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嶽麓書院
最古老的大學?
我覺得最古老的大學一段似乎有些POV呀。據我所知嶽麓書院從宋朝開始後,中間中斷過幾次,似乎不能簡單地追溯上去呀。--Mountain(Talk) 08:25 2004年10月15日 (UTC)
確實相當有爭議。本來長沙條目也有這個介紹,被我刪除了。但反過來說,又確實有這個說法。
這是摘錄自英文維基university的話:Because of the above definition, the oldest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 were all European, as the awarding of academic degrees was not a custom of older institutions of learning in Asia and Africa. Howeve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considerably older than the most ancient European universities existed in countries such as China (Yuelu Academy), Egypt and India.
一般來說,嶽麓書院還是有最早的高等學府之一的說法的。自從宋朝成立後,嶽麓書院當然經歷過興廢(七毀七建),但整體來說並沒有出現完全的斷層,而且也確實是一直傳襲自北宋的初始。傳承到今天仍然有作用的書院(今天即湖南大學),恐怕也只有嶽麓書院一家了。--涓生 12:10 2006年2月4日 (UTC)
- 白鹿洞始創於 940 年呢, 這種自稱世界第一的情況, 若果沒有世界公認, 也沒有甚麼意思. --Yau 10:14 2006年6月4日 (UTC)
- 可是白鹿洞並沒有延續到今天,而嶽麓書院到今天依然在辦學。--涓生 12:07 2006年6月4日 (UTC)
要實事求是。書院不等同於高等學校,更不等同於大學,歷史上中國有7000多個書院,水平參差不齊,可以說有的相當於中等學校的水平,有的相當於高等學校的水平。中國歷史上最好最有影響的書院白鹿洞書院,和嶽麓書院、嵩陽書院等等水平比較高的書院才算得上是高等學校。至於說,高等學校,最早的當然不是書院,最早的書院創辦於8世紀,而中國的太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即使是書院,白鹿洞、嶽麓、嵩陽都算不上是第一所書院。關於第一所大學university,英文維基的說法是:如果認為大學是指高等學校,那麼最早的是公元前21世紀前中國的上癢(歷代國學的一種,後來的朝代又稱太學、國子監等)。對於西方世界來說,則可能是Takshashila, Nalanda, Al-Azhar三所中的一所,如果嚴格按照latin "universitas"的定義,那麼就是Bologna 。 --Lushan 15:24 2006年7月13日 (UTC)
就現存來說,首先要弄清楚現存的含義。如果現存是指遺址的現存,那麼還有白鹿洞書院等許多書院的歷史比嶽麓書院更古老;如果是指遺址傳承的現存,那麼傳承南京太學的南京大學歷史更悠久。而且,根據湖南大學的歷史介紹,中間經歷過工學院的階段,根本談不上文史哲儒學的傳承。事實上,傳統的書院在清末就不再存在了。--Lushan 02:43 2006年7月15日 (UTC)
這麼和你說吧,首先並不需要你和在這個問題進行如何深入的討論,而只需要反映一個客觀的聲音。我們所做出的推論之類,都只能算是個人探討。不過我還是很有興趣和你說兩句。說現存,當然不會僅僅指一個遺址,而是現在依然還存在,還發揮作用。湖南大學經歷過工學院又如何呢?大學是從學院轉型過來的,當然就是一脈相承。莫非你認為湖南大學以前是文學為主,後來轉為工學為主,那麼湖南大學就不是以前的傳承了?
廢話說完了。我現在指出維基編輯的原則,也就是我們並不需要做原創研究,而是要做可供查證。我現在提供這個網頁來進行說明,你如果有其他搜索到的材料可以貼上來供大家參考。--涓生 09:07 2006年7月15日 (UTC)
至於你說南京大學前身追溯到南京太學,我還真沒聽說過。結果網絡上一搜索,除了維基有此說法,沒有任何其他地方有文章對此有定義。所以我把南京大學那段太學追溯刪除。--涓生 09:20 2006年7月15日 (UTC)
閱讀南大討論頁後才發現所謂「太學追溯論」只是少數人的原創研究。至少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的太學早已於朝代滅亡時就中斷,而學院卻不同,朝代滅亡後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等依然存在。--涓生 09:33 2006年7月15日 (UTC)
- 涓生,通過查看你的貢獻找到這裡。建議在對一個課題發表一意見的時候,先學習一下相關的知識。至於你說南京大學的太學追溯是原創研究,說明你根本不了解情況,也沒有仔細看討論。南京大學1949年改名前的中央大學官方文件都追溯南京太學。不懂就不要胡亂修改。建議你多學習一下相關的知識。 --Nuwikian 16:52 2006年7月20日 (UTC)
你說我的修改叫「胡亂修改」,那我說你所做的是「吹噓」也就扯平了。我們以後不要使用攻擊性語言。南大追溯到太學根本就不是普遍看法,我強烈反對將部分學者的理論加入其中。--涓生 00:13 2006年7月21日 (UTC)
至少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的太學早已於朝代滅亡時就中斷,而學院卻不同,朝代滅亡後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等依然存在。--涓生 09:3 湖南大學的涓生真能撒謊。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等依然存在?存在幾根朽木? 嶽麓書院1903年就廢除了,還在這裡騙人說存在,你認為大家不知道? 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現在依然存在,那毛主席也還存在,慈禧太后也還存在,存在的是什麼?屍骨 Futurecsu 朝代滅亡後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等依然存在? 湖南大學的涓生,你應該了解嶽麓書院吧,為什麼吐出來的都是滿口謊言?嶽麓書院在古代的時候不知道曾名中斷停辦過多少次。明代滅亡,滅亡嶽麓書院中斷了多少年?清朝初年的時候,在朝廷的調令之下,長沙官學迅速得以恢復,隨著清朝在全國統治地位的鞏固,社會逐漸安定下來,到順治末年對書院的抑制政策已有所鬆弛,康熙、雍正年間進而實行支持和鼓勵政策。長沙府屬各縣的書院漸次復興。1668年(康熙七年),巡撫周召南下令重建嶽麓書院。 書院比官學停辦的時間久鎝多。 你涓生還敢在這裡睜眼說瞎話,你騙得過哪個 Futurecsu
- 別激動,我不過是按照網站提供的信息客觀表述該觀點,並且我也支持該觀點。另外我根本不是湖大的學生,別瞎猜,更不要用攻擊性的語言。
嶽麓書院停辦過是事實,可嶽麓書院重建後是承接的,她從來就沒改過其他名字,也一直以上一次為源。這和太學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每個朝代的太學和南京最高學府是否有承接關係?--涓生 21:25 2006年7月21日 (UTC)
攻擊性的語言?你吐出來的不是滿口謊言?你湖南大學涓生明明知道嶽麓書院,還要在這裡騙人?至少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的太學早已於朝代滅亡時就中斷,而學院卻不同,朝代滅亡後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等依然存在,這是你說的?嶽麓書院沒有中斷?你就是這樣撒謊的?你看看,清朝,嶽麓書院不但中斷了,而且中斷的時間比長沙的官學還要久得多,事實在那裡你專門研究嶽麓書院寫嶽麓書院文章的涓生還要滿口謊言?嶽麓書院停辦過是事實,可嶽麓書院重建後是承接的,她從來就沒改過其他名字,也一直以上一次為源?名字相同就相同?中南土木建築學院改了名的湖南大學和解放前的湖南大學名字也相同,台灣的中華大學和以前武漢的中華大學名字也相同,前後也是承接的?中南土木建築和嶽麓書院有個什麼承接什麼關係?不要在這裡破壞維基,搬弄你中南土木建築學院的撒謊手法 Futurecsu
累計辦學了幾百年的嶽麓書院是全體湖南長沙人的驕傲。但是湖南長沙人是尊重事實的。你Juansheng涓生要去想法設法編造一個世界最古老大學的稱號,樸實的湖南長沙人對你這種撒謊是唾棄的。嶽麓書院不是世界最古老大學,湖南長沙人也不要你這種通過撒謊帶來的稱號。這個你編造出來的讓全世界嘲笑的稱號留給你自己吧。湖南長沙人自豪的是嶽麓書院本身。 Futurecsu
以湖南大學校史中的「中南土木建築學院」這段歷史來否認歷史的延續性是有問題的,畢竟中南土木建築學院還有原國立湖南大學的土木系存在。如果以這個來否認歷史,那中國很多大學的歷史沒法寫。就以清華為例,52年院系調整後,她的文、理、法、農學院全部分出去了,只剩一個工學院,按照這樣的邏輯,是不是現在的清華大學也無法和以前的國立清華大學沒有辦法掛上聯繫?
