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克的救贖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一个男人背对着观众站着,双臂伸出,仰望着雨中的天空。标语上写着:“恐惧可以把你囚禁。希望可以让你自由。”
公映海報
基本資料
導演法蘭克·戴倫邦特
監製尼奇·馬文英語Niki Marvin
劇本法蘭克·戴倫邦特
原著麗塔·海華絲和鯊堡監獄的救贖
史蒂芬·金作品
主演
配樂湯瑪斯·紐曼
攝影羅傑·狄金斯
剪輯理察·弗朗西斯-布魯斯
製片商城堡石娛樂公司
片長142分鐘[1]
產地 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
發行商哥倫比亞電影公司
預算$2500萬[2]
票房$5830萬[3]

蕭山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是一部1994年上映的美國劇情電影,由法蘭克·戴倫邦特根據美國作家史蒂芬·金1982年發表的小說《麗塔·海華絲和鯊堡監獄的救贖》改編並執導。故事講述了銀行家安迪·迪弗瑞恩(提姆·羅賓斯飾演)儘管聲稱自己無罪,但仍舊因謀殺妻子及其情人而被判無期徒刑,在蕭山克州立監獄中服刑。在接下來的二十年中,他與獄中走私者瑞德(摩根·費里曼飾演)成為了朋友,並在典獄長諾頓(巴布·岡頓飾演)領導的洗錢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威廉姆·賽德勒克蘭西·布朗吉爾·貝羅斯以及詹姆斯·惠特摩參與了演出。

德拉邦特於1987年向原著作者史蒂芬·金購買了故事的電影改編權,但直到五年後他才開始籌備製作,並在八周的時間內撰寫完成了劇本。在將劇本提交給城堡石娛樂公司的兩周後,德拉邦特獲得了2500萬美元的預算來製作本片,並最終於1993年1月開始前期工作。雖然這部故事的背景設在緬因州,但主要的攝影工作從1993年6月到8月幾乎全部在俄亥俄州曼斯菲爾德進行,俄亥俄州立監獄英語Ohio State Reformatory被用作片中的鯊堡監獄。該項目曾吸引了許多的明星前來試鏡主角安迪的角色,這其中就包括湯姆·漢克斯湯姆·克魯斯凱文·科斯特納湯瑪斯·紐曼為電影製作了樂曲總譜。

雖然《蕭山克的救贖》上映後獲得了積極的評價,尤其是對於故事情節和羅賓斯以及費里曼的表演。但它的票房卻令人失望,在最初的公映期間只入帳了1600萬美元。本片在當時票房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來自《低俗小說》和《阿甘正傳》等同期電影的競爭,以及當時監獄電影普遍不受歡迎的事實。並且片中也缺乏女性角色,甚至片名也曾讓當時的觀眾感到困惑。儘管如此,它還是獲得了多個獎項的提名,其中包括七項奧斯卡獎提名。最終在後期進行了一次院線再發行,再加上國際票房,使得該片的票房總收入達到了5830萬美元。

由於其獲獎提名和良好的口碑,有超過320,000份VHS拷貝被運往美國各地,使得本片成為1995年度家庭錄音帶租金獲利最高的電影之一。本片的廣播權是特納廣播公司在購買了城堡石之後獲得的,並於1997年開始在特納電視網上定期播映,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本片的知名度。現在,它被許多人認為是1990年代最偉大的電影之一。截至2017年,這部電影仍在定期播出,在一些國家很受歡迎,眾多觀眾和名人稱它是靈感的來源,並在各種調查中提名這部電影為最受歡迎的電影。2015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將這部電影列入國家影片登記表,認為它「在文化、歷史或美學上都具有重要意義」。

劇情

1947年,緬因州波特蘭市銀行家安迪·迪弗瑞恩(Andy Dufresne)被指控用槍 謀殺其妻子和妻子的情人,而被判處連續兩次無期徒刑,並在蕭山克州立監獄中服刑。而已經服刑20年的艾利斯·「瑞德」·瑞丁(Ellis "Red" Redding)則在又一次被駁回假釋申請後目睹了安迪等新囚犯的到來。安迪入獄後與囚禁在獄中的走私犯瑞德結為朋友。瑞德為安迪搞到了一把石刻用的錘子英語Geologist's hammer麗塔·海華絲的大海報。與此同時,安迪被分配到監獄洗衣房工作,經常遭到以博格斯為首的獄中團體「姐妹幫」的性侵犯英語Prison rape

