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文Arthur John Bowen,1873年1月12日—1944年7月28日),美国伊利诺伊州人,汇文书院第三任院长。

包文。

生平

1873年1月12日,包文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尼庞西特英语Neponset, Illinois,父亲威廉·鲍文(William Bowen),母亲萨拉·简·诺顿(Sarah Jane Norton)。1897年,包文从西北大学毕业,与诺拉·琼斯(Nora Jones)结婚。同年,他作为美以美会传教士来华,在南京传教并在汇文书院任教。1904至1905年,包文利用休假时间在哥伦比亚大学进修一年。1906年,他赴南昌任教区主理。1908年,包文回到南京,接任汇文书院院长。[1]

此前,院长师图尔坚持汇文书院独立经营,反对三书院合并。[2] 包文继任汇文书院院长后,形势大变。包文认为:“中国之困亟矣,非以教育新民智不足以自拯救,而教育之宗旨宜纯正,规模宜远大,组织设备宜健全完善,然后始可以言得人才为社会用,今南京一隅设三校,其政不相谋,课程多重复,且为经费限不得备其设施,势必至于因循苟且,徒劳而无功”。包文严厉地指责三校分立的情况,说“吾不知其何益于中国,其亦大背吾人办学之旨矣”。[3]

包文与美在中意见一致,合并工作顺利发展。1910年,宏育书院并入汇文书院,成立金陵大学堂,包文任学堂监督,亲自兼任文科科长。。包文“勇于任事,尤其卓识远见,凡事先立大计于胸中,规定其步骤,计虑周详,巨细无所遗,及计划定,即施行,无犹豫顾忌,虽遇挫阻不沮丧,终奋勉尽力以底于成功而后已。”同上。他“深信教育之首要作用在养成高尚的品格;而宗教为培植智仁勇公民之要素”,向外界明确宣布:“本校虽为教会设立,但不强迫任何学生皈依教门,但愿尽吾人义务,使学生明各种教谛,庶将来作自由的选择。”[4]为了使弱小的金陵大学获得强大的后盾,包文寻求更多教会组织的支持。除创办金大的基督会、北长老会、美以美会外,1911年,争取到了浸礼会的加入,1917年,南长老会亦加入,金大的经济基础由此得以厚植。

1915年,母校西北大学授与包文荣誉法学博士学位。[1]

1927年,在南京事件中,金陵大学副校长文怀恩死亡,包文率外籍人员撤离。待事件平息后,包文回到了金陵大学,因中国政府要求各学校不得以外籍人士为校长,他辞去校长一职,由陈裕光接任。他在金陵大学工作至1930年,而后,退休到美国加利福利亚州阿尔塔德纳英语Altadena生活。1936年,陈裕光力邀他再次到金陵大学任教。第二年暑期,包文一家在北戴河休假,日军大举侵华,他只好返回美国。但他仍关心中国局势,写信给美国各部门,呼吁他们改变对日妥协的态度。[1]

1944年7月28日,包文在阿尔塔德纳去世。[1]

参考

  1. ^ 1.0 1.1 1.2 1.3 Edward James. Arthur John Bowen, LL.D.: Missionary, Educator. Monrovia Printing Company. 
  2. ^ 徐则陵《美在中先生与基督书院》,《金陵光》,1914年8月,第8期临时增刊。
  3. ^ 《包文先生传》,《金陵大学史料集》,第14页。
  4. ^ 包文《金陵大学之情况》,《教育季刊》,第1卷,第4期。
前任:
师图尔
汇文书院院长
1908年-1910年
繼任:
包文
(金陵大学校长)
前任:
包文
(汇文书院院长)
金陵大学校长
1910年-1926年
繼任:
过探先
(校委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