天下第一書院白鹿洞都不敢自稱是最古老的大學
現存的廬山白鹿洞開始於南唐升元年間的白鹿國學,1000多年了,都不敢自稱是最古老的大學,更何況比白鹿洞年輕的嶽麓之類的書院了。如果大學是指來源於歐洲的大學,書院連大學都不是。如果說大學是高等一點的學校,白鹿國學雖然940年就建立了,但是我們中國的國學在這以前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書院來說,麗正脩書院在唐開元年間(718年)就已經創辦了,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嶽麓書院、東林書院這些著名一點的書院相比較起來也算是年輕的。即使嵩陽書院號稱始建於公元484年,也不是最古老的,再古老不如古代的國學古老。而且,國學還是國家的最高學府,國學中的太學比大學還高級出一點。 -Lushan 06:28 2006年7月22日 (UTC)
頭疼不頭疼。這白鹿洞書院又沒有一個現代大學的傳承,和嶽麓書院湖南大學完全不是一回事了。這裡所寫的,也不過是現存最古老的大學之一,根本就和白鹿洞書院不相干吧。--涓生 08:12 2006年7月22日 (UTC)
湖南大學的Juansheng|涓生不要當騙子騙人。白鹿洞書院沒有一個現代大學的傳承,嶽麓書院有一個大學傳承?你說的那個傳承的大學是最早的名字叫中南土木建築學院的湖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傳承儒家文科?你撒謊也不能這麼弱智。 Futurecsu
繁簡字問題
簡體字岳對應繁體字嶽與岳,這間書院存在的時候名稱應該是「嶽麓書院」,所以特意移動到簡體,以「嶽麓書院」為主條目名稱會不會怪怪的? Jessew07 05:55 2006年2月4日 (UTC)
那麼,使用全繁體的「嶽麓書院」吧。--涓生 12:13 2006年2月4日 (UTC)
嶽麓書院1903年就停辦不存在了,只剩下清代的建築遺址,不要在這裡當騙子騙人
不用說專家,一般人都知道,嶽麓書院是文人呆的地方,是學四書五經儒家經典的地方,1903年就停辦了,不存在了,只剩下清代的建築遺址。湖南大學的Juansheng涓生還敢撒謊說嶽麓書院是現存最古老的大學之一?
即使是湖南師範大學等學校的前身國立湖南大學,前面1917年在嶽麓書院遺址的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也談不上繼承關係。嶽麓書院是文人的學校,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是工人的學校,怎麼能夠繼承?國立湖南大學都和嶽麓書院沒有繼承關係,現在的湖南大學,是1953年建校,最早用的名字叫中南土木建築學院,就更談不上了。要實事求是,不要當騙子騙人。 Futurecsu
嶽麓書院清代建築遺址上的1917年的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能傳承文人的嶽麓書院?嶽麓書院清代建築遺址上的1953年的中南土木建築學院能傳承文人的嶽麓書院?騙人也不能騙得這麼低級吧? Futurecsu
我對你的說法和編輯表示強烈抗議。不要以為只有你的編輯就是對的,我的編輯就是撒謊。湖南大學是否真的繼承嶽麓書院,我們不必調查該真實性,只需要列舉可查證來源即可。網絡上關於此說法的可靠來源舉不勝舉。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對湖南大學的介紹:
湖南大學的前身是宋朝四大著名書院之一、創建於宋太祖開寶九年(公元976年)的嶽麓書院。它歷經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時勢變遷,一直保持著文化教育的連續性。1903年嶽麓書院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學。1937年成為國民政府教育部十餘所國立大學之一。
請問我哪裡撒謊了?我說湖南大學的前身追溯到嶽麓書院,追溯到國立湖南大學,是有眾多可查證來源可以證明的。--涓生 07:35 2006年7月23日 (UTC)
Juansheng涓生不要把湖南大學撒謊的東西搬到維基上來。「湖南大學的前身是宋朝四大著名書院之一、創建於宋太祖開寶九年(公元976年)的嶽麓書院。它歷經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時勢變遷,一直保持著文化教育的連續性。」 -- 湖南大學的前身是中南土木建築學院,不要胡說八道。湖南大學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時勢變遷,一直保持著文化教育的連續性?中南土木建築學院保持了文化教育的連續性?搞土木建築的和搞儒家文化的怎麼個連續?你湖南大學自己撒謊也就算了,不要騙到維基上來。教育部還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的大救星」,「共產黨讓人民過上了好日子」呢。Juansheng|涓生,如果在維基上撒謊,這種心態陰暗不事實求實的人,就註定會成為落水狗,人人喊打,被大家嘲笑。1953年建校的湖南大學(最早的名字叫中南土木建築學院)和1953年撤消的國立湖南大學的不同也是大家知道的,不要來冒充。 Futurecsu
維基百科是按照可供查證的來源所寫的,我已經提供了來源,你如果沒有找到任何支持你的觀點,請你不要擅自攻擊編輯者。
你什麼時候看到教育部說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的大救星」,「共產黨讓人民過上了好日子」這樣的話了?如果有的話你也可以編輯進維基百科,可惜我根本就沒看到過。--涓生 08:19 2006年7月23日 (UTC)
可查證的東西什麼都有,有撒謊的,有真實的。撒謊的就不能放在維基上,著名的謊言即使放上來也是要被進行實際評價的。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說「一些人指責中國政府控制網際網路是不符合事實的」,這個也可以查證,你放到維基來看看。 Futurecsu
「你要搜索的信息是證明兩者沒有傳承性,而你沒有做到這一點。我可以搜出很多兩者間有傳承性的網頁。」,你要搜索的信息是證明兩者沒有傳承性?要搜索到網上的聲名「湖南大學和國立湖南大學不是同一個學校」這樣的語句?搜不到就是同一個學校?如果搜不到「中國和美國不是同一個國家」,中國和美國就是同一個國家了?你搜出的湖南大學和國立湖南大學是同一個學校的文章,都是湖南大學編造的謊言,能放到維基來? 不要無理取鬧。 Futurecsu
可是我根本不可能搜索到「中國和美國是一個國家」吧?連這個命題都不存在於維基,所以根本就不用搜索「中國和美國不是同一個國家」。
既然現在有很多可靠來源都說明了「湖南大學是國立湖南大學的傳承」,那麼你必須找出反對該說法的可靠來源,你才能否認該說法。這就是維基的原則。因為你要證明湖大和教育部在撒謊,那麼你必須找出來源來支持你的理論。
你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說「一些人指責中國政府控制網際網路是不符合事實的」,這個也可以查證,沒錯,該說法當然可以查證,當然可以放到維基百科來。請你自己看條目中國網絡審查,裡面就有中共官方的說法。--涓生 09:34 2006年7月23日 (UTC)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說「一些人指責中國政府控制網際網路是不符合事實的」是可以放到維基,但是人們可以評論他是不是真實的。就像湖南大學冒充國立湖南大學,可以放上來,但是維基上人可以揭穿他。 Futurecsu
網上搜索不到「國立湖南大學不是中南建築工程學院改名來的的湖南大學」,並不說明就是,搜不到「美國不是中國的龜孫子」,並不說明就是。不要無理取鬧 Futurecsu
發言人的話是虛假的,那麼自然有其他言論和可靠來源來揭穿它。在中國網絡審查條目中,既有「中共官方的觀點」,又有「反對者的觀點」。那裡雙方的觀點都是可以查證的,所以都保留了下來。
如果你想「揭穿」湖大冒充國立湖南大學,那麼你也必須找到可靠來源來揭穿它,而不是你自己的意見。
