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伊采
亞伊采[2](波斯尼亞語:Jajce、克羅埃西亞語:Jajce、塞爾維亞語:Јајце),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实体之一波黑联邦中波斯尼亞州的市镇,位於波黑的中部。市镇面积为342.46平方公里,2013年人口数量为27,258人。亞伊采位於連接巴尼亞盧卡、姆爾科尼奇格勒、下瓦庫夫道路的交點,也是普利瓦河和弗爾巴斯河的交匯處。
亞伊采 Jajce | |
---|---|
市镇 | |
亞伊采在波黑的位置 | |
坐标:44°20′25″N 17°15′26″E / 44.340252777778°N 17.257233333333°E | |
国家 | 波黑 |
实体 | 波黑联邦 |
州 | 中波斯尼亞州 |
面积 | |
• 总计 | 342.46 平方公里(132.22 平方英里) |
人口(2013年)[1] | |
• 總計 | 27,258人 |
• 密度 | 79.6人/平方公里(206人/平方英里) |
时区 | CET(UTC+1) |
• 夏时制 | CEST(UTC+2) |
电话区号 | +387 30 |
網站 | www |
歷史
亞伊采是建于14世紀的城市,曾是在當時是獨立國家的中世紀波斯尼亞王國的首都。城市被修築為一個要塞,設有城門,還在各城門之間修築了城牆以保護城市。1463年,波斯尼亞王國被奧斯曼帝國征服,亞伊采被奧斯曼軍隊佔領。但翌年就被匈牙利王國的馬加什一世奪取。
在匈牙利統治時期,波斯尼亞王妃卡塔琳娜·柯塞查·科特洛曼尼奇重建了聖盧卡教堂,這是今日亞伊采歷史最古老的教堂。1527年,亞伊采是最後一個未被奧斯曼帝國征服的波斯尼亞城市。在不同時期的不同支配者的統治之下,亞伊采修築了基督教的教堂和伊斯蘭教的清真寺,是具有宗教多樣性的城市。
二戰使得亞伊采在歷史上留名。約瑟普·布羅茲·狄托所率領的抵抗軸心國的南斯拉夫人民民族解放軍及黨衛隊于1943年11月21日至11月29日在亞伊采舉行了了戰後南斯拉夫統治體制的前身阿夫諾伊(AVNOJ)的會議,決定創建南斯拉夫聯邦,并通過由鐵托擔任總理。
在波黑戰爭初期,波黑的主要三個民族都有在亞伊采居住。亞伊采處在塞爾維亞人較多居住的波黑北部;波士尼亞克人(穆斯林族)較多居住的波黑中部;克羅地亞人較多居住的波黑西南部的交點。1992年4月末至5月初期間,幾乎所有的塞爾維亞人都離開了亞伊采,逃往塞族共和國的統治地區。在1992年10月10日到11日這個晚上,塞爾維亞正教會的教堂(聖母升天大教堂 Crkva Uspenja Presvete Bogorodice)被炸毀[3]。1992年夏,塞族共和国军對亞伊采展開猛攻,加上波士尼亞克人和克羅地亞人未能合作,塞爾維亞人勢力在10月佔領了亞伊采。波士尼亞克人和克羅地亞人經由迪維查尼(Divičani)逃至特拉夫尼克。克羅地亞人在1995年8月至9月展開反攻,亞伊進入克羅地亞人勢力(克羅地亞國防協會)的支配之下,塞爾維亞人居民幾乎都離開了亞伊采。按照岱頓協定,亞伊采是以波士尼亞克人和克羅地亞人為主體的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聯邦的領土。
人口
1931年時,亞伊采和耶澤羅、多布雷蒂契、希波沃等都屬於亞伊采郡。
2013 | 1991 | 1981 | 1971 | 1961 | 1931 | |
---|---|---|---|---|---|---|
总计 | 30,758 (100,0%) | 45,007 (100,0%) | 41,197 (100,0%) | 35,002 (100,0%) | 34,488 (100,0%) | 48,510 (100,0%) |
波族 (以前称穆斯林族) | 13,269 (48,68%) | 17,380 (38,62%) | 15,145 (36,76%) | 14,001 (40,00%) | 7,545 (21,88%) | 14,205 (29,28%) |
克族 | 12,555 (46,06%) | 15,811 (35,13%) | 14,418 (35,00%) | 12,376 (35,36%) | 13,733 (39,82%) | 10,080 (20,78%) |
其他 | 933 (3,423%) | 657 (1,460%) | 375 (0,910%) | 192 (0,549%) | 198 (0,57%) | |
塞族 | 501 (1,838%) | 8,663 (19,25%) | 7,954 (19,31%) | 8,132 (23,23%) | 8,670 (25,14%) | 24,176 (49,84%) |
南斯拉夫人 | 2,496 (5,546%) | 3,177 (7,712%) | 208 (0,594%) | 4,342 (12,59%) | ||
黑山族 | 72 (0,175%) | 47 (0,134%) | ||||
阿尔巴尼亚族 | 32 (0,078%) | 15 (0,043%) | ||||
马其顿族 | 10 (0,024%) | 3 (0,009%) | ||||
斯洛文尼亚族 | 7 (0,017%) | 18 (0,051%) | ||||
匈牙利族 | 6 (0,015%) | 4 (0,011%) | ||||
罗姆人 | 1 (0,002%) | 6 (0,017%) |
气候
亚伊采 (1961–1990)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16.6 (61.9) |
21.4 (70.5) |
26.6 (79.9) |
29.4 (84.9) |
33.4 (92.1) |
34.6 (94.3) |
37.6 (99.7) |
37.0 (98.6) |
37.0 (98.6) |
29.4 (84.9) |
23.2 (73.8) |
19.8 (67.6) |
37.6 (99.7) |
平均高温 °C(°F) | 3.1 (37.6) |
6.4 (43.5) |
11.1 (52.0) |
16.0 (60.8) |
21.0 (69.8) |
23.9 (75.0) |
26.3 (79.3) |
26.2 (79.2) |
22.7 (72.9) |
17.3 (63.1) |
10.6 (51.1) |
4.2 (39.6) |
15.7 (60.3) |
日均气温 °C(°F) | −0.8 (30.6) |
1.8 (35.2) |
5.5 (41.9) |
10.1 (50.2) |
14.5 (58.1) |
17.4 (63.3) |
19.2 (66.6) |
18.7 (65.7) |
15.4 (59.7) |
10.8 (51.4) |
5.7 (42.3) |
0.7 (33.3) |
