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战役

吕梁战役,是1946年11月至1947年1月,晋冀鲁豫野战军晋绥军区部队在山西省南部对国军的主动进攻战役[1]

吕梁战役
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一部分
日期1946年11月-1947年1月
地点
结果 中國共产党領導的軍隊实施围点打援,延缓胡宗南进攻延安计划,但未能攻占蒲县
参战方
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晋绥军区第2纵队和太岳军区第24旅 国民革命军第一战区
指挥官与领导者
陈赓王震 董釗杨澄源胡宗南
伤亡与损失
10000余人

背景

1946年10月底,国军大兵压境准备进攻延安。1946年11月上旬,国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调集整编第1师、整编第90师的4个旅由山西临汾经禹门口西渡黄河进入陕西,准备配合包围陕甘宁边区的国軍(杨澄源部及宁夏马鸿逵部)偷袭延安[2]。11月6日,中共中央军委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驰援延安,电令太岳军区第24旅先行西进开辟通路,掩护第4纵队通过吕梁地区。11月中旬,第4纵队在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率领下越过同蒲铁路西进至吕梁地区。此时中共中央军委已经完成陕北防御准备,改令第4纵队暂缓入陕,在山西西南地区进行吕梁战役[1]

经过

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第十一、第十三旅)和太岳军区第24旅,在陈赓谢富治和吕梁军区司令员王震统一指挥下,同贺龙李井泉指挥的晋绥野战军第二纵队(辖第359旅、独4旅)相配合,于11月22日发起吕梁战役。此前由于中原突围,王震部损失很大,此次战役由第四纵队陈赓部为主力[3]。战役以攻占目梁区主要县城并打援军为目标发起,并对隰县蒲县石楼中阳的国军发起攻击。11月28日,攻克蒲县,并全歼照县国军守军,生俘国军晋西地区上将总指挥杨澄源以下3000余人。30日奔袭吉县,但因国军工事坚固始终无法获胜,12月1日停止攻击,12月3日攻击中阳,至12日克城全歼国军守军。至12月12日,第4纵队等参战部队先后攻克隰县大宁、蒲县、水和、石楼、离石、中阳8座县城,歼灭国军5200余人[4]

12月17日,胡宗南在参加南京军事会议返陕部署反击,急令已渡黄河入陕的两个整编师回返山西,稳定晋西南战局,然后再进攻延安。其中由第一军军长董釗率领6个旅向蒲县、大宁反扑。12月21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晋冀鲁豫第四纵队、太岳军区第二十四旅、晋綏独四旅第三五九旅统归陈赓王震谢富治指挥,迅速集中兵力于蒲县附近地区,改以歼灭国军2个旅为目的,22、23日主力向精县、午城连续出击,24日放弃隰县、永和,将主力迁往午城以东,并集结10个团攻击翼城。负责后卫的国军第67旅被切割包围至井沟薛关地区[4]。12月30日发动总攻,并在两个小时激战歼灭四个团。1947年1月1日包围蒲县,1月2日因国军主力回援而撤出战斗,吕梁战役结束[5]

结果

此役,共歼灭国军第一旅第六十一旅、整编第四十五师各一部第六十七旅大部共1万余人[6]。战略上为延安方面转移创造了时间[7]

参考

  1. ^ 1.0 1.1 郑建英,陈文柱主编. 新编中共党史简明辞典. 哈尔滨: 哈尔滨出版社. 1991.06: 170–171. ISBN 7-80557-384-0. 
  2. ^ 邓光荣,王文荣主编. 毛泽东军事思想辞典. 北京: 国防大学出版社. 1993.10: 542. ISBN 7-5626-0518-1. 
  3. ^ 王虎等编. 中外名将实战录. 北京:京华出版社. 1995.03: 146–148. ISBN 7-80600-079-8. 
  4. ^ 4.0 4.1 《中国人民解放军通鉴》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通鉴 1927-1996. 兰州: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7.07: 1232–1233. 
  5. ^ 高体乾主编. 当代军官知识词典. 西安: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05: 800. ISBN 7-5419-0729-4. 
  6. ^ 沈阳军区政治部编研室编. 巍巍长城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七十周年. 瀋陽: 白山出版社. 1997.06: 225. ISBN 7-80566-536-2. 
  7. ^ 蔡翔,孔一龙主编. 二十世纪中国通鉴. 北京: 改革出版社. 1994.11: 770. ISBN 7-80072-61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