可惜的是,網絡上也搜不到「美國是中國的龜孫子」,自然我們不必搜索「美國不是中國的龜孫子」了,所以兩者都不能添加入維基百科。而現在的情況是,網絡上可以搜索到「湖大是國立湖大的傳承」,而你既然要表達反對觀點,當然要搜索出「湖大不是國立湖大的傳承」這樣的來源。--涓生 10:01 2006年7月23日 (UTC)
這個問題涓生必須要回答。還要不要撒謊說說嶽麓書院沒有停辦?還要部把湖南大學去冒充國立湖南大學? Csyale
暫時保護
請先冷靜討論一下。--Isnow 10:03 2006年7月23日 (UTC)
- 討論時建議參考Wikipedia:可供查證。--Isnow 10:37 2006年7月23日 (UTC)
我會參考學習的,感謝你告訴我。順便問,暫時保護的時候能不能保護說真話的那一方寫的那個?Futurecsu
參考:
- 嶽麓書院與世界著名大學創立時間比較只是比較了相關機構的創立時間,並沒有個嶽麓書院定性,無論是「現存」還是「大學」
- List of oldest universities in continuous operation里有關於大學創立時間的列表,裡面有上述參考中提到的愛資哈爾大學(Al-Azhar University)和波倫亞大學(University of Bologna)
--Isnow 13:59 2006年7月24日 (UTC)
- 更新了說法,取消保護。--Isnow 14:14 2006年7月24日 (UTC)
準確性有問題
歷史部分準確性有問題:
「嶽麓書院」於清朝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改為高等學堂,1912年又更名為湖南高等師範學校,1917年改名為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1926年定名為「省立湖南大學」,1937年改成國立湖南大學。1953年國立湖南大學撤消,國立湖南大學文科成立了湖南師範大學。國立湖南大學改名中南土木建築學院,中南土木建築學院1958年改名湖南工學院,1959年改名湖南大學。
根本不是所謂的,改為,更名為,改名為...國立湖南大學改名中南土木建築學院的問題。不要利用模糊的字眼來打馬虎眼。--用心閣(對話頁) 15:22 2006年7月24日 (UTC)
用心閣說的對。我修改了條目。 Mediacs
所用「改為」之類,只是原始網頁的信息。要說清楚也是很容易的事情。無論中南土木建築學院是否由國立湖南大學改名,其都傳承於國立湖南大學的客觀事實不容否認。--涓生 11:13 2006年11月14日 (UTC)
嶽麓書院辦學長達九百多年
嶽麓書院從宋太祖開寶九年(976年)興建,到1903年停辦,七毀七建,擁有長達九百多年的斷斷續續的辦學歷史,我們楚湘文化的代表。 Mediacs
現在嶽麓書院依然在辦學,是湖大的一個下屬學院。少在這裡裝湖南人,你根本就不懂湖南的文化,只是在故意誣衊湖南。--涓生 11:15 2006年11月14日 (UTC)
資料:嶽麓書院停辦 求實書院改為湖南高等學堂後遷入嶽麓書院
資料:
(九)清末民初:近代湖湘文化的初步發展:
制度文化層面近代湖湘文化初步發展最為突出的表現是新式教育的推行與軍事體制的改革。新式教育的推行上,湖南借清末新政的東風,以1902年6月由巡撫俞廉三奉命在省城設立的學務處(按此為湘省最早的新式教育行政機構)為契機,次第開始了各類各級新式教育的興辦。
首先是高等教育的興辦。按照清廷1902年4月頒發的上諭,各省城均應設立大學堂。本來湖南應當將久負盛名的嶽麓書院改為大學堂,可是因為嶽麓書院的山長王先謙等人極力反對,巡撫俞廉三遂將求實書院改了完事。求實書院是由原時務學堂改名而來的,它實際上只有中學的底子和規模。改了一年多後,仍無法教授專門的大學課程。這樣自然招來多方的責備。俞廉三迫於輿論壓力,於是將新改的大學堂降格為高等學堂。但降格後,由於這裡設備簡陋,教室宿舍狹小擁擠,難容多人,與高等學堂的稱號仍不相符。而隔河相望的嶽麓書院校舍寬敞明亮,學生卻在那裡吟風弄月,仍從事舊式的書院教育,兩相比較,情理難容。為此,1903年新任巡撫趙爾巽便不顧王先謙等保守派的反對,強行將高等學堂遷入嶽麓書院。同時在高等學堂的原址(即求實書院)開辦湖南高等農工商礦實業學堂。但該學堂開辦後實際只設礦種,後來發展,改為高等工業專門學校。除此之外,1906年,巡撫龐鴻書還創辦了湖南法政學堂。1910年該學堂改名為湖南官立法政學堂。與此同時,外國傳教士也在湖南辦有高等教育,如湖濱大學堂(岳陽)、雅禮大學堂(長沙)等等。
http://www.hnofa.com/hlp/qxcc/hxws_zqg/hxwh_9.html
Futurecsu 16:10 2006年7月27日 (UTC)
很好。--涓生 16:12 2006年7月27日 (UTC)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傳承嶽麓書院,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也因此成為古老的千年高等學府
很好,那你看了為什麼要堅持湖南大學可以追溯嶽麓書院為前身,說「我卻認為這主要指的是教育上的傳承。
嶽麓書院遺址上先後開辦過幾個不同的學校。如果哪天湖南大學搬到株州去了,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搬到嶽麓書院遺址,那麼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是不是同樣和嶽麓書院遺有教育上的傳承?嶽麓書院是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是的前身?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可以大言不慚的的說「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前身是宋朝四大書院之一的嶽麓書院,書院創立於976年,至今已經有超過一千年的歷史。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也因此成為古老的千年高等學府,也有學者因此認為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是現存最古老的大學」。你這種堅持明知是荒唐的觀點的態度怎麼能和平的討論? Futurecsu 17:29 2006年7月27日 (UTC)
我說「很好」,是因為你引用的是有來源的原話,可以說明這段歷史。
教育上的傳承是我所認為的,你之前的理論是「嶽麓書院是儒學,中南土木建築學院是土木所以無關」。我反對該說法,因為這主要所說的是教育上的傳承。按你的理論,那麼南大也不能傳承太學,因為太學是以儒學教育,而南大的前身三江師範卻是偏文科,根本就不是一類。
再說我並非一定要堅持自己看法的人。現在有很多證據證明湖大並不能追溯,我看了這個網頁:「湖南大學:全省第一所公立綜合性大學以後,得到了很多新的信息。並且我現在也認為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遷入,並不是繼承湖南高等師範的,因此這中間沒有傳承關係。
而我堅持要說的是,湖南大學的官方說法是客觀存在的,維基必須表述它,然後後面列舉其他事實來說明,該官方說法是不符合事實的。明白?--涓生 20:18 2006年7月27日 (UTC)
The fact that Yuelu Academy is in the heart of Hunan University is good enough to make the point
The fact that Yuelu Academy is located in the heart of Hunan University (and owned by Hunan University today) is more than enough to state that Hunan University inherited Yuelu Academy. This is a very strong case that is impossible to dispute in the Western Law.