1949年,在一次集體外出勞動中,安迪無意間聽到獄警吐槽其兄過世給他留了一筆財富,但由於政府抽稅,所以實際到手所剩無幾。安迪主動提議幫他合法避稅,但要回報同行出工的囚犯們每人三瓶啤酒。此事之後,當姐妹幫再次與安迪發生爭鬥並差一點殺了他,

[4]

演員陣容

提姆·羅賓斯(左圖,攝於2012年)和摩根·費里曼(攝於2006年)
  • 提姆·羅賓斯扮演「安迪·迪弗瑞恩」(Andy Dufresne):
    一名在1947年因涉嫌謀殺妻子及其情人而被判處終身監禁的銀行家[5]
  • 摩根·費里曼扮演(Ellis Boyd "Red" Redding):
    一個獄中走私犯,他是安迪的朋友[6][7]
  • 巴布·岡頓扮演(Samuel Norton):
    鯊堡監獄虔誠而殘忍的典獄長[5]
  • 威廉姆·賽德勒扮演Heywood:
    瑞德那幫長期服刑的罪犯中的一個[6][8]
  • 克蘭西·布朗扮演拜倫·哈德利(Byron Hadley)[9]:
    殘暴的獄警隊長[10][11]
  • 吉爾·貝羅斯扮演(Tommy Williams):
    一名1965年因入室行竊而入獄的年輕罪犯[6][12]
  • 詹姆斯·惠特摩扮演(Brooks Hatlen):
    上了年紀的監獄圖書管理員,自20世紀初以來一直被囚禁於蕭山克[13]

演員陣容還包括:馬克·羅斯頓飾演的博格斯·戴蒙德,是劇中的一名強姦犯,也是獄中「姐妹」團伙的頭目[14]傑弗瑞·德穆恩英語Jeffrey DeMunn飾演迪弗瑞恩案的起訴律師;費里曼的兒子阿方索·費里曼英語Alfonso Freeman客串了一名囚犯;耐德·巴拉米英語Ned Bellamy唐·麥克馬納斯英語Don McManus則分別飾演監獄看守揚布拉德和威利;迪翁·安德森(Dion Anderson)飾演公牛黑格(Head Bull Haig)[6]。蕾妮·布萊恩(Renee Blaine)飾演安迪的妻子,斯科特·曼(Scott Mann)飾演她的高爾夫教練情人格倫·昆汀(Glenn Quentin)[15]。弗蘭克·邁德拉諾(Frank Medrano)扮演的肥屁股(Fat ass)是安迪的新獄友之一,他最終被哈德利打死了[6][16]比爾·博蘭德英語Bill Bolender飾演的罪犯埃爾莫·布拉奇(Elmo Blatch)疑為安迪被判有罪的案件的真兇[17]。James Kisicki和Claire Slemmer分別扮演緬因州國家銀行的經理和出納員[18][19]

影片解析

這部電影曾被解釋為帶有基督教的神秘主義基調[20]。安迪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現,瑞德在電影一開始就把他描述成一個光環籠罩著他,保護他不受蕭山克的傷害[21]。安迪和幾個囚犯在監獄屋頂上塗瀝青的場景可以被看作是對《最後的晚餐》的再現:安迪為12個囚犯(門徒)準備了啤酒(葡萄酒),費里曼扮演的角色稱他們是祈求耶穌祝福的「萬物之主」[22]。導演法蘭克·戴倫邦特回應說,這不是他刻意而為[23],但他希望人們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理解[24]

製作

 
Director Frank Darabont (pictured in 2011) bought the adaptation rights to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for $5,000 in 1987

前期準備

導演達拉邦特與作家史蒂芬·金的首次合作始於1983年《房間裡的女人》這部作品的改編。當時導演以一美元報酬英語Dollar Baby的象徵性支付從金手中買下了小說的改編權。金以此幫助新興導演通過改編他的作品而得到一份導演生涯的相關履歷[11]。1987年,在達拉邦特因《猛鬼街3》第一次獲得劇本創作榮譽後,就以5000美元的價格買下了金於1982年出版的小說集《四季奇譚》中長達96頁的中篇小說《麗塔·海華斯與鯊堡監獄的救贖》的改編版權[3]。這部小說旨在探索作者在恐怖小說以外的題材類型[25]。儘管金不太明白原著如何能被改編城故事片,但達拉邦特認為「顯而易見的」,故事主要集中在瑞德眼中的獄友安迪[11]。金從未兌現達拉邦特給他用以支付《蕭山克的救贖》改編版權的5000美金支票。他將其裝裱起來還給了達拉邦特並附言:「以防將來你需要保釋金,愛你的史蒂夫。(In case you ever need bail money. Love, Steve.)」[26]

