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72號潛艦
陛下之UC-72號艇(德語:SM UC 72[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其中一艘UC-II型近岸布雷潛艦或稱U艇。它由漢堡的布洛姆與福斯船廠承建,於1916年8月12日新船下水,至同年12月5日交付使用。其全長50.35公尺,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別為427噸和508噸,艇載武器則包括三具魚雷發射管、六具水雷滑射槽以及一門88公釐口徑甲板砲。UC-72號入役後曾被部署至駐比利時的法蘭德斯區艦隊,並參與了大西洋潛艦戰。通過其八次巡邏,共直接或間接擊沉41艘協約國或中立國商船,容積總噸累計為58,699噸。1917年8月,UC-72號在穿越多佛爾海峽返航時觸雷沉沒,艇內31名官兵全數陣亡。確切的海損日期已不可考,但不會早於8月23日。
歷史 | |
---|---|
德意志帝國 | |
船名 | UC-72號 |
下訂日 | 1916年1月12日[1] |
建造方 | 漢堡布洛姆與福斯船廠[2] |
船廠編號 | 288 |
下水日期 | 1916年8月12日 |
入役日期 | 1916年12月5日 |
結局 | 1917年8月在多佛爾海峽觸雷沉沒 |
技術數據[3] | |
船級 | UC級潛艦 |
船型 | UC-II型(近岸布雷潛艦) |
排水量 |
|
船長 | |
型寬 |
|
吃水 | 3.64公尺 |
動力輸出 |
|
動力來源 | |
船速 |
|
續航力 |
|
潛航深度 | 50公尺 |
乘員 | 3名軍官、23名水兵 |
武器裝備 |
|
注釋 | 潛沒時間35秒 |
服役記錄 | |
所屬 |
|
指揮官 | |
參與行動 | 8次巡邏 |
戰績 |
|
設計
1915年秋天,由於中立國美國的干預,U艇戰幾乎陷入停頓,導致德國廣泛開展《國際法》所允許的水雷戰,從而使布雷潛艦的需求量相應增加。德意志帝國海軍潛艦監察局(Inspektion des U-Bootwesens)的開發部門留意到了這一點,遂以UB-II型為基礎,按照兼顧布雷效率和生產速度的要求,以41號工程的名義設計了UC-II型潛艦。為了彌補前型UC-I型的缺陷,UC-II型艇不僅更大,而且採用雙軸推進系統。然而,與前型最主要的區別在於,UC-II型艇重新運用了雙殼體結構。但它並非純粹的雙體潛艦,而是一種中間過渡型;因為外層沒有封閉耐壓殼體,而是作為鞍形水櫃附在上方。[5]
UC-72號是64艘UC-II型方案的其中一艘。這個亞型的艇體結構與UB-II型類似,但體積更大,全長為50.35公尺,並有3.64公尺的吃水深度;由於不再考慮鐵路運輸的裝載限界,舷寬也得以增至5.22公尺。其水上和水下排水量分別為427噸和508噸。艇只採用兩台猛獅六缸四衝程600匹公制馬力(440千瓦特)柴油機用於水面運行,以及兩台620匹公制馬力(460千瓦特)的西門子-舒克特電動發電機用於水下航行;水面最高航速12節(22公里每小時),水下7.4節(13.7公里每小時);能夠在水面以7節(13公里每小時)航速續航10,420海里(19,300公里),或以4節(7.4公里每小時)連續在水下航行52海里(96公里)而無需充電。其潛沒需時約為30秒,能夠在50公尺的深度下運作。[6][3]
作為布雷潛艦,UC-72號改將六具布雷滑射槽安裝在艇體前部,每具儲存井內的水雷數量增至3枚,即合共18枚UC200型水雷。布雷時只需將存儲井底部的蓋板打開,水雷便可憑藉自身重量滑入水中。[7]隨著滑射槽長度增加,艇體艏樓的上層建築被抬高,上層建築與司令塔之間的凹陷處布置了一門88公釐30倍徑速射砲作為甲板砲。但由於位置相對較低,火砲甲板在惡劣海況下很容易被涌浪淹沒。此外,UC-72號還裝備有三具500公釐魚雷發射管,這極大提升了潛艦的攻擊能力。其中艇艏兩具外置在兩側、艇艉一具則為內置式,並可搭載合共7枚G6型魚雷。其標準船員編制為3名軍官及23名水兵。[3]
歷史
1916年1月12日,在海軍元帥阿爾弗雷德·馮·鐵必制的倡議下,國家海軍辦公室分別向五家德國造船廠發包第三批次的UC-II型潛艦。UC-72號因此成為漢堡布洛姆與福斯船廠承建的該批次八號艇,建造編號為288。它於1916年8月12日新船下水,至同年12月5日在首任暨唯一一任艇長、曾執掌UB-6和UB-23號的海軍中尉恩斯特·福格特的指揮下正式入役,隨即展開海試。[4]完成海試後,該艇於1917年2月17日被編入駐澤布呂赫的法蘭德斯區艦隊,成為海軍法蘭德斯軍團的一份子。[1][8]