其實今天嶽麓書院今天的前門上,懸掛的匾額是「千年學府」,而不是千年大學,這就說明問題了,也就是說,書院現在的這個地方一千年來都是一個學校所在地,至於中國的書院是不是可以算作西方意義上的大學,可以商榷。
歷史有間斷,但並不能以此來否認後人對前人的傳承,中國歷史上兩次被外族所征服,加起來有幾百年,但漢文化一直還是延續的,嶽麓書院歷史上幾次中斷其教學功能,但斷了後還是能恢復,同樣的,書院的名字改了,但它的教學功能一直存在,而且它的一些教學思想也被繼承,比如國立湖南大學時期,校訓就是書院裡的那四個大字「整齊嚴肅」,校歌里也有這樣的一句「承朱張之緒」,今天的書院仍然有教學功能,還對傳統文化的研究,還有對書院文化本身的研究,湖大的新生第一課,就是關於書院與傳統文化的。和其他淪為單純旅遊景點的書院比較,嶽麓書院是明顯不同的。
不能用中南土木建築學院的歷史來否認湖大歷史的傳承
中南土木建築學院畢竟還有原國立湖南大學的一個部分-土木系,而且就建在原國立湖南大學的原址上,這怎麼能說沒有繼承性?
如果這都不能說明繼承性的話,那很多中國大學的歷史沒法寫。比如52年院系調整後,清華大學只保留了工學院,精華部分文學院、理學院全部被劃出去,法學院、農學院也沒有了,那是不是現在的清華的歷史也只能從52年算起?東南大學也只是原中央大學的工學院,是不是也無法往前追溯?還有很多的大學也是如此的情況。
同樣道理,嶽麓書院中間間斷過教學功能,那是不是清代的嶽麓書院也不能往前追溯到宋代的嶽麓書院。更大一點講,中國曾經被外族統治過幾百年,那是不是就可以說,今天中國的歷史就無法追溯到以前的夏商周?
關於中國大學校史問題,其實已有很多詳細的學術討論
中國高校校史確定的原則與標準 發布時間 :2005-3-11
刘海峰
【作者簡介】劉海峰 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福建廈門 361005 【內容提要】就像道路交通需要規則一樣,中國的高等學校校史追溯也需明確一定的標準。高等學校校史的確定,關鍵是看其校史是否真正具有連續性。本著尊重歷史實事求是、堅持標準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相統一、強調整體繼承性、考察關鍵因素和留有餘地的原則,提出確定中國高等學校校史和校慶年份的六條標準。 【關 鍵 詞】高校校史/校史追溯/校慶/校史標準/書院
校慶是紀念學校建立的慶祝活動,校史是對一所學校發展軌跡的真實記錄。近年來,高等學校校慶成了社會關注的熱點之一。由於校史漫長往往與一所大學的辦學傳統和辦學水平密切相關,因此進行百年或幾十年大慶,有利於對學生進行學校傳統教育和優良校風教育,也有利於增強校友對母校的認同感和凝聚力,有利於吸引更多的社會捐助,因此各高校多希望本校歷史越悠久越好,希望校史能夠儘量上延。同時,也出現個別高等學校互相攀比校慶年份,不尊重歷史,勉強追溯校史,隨意更改校慶年份的不良現象。
現在,每年都有許多大學舉辦隆重的校慶,而且還不時有百年校慶,不少高校已將校史上延到清朝末年的高等學校。有些高校經過自行組織的校史論證,申請上級主管部門同意將校史上延;而有的高校則只向本校一些教師略作諮詢便自作主張確定校史上延,突然將校慶年份拉長了許多,在教育界和社會上被人們議論紛紛,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因為中國高等學校校史追溯和校慶年份的核定問題相當複雜,以往又沒有統一的標準,於是一些高校便自行其是,牽強附會找些當地歷史上曾經存在過的學校作為前身學校。即使上報給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也沒有可操作的標準來衡量和核實其校慶年份的可靠性。目前中國已進入一個百年校慶高潮期,為了改變校史追溯中的隨意性,使校史的上延和確定有一定的規範和依據,亟需制定高等學校校慶年份核定原則與標準。
一、問題的複雜性
本來,如何確定一所高校的校史和校慶時間是屬於高校自主權範圍內的事情,似乎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但問題是有些高校在校史追溯和確定校慶年份時隨意性太大,將校史勉強上延,這就有如在百米賽跑中的搶跑,引起其他高校的不滿並反映到教育主管部門後,才引發出需要確定高校校史追溯的原則與標準的問題。制定校史確定的標準有如田徑比賽必須制定競賽規則,否則會造成混亂。自1993年個別大學牽強附會將校史往前延伸舉行百年校慶之後,如何科學地確定校史已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界的一個問題。為此,筆者曾於1994年發表了《中國高等學校的校史追溯問題》一文,對校史追溯中應考慮的因素作了初步的探討。為了遏制某些高校任意將校史上延的苗頭,1997年9月原國家教委辦公廳還曾發出徵求《關於規範高等學校建校時間的意見》(討論稿)的函件。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舉行隆重盛大的百年校慶。這些高校的校慶年份多數是真實可信的,但也有些高校的校慶年份令人生疑。現在已經出現個別高等學校剛合併組建1年,因為合併前某一院校在1952院系調整中曾有一小部分是從一老牌大學中調整而來,就將校史拉長到100年,並於2002年舉辦百年校慶。可是在1902年成立的前身學校當時根本就還沒開辦此一專業。有的論者已談到一個例子,江南大學是2001年由無錫輕工業學院等3所學校合併而成的新學校,連同其他幾所建國後成立的江蘇高校卻要和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東南大學等真正的老牌大學聯合舉行百年校慶,因為這9所高校均把自己的歷史追溯到1902年張之洞創辦的三江師範學堂。但無錫輕工業學院建於1958年,是以當時南京工學院的食品工業係為基礎建立的,而南京工學院的食品工業系又是在院系調整時由南京大學、江南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等校的有關系科組成的。如果因為南京工學院食品工業系有一小部分是從南京大學的食品工業系分過來的,新組建1年的江南大學的校史就可以追溯到100年前的三江師範學堂的話,那麼其他剛組建的高等學校也可以紛紛舉辦百年或幾十年校慶,這種現象一旦蔓延,中國的高等學校歷史和校慶將變得全無章法。有人比喻這就好像兒子、侄兒、孫子要與爺爺過同樣歲數的大壽,不太合理。教育部辦公廳還因此於2002年6月下發了《關於校史和校慶問題的通知》。確實,就像道路交通需要規則一樣,中國的高等學校校史追溯也需明確一定的標準。 確定中國高等學校校史的原則與標準,是一個看似簡單實則複雜困難的問題。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中國近現代高等學校聚散離合特別頻繁,存亡繼絕變化多端,有的高校前後更名多次甚至十多次,與其他高校校史的關係是「斬不斷,理還亂」,因此有的高校的校史追溯非常複雜。世界上著名大學都出版有詳實的校史,有的還是多卷本的大部頭的校史。但西方已開發國家強調大學自治,大學獨立性較強,受社會、政治等影響較小,大學較少關、停、並、轉的情況,也基本上沒有出現過大規模的院校整並,因此西方大學雖然十分重視校史的編寫,但很少有不易確定校史的問題,也鮮有校史追溯引發的最早大學之爭的論著出現。 像中國高等學校這樣一再進行令人眼花繚亂的院系調整和頻繁改名,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中國高校的校史追溯問題有其特殊性。