9.9 (49.8) |
平均低温 °C(°F) | −4.7 (23.5) |
−2.6 (27.3) |
0.1 (32.2) |
4.1 (39.4) |
8.2 (46.8) |
11.4 (52.5) |
12.5 (54.5) |
12.4 (54.3) |
9.9 (49.8) |
5.7 (42.3) |
1.2 (34.2) |
−2.9 (26.8) |
4.6 (40.3) |
历史最低温 °C(°F) | −25.4 (−13.7) |
−18.6 (−1.5) |
−15.2 (4.6) |
−4.4 (24.1) |
−1.5 (29.3) |
1.2 (34.2) |
5.4 (41.7) |
4.8 (40.6) |
−2.0 (28.4) |
−5.8 (21.6) |
−14.8 (5.4) |
−18.8 (−1.8) |
−25.4 (−13.7)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60.2 (2.37) |
61.3 (2.41) |
65.7 (2.59) |
70.3 (2.77) |
87.4 (3.44) |
96.5 (3.80) |
81.8 (3.22) |
77.9 (3.07) |
74.8 (2.94) |
68.4 (2.69) |
91.5 (3.60) |
80.5 (3.17) |
916.2 (36.07) |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 | 12.0 | 11.3 | 13.0 | 13.7 | 14.5 | 14.4 | 10.0 | 10.0 | 10.1 | 9.6 | 11.5 | 12.8 | 143.1 |
平均降雪天数(≥ 1.0 cm) | 15.4 | 11.5 | 4.0 | 0.5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3.5 | 11.5 | 46.4 |
平均相對濕度(%) | 82.7 | 79.4 | 75.1 | 72.3 | 75.2 | 76.9 | 75.8 | 76.8 | 78.8 | 80.2 | 81.9 | 84.4 | 78.3 |
月均日照時數 | 52.5 | 71.1 | 115.3 | 147.7 | 180.7 | 197.3 | 243.8 | 221.2 | 165.6 | 120.5 | 72.0 | 44.2 | 1,631.9 |
数据来源:Meteorological Institute of Bosnia and Herzegovina[5] |
1995年市镇范围變更
按照岱頓協定,亞伊采市镇的境界線有所修改,過去是姆尔科尼奇格勒和上瓦庫夫境內以克羅地亞人為主的村莊被劃入亞伊采市镇,過去被包含在亞伊采市镇的以塞爾維亞人和波士尼亞克人為主的村莊被劃入其他市镇。
戰後
亞伊采的經濟並不發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和瑞典的Kulturarv utan gränser(無國界文化遺產)組織共同擔當其歷史地區的修復工作。至2006年,大部份民居都得到了重建,但要塞的修復工作仍在繼續。
在2007年的選舉中,波士尼亞克人政黨獲得了亞伊采的多數黨地位[6]。
附近
普利瓦河和弗爾巴斯河在亞伊采的交匯處有一座知名的瀑布。瀑布在過去落差達30米,但因在波黑內戰中洪水的影響,其後落差減為20米。洪水原因可能是地震,也可能是軍事攻撃導致上游的水力發電站被毀導致。
受戰爭所帶來的破壞的影響,自亞伊采前往附近村莊的道路狀況和基礎設施狀況難言良好。亞伊采附近有普利瓦湖,弗爾巴斯河穿過市區。市內有眾多歷史古跡,如聖盧卡教堂和要塞。亞伊采雖然擁有眾多歷史遺產,但直到2006年才能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的候選名單。
亞伊采被群山環抱,有著優美的鄉村風光。附近有普利瓦河、弗爾巴斯河等河流和普利瓦湖,是當地民眾和觀光客常到訪的熱門景區。當地人將普利瓦湖成為布雷那(Brana)湖。在這些河流和湖泊,釣魚活動十分盛行。除此之外,在附近還有弗拉希奇山等眾多標高超過2000米的山峰。通往山區的道路狀況并不是很好,遊客也不是很多,但風景絕佳。
参考文献
- ^ Naseljena Mjesta 1991/2013. Statistical Office of Bosnia and Herzegovina. [2021-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4) (波斯尼亚语).
- ^ 周定国 (编). Jajce 亚伊采 [波黑]. 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8-01. ISBN 978-7-500-10753-8. OCLC 885528603. OL 23943703M. NLC 003756704.(简体中文)
- ^ Banjalucka eparhija. 塞爾維亞正教會. [2009-09].[永久失效連結]
- ^ 存档副本. [2009-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1).
- ^ Meteorlogical data for station Jajce in period 1961–1990. Meteorological Institute of Bosnia and Herzegovina. [2018-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7).
- ^ Izbori.ba - Results OSNOVNE IZBORNE JEDINICE UKUPNO. Službeni jezici Bosne i Hercegovine. [20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8).
外部連結
- 官方网站 (波斯尼亞文)(克羅埃西亞文)
- Image of Town and Waterfal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gency for Cultural, Historical and Natural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of Tourist Potential of Town Jaj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波斯尼亞文)(克羅埃西亞文)(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