在半年多的法蘭德斯役期中,UC-72號參與了大西洋潛艦戰,足跡遍及英吉利海峽、愛爾蘭海、比斯開灣和坎塔布里亞海等多處水域。通過八次布雷及破交戰巡邏,該艇合共擊沉協約國或中立國的39艘商船和2艘輔助軍艦,容積總噸累計為58,699噸。[9]其中,體積最大的受害者是註冊噸位為8,273噸的英國遠洋班輪德爾斐克號,它於1917年8月16日從卡地夫運送煤炭前往蒙特維多的途中,在距夕利群島的主教岩西南偏西約135海里(250公里)處遭福格特發射魚雷擊沉,導致5人罹難。[10]此外,隸屬英國皇家海軍、容積總噸為1,191噸的Q船彭斯赫斯特號也曾於1917年8月19日在比斯開灣遭到UC-72號的魚雷襲擊而受損。[11]
1917年8月,UC-72號在穿越多佛爾海峽返航時觸雷沉沒,艇內31名官兵全數陣亡。2013年,海洋考古學家英尼斯·麥卡特尼在多佛爾附近海域發現了該艇的殘骸。[12]確切的海損日期已不可考,但據信不會早於1917年8月23日。[1]
襲擊歷史摘要
日期 | 船名 | 船籍 | 噸位 | 結局[9] |
---|---|---|---|---|
1917年3月13日 | 獎勵號 | 英國 | 172 | 擊沉 |
1917年3月24日 | 皇家灰號 | 英國皇家海軍 | 338 | 擊傷 |
1917年4月1日 | 東方美女號 | 英國 | 97 | 擊沉 |
1917年4月26日 | 普蘭廷號 | 英國皇家海軍 | 84 | 擊沉 |
1917年4月27日 | 好望號 | 英國 | 89 | 擊沉 |
1917年4月29日 | 巴約訥人號 | 法國 | 20 | 擊沉 |
1917年4月29日 | 歐仁妮與露西號 | 法國 | 34 | 擊沉 |
1917年4月29日 | 五姊妹的兄弟號 | 法國 | 20 | 擊沉 |
1917年4月29日 | 小埃內斯特號 | 法國 | 20 | 擊沉 |
1917年5月1日 | 相思樹號 | 法國 | 9 | 擊沉 |
1917年5月1日 | 安提戈涅號 | 法國 | 15 | 擊沉 |
1917年5月1日 | 卡米耶·阿梅莉號 | 法國 | 21 | 擊沉 |
1917年5月2日 | 康卡萊號 | 法國 | 231 | 擊沉 |
1917年5月2日 | 克里亞多號 | 法國海軍 | 175 | 擊沉 |
1917年5月2日 | 勝利號 | 法國 | 290 | 擊沉 |
1917年5月2日 | 俄羅斯號 | 法國 | 127 | 擊沉 |
1917年5月2日 | 伊馮號 | 法國 | 100 | 擊沉 |
1917年5月4日 | 馬梅萊娜九號 | 西班牙 | 115 | 擊沉 |
1917年5月4日 | 馬梅萊娜十二號 | 西班牙 | 111 | 擊沉 |
1917年5月4日 | 馬恩二號 | 法國 | 250 | 擊沉 |
1917年5月4日 | 凡爾登號 | 法國 | 25 | 擊沉 |
1917年5月5日 | 尼達爾號 | 挪威 | 1,809 | 擊沉 |
1917年5月6日 | 弗朗西斯科號 | 義大利王國 | 3,438 | 擊沉 |
1917年5月28日 | 德特勒夫·瓦格納號 | 英國 | 225 | 擊沉 |
1917年6月2日 | 埃雷加號 | 西班牙 | 2,233 | 擊沉 |
1917年6月2日 | 斯卡普斯諾號 | 挪威 | 1,766 | 擊沉 |
1917年6月2日 | 聖桑妮娃號 | 挪威 | 1,140 | 擊沉 |
1917年6月3日 | 羅薩里奧號 | 烏拉圭 | 1,565 | 擊沉 |
1917年6月6日 | 聖艾魯瓦號 | 法國 | 1,993 | 擊沉 |
1917年6月8日 | 塞夸納號 | 法國海軍 | 5,557 | 擊沉 |
1917年7月3日 | 亨里克號 | 挪威 | 3,928 | 擊沉 |
1917年7月7日 | 馬薩皮夸號 | 美國 | 3,193 | 擊沉 |
1917年7月8日 | 康布羅納號 | 法國 | 1,863 | 擊沉 |
1917年7月8日 | M·I·曼達爾號 | 丹麥 | 1,886 | 擊沉 |
1917年7月8日 | 瑪麗·W·鮑恩號 | 美國 | 2,153 | 擊沉 |