要確定高等學校校史原則與標準,國外大學校史追溯的做法可供參考,不過主要還是根據中國的高等學校發展史實和現實中國國情來做出判斷。這既是一個現實問題,也是一個學術問題,它牽涉到一些高等學校變遷的具體史實,也涉及高等教育史研究中的理論問題,例如: (1)兩所高校之間應有成建制的人員轉移才算有繼承性,但人員轉移要到多大比例才真正算其前身學校?是以定性為主,還是需要定量才能具體判斷? (2)校慶年份是否應以舉辦高等教育層次之後才能統計?若如此,一些已經將非高等教育層次的前身學校年份累積起來作為校慶年份的高校怎麼辦? (3)現在已有個別高校將前身書院創辦時間作為校慶始年(如浙江大學),其他高校是否也可以將肯定具有連續性的前身書院創辦時間作為校慶始年?應如何看待書院的高等教育性質? (4)有的大學已將前身教會大學辦學時間累計起來,舉辦過130周年的校慶,是否可以承認教會大學的辦學歷史?外國人在華辦學算不算中國的高等教育史? (5)辦學中斷後的接續問題。新時期高校合併又出現了新的校史確定問題,到底應以幾所合併院校中的哪一所高校創辦時間為校史初年?是以名稱最大的還是以辦學年代最久的?等等,本文將力圖釐清此類不易判斷的問題。受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委託,由我負責於2001年10月承接了「高等學校校史確定的原則與標準研究」的課題研究任務,經過二年多的研究,已初步完成了課題,本文便是研究報告的部分內容。
二、確定中國高校校史的原則
高等教育與高等學校是兩個相關而又不同的概念,兩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高等教育是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教育活動,高等學校是進行高等教育的具體機構。某一城市的高等教育史可以包含許多高等學校的歷史,較為宏觀;某一大學的發展演變歷程可能成為某一城市或高等教育發展史的縮影。一個省市一個地方高等教育史中斷後可以恢復和接上,我們可以說該省或該地的高等教育有一百年。有的高校往往將某一城市或地方的高等教育史等同於自己的校史。但高等學校作為一個機構,就像一個活生生的有機體,或者一個家庭,其生存和發展脈絡是容不得混亂的。一個學校與另一個更早的學校之間若沒有明顯的繼承關係,就不能將另一學校視為前身學校。另外,校史可以追溯最早的源頭,不論最初是否高等學校,但既然是舉辦高等學校校慶,則應有標誌性年代,通常應從舉辦高等教育時算起。
具體而言,高等學校校史的確定,關鍵是看其校史是否真正具有連續性。而要考察某所學校與其前身學校是否有連續性、校慶年份是否能夠確立,則需考察人員轉移、辦學層次、辦學思想、學校性質等多方面的問題。經過研究和多方面徵求意見,現提出如下確定高等學校校史的原則。
1.尊重歷史,實事求是。對高等學校校史既不能縮小,也不能誇大。1976年以前,為了和「封資修」劃清界限,一些高等學校曾經出現人為割斷歷史,不提建國前校史的情況。現在則出現不少高校人為誇大歷史,拉長校慶年份情況,甚至出現個別高校生拉硬扯某所高等學校作為前身學校的情況。兩者都不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1990年以後,特別是在當前,主要是要防止好大喜功、誇大校史的傾向。
2.堅持標準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相統一。在調查和徵求意見時,許多人都反映標準不宜定得過嚴。因此,標準的制定宜粗不宜細,不要限制過死。應考慮有利於高等學校聲譽的提高,有利於吸引生源,有利於提高學校的凝聚力。校史追溯要考慮連續性,但更重要的是考慮繼承性。例如在抗戰和文革期間不少高校曾有過中斷,但後來重新復校,只要復辦時明確是繼承原高等學校且在人員等方面具有繼承性,就應認可其最初的建校時間。又如有的學校在舉辦高等教育層次一段時間之後,中間又降格為中等教育層次,後來再重新復辦高等教育。如1958年前後上馬的不少專科學校,在1961年後又改回中等教育層次,到文革後再復辦專科,現今許多師專或師院就屬這種情況。似此情況便可以將校史追溯到1958年,而且這類高等學校目前也都是以1958年作為校慶始年的。
3.強調整體繼承性。追溯校史應綜合考慮學校整體的繼承關係,而非個別因素的繼承關係,不能只依據學校與其認定的前身學校個別科系的繼承關係。在1953年前後院系調整時,有不少新建專業院校是由多所大學調整出的相同系科組合而成的,一般來說應以新組建的時間為建校時間。但若原高等學校的系科和人員成為分立或派生出的高等學校的主體,即達到新設高校師生一半以上,也就是占新建高校人員的多數的,應該可以追溯原高等學校的建校時間。若只是少量系科從另一高校遷轉過來,就很難認同將另一學校的創辦時間作為這一學校的建校時間。這就好比家族史、家庭年代與本人年齡有所區別一樣。
4.考察關鍵因素。在追溯高等學校校史的各因素中,主要考慮學校的核心因素,而非學校的次要因素。教師、學生和培養目標(包括學校性質和辦學層次)是學校的核心因素,校址、校舍、校名等則是學校的次要因素。因此,判斷兩校是否有繼承關係,嚴格意義上應綜合考慮教師、學生、學校性質和辦學層次四因素的承接關係,當然該學校主觀上是否認為與早先學校具有繼承性,也是一個因素。至於校址、校舍因素在校史追溯中只是參考因素,因為在同一校址辦學的兩所學校未必有繼承關係,這好比張家在一座房子中住了10年後搬出,李家接著住進來,兩家並無任何血緣關係,李家不會也不應認張家為其祖宗。另外,在中國高等學校發展史上,先後出現同樣校名,但不是同一所學校的情況相當多,例如現在的延安大學與歷史上的延安大學並不是一碼事,因而校名也不是判斷兩校繼承性的重要依據。同樣,高等學校初建時的規模大小也是可以忽略的問題。國外一些大學最初舉辦時只有幾名教師,但也不影響其校史追溯。
5.留有餘地。對一些爭論很大的學術問題,目前還無法下定論,因此暫時不做結論,留待以後解決。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學術研究的深入,人們的思想認識更為深刻明晰時,再作處理。例如對高層次書院的定性問題,一些規模大的著名書院是古代高等學府,或者說是古代東方型的高等學校。既然西方許多著名大學都連續計算中世紀大學的校史,如果某一中國高等學校確實是從原有大書院改制而來,為什麼不能連續計算校史?這方面也存在一個破除歐洲中心論的問題。但現在就承認某一高等學校的前身書院歷史,出現舉辦數百年甚至上千年校慶的中國高等學校,一般中國人可能還很難接受。因此,這方面的標準不宜定死,有的可作個案處理。
20世紀是中華文化跌宕起伏的世紀,國人對中華文化經歷了一系列疑惑、否定、迷茫和反思的過程。20世紀又是西方文化大行其道的世紀,中國從19世紀末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變為實際上的西體中用。在強勢的西方文化面前,許多人喪失了民族自信心,對西方文化俯首稱臣,唯西方馬首是瞻。例如,對儒學、書院和科舉,都曾經歷過全盤否定的時期。由於清末高等教育經過脫胎換骨的轉型,從典型的東方太學、書院改換為西式大學,今天人們計算一所高等學校的校史,通常只從學習西學之後算起。對古代東方型的高等教育形式,基本上採取割斷歷史的態度。這就難免出現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只有二百多年建國歷史的美國,卻有三百多年校齡的大學,而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國,大學的歷史卻僅有百餘年。這是否完全符合歷史實際?規模大的書院是古代高等學府,或者說是古代東方型的高等學校。既然西方許多著名大學都連續計算中世紀大學的校史,而這些學校當時也不過是以神學及人文學科為主,與中國古代的太(大)學及大書院所學內容沒有質的區別。如果某一中國高等學校確實是從原有大書院改制而來,為什麼不能連續計算校史?這方面也存在一個破除歐洲中心論的問題。但現在就承認某一高等學校的前身書院歷史,出現舉辦數百年甚至上千年校慶的中國高等學校,一般人可能還很難以接受。只有在中華文明在世界上重放異彩之時,人們才會不再受歐洲中心論的羈絆,真正看重自身的教育傳統和大學歷史。在這方面,我們既不可妄自菲薄,也不可妄自尊大。
