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部金太郎

服部金太郎(日语:服部金太郎はっとり きんたろう Hattori Kintarō,1860年11月21日—1934年3月1日)為日本的企業家,服部鐘錶店日语服部時計店的創業者,服部鐘錶店後來發展成現時的著名鐘錶製造商精工。創始初期以進口鐘錶的販售為主,爾後著手掛鐘、腕錶的製造與販售,慢慢擴大事業版圖,為精工鐘錶王國奠定基礎,也讓服部金太郎獲得「日本鐘錶王者」的美稱。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服部 金太郎
假名はっとり きんたろう
平文式罗马字Hattori Kintaro

生平

服部金太郎1860年(萬延元年)出生於日本江戶京橋采女町(現東京都中央區)。服部自小學習書寫算數,11歲時在家附近的雜貨中盤商接受經商教育。他抱持著「總有一天要擁有自己的店」的想法,對附近的舊鐘錶店特別有印象。他認為鐘錶店不只是販賣商品營利,也可以從之後的維修服務中獲取利潤。於是他14歲起就在日本橋上野的鐘錶店學習鐘錶修理技術。西元1877年(明治10年)金太郎回到京橋采女町,開設「服部鐘錶修繕所」(日语:服部時計修繕所)。除了在住家經營鐘錶修理之外,同時也繼續在其他的鐘錶店擔任技師,貯備開店的資金。

西元1881年(明治14年),當時21歲的服部金太郎在住家附近創立了「服部鐘錶店」(日语:服部時計店),從古董店等地方低價買來鐘錶,加以修繕後再售出從中獲利。西元1883年(明治16年)將店遷移至鬧區銀座的巷中,並與橫濱的外國商社進行交易,開始販售進口鐘錶。在當時的日本還沒有嚴守付款日的習慣,延遲一兩個月的付款是稀鬆平常的事。服部因嚴守付款日期,獲得外國商社的信賴,將高額及新商品交由服部鐘錶店優先販賣。順利擴展事業的的他,在西元1887年(明治20年)將店遷移至人潮聚集的銀座磚瓦街一帶。

想要從事鐘錶製造的服部,延攬了當時負責懷錶修理的鐘錶職人吉川鶴彥,在西元1892年(明治25年)創立鐘錶製造工廠「精工舍」。繼掛鐘的成功製造之後,西元1895年(明治28年)精工舍成功製造懷錶,並開始在服部鐘錶店販售。此前,服部金太郎於西元1894年(明治27年)買下銀座四丁目熱鬧的街角店舖,創設了有著巨大鐘塔的鐘錶店。銀座的地標-服部的鐘塔(今和光百貨)就此誕生。西元1913年(大正2年)成功地製造並販售日本第一只國產的腕錶LAUREL。西元1917年(大正6年)服部鐘錶店改組為株式會社服部鐘錶店。而後開始向清朝出口腕錶,搭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時需求,服部鐘錶店的事業大幅成長,在亚洲市場甚至和歐美品牌媲美。因此服部金太郎在鐘錶產業佔有極重要的一席之地。

然而,西元1923年(大正12年)發生的關東大地震讓服部鐘錶店與精工舍燒毀大半。服部一度感到非常沮喪,但還是立即著手精工舍的復原。隔年3月掛鐘恢復生產,12月即恢復販售腕錶。並於西元1925年成功地將被視為困難重重的腕錶量產化。西元1927年(昭和2年)服部金太郎被選為貴族院議員。西元1932年(昭和7年)他重建了新的服部鐘錶店本店,完成了現在鐘塔。兩年後的西元1934年(昭和9年),服部金太郎因病與世長辭,享年73歲。

在那之後,服部鐘錶店於西元1969年發售了世界第一只石英腕錶ASTRON;西元1973年發表了世界第一只顯示六位數的数码腕錶;西元1999年發售了搭載結合機械與石英機芯二者優點的第三類機芯-世界第一只SPRING DRIVE腕錶;西元2012年發表全球第一只GPS太陽能腕錶等,成為日本鐘錶產業代表,也以『享譽全球的服部SEIKO』之譽.在全球鐘錶產業佔有一席之地。

永遠領先一步

金太郎的經營理念可以用他的說話來概括:「所有商人都必須洞察先機,比世間眾人走前一步。但是,只要領先一步就好。假如走得太前面,將成為偏離民意的預言家。商人切記不可讓自己成為預言家。」他也曾回顧「當大家都還只跟本國人交易時,我已經跟外國商社進貨;當大家開始跟外國商社交易時,我已經直接從國外引進商品;當大家都直接進口商品時,我們已經開始自力生產了。像這樣,當大家都開始自製的時候,我們便努力地領先大家推出更進一步的商品。」

自服部鐘錶店於西元1913年成功地製造並販售日本國產的第一只腕錶LAUREL,西元2013年迎接了自製腕錶的100週年。以此為念,精工推出了「服部金太郎特別限定款」腕錶[1]。此款以2012年發表的全球第一只GPS太陽能腕錶ASTRON為原型,背蓋的中央部分刻有S型字樣,為西元1900年(明治33年)金太郎登錄的商標。字樣的周邊刻有「ONE STEP AHEAD OF THE REST」(永遠領先一步)的字樣,是服部鐘錶店創業以來第一只以服部金太郎本人為名發售的錶款。

服部報公會

西元1930年(昭和5年),古稀之年的服部投入了約300萬日圓個人資產,成立了「服部報公會」-一個獎勵發明、以研究學術為目的的基金會。他抱持著這樣的信念:「對於我國鐘錶產業的崛起,我所貢獻並獲得的一切,其實都是來自於國家與社會的恩惠。」日本第一位諾貝爾獎得主物理學家湯川秀樹也曾經獲得服部報公會的獎學金。

服部洋館

1933年(昭和8年),服部金太郎在東京都港區白金建設了一幢洋館。洋館由活躍於大正、昭和時期的著名建築師高橋貞太郎設計,佔地16,815平方米。但是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完結、駐日盟軍總司令進駐日本並接收這幢洋館之後,「服部洋館」才廣為人知。1945年12月起的一年間,包括首席檢察官約瑟·B·基南在內等10位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檢察官暫居在洋館內;1948年8月起,東京審判判決書的翻譯作業也在洋館裡進行。翻譯作業期間,洋館周圍架起了刺鐵絲圍欄,翻譯員也不可離開洋館,以保持機密。[2][3]


関連項目

参考资料

  1. ^ http://www.seiko.com.tw/news/view.aspx?id=28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asel>Seiko Astron 服部金太郎特別限量版腕錶
  2. ^ 「翻訳人たてこもる 東京裁判 判決文に苦心」『朝日新聞』昭和23年7月28日.2面
  3. ^ ◉第2回◉東京裁判の舞台裏・・・「ハットリハウス」. 日本外交協会. 2016年5月11日 [202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7). 

外部連結