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
台灣清領時期武官,曾任台灣北路營參將
張國(1659年—1721年),字昭侯,號定庵。為清朝武將官員,本籍福建泉州晉江督寮鄉[1]。張國於1705年(康熙44年)奉旨接替徐進才,於台灣擔任台灣北路營參將(營署設於諸羅)。而此官職是台灣清治時期此階段,受台灣鎮總兵制約的台南以北最高軍事將領。1709年,升任福州城守副將,1711年再回台灣任台灣水師協副將。1715年,則再升浙江定海總兵。
張國於康熙49年(1710年)報墾貓霧捒社附近數百甲"張鎮庄",這也是漢人開墾現台中南屯的開始。由於報墾時張國本人在福建,因此推論是他的兒子張嗣徽主導"張鎮庄"業務。康熙58年(1719年)張鎮莊發生番民出草殺了漢人的事件,總督覺羅滿保下令廢止該庄墾業,並遣散佃民[2]。朱一貴事件後,福建水師提督藍廷珍和張國兒子張嗣徽合資(墾號藍張興)共同接續拓墾。
註:張國家族與岸裡社通事張達京的關係探究,參考維基學院: 台灣岸裡社歸化初期發生的不合理情事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 ^ 臺中市立文化中心 (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 ). 犁頭店歷史的回顧(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 https://tm.ncl.edu.tw/).
- ^ 孟祥瀚. 藍張興莊與清代台中盆地的拓墾 (PDF). [2023-09-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9-18).
-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外部連結
前任: 徐進才 |
台灣北路營參將 1705年上任 |
繼任: 翁國楨 |
前任: 張得功 |
台灣水師協副將 1711年上任 |
繼任: 潘承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