三、追溯高校校史起源的標準
制定追溯高校校史起源的標準是一個相當困難的問題,為了便於討論,現初步提出以下幾條標準,以供討論和參考。 1.高等學校校史的確定,應以政府正式批准創辦的時間為建校起始時間。如最初為私立高等學校,後來才獲准正式立案,則以實際開始招生時間為校史起始時間。 2.高等學校由於戰爭、動亂或其他不可抗拒的原因停辦,其後重新恢復辦學招生的,可以延續其原建校時間。復辦高校是指復辦時即明確繼承前身高校,以恢復前身高校為宗旨的高校。 3.高等學校出現調整分立,凡屬原高等學校的院、系等單位從高等學校中分離出去,單獨成立或與其他高等學校的院、系等單位組建新的高等學校,而原高等學校繼續存在的,由原高等學校繼續延續其建校時間,派生出的高等學校以分立後正式成立的時間為建校時間。高等學校發生分立,原高等學校已被裁撤,其分立後新設立的高等學校都應以分立後正式成立的時間為建校時間。但若原高等學校的系科和人員成為分立或派生出的高等學校的主體,即達到新設高校師生一半以上的,可以追溯原高等學校的建校時間。 4.高等學校出現調整合併,凡屬以某一高等學校為主兼併其他高等學校的,該高校可延續為主合併的高等學校的原建校時間;凡屬由兩所以上高等學校在平等的條件下合併,成立新的高等學校的,則由該高校自行協商決定,以合併前其中一校的建校時間或以被批准合併的時間為其建校時間。 5.由中等學校升格成立的高等學校,以其被批准變更的時間為其建校時間。但在20世紀80年代(1989年)以前已舉辦過校慶且當時已從前身中等學校算起的,可以承認其累積的校慶年份。如最初為高等學校,中間因故降格為中等學校,然後再復辦高等學校,其校慶年份可從建校時連續計算。 6.追溯清朝末年的教育機構或古代書院為前身的高等學校,需特別報請教育部組織專門的校史論證。 以上只是簡略地論述了對中國高等學校校史追溯的一般原則與標準的初步看法,是否科學和可行,還需集思廣益,共同討論,以取得基本共識。此方面的問題還有不少,例如,舉辦校慶的時間,是以學校最初招生時間或批准建校時間算起,還是以奏請建校的時間算起?個別高校的學者提出本校可以將校史追溯到元明清時期的國子監甚至漢代的太學是否有道理?一度停辦的高校重新復辦應該限制中斷多少年內才可算數?這些問題都還有探討的必要。目前亟需在充分研究和討論後確定校史追溯的標準並加以公布,明確校史論證的程序,規定凡確定校史、進行校史論證,需提供相關的歷史檔案、文件或可信的記載。只有使校史追溯建立在歷史真實的基礎之上,中國高等學校的校史才能保證其科學性,高校的校慶才能避免消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劉海峰.中國高等學校的校史追溯問題.教育研究,1994(5)
[2] 席龍飛.「武漢是中國現代高教最早發祥地」質疑.交通高教研究,1994(4)
[3] 凌安谷.高校設置、停辦、變更中的法律問題芻議——兼議編寫校史沿革時的相應規則和審批認可問題.西北教育管理研究,1994(4)
[4] 潘懋元,劉海峰編.中國近代救育史資料彙編?高等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5] 世界著名學府叢書.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1995
[6] 劉海峰.嶽麓之會感懷.《中國書院》第5輯.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496~497
[7] 李均.對校史追溯問題的再探討.教育評論,2002(2)
[8] 國家教委辦公廳.關於徵求《關於規範高等學校建校時間的意見》(討論稿)的函,教廳秘1997年第81號
[9]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校史和校慶問題的通知,教發廳[2002]6號
[10] 肖瑋萍.中國近現代高等學校變遷的特點及啟示研究.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
原文出處:《中國高教研究》2004年第1期
湖南大學: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
章啟輝
湖南大學定名於1926年。然而,如同眾多國內外資深學校有其歷史前身和發展沿革,湖南大學也有其源頭先河,這就是千年學府嶽麓書院。湖南大學上承嶽麓書院,歷經湖南大學堂、湖南高等學堂、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湖南大學之學制變革。
關於這一由古代書院到近代學堂、現代大學的學脈傳承、校史沿革,民國二十二年《湖南年鑑·湖南之高等教育》早有述載:「有清末葉,科舉廢,學堂興,光緒二十八年,遂經巡撫俞廉三,奏請改嶽麓書院為湖南大學,此為吾湘省大學之始。惟至次年,即復經巡撫趙爾巽,奏請改為湖南高等學堂。宣統三年,革命軍起,高等學堂停辦。民國元年,湘督譚延闓,仍擬改為湖南大學,議定而事未克舉,旋遷優級師範於其中,易名為高等師範學校。民國五年,高師停辦;時公立工業專門學校,方呈請省政府,提款建築新校及工場,經提由省議會議決,以嶽麓房舍,撥歸工專,旋即遷入。十三年,省長趙恆惕,復設省立大學,指定嶽麓為校址,而以其時已有之工、商、法三專門學校改組之,名曰湖南大學。十五年二月,正式成立,設行政委員會,總攬全校事務。」(第528~529頁)
次年編定的《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鑑·學校教育概況》予以充分肯定:「光緒二十九年,湘撫奏改嶽麓書院為湖南高等學堂,宣統三年,高等學堂停辦。民國元年,遷優級師範學校於嶽麓,易名為高等師範學校。五年,高師停辦,經省議會議決,以嶽麓房舍撥歸公立工業專門學校。十三年省府主設省立大學,指定嶽麓為校址,將當時工、商、法三專門學校改組,名曰湖南大學,十五年正式成立。」(第76頁)
以上論述,十分簡潔,卻清楚地勾勒了從嶽麓書院到湖南大學的歷史演變過程。以下,筆者依歷史次第分別闡發和厘定。
一、清末書院改制和湖南高等學堂(1903~1912)
清末,西學東漸,科舉廢,學堂興,中國教育步入近代歷程。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八月,清廷頒書院改制令:「著各省所有書院,於省城均改設大學堂,各府及直隸州均改設中學堂,各州縣均改設小學堂,並多設蒙養學堂。」(《皇朝政典類纂》卷二二七)二十八年二月,湖南巡撫俞廉三奏准改求實書院(原時務學堂)為湖南大學堂。(《頭品頂戴平職留任湖南巡撫俞廉三奏為遵旨改設學堂並派人出洋遊學謹將籌備大略情形恭折仰祈》,中國第一檔案館)二十八年七月,清廷頒布「壬寅學制」(《欽定學堂章程》)。二十九年二月,湖南大學堂遵章改為湖南高等學堂。(《撫院俞奏大學堂改為高等學堂片》,《湖南官報》第三百零六號第二十五頁,癸卯<光緒二十九年>二月初九)九月,新任湖南巡撫趙爾巽全面整頓書院,奏廢嶽麓書院為湖南高等學堂,城南書院為師範館,高等學堂所遺舊址留為農工商礦各項實業學堂。(《湖南巡撫趙爾巽奏為整頓書院分別改為學堂校士館恭折仰祈》,中國第一檔案館)至此,延續近千年的嶽麓書院正式步入近代教育新曆程。