五年後,達拉邦特在8周的時間內完成了劇本的改編。原著中的布魯克斯(Brooks)是一個死在養老院中的小角色,改編後的劇本將其塑造成一個最終上吊自殺的悲劇角色。在書中,湯米(Tommy)用自己的證據來證明安迪無罪,並使其最終被轉移到了一個更好的監獄。而在劇本中,湯米則死在典獄長授意下的謀殺中。而劇中的典獄長諾頓(Norton)一角則是由書中幾位典獄長形象的合成[11]。達拉邦特選擇塑造一個唯一的典獄長形象作為主要的反面角色[27]。在眾多的創作靈感來源中,達拉邦特列舉了導演弗蘭克·卡普拉的作品,包括被描述為荒誕故事的1939年的《民主萬歲》和1946年的《生活多美好》。達拉邦特希望《蕭山克的救贖》看起來更像一則荒誕故事而不是監獄電影英語prison film[28]。他還參考了馬丁·斯科塞斯1990年的電影《盜亦有道》,用對話來說明劇本中時間的流逝[29]。另外還參考了約翰·法蘭克海默的《阿爾卡特茲的養鳥人英語Birdman of Alcatraz (film)[29]。後來,達拉邦特在尋找拍攝地點的時候,偶然遇到了正在為自己的電影《靠著牆英語Against the Wall (1994 film)》尋找拍攝地點的法蘭克海默。達拉邦特回憶說,法蘭克海默從他的考察中抽出時間,給他提供鼓勵和建議[30]

當時,人們認為以監獄為題材的電影不太可能取得票房成功,但當時的城堡石娛樂公司的製片人利茲·格羅澤英語Liz Glotzer讀過達拉邦特的劇本。她對監獄故事很感興趣,因此她威脅說,如果城堡石不製作《蕭山克的救贖》,她就辭職[11]

