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甲午戰爭

由Happyseeu在話題原文、國號以當代為主上作出的最新留言:28 天前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13年9月7日同行評審已評審
新條目推薦
本條目曾於2013年8月3日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新條目推薦的題目為:
    同行評審本條目已經由維基百科社群同行評審並已存檔,當中或有可以改善此條目的資訊。
    基礎條目 甲午戰爭屬於維基百科歷史主題的基礎條目擴展。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歷史專題 (獲評丙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歷史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歷史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Note icon
    本主題曾進行同行評審
    軍事專題 (獲評丙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軍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軍事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Note icon
    本主題曾進行同行評審
    中國專題 (獲評丙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中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中國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Note icon
    本主題曾進行同行評審
    日本專題 (獲評丙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日本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日本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Note icon
    本主題曾進行同行評審
    朝鮮半島專題 (獲評丙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朝鮮半島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朝鮮半島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Note icon
    本主題曾進行同行評審
    台灣專題 (獲評丙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台灣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台灣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條目圖片有誤!

    本條目圖片顯示中日雙方戰爭路線圖,有關台灣的日軍路線應該不是1894年甲午戰爭時進犯臺灣的路線,而應該是簽完馬關條約後1895日軍接收臺灣的進攻路線Encolpius (留言) 2011年1月14日 (五) 16:37 (UTC)encolpius回覆

    關於戰爭起因部分錯誤太多

    有明顯硬傷和本人存疑之處都標註了「來源請求」,請編撰者尋找來源,或根據事實予以修改,謝謝。—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風來居士對話貢獻)於2011年12月13日 (二) 05:16 (UTC)加入。回覆

    這明顯錯誤

    「清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當時的朝鮮國王高宗李熙還年幼,由其生父「大院君」李昰應攝政。李昰應為人極為反日,竟下令:「凡與日本交涉者,處死刑」。」 這句話肯定錯了,當時閔妃執政,高宗也20多歲了,還叫年幼???—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風來居士對話貢獻)於2012年6月17日 (日) 03:23 (UTC)加入。回覆

    用詞

    「清國」是日本方面的稱法。中文中稱中國或清朝,謝謝!--65.92.108.205留言2013年2月25日 (一) 15:54 (UTC)回覆

    (:)回應「清國」是當時「大清國」、「大清帝國」、「中華大清國」等國號的簡稱,當時國號並不統一,但都有「清國」二字。所以「清國」不是日本方面的稱呼,只不過現在很少使用了而已。「清朝」是只是一個朝代名而已。之所以中國現在不使用「清國」的名稱,我想可能是因為甲午戰爭戰敗,恥於提它吧!這與南朝鮮刻意規避「李氏朝鮮」這個名詞一樣,是「歷史修正主義」的行為,十分荒謬可笑。
    另一個例子是,現在中國人不使用「滿洲」而使用「東北」,事實上,「滿洲」這個名詞自從皇太極那個時候就開始有了,而「東北」這一名詞則是近代才出現的。現今中國人因為「滿洲國」的緣故,對「滿洲」進行刻意規避,事實上大部分外國人稱東北為「內滿洲」。
    我的意思是,既然「清國」的是正式國號的簡稱,是真真實實存在的歷史事實,沒有必要進行規避,不然就是「歷史修正主義」了。--122.90.98.93留言2014年4月28日 (一) 02:28 (UTC)回覆
    (:)回應:你有什麼任何證據說「清國」是中文中的簡稱,難道「大清國」中有「清國」二字,「清國」就是簡稱了?「滿洲國」中有「洲國」二字,難道「洲國」也是簡稱?「清國」是日方的說法無疑,沒有任何證據說明清朝曾經將「清國」當作自身的簡稱。另外,關於「滿洲」,皇太極時該詞在中文和滿文中皆是指民族,而不是指地區。當時「滿洲」並無地區之含義。「東三省」一詞在20世紀初(清末)已有(例如1902年交收東三省條約中就使用了),至於地區含義的「滿洲」,在中文中出現得更晚。--Cartakes留言2015年8月4日 (二) 22:09 (UTC)回覆
    (:)回應:你又有什麼證據證明你的主張是對的?中國一詞明明是梁啟超捏造出中華民族這種參雜政治陰謀的骯髒之物以後才被刻意廣泛推廣,當時不是叫清國就是叫支那,為何中國人如此喜愛竄改歷史?承認自己以前不叫中國有那麼難嗎?61.224.16.76留言2024年2月7日 (三) 03:15 (UTC)回覆
     