次年,光緒三十年,經趙爾巽奏咨立案,兩所高等學堂合併,以嶽麓書院為校址,並就嶽麓書院舊址改建高等校舍,於次年落成。(《學司吳評撫部院將高等學堂甲班生援閩省成案比照中學畢業給評給獎咨部立案文》,中國第一檔案館)合併後的湖南高等學堂接受了嶽麓書院院產,又接受了求實書院院產,包括時務學堂校產。(俞兆慶《嶽麓高等學堂公產小志》,清光緒三十年 高等學堂先招預科,三十四年(1908年)始招本科。預科分兩類,一類為升入經學、政法、文學、商學等大學之準備;一類為升入理科、工科、農科等大學之準備。本科先後招文科2班,理科2班,學生270餘人。課程設置包括西學與中學兩部分,西學包括算學、物理、化學、法學、理財學、中外歷史、中外地理、英語、體操等;中學包括倫理學、經學、中國文學等。教育思想也是中西兼采,嶽麓書院的教育傳統,如以倫理為本位,以經史之學為治學之基,仍然居於重要地位。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軍起,湖南首先響應,高等學堂文科學生提前畢業。翌年,民國改元,教育部頒布《壬子學制》,高等學堂奉令停辦,工科學生按志願送到湖南高等工業學校和高等師範學校繼續學習。(《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鑑》第13頁)
方榮杲《高等學堂》回憶道:「清光緒二十七年八月,詔各省書院,均於省城改設大學堂,湘省即將嶽麓城南求實三書院廢止,改設湖南大學堂,聘善化在籍編修俞鴻慶為總教習。旋於二十八年壬寅,由巡撫俞廉三遵旨改為高等學堂,設於樂心田時務學堂舊址,並奏派俞鴻慶為總理官,是為湖南高等學堂創辦之始。迨二十九年癸卯三月,俞鴻慶病歿,巡撫趙爾巽奏派丹徒陳慶年接辦,改稱監督,時蔡鍔陳天華等均在堂任事,學生分兩組,按預科授課。三十年甲辰,遷移麓山,即前嶽麓書院舊址,監督仍為陳慶年,周震麟任教務長。三十四年戊申,預科學生畢業,分設文理二科,是為湖南高等學堂本科。至宣統三年辛亥,武漢兵起,匆匆舉行畢業,高等學堂於此宣告結束。歷任監督,自陳慶年後,繼之者為陳兆葵、趙啟霖、黎承禮、程頌萬。」(《湖南教育》新一卷第五期第23頁,民國三十六年<1947>十一月十五日)
勿庸置疑,湖南高等學堂是嶽麓書院近代改制的直接產物,無論是校址校產,還是辦學層次、課程設置、教育思想,都是對嶽麓書院的直接繼承與發展。
二、湖南高等師範學校(1912~1917)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湖南巡撫岑春奉旨創辦湖南優級師範學堂。民國元年,教育部頒布《師範教育令》,湖南優級師範學堂遵章改稱湖南高等師範學校。
湖南高等學堂停辦,湖南高等師範學校奉命西遷嶽麓。關於這次西遷,民國元年(1912年)九月四日《長沙日報》第二版《湖南公立高等師範學校啟事》道:「本校奉教育司照會,按都督命令,高等師範學校地點經政務會議議決,作為合署辦公。惟該校開學在即,應即撥定嶽麓高等學校為高等師範學校校舍,刻日之遷往開課,等因奉此。本校現已陸續遷移,凡續到各生,務各遵照即來嶽麓本校報到,是盼。」這一「啟事」歷史地說明:湖南高師承繼嶽麓書院學脈,為湘省政務會議議決,都督命令,且有教育司照會。
更重要的是,湖南高師是對嶽麓書院校址校產、校史沿革、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全面地自覺地繼承。民國四年十二月《湖南高等師範學校志·建制第二》載:「湖南高等師範學校即故嶽麓書院。」(第2頁)這就是說,湖南高師自覺以嶽麓書院為前身。正因為如此,《形勢第一》對校址嶽麓山的地勢,《建制第二》對校產嶽麓書院的所有建築以及作為前身的嶽麓書院的歷史沿革,《揭示第四》對嶽麓書院全部重要揭示,包括講堂揭示,齋舍揭示,膳堂揭示,均詳細述載和書錄,作為校史和學校教育思想的基本組成部分,並稱:「一切仍之。」(第2頁)誠然,《功令第三》《校規第五》《表冊第六》,主要是近代教育的內容。但該《志》足以說明,嶽麓書院學脈並沒有因為湖南高等學堂停辦而中斷,而是由湖南高師傳承光大。
由於國力衰弱,教育經費拮据,北洋政府從1916年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撤銷一部分高師。據民國六年一月十九日《大公報》第七版《高等師範停辦》:「全國只定四校,指設於要區,如北京、武昌、廣東、奉天等處是也。而湖南一隅,不獨地點稍僻,經費亦實不敷。故中央現擬將此處停辦,併入武昌國立師範。」於是,湖南高師第二期本科和文史專修科均於六年暑期畢業,並遵照部令停辦,不再招生。從1912年到1917年,高師辦學五年,鳳高翥、符定一、吳嘉瑞、劉宗向先後為校長。
雖然如此,嶽麓書院辦學,嶽麓書院在湖南高等教育中的歷史地位,並未因此而中輟。繼高師外遷武昌,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遵省令於六年暑期即遷嶽麓。
三、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1914~1926)
光緒二十九年,湖南巡撫趙爾巽奏廢嶽麓書院為湖南高等學堂,同時奏准開辦湖南高等實業學堂。1912年10月,教育部頒布《工業專門學校令》,湖南高等實業學堂奉部令改稱湖南公立高等工業學校。三年初,復奉教育部《專門學校正名令》,改稱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工專學制,預科3年,本科3年,主要開設採礦冶金、土木、機械三科。
高師停辦,時逢工專提請省府延款擴建工場校舍。湘督譚延闓遂擬以嶽麓書院為校址,以高師、工專為基礎,創辦湖南大學。於是,批准成立湖南大學籌備處,遷工專於嶽麓。
《湖南政報》第31冊(民國六年六月一日至五日)載《五月二十六日湖南省長公署批楊昌濟等呈請將嶽麓校址改辦省立大學先設預科以宏教育由》:「該紳等請於嶽麓高等師範學校各生畢業後,即就該校址改設省立大學預科,以振人才教育,遠謀宏識,嘉慰殊深。惟是湘省財政近來支絀異常,改辦大學預科所有延聘專門教師,及備置圖書儀器等事,未可諸從簡略,則需費自必孔多。適值高等師範各生於本年七月畢業,即擬將大學預科承接開辦,不惟財力未易支持,即設施亦難期周備。本省長酌度再三,特先將嶽麓高等師範學校舊址改辦省立大學預科一層照准立案,其未開辦大學預科以前,暫借與工業專門學校作為講授地點。(第18頁)
第45冊(民國六年八月十一日至十五日)載《八月四日湖南省長公署批楊昌濟等呈請設立大學籌備處並劃定工業專校借用地段由》:「呈鈔均悉。查開辦省立大學預科一節,前據該紳等具呈到署,業經批准立案在卷。茲據呈請,就嶽麓高師校舍設立大學籌備處,兼儲存高師校具,所見甚是,應予照准。」(第14頁)
熊宗熙《譚延闓省長任內一年湘教育行政概況》回憶道:「高等師範辦至六年暑期,停止招生。高等工業,亦以高等師範停辦後,有創建湖南大學之議。譚公允先設湖南大學籌備處,就嶽麓書院原立之高等師範為大學校址,因高師高工兩校之器具圖書儀器機械等,為大學初基之設備,時為六年八月。譚公不久去位,繼任之傅良佐、張敬堯率北軍抵湘,而本省教育,似幾於停頓,湖南大學何時成立開學,譚公已不及與知矣。」(《湖南教育》新一卷第五期第19頁,民國三十六年<1947>十一月十五日)
高師停辦後,教師分流,一部分去了武昌,一部分去了省內(主要是長沙)其他學校(如楊昌濟、徐特立去了長沙第一師範學校),一部分留任工專。據《湖南高等師範學校志·教員名錄》和《湖南高等實業學堂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師生名錄》不完全統計,高師留任工專有國文教師易培基,英文教師趙本善、劉樹滋、潘伯士,數學教師許兆奎、言煥彬,化學教師鄧植儀,製圖教師何炳麟、張憲、王廷澈、吳楚材等。
