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桥
大中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大光路北、龙蟠中路西侧,始建于唐代,古称白下桥,曾改称上春、长春、大忠等名。位于龙蟠路西侧,连接大光路与建康路和白下路,几经拓宽,现为南京城南的一处交通要道。
大中桥 | |
---|---|
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
地址 | 南京市秦淮区大光路北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明 |
认定时间 | 1992年 |
历史
唐贞观七年(633年),白下县自白石山下的白下村(今金川门外)迁城至白下桥畔。[1]桥畔曾有白下寺,建于南唐,后称普济禅院。清朝时,曾于遗址上掘得旧匾额,上书“白下寺”,并有“谏议大夫寇准立”字样。
相传在1645年,清军占领南京后,明朝天启年间进士黄道周与郑芝龙等在福建拥立隆武帝,被封为武英殿大学士。后抗清兵败,寡不敌众,黄道周在江西婺源被俘,解来南京,在白下桥畔就义。后人因改白下桥为大忠桥。为避清廷文字狱,衍变为大中桥。另一说,大中桥址原有大桥、中桥各一,后两桥并为一桥,因此称之为大中桥。[2]
文化
唐代诗人李白,游历金陵时曾寓居于此。在金陵时,写诗云:“驿亭三杨村,正当白下门。”离金陵西去后,写有献从叔当涂宰李阳冰诗云:“小子别金陵,来自白下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