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英語:New Threads),早期主要指《新语丝》月刊,后来主要指新语丝网站。两者皆主要由方舟子等海外华人所创办,主要内容为文学科普。有时也指方舟子在美国注册的非盈利社团新语丝社。該等媒體收到PSI留学生服务公司提供一部分资助。

《新语丝》月刊

《新语丝》月刊是一份由方舟子海外中国学人在1994年2月创办的一份电子文化性综合刊,名称源自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由鲁迅周作人錢玄同林語堂等人在北京创办的同人刊物《语丝》。方舟子在发刊词中以蜘蛛自喻,“吐语成丝,编织为网”,赋于“语丝”一词新的涵义。据方舟子1995年的一篇回忆文章,这个灵感来自于alt.chinese.text(ACT)时代网络名人图雅(涂鸦)。

《新语丝》月刊开设有“牛肆”、“丝露集”、“网里乾坤” 和“网萃”四个固定栏目。每期又有“卷首诗”,从1996年起又增设“网讯”一栏,评论网上时事。《新语丝》内容包含随笔评论诗歌散文小说文史以及科普小品等。每月定时发行正刊,并不定时发行专题增刊。

《新语丝》月刊在创刊之初通过ACT发行,1996年新语丝网站建立以后则主要通过网站发行。该刊物也通过邮件列表等其它方式在网上发行。

新语丝网站

新语丝网站由方舟子等海外华人于1996年创办,由方舟子和其他一些志愿者编辑管理。后来一些编辑与方舟子起了冲突,于是1997年发生了新语丝分裂事件:方舟子在没有征求别人意见的情况下,单方面在纽约州注册了《新语丝》,并决定了董事会的三名成员,[1]将与其有矛盾的编辑排除在董事会之外。这些编辑愤而退出。方舟子从此控制了新语丝网站。[2]方舟子则辩解称,事先已约定由其注册《新语丝》,故不是单方面。

网站上设有“新到资料”、“电子文库”、 “鲁迅家页”、“立此存照”等主要栏目,并设有“读书论坛”和“科技论坛”供网人讨论。目前新语丝主网站被中国政府技術性屏蔽,使得中国大陆用户不能直接访问,但可以访问新语丝在中国大陆的镜像网站。[來源請求]

新语丝上除了有丰富的文史资料,还登载很多关于科学普及,揭批学术腐败,反伪科学,揭露不实新闻,批判中医邪教基督教的文章。目前,在新语丝上新发表的所有文章大部分来自读者投稿,也有一些摘自网人博客和其它媒体。这些文章都由方舟子选择及更新,有时还在转载的文章前加上自己的按语,所以网站极具个人特色。方舟子并不讳言新语丝的倾向性,但自认为还算是比较公正,并曾解释说只要符合一定原则的文章一般也会刊出,但宣揚或同情「种族主义法西斯主义恐怖主义沙文主义民族歧视性别歧视宗教迷信反科学反理性反民主反人道反人权」的內容都不登[3]

新到资料

新语丝上新加入的文章除了收入相应的栏目或文库以外,也同时列在其主页的“新到资料”一栏。方舟子自己的科普和评论文章、《新语丝》月刊等也以“新到资料”的方式发布。“新到资料”里的所有文章也通过邮件列表RSS Feed 等方式发布。

文史资料

1995年6月,方舟子在友人帮助下建立“新语丝电子文库”,收藏《新语丝》杂志、中国经典书籍文章、现代书籍、以及网络作品等等。之后又建立电子图库,主要收集书法绘画照片等等。

新语丝的文史资料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于「鲁迅家页」,其中收集鲁迅各类作品、照片、传记,以及其他人对他的评论等等。这些资料大都由志愿者们手工输入、校对。新语丝上曾收录由网人输入的金庸小说。后来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版权问题,新语丝主动将其从网站上移除。

