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資平(1893年5月24日—1959年12月2日),原名張星儀广东梅县人。東京帝國大學地質科毕业,文學家,與郭沫若、郁達夫一起服務创造社,擔任理事。抗日戰爭結束後,因汉奸罪被捕。

生平

生於梅縣東山。高祖在廣州開綢緞莊而發達,有兩百畝田產。但因為南洋貿易的影響,農村經濟漸漸衰落,家境轉落。五歲破學,由父親教識字讀書。1901年,父親下南洋闖蕩,被寄在蒙塾生活。10月,祖父猝逝,只好作罷,轉做小學老師。1906年,入浸信會廣益學校讀書。1910年9月,因家中原因,不能久等清華的復試,考入廣州巡警學堂。1911年,廣州光復後,考到了官費留日。1914年7月,考入第一高等學校預備科。

1915年,分配至熊本五高,肄業,考入東京帝國大學地質科,1918年5月,因反對中日軍事密約回國請願。1922年5月畢業後,在蕉嶺鉛礦廠做經理。1926年,任武昌第四中山大學地質系主任。同時受郭沫若推薦,為鄧演達翻譯日本資訊。1928年3月,在大夏大學人文學系教授,講小說學。同年創辦樂群書店,辦《樂群月刊》。

1938年秋,任廣西大學教職。參與興亞建國運動,因此在1947年以漢奸罪被逮捕。1948年4月,被判處一年三個月徒刑,1949年1月,二審發回更裁。

1953年,由時任上海市副市長潘漢年介紹到上海市成都二中教書。1955年,再次因漢奸罪被逮捕。1958年,被判處20年徒刑。1959年12月2日,在安徽勞改農場病故。


作品

  • 处女作《约檀河之水》(1920年11月发表)
  • 长篇小说《冲积期化石》《飞絮》《苔莉》《最后的幸福》《长途》《糜烂》《爱力圈外》《青春》《红雾》《天孙之女》《爱之涡流》《跳跃着的人们》《柘榴女》《群星乱飞》《上帝的儿女们》《脱了轨道的星球》《北极圈里的国王》《明珠与黑炭》。
  • 短篇小说集《爱之焦点》《不平衡的偶力》《梅岭之春》《素描种种》《雪的除夕》等。

其他

  • 鲁迅概括张资平的小说学的全部精华,是一个“△”。[1]也就是一個空心三角形,不過是「三角戀愛」的變種,並沒有任何新的內容。魯迅認為張資平氏的小說學,缺乏實踐經驗。他自己也只是一個寫三角戀愛小說的作家,沒有任何其他類型的寫作經驗。
  • 现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留余堂为张氏故居。
  • 张资平的儿子张赞祖,1957年被划成右派,在劳改营养马时,因拉马出水塘,不幸淹死[2]

参考文献

  1. ^ 鲁迅《二心集》张资平氏的“小说学”
  2. ^ 从维熙:《走向混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