    《中日馬關條約》第一款原文
    (:)回應:又是這個話題。不得不說,「中國」一詞很早就有了,到明朝、清朝時已經常使用,雖然未作為正式國號,但一直當作國家的代稱(乃至正式法律文件中的稱呼)。清朝自入關以來即將整個國家稱為「中國」。例子非常多,比如說《中日馬關條約》(右圖)中文正文原件就用到「中國」之稱呼,而國際上亦將清朝與日本之間的戰爭叫作First Sino-Japanese War,即第一次中日戰爭。晚清正式頒布的國籍法《大清國籍條例》中也是稱「中國」,如「凡左列人等,不論是否生於中國地方,均屬中國國籍」、「若父母均無可考或均無國籍而生於中國地方者,亦屬中國國籍」、「凡外國人具備左列各款,願入中國國籍者,准其呈請入籍」,等等。於正式法律中將「中國」與「國籍」連用,對中國國籍作出定義和相關規定。--Wengier留言2024年2月7日 (三) 03:35 (UTC)回覆

    「雲峴君」→「興宣大院君」

    「雲峴君」是華人對李昰應的稱呼,他的正式稱號應該是「興宣大院君」。--122.90.98.93留言2014年4月28日 (一) 02:54 (UTC)回覆

    疑似戚其章還是誰有一個威海陸戰口述史

    疑似戚其章還是誰有一個威海陸戰口述史,但是已經找不到了,史料價值極高。不是那個廣為人知的水兵口述史。Subaguang留言2020年1月22日 (三) 04:31 (UTC)回覆

    在山東抗戰史有--Subaguang留言2023年7月13日 (四) 11:33 (UTC)回覆

    清朝兵力問題

    本詞條中將清朝總兵力記載為一百多萬,請問來源於什麼地方?為何與六十三萬或其它數十萬的說法差那麼遠? 憂傷的羅馬留言2021年2月6日 (六) 01:38 (UTC)回覆

    「清軍步槍」圖片

    @Vwpassat「清軍步槍」段落有三張圖,最後一張圖是馬克沁氣冷型輕機槍(Maxim gun M1895),與常見的水冷型馬克沁重機槍不同。若有來源支持清軍在此役使用了此武器,請補充。此外,查此型號是試驗性質,廠商一共只生產了一百多挺,清軍就算使用了,在部隊整體武器中百分比也不可能很高,不算是代表性武器。--歡顏展卷留言2021年8月19日 (四) 16:02 (UTC)回覆

    清軍使用低技術水平的防禦系統來對抗高技術水平的攻擊系統?

    此段沒有引用來源,從戰史看這種論斷可疑。一戰以壕溝戰聞名,壕溝戰就是防禦,何以二十年後的防禦系統有效,此時無用?--歡顏展卷留言2021年11月8日 (一) 15:27 (UTC)回覆

    請注意Wikipedia:持續出沒的破壞者/User:Qqqyyy在此捏造名稱「雲峴君」

    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24/05/15#雲峴君。--Outlookxp留言2024年5月15日 (三) 14:27 (UTC)回覆

    原文、國號以當代為主

    在甲午戰爭的述事上,當時的清國老是被一些人改為中國,這根本不符合當代人的看法! 許多當代人說的話,清國甚至被改為中國,這是在竄改歷史!

    維基百科要盡可能中立,維特當代人的原詞是最好! 不要用現在的政治立場隨意的更改歷史!--新左派 2024年10月27日 (日) 06:51 (UTC)--此條未正確簽名的留言由格瓦拉討論貢獻)加入。

     
    《中日馬關條約》第一款原文
     
    清末《滿蒙漢合璧教科書》:"我中國居亞洲之東,氣候溫和,土地廣博,人民繁多。五千年前,文化已開,地球上最有名之古國也。自我遠祖以來,居於是,衣於是,食於是,世世相傳,以及吾身。吾既為中國之人,安可不愛中國也"。
    當時的中文中的用法就是「中國」,所謂「清國」是日本方面的用法(日本亦將明朝稱為「明國」),請不要隨意將原本的「中國」改為「清國」,閣下才是竄改歷史,並違反維基的中立性。以中文版的《馬關條約》原件第一款為例(見右圖),原本就是寫的「中國」,而不是所謂「清國」(除非是日文內容),請勿隨意竄改用法,甚至反而誣陷他人竄改歷史。當時中文中雖亦有「大清帝國」之用法,但是和「中國」連用的,而不是所謂「清國」。國際上亦將清朝與日本之間的戰爭叫作First Sino-Japanese War,即第一次中日戰爭,是中而不是清,不要隨意更改歷史。清末的《滿蒙漢合璧教科書》(見下圖)的中文內容也是寫著「我中國居亞洲之東,氣候溫和,土地廣博,人民繁多。五千年前,文化已開,地球上最有名之古國也。自我遠祖以來,居於是,衣於是,食於是,世世相傳,以及吾身。吾既為中國之人,安可不愛中國也」。均為「中國」而不是所謂「清國」。--Wengier留言2024年10月27日 (日) 06:55 (UTC)回覆
    清朝官方曾向日方多次表明不要使用清國這錯誤稱呼,故清廷本身態度就是拒絕日本使用清國,也不用清日兩字命名此戰的 ---onpassenger留言) 2024年10月27日 (日) 11:40(UTC)

    光緒帝明定國是詔稱中國。s:明定國是詔 --歡顏展卷留言2024年10月27日 (日) 11:47 (UTC)回覆

    返回 "甲午战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