這些史料說明:(1)省公署擬創設省立大學即湖南大學之意圖已十分明確。(2)工專遷入嶽麓,高師校產留守,都是為了創設湖南大學。(3)一部分高師教員留任工專。
1921年2月,省議會議決:湖南大學籌備處撤消,前高師校址校產全部撥歸工專。二月十日省長林支宇令:「令前高等師範學校校長劉宗向、前大學籌備處籌備員易培基:為令行事。據公立工業專門學校校長賓步程呈為麓校田屋各佃押金無從接收,懇請核示辦法,藉資善後事。竊麓山前高等師範校址校產器具等項,業奉鈞署訓令,准照省議會議決,各節悉數撥歸屬校在卷。」(《湖南政報》第12冊<民國十年二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第11頁)
高師校產清查及移交至次年一月基本結束。1922年1月21日省長趙恆惕令:「令前大學籌備處籌備員易培基呈為嶽麓田產懇留為大學基礎以符原案由:該項田產留作大學基礎,事屬可行。在大學未成立以前,仍應暫歸工業專門學校代為保存,將來大學成立,再行撥歸大學管,業可也。仰即知照此令。」(《湖南政報》第6冊<民國十一年一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第20頁)由此可見,通過資產調整,不但高師校產,包括工專校產,都成為了「將來大學成立」之基礎。
應當說,由1917年「未開辦大學預科以前,暫借與工業專門學校」,到1921年「各節悉數撥歸屬校」、1922年「暫歸工業專門學校代為保存,將來大學成立,再行撥歸大學管」,再到1926年工專直接成為湖南大學的組成部分,是工業專門學校上承嶽麓,直繼高師,下啟湖南大學的三個歷史階段,是湖南大學倡辦、籌備、創設過程的重要積累和準備。1926年,工專直接成為湖南大學的組成部分,是對本結論的最好證明。
四、湖南大學倡辦、籌備與創設(1916~1926)
1916年,北洋政府部署高師調整,湖南學界、教育界即開始呼籲以嶽麓書院為校址創設省立大學。
嶽麓書院和時務學堂著名學生、湖南高師著名教授楊昌濟為倡辦湖南大學的首要發起人。1916年至1917年(時間尚無從考定),楊昌濟致書教育總長范源濂:「湖南高等師範學校當續辦也。」他主要陳述了四點理由:第一,中國各省皆應立一大學,湖南今縱不能即辦大學,當留此高等師範學校以為異日擴充之基礎。第二,嶽麓書院為中國四大書院之一,巍然獨存有千年之歷史,近年新建校舍,又積存時務學堂、求實書院、高等學堂、優級師範各校傳來之圖書、儀器,若任其停辦,此大為可惜。第三,以嶽麓書院歷史與地位,以之辦商、工等專門學校既不相宜,以之辦中學又不相稱,故以續辦高師為得計。第四,清代湘鄂分闈,湖南文運大昌,人才盛出,說明湖南教育相對獨立與湖南人才培養息息相關。(《楊昌濟文集》第344~345頁,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10月)
然而,高師奉部令收束,續辦已無可能。1917年5月,楊昌濟等學界、教育界名人聯名呈文湘政府,請於嶽麓高師校址創辦省立大學,封存高師校產留為辦大學之用。該呈文從大學教育與普通教育、大學校與高等師範學校、北京大學與湖南大學、武昌國立大學與湖南省立大學、湖南人在中國之地位五個方面,詳細論述了湖南創設省立大學之必要。(《楊昌濟文集》第346~351頁)
響應學界、教育界倡辦省立大學,《大公報》五月八日第一版發表社論:《論設立省立大學之必要》。社論說:「嶽麓自宋以來,即為吾國文化重地,以後代有增輝,作育人才,於斯獨盛。……自書院廢,學校興,專門師範更迭為居,可謂不負此名盛矣。今則高等師範,以限於部令而中止,苟移他校於間,不疵其不適,則虞其不逮,此誠宜設立大學,以軼前徽、續往緒者也。」同楊昌濟一樣,社論以嶽麓書院為榮,強調嶽麓書院作為湖南高等教育基地的學脈不能中斷。
湖南學界、教育界、新聞界倡辦湖南大學,得到了湘督譚延闓及湘政府的肯定。
5月26日,湖南省長公署批《楊昌濟等呈請將嶽麓校址改辦省立大學先設預科以宏教育由》, 省立大學預科立案照准。(《湖南政報》第31冊<民國六年六月一日至五日>第18頁)
8月4日,湖南省長公署批《楊昌濟等呈請設立大學籌備處並劃定工業專校借用地段由》,湖南大學籌備處獲准成立。(《湖南政報》第45冊<民國六年八月十一日至十五日>第14頁)
9月24日,湖南省長公署委定楊昌濟、孔昭綬、胡元、易培基為大學籌備處籌備員,甘融為高師校具保管員。令曰:「合行令委令到,該員即便遵照,將開辦大學事。」(《湖南政報》第54冊<民國六年九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第4頁)
正當湖南大學緊急籌備之時,南北軍閥混戰湖南,湘督、省長像走馬燈似地輪換。湖南教育,正如熊宗熙所說:「幾於停頓。」直到1920年,湖南大學籌備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
湖南大學籌備的歷史轉折點是「省立大學」入憲。1921年3月,湖南學生聯合會向「自治根本法籌備處」提出「規定建設湖南大學之建議案」。4月21日,湖南省憲法等六部法律草案公布,「省須設立大學一所」寫入省憲法「第七十九條」。(《湖南省憲六法全文》頁十二,湖南省檔案館)次年元旦,省長趙恆惕正式公布《湖南省憲法》。從此,湖南大學籌備與創設有了法律依據,開始緊鑼密鼓,步步推進。
' 1922年3月,省長趙恆惕令設「省立湖南大學」,以嶽麓書院為校址,由工、商、法三專校合併組成。(《省長令設省立大學》,《大公報》民國十一年三月二十四日第六版)5月,省署頒布《湖南大學組織令草案》。(《湖南大學組織令草案》,《大公報》民國十一年五月十六日至二十日第七版)
1924年5月,經省議會二度審定,《湖南大學組織法》頒行。(《省立大學之組織法》,《大公報》民國十三年五月二十一日第六版)
1925年4月,省議會議定湖南大學籌備辦法。(《省議會議定湖南大學籌備辦法》,《大公報》民國十四年四月三日第六版)11月,省長趙恆惕正式頒發籌備湖南大學令。(《籌備湖南大學之省令》,《大公報》民國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第六版)
1926年1月28日,省長趙恆惕頒發《湖南大學組織暫行條例》,委任李待琛等10人為湖南大學行政委員,令組成湖南大學行政委員會,總理全校一切事務。(《民國十五年五月湖南大學一覽》頁五至頁九)
2月1日,湖南大學宣布成立。三專門學校,截至1月31日取消,所有校產圖書文卷儀器用具等件,限半月內冊送委員會接收。(《湖南大學成立要聞》,《大公報》民國十五年二月一日第六版)
3月9日,湖南大學正式開學。(《湖南大學昨日之開學式》,《大公報》民國十五年三月十日第六版)
綜觀上述,由於軍閥混戰,近代湖南高等教育發展維艱,湖南大學的倡辦、籌備與創設,經歷了從1916年至1926年近十年時間。其間湘督譚延闓擬辦湖南大學,湖南工專遷入嶽麓,湖南大學籌備處成立,省立大學入憲,是湖南大學創設和湖南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歷程。
總之,嶽麓書院是湖南大學的最早前身,湖南大學與嶽麓書院一脈相承,不但有官方文件可考,更主要的是,有自身校址、校產、辦學層次、教育思想的實際傳承。正是從這個意義上,筆者認為,湖南大學是中國歷史上最悠久的高等學府,湖南大學校史上應從公元976年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