1917年7月9日 | 刻瑞斯號 | 法國 | 296 | 擊沉 |
1917年7月11日 | 盎格魯-巴塔哥尼亞號 | 英國 | 5,017 | 擊沉 |
1917年7月15日 | 崔利錫克號 | 英國 | 4,168 | 擊沉 |
1917年8月16日 | 德爾斐克號 | 英國 | 8,273 | 擊沉 |
1917年8月17日 | 默茲二號 | 法國 | 5,270 | 擊沉 |
1917年8月19日 | 彭斯赫斯特號 | 英國皇家海軍 | 1,191 | 擊傷 |
1917年8月21日 | HS-4號 | 英國 | 121 | 擊沉 |
1917年8月21日 | RB-6號 | 英國 | 800 | 擊沉 |
注釋
腳註
- ^ 1.0 1.1 1.2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s: UC 72.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23].
- ^ Tarrant,第173頁.
- ^ 3.0 3.1 3.2 Gröner 1991,第31-32頁.
- ^ 4.0 4.1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 commanders: Ernst Voigt.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15-03-04].
- ^ 陳進,第48頁.
- ^ 陳進,第46頁.
- ^ Herzog,第139頁.
- ^ 9.0 9.1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by UC 72.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15-03-04].
-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Delphic.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23-02-22].
-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Penshurst.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23-02-22].
- ^ The Identification of UC72. Facebook. [2023-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2).
參考資料
- Tarrant, V. E. The U-Boat Offensive: 1914–1945.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9. ISBN 978-0-87021-764-7. OCLC 20338385.
- Gröner, Erich; Jung, Dieter; Maass, Martin. U-boats and Mine Warfare Vessels.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2. 由Thomas, Keith; Magowan, Rachel翻譯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91. ISBN 0-85177-593-4.
- 陳進 等 (編). 《威廉皇帝的海狼: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潜艇战》.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8. ISBN 978-7-111-58947-1.
- Herzog, Bodo. Deutsche U-Boote 1906–1966. Erlangen: Karl Müller Verlag. 1993. ISBN 3-86070-0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