選角

 
克蘭西·布朗在2015年的聖地牙哥國際漫畫展

經製片人(Liz Glotzer)的建議,摩根·費里曼

拍攝

後期製作

音樂

參考來源

引用

  1. ^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 [2015-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21) (英語). 
  2. ^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2 Pros and Countless Cons. Entertainment Weekly. 1994-09-30 [2019-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0) (英語). 
  3. ^ 3.0 3.1 Adams, Russell. The Shawshank Residual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4-05-22 [2019-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1) (英語). 
  4. ^ 肖申克的救赎_剧情_1905电影网. www.1905.com. [2019-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9) (中文(中國大陸)). 
  5. ^ 5.0 5.1 Hooke, Alexander.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Philosophy Now. May–June 2014 [2017-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3) (英語). 
  6. ^ 6.0 6.1 6.2 6.3 6.4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TV Guide. [2017-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2) (英語). 
  7. ^ Gleiberman, Owen.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Entertainment Weekly. 1994-09-23 [2019-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8) (英語). 
  8. ^ Nichol, John. Interview: Actor William Sadler Talks Tales From The Crypt, Shawshank, The Mist And More. ComingSoon.net. CraveOnline. [2017-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3) (英語). 
  9. ^ 譯名參考自《》449,1199
  10. ^ Pritchard, Tom. All The Easter Eggs and References Hiding in Thor: Ragnarok. Gizmodo. 2017-10-29 [2017-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2) (英語).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Heiderny, Margaret. The Little-Known Story of How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Became One of the Most Beloved Films of All Time. Vanity Fair. 2014-09-22 [2017-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0) (英語). 
  12. ^ TSR 1993,1h20m32s.
  13. ^ Devine, J.P. J.P. Devine MIFF Movie Review: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Kennebec Journal. 2017-07-14 [2017-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2) (英語). 
  14. ^ Mark Rolston. Hollywood.com. [2017-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2) (英語). 
  15. ^ McNaull, Courtney. Shawshank Hustle back for third year. Mansfield News Journal. 2017-06-01 [2017-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4) (英語). 
  16. ^ TSR 1993,16m42s—19m05s.
  17. ^ Wilson, Sean. The scariest Stephen King characters to stalk the screen. Cineworld. 2017-08-22 [2017-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4) (英語). 
  18. ^ Glaser, Susan.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20 years later: Mansfield celebrates its role in the classic film. Cleveland.com. 2014-08-12 [2017-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7) (英語). 
  19. ^ Whitmire, Lou. Tickets available for events celebrating 25th anniversary of 'Shawshank'. Mansfield News Journal. 2019-03-25 [2019-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8) (英語). 
  20. ^ Kermode 2003,第14頁.
  21. ^ Kermode 2003,第30頁.
  22. ^ Kermode 2003,第31, 39頁.
  23. ^ Kermode 2003,第31頁.
  24. ^ Kermode, Mark. Hope springs eternal. The Observer. 2004-08-22 [2012-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16) (英語). 
  25. ^ Chernov, Matthew.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at 20: How It Went From Bomb to Beloved. Variety. 2014-09-22 [2017-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23) (英語). 
  26. ^ 20 Things You (Probably) Didn't Know About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ShortList. [2019-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7) (英語). 
  27. ^ Voisin, Scott. Character King Bob Gunton on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Phantom of the Movies' Videoscope. [2019-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5) (英語). 
  28. ^ Kermode 2003,第9頁.
  29. ^ 29.0 29.1 Schulz, Bill. 20 Things You Didn't Know About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The Daily Beast. 2014-08-27 [2019-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0) (英語). 
  30. ^ Boucher, Geoff.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At 25: Frank Darabont’s Great Escape – Q&A. Deadline Hollywood. December 27, 2019 [December 30,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January 4, 2020).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AccoASC」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AccoCineplex」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AccoDGA」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AccoSAG」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AFI100Movie98」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AFIheroesvillains」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AFI100Songs04」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AFI100Quotes05」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AFI100Scores」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AFI100Cheers」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100Movies07」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avclub mansfield」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AVFilm14」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AVGunton」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AVSadler」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BBCRADIO1」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BFI2017」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BIAsset」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BIGunton」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Bomweekends」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BoxOffice」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Cleveland2」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Cleveland19」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ColumbusDispatch」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Cosmo15」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CulturalSky」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deadline16」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Ebert99」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EbertGreatness」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Empire2」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Empire500Greatest」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EmpireStandard」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Film4」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Gilbey」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Globes1994」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GRadarOctober182019」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GRadar2019」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HuffPo2014」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ign darabont 2019」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Oscars1995」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guardian16」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ign 25th」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IndieWireBeloved」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LA20th」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LATIMES1993」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LATOct94」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LAWarden」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LegacyMaxim」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LegacyMSN」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LegacyTelegraph」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Legacythewrap」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MansfieldJourno2019」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MaximBeloved」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Moorhouse」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MSNFacts」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NME17」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NPROnLoc」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NYT2014」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nssux」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NYTExtras」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Oscars20th」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OscarsMost」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RankingCHUD」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RankingComplex」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RankingNME」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RankingRS」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RankingPaste」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RankingTHR」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RebertAnaly」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RevCT」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RevEbert」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RevLAT」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RevMeta」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RevNYT」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RevRS」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RevRT」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RevTHR」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RevTorontoSun」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RevVariety」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RevWP」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RSCUt」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Slant2004」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SST1」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SST2」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SST3」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StuffNZ」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THR20」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THRRegistry」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TimesGazette」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Tree」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TreeWKYC」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TreeWKYCMem」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TreeNYT」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TreeGuardian」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USATOday17」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USNews」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Variety1993」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WAPoAug19」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WGA101」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WMFDTV」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WSJMusic」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references>中定義的<ref>沒有給出name屬性

參考文檔

  • Frank Darabont (director, writer), Niki Marvin (producer).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DVD). United States: Warner Home Video. 1994-09-23 (英語). 
  • Mark Kermode (writer), Andrew Abbott (director). Shawshank: The Redeeming Feature (video). September 8, 2001 (英語). 
  • Kermode, Mark.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BFI Modern Classics. London: British Film Institute. 2003. ISBN 0-85170-968-0 (英語).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