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15师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15师曾短暂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師,简称八路军第115师,1937年8月由红一方面军改编,是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之一,先后参加创建晋察冀晋西南晋冀豫山东抗日根据地[1]

1937年8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根据第二次国共合作相关协议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改编命令[2],由紅一方面軍第1、第15军团及红军第74师[1]改編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下轄第343旅第344旅、獨立團、隨營學校。師長為林彪,副師長聶榮臻,參謀長周昆,政訓處主任羅榮桓,副主任蕭華。全师共1.55万人。由于是原紅一方面軍的缩编,成立教导队,负责安排编余干部。1937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在八路军中恢复政治委员制度,恢复师旅政治部、团政治处建制。任命聂荣臻为第115师政治委员[2](后任罗荣桓),罗荣桓任师政治部主任[1]

对日著名战例是在1937年9月配合國民革命軍友军在平型關伏击日军辎重队,即平型关战斗

战斗序列

第343旅

第343旅旅长陈光、副旅长周建屏、参谋长陈士榘

第344旅

第344旅由原红十五军团班底组成,旅长徐海东、政委黄克诚、参谋长陈漫远

独立团

团长杨成武、政训处主任罗元发、参谋长熊伯涛

第115师随营学校

校长孙毅

115师补充团

37年底组建。团长彭雄、政委符竹庭

115师骑兵营

营长刘云彪、参谋长李钟奇

二连指导员蔡顺礼(不久任骑兵营教导员)

发展

鉴于华北日军南下进攻徐州,后方空虚,毛泽东即命115师立即开始创立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聂荣臻罗荣桓各领一部兵力分赴华北和山东,其中聂荣臻以115师独立团(团长杨成武)及师骑兵营为基础,发展为八路军除陕甘宁之外最大的一块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1938年11月,政委罗荣桓与代师长陈光率师机关和第686团组成的东进支队从晋西出发,于1939年3月进入山东,同八路军山东纵队会合发展为山东军区。1943年3月,罗荣桓被中央军委任命为115师政委、代师长,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945年9月向东北挺进。115师344旅改为八路军第5纵队,由黄克诚指挥南下皖北苏北,后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1945年挺进东北后,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6纵队第16师、西满军区。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彭玉龙. 程宏毅、谢磊 , 编. 战史简介 八路军第115师.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来源:《解放军报》2015年06月24日 05版. 2015-06-24 [2023-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2) (简体中文). 
  2. ^ 2.0 2.1 刘志青. 王双 , 编. 铁血漫道八路军. 炎黄春秋网站,来源:炎黄春秋2019年第3期. [2023-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3) (简体中文).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