現得很少。
--Cswquz留言2019年8月11日 (日) 09:19 (UTC)回覆
本條目移動史:
  1. 2014年11月29日 (六) 13:55
  2. 2015年10月21日 (三) 16:54
  3. 2015年12月22日 (二) 14:28
--Cswquz留言2019年8月11日 (日) 09:40 (UTC)回覆
稱為「話」還是稱為「語」完全是一個語言習慣問題,「話」並不低於「語」。最明擺著的例子:官話(普通話)。--Cswquz留言2019年8月12日 (一) 02:16 (UTC)回覆
  • (+)支持,亦同意移動理據。大陸、香港、台灣三地在學術、媒體、民間交流上都是最通用的名稱,亦是約定俗成的名稱,香港的客家話母語者、保衛客家話的劉鎮發教授亦稱之為客家
  • (~)補充條目最初就叫客家,2014年@唐吉訶德的侍從移動條目時提出的理據是「中華民國教育部的官方名稱是客家」,但他並沒有給出「最常用」的佐證,我認為舉證責任在於第一次移動的人,否則應當自動撤消其移動。Lovewhatyoudo ® 2019年8月12日 (一) 04:10 (UTC)回覆
返回 "客家话"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