科学普及

新语丝上关于科学普及的资料包括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新语丝科学精神奖

林树坤创立的瑞士科学期刊出版公司MDPI赞助,奖金1万瑞士法郎,每年由新语丝编辑部评选一次。2013年首届得主为何祚庥,2014年为饶毅[4]2015年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5]

新语丝社

《新语丝》月刊设有编辑部,并从开始就计划在美国注册一个非盈利社团。

新语丝之友

「新语丝之友」是1996年方舟子等海外华人的一个电子邮件通讯网,用于讨论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话题。成员之间通过电子邮件列表交流。由于有了更有效的通讯方式(网站、论坛等),这个通讯网几年之后停用了。

影响

傅新元120人公开信事件

2006年5月8日,美国印第安娜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授、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傅新元发布了由120位海外华人签名的《120位中国科学家关于科学研究诚信的公开信》[6]。信中称,学术不端行为应该首先由「内部解决」,应做「无罪假定」,「建议」由学术专家组成的权威机构来处理学术不端的真实指控,反对制度外的打假行为,因为「在缺乏适当调查的情况下,任何企图误导公众或利用新闻媒体去求得偏袒支持,或匿名进行公开人身攻击或传播谣言的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必须加以制止」。

虽然傅新元的公开信没有直接提到新语丝,但由于其时间恰好在方舟子揭露四川大学丘小庆、魏于全之后,这封公开信还是在新语丝上引起强烈反弹,而方舟子也评论说该公开信不符合言论自由的原则[7]。傅新元则在5月10日和17日两次发文给新语丝,说明自己并不是反对言论自由[8]

《自然》杂志的报道

英国《自然》杂志在2006年曾发表一篇特别报道[9][10]及一篇社论[11][12]提到并评论方舟子管理的“新语丝”网站,认为该网站虽然“在监督科研方面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但是认为“这种情形是很成问题的”,并在文章的附图中提到“在网站上张贴关于学术欺诈的指控让人联想到70年代用来迫害‘阶级敌人’的大字报”。

而方舟子则在“新语丝”上贴出一封写给《自然》杂志的信[13],称他赞同“中国应该建立一个调查不端行为的指控的正式渠道”,“但是在有这样的渠道之前,以及在它建立以后为确保它恰当地运作,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是必不可少的。”

参见

参考文献

  1. ^ 方舟子: 答散宜生的《就此罢手》. [2012-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10). 
  2. ^ 寻正:方舟子盗取新语丝始末. [2012-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0). 
  3. ^ 方舟子,《一点声明:我的人文主义原则》. [2007-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9). 
  4. ^ 新语丝科学精神奖. [2014-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3). 
  5. ^ 2015年新语丝科学精神奖. [2016-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9). 
  6. ^ 120位中国科学家关于科学研究诚信的公开信. [2013-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18). 
  7. ^ 方舟子. 众人评“120位中国科学家关于科学研究诚信的公开信”. 立此存照·傅新元120人公开信事件. 新语丝. [2013-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6). 
  8. ^ 傅新元. 傅新元致一个网友讨论120科技工作者的公开信,并回答新语丝. [2013-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6). 
  9. ^ David Cyranoski. Named and shamed. Nature. 2006-05-24, 441 (7092): 392–393 [2018-04-02]. doi:10.1038/441392a.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3) (英语). 
  10. ^ 方舟子. 中国流行指控学术造假,有人担心文革式迫害. 新语丝. [2013-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6) (中文(简体)). 
  11. ^ Finding fraud in China. Nature. 2006/06, 441 (7093): 549–550 [2018-04-02]. ISSN 1476-4687. doi:10.1038/441549b (英语). 
  12. ^ 方舟子. 《自然》2005年6月1日社论英文原文及方舟子译文. 新语丝. [2013年1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1月6日) (中文(简体)). 
  13. ^ 方舟子. 对学术不端行为缺乏处理激发了网上的指控. 新语丝. [2013-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6